重建两性和谐世界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2009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下流行的网络文学叙述口吻,回旋式的叙事结构,机智风趣的调侃语气,“口述实录”的纪实笔调……这是女作家裘山山最近在其小说《野草疯长》中进行的一次颇具匠心的文本试验。相信多数读者都会承认,这部小说给大家带来了一种新奇别致的阅读感受。
  小说叙述了当下社会一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作为叙述人的“我”,一个美丽、真诚、多情的青年女子,满怀着对爱情与家庭幸福的热望,走进了陌生而又诱人的两性世界,先后与三位男子产生情感交往,然而结局却糟糕透顶——不是受男性故意欺骗,就是被男性肆意玩弄或无情抛弃,留下的只是一颗伤痕累累的心与女性对男性的几近绝望之情。也正因为如此,她才以“野草疯长”为网名,在网上向人们诉说自己不幸的情感遭遇,宣泄对男性的不满与失望情绪,同时却又苦苦等待着离别爱人的最终归来。
  然而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却不是古代作品中的“弃妇”,她有着现代女性深刻而犀利的目光,更有着自觉的女性主体意识。基于刻骨铭心的痛苦情感体验,从两性世界的大视野中,她审视了男性自私而丑陋的灵魂,严辞谴责了这个仍然由男权文化主导的两性世界。作品中的三个青年男性,无论是黑牛,还是赵推销员,抑或是松林,都在与女主人公“我”的婚恋交往中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有的甚至给“我”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相对朴实的黑牛,身为驻地战士,本可以与“我”建立起一种真诚与相互信赖的恋爱关系,但也许是虚荣心作怪,他却编造谎言,企图抬高家庭出身以获取女方的芳心;一旦真相揭穿,却又百般狡辩;结果自然是错失良缘。赵推销员既会花言巧语又工于心计,不费多大力气就夺人所爱,而且骗取了“我”的处女之身;他不得已与“我”结婚,出发点不过是要“我”充当传宗接代的工具;而当发现“我”生下的是女孩后,本是商人的他用区区五百元钱绝情地打发了刚刚分娩的妻子,旋即从人间蒸发。松林表面上对“我”的婚史毫不计较,甚至对“我”信誓旦旦,然而当听说“我”怀了他的孩子,他需要肩负起一个父亲的责任时,他却原形毕露地选择了逃避,狠心地抛弃了尚未出世的孩子;他对“我”的爱,只是肉体的“喜欢”而已。总之,这些男人的所作所为,不但暴露了男性虚伪、自私的品性,对女性的薄情寡义乃至忘恩负义,而且显示了男性对家庭、社会责任的背弃。精神的溃败,根深蒂固的传统男权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让他们在两性情感交往中堕落为单纯的欲望化身或自私自利的小人。是他们,毁坏了平等、和谐的两性世界,无情地摧毁了女性对于爱情、婚姻与家庭幸福的美好梦想。更甚的是,这些男性,不管是年龄与女性相当的,还是年长于或年小于女性的,组成了男性负面形象的集合体,严重破坏了男性的集体自我形象,几乎使女性丧失了对男性集体的信任感。从这个意义上,《野草疯长》称得上现代社会女性对男性的一份严肃的道德诉状,一篇反男权文化的檄文,同时消解了以往美丽的爱情神话。
  与此同时,作品通过对女主人公言行举止的叙述也进行了一场女性形象的自我体认,虽然这种体认不是作品的重心所在,但正好与作品男性形象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以致形成了男性形象的一面有效折射镜。一方面,作品借助必要的理想化手段,构建了女性的美好形象,揭示了女性心灵的美丽与胸怀的宽广无私。比如,“我”对三位男子的真心相待或真情付出,“我”在受到两次情感打击后坚持不懈地寻求婚恋的幸福,“我”在美容店的奋发图强,“我”对女儿的牵挂与敢于承担作为母亲的责任,“我”历经生活磨难后的坚强与镇定等等,不但还原了一个青春女子可爱可敬的女儿性、妻性与母性,更重要的是凸显了一个女子自立自强、敢于承担家庭、社会责任的可贵人格精神。另一方面,作品也没有忽略对女性自身性格、心理弱点的检视。在“我”的身上,就存在着轻信或草率从事、沉溺肉欲等缺陷,有时不免让女性在与男性的情感交往中“作茧自缚”。但无论如何,与“我”的女性形象相比,松林等人的男性形象是极其卑微与猥俗不堪的。
  可是,无论男性形象与女性形象的反差大到何种程度,无论正面的男性形象少到何种程度,两性世界的幸福大厦毕竟需要两性共同努力才能构筑。正因为如此,我相信作品的落脚点在于两性和谐世界的重建。它不但期待男性对女性真情的付出与人格的尊重,而且盼望男性对家庭、对子女、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它同时拷问着男性的社会良知、理智与道德感,也呼唤着女性自身的成长与成熟。在对男权文化的诅咒中,它更是憧憬着一个和谐、幸福的两性社会的到来。因此,对于作品中的“我”来说,生活并未结束,而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吴道毅,中南民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理事。
其他文献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的本性中,有获得肯定和赞赏的需要。教师真诚赞赏的话语,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心灵感应,能把自信和希望、善良和宽厚的种子播种在学生的心田里。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  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教师对学生的赞美是师爱的体现,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一切可以表扬学生的机会,让他们沐浴在赏识的雨露中,辅之以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把学
当语文教师最怕干什么事?如果搞一次专题调查,可以肯定地说,大部分语文教师会回答——“改作文”。语文教师最怕改作文,其主要原因是处于“两难境地”。所谓处于“两难境地”,实际上就是处于选择两种作文批改方法的矛盾之中。  一种是精批细改。其做法是:每个学生的作文都要详细地批改出达到此次训练目的的情况,以及除开训练基本要求以外整体上的诸如结构段落、内容中心、语言运用的得失情况,还要标出和改正错别字、病句等
鈴声响了,纹路稀疏  水,已没有更多的路逃向遥远的彼岸  手中的一块令牌  渗透出了斑斑锈迹  花的方向已经迷失,顺着风  可以碰见石头和一座破败之庙  苔藓告诉我  这里的雨季无法彻底隐退  我吹着口哨离开,像一个给自己壮胆的人  山尖埋葬了夕阳  那些若有若无的影子,走着走着  就和黑夜纠缠在一起了,只有星星举着火把  一张白纸上能容纳多少风雨  纸上的风雨,于纸而言,是一种假设  所有的文字
见友人  吃完早餐,天色晴了  远方的事物露出本来面目  昨天,我还穿过风雨  看一个友人,几把未完工的古琴  横在我们中间。我们几乎绕过了诗歌史  像两个赤脚的人  第一次站在秧田中间的惊讶。  我说,留下来吧,小城需要一个诗人  和一个斫琴师。  想起某個夏日,在一个诗人家中  聊天,傍晚了  几乎看不见对面的他  身边的河水,努力的想成为一首诗  我们先后成为黯淡的星光  回去路上,还盘旋着
一次课堂上,本人正眉飞色舞地投入到自己的讲授当中,突见一学生有别于他人,低头望抽屉,凭个人直觉,学生一定在开小差。轻声走到他跟前,发现他正津津有味地看书——郭敬明的《幻城》。心想,又是青春文学。为了不影响上课,我让他集中精神来,别看课外书了。但出乎意外的是,学生反驳了我一句:“老师,你不是说语文要多读书嘛?”  我有点糊涂了。  平时,我总鼓励学生多看书,因为这样对作文与阅读都很有帮助,毕竟语文是
古典小说往往比较重视故事情节,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比较注重对人物的语言和行动的刻画,而较少去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而鲁迅先生在进行小说创作时,除了继续使用传统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外,也更多地去关注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来揭示人物当前的一种精神状态,从而使人物形象变得透彻深刻;同时使人物由过去的单一的平面式结构变为复调式的立体式结构,从而使人物形象变得鲜活、生动。  车尔雪夫斯
一栋楼房处于荒芜之中  窨井盖也不知所终  当我漫无目的地走到这里  远远地,准备绕开一场空洞和无意义  一只麻雀飞入窨井  也许因为我的脚步声  它又快速地离开了  一位偷猎者到底设想了什么  我低头,  野草、枯叶,塑料机器人的一只腿  一张生出皱纹的纸被上了锁  在许多年前,可能是一封滚烫的信  而今,只是一张白纸  连风声都不曾留下  窨井的后半生接纳了人间的  某些“废物”  在荒芜之前
“诗无达诂”,这一经典论断既为解诗者创造了巨大的阐释空间,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绝佳的白我辩解的借口。可以说,相较于小说、戏剧和散文,诗歌在现代文体中是最难以阐释的类型。因为诗歌更多的是一种强烈甚至极端的白我呈现。它可能是诗人的瞬间感悟,也可能是诗人过往生活中的一段秘史,无论如何,都是极具个人化的表达,其中的每一个词句,都可能藏着诗人的秘密。阐释者往往筋疲力尽,仍然不得要领,他们所做出的完美解读,大多
戴来是个很有意思的小说家。作为新生代的突出代表,又是女性,戴来不热衷“身体叙事”。她不仅不靠抖露女性的隐私招徕读者,更不靠大胆的器官语言制造轰动效应。戴来的小说世界是中性的,甚至是男性的。戴来小说中的主人公大多是男性,是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性。戴来说:“我故事中的主人公极少有女性……我不写女性是因为相对于男性来说,我对她们的了解和体会都要多一些,因此留有的想象空间也就小一些。而男性,那些看似强壮的雄
窗外有鸟在鸣  阳光、树叶、天空、翅膀  这些饵料一粒粒投向我  我拍打,痛哭  如同遗弃的水滴吻着玻璃  因为久违而热泪盈眶  诵经的人来了又去  窗外的紫槐开了又落  青石上的我眼角的水滴互相呼喊  这个叫作“我”的笼子,是谁的?  此时,窗外有风吹动镂空的身体  乌鸦  东有旸谷,谷有扶桑扶木于上  东西向一日进一日出,皆载于乌鸟  鸟恶于光明底下的不知廉耻  上书太阳进诤言若干  帝置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