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一个重点亦是难点,低年级的识字量很多,这时,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显得非常重要。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游戏,在教学中把识字融入丰富的游戏活动中,会让学生在新奇有趣的识字场景中体验识字的快乐。那么怎么夸大识字量,又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找到了几种比较行之有效的识字方法。
一、课堂教学,灵活多变
识字教学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课堂这个“阵地”,采用灵活多变的“战术”,方能顺利到达“目的地”。
1、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激发识字兴趣。
识字教学中,单纯的识字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这时,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吸引学生主动识字。
( 1)编字谜识字
儿童识字量的积累需要多次重复,强化记忆。这个过程虽不复杂,但往往枯燥。学生对猜谜极感兴趣。我就尝试了编谜识字的方法引导学生识字。有一次,全班都参与了编谜语活动──利用课文中自己最感兴趣的生字试编谜语。有的学生在纸上密密麻麻编写了几十个,少的也编写了十多个。如,晶──三个太阳在一起玩;泪──两只眼里充满了泪水;选──你先走;胡──有个古人喜欢明亮的月儿……课后,还能看到学生这一群、那一群在猜字谜的热闹场面。学生们都乐意主动观察生字、细心揣摩字的结构,并积极创编谜语。
( 2)编儿歌识字
儿歌或谜语,内容简单,有的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饶有兴味,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为低龄儿童喜闻乐见。我平日教学中注意抓住字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如我教“禾”字时:一撇写在木字头,变成禾苗栽地头。禾苗长得肥又壮,田野一片绿油油。又如教“磨”字时:“一点一横长,一撇撇南阳,并排两棵树长在石头上”如此一编,易学易记,妙趣横生。
( 3)加减法识字
还可以通过加偏旁、减偏旁、换偏旁等形式,让学生在识字的過程中积累识字的方法。又如《日月明》这篇课文,本身就是会意字的学习,构字中会意的特点十分明显。我充分利用汉字的构字特点,让学生从中认识、感悟:“日———月———明”,太阳能发光,十分明亮;夜晚,月亮会折射太阳光,把明亮的月光洒向大地,所以日和月结合一起就组成了“明”。如“妈—女=? (马)、“星—日=? (生)”等,在课堂开展竞赛,帮助学生记牢字形。除此之外,我还注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和发现形近字之间的异同,对一些外形相似、形旁不同的字,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称之为“姐妹字”。如:“悄、消、削”“沙、吵、抄、炒”的字,找出了字形之间的联系,学习起来便容易多了,而且随机复习了以前学过的字。
2、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自主识字
“授之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授之以渔,使人终身受益。”汉字的形体千变万化,字字都有差别。但是汉字作为音形义的结合体,又是有着一定的规律可循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汉字的构字特点,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又能大大提高学生积极、主动识字的愿望和能力。引导学生感悟汉字的基本构字规律。古代有构字六法,现代汉语中,形声字占有9 0﹪以上,其余的基本上属于象形、会意和指事三大类。如一年级上册识字第4课《操场上》有很多形声字,如球、拍、跑、响等,它们都是由声旁和形旁两部分组成的,而且这些字的声旁都是相对固定的,知识根据字意的不同来匹配形旁。教学中让学生逐步感悟到这些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就可以提高汉字读音和字形的识记速度和效率。而且慢慢地就能根据形旁去推测字义。在以后遇到形声字时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3、创设“游戏乐园”,巩固识字
对低年级儿童年龄的特点,应把学习和游戏结合起来,儿童就会对学习兴趣。儿童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采用游戏的形式吸引孩子,让他们广泛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主动地轻松快乐地学习。在低年级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适时地有选择地运用各种游戏,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识字教学步入“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理想境地。对于低年级学生识字,存在的问题是:学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决这个难题,通过实践,我发现巩固识字的最佳办法便是让学生进入“游戏乐园”,在轻松、有趣的玩耍氛围中记住汉字。
( 1)开火车(分小组进行)
其他孩子学发火车开动的“呜———咔嚓、咔嚓”的声音,教师出示生字,问:火车、火车从哪儿开?生:从我们这里开!让一组学生按顺序读字音、认字及分析字形。谁说错了,火车停下,选其他组的修理员修理(重读字音) ,修理好了继续开(读错的学生在车上表演读儿歌)。
( 2)交生字朋友
教师准备一些声母或韵母相同的生字,学生戴生字头饰,读出后,选择字型结构相同的或能组成词语的两个生字,让学生读后手拉手交朋友。教师也可以把生字发给若干名学生,请他们分别拿着生字找朋友(字型结构相同的或能组成词语的两个生字) ,学生读后交朋友。教师随机给予表扬、鼓励。
二、课外识字,方式多样
课内识字是识字教学的主要途径,但并不是唯一途径。我认为,课堂外的识字往往更加丰富、更为重要,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识字,这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体现。
1、以校园文化结合识字教学。
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识字愿望,只要我们积极引导,定会收到好效果。我们可以利用周围的文化氛围进行识字教学。在开学的第一天,我就带领孩子们参观熟悉学校,在课余及空隙时间,孩子们又认识了校园内的名言,草坪上的标语……两周之后,班上孩子的识字量增加了许多,孩子们识字的兴趣也大大增加了。
2、以故事激发识字兴趣。
在每天的日常教学中,我坚持用一定时间给孩子讲故事。记得第一次讲故事时,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可在最精彩的地方,突然停下来不讲了。看着孩子们渴求的眼睛,我告诉他们:“后面的故事只有看了故事书才讲得出来”,并说只有多认字,才能看故事书,才能讲出精彩的故事。在以后的时间里,许多家长反映他们的孩子不再沉迷于电脑,而是缠着要他们讲故事,也爱自己看故事书了,遇到不认识的字还会问家人。现在,班上已经有一些孩子能看着故事书,简单地讲故事了,虽然结结巴巴,但却可以看出,他们识字的兴趣很大,学习语文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涨。
3、以《弟子规》为读本,增加课外识字量。
我们学校要打造书香校园,开展了朗诵《弟子规》比赛,我意外地发现小朋友对《弟子规》特别感兴趣,很多小朋友一下子就会背了。于是,我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增加学生课外识字量,同时又为了让学生对经典古诗文诵读有所积累,并让学生每周背诵两篇,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记录,学生确实认识了挺多课外的字,有些好的学生甚至还会写自己所认识的字。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帮助学生找到喜欢或合适的识字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尽可能地鼓励学生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提高他们识字的能力。
一、课堂教学,灵活多变
识字教学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课堂这个“阵地”,采用灵活多变的“战术”,方能顺利到达“目的地”。
1、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激发识字兴趣。
识字教学中,单纯的识字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这时,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吸引学生主动识字。
( 1)编字谜识字
儿童识字量的积累需要多次重复,强化记忆。这个过程虽不复杂,但往往枯燥。学生对猜谜极感兴趣。我就尝试了编谜识字的方法引导学生识字。有一次,全班都参与了编谜语活动──利用课文中自己最感兴趣的生字试编谜语。有的学生在纸上密密麻麻编写了几十个,少的也编写了十多个。如,晶──三个太阳在一起玩;泪──两只眼里充满了泪水;选──你先走;胡──有个古人喜欢明亮的月儿……课后,还能看到学生这一群、那一群在猜字谜的热闹场面。学生们都乐意主动观察生字、细心揣摩字的结构,并积极创编谜语。
( 2)编儿歌识字
儿歌或谜语,内容简单,有的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饶有兴味,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为低龄儿童喜闻乐见。我平日教学中注意抓住字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如我教“禾”字时:一撇写在木字头,变成禾苗栽地头。禾苗长得肥又壮,田野一片绿油油。又如教“磨”字时:“一点一横长,一撇撇南阳,并排两棵树长在石头上”如此一编,易学易记,妙趣横生。
( 3)加减法识字
还可以通过加偏旁、减偏旁、换偏旁等形式,让学生在识字的過程中积累识字的方法。又如《日月明》这篇课文,本身就是会意字的学习,构字中会意的特点十分明显。我充分利用汉字的构字特点,让学生从中认识、感悟:“日———月———明”,太阳能发光,十分明亮;夜晚,月亮会折射太阳光,把明亮的月光洒向大地,所以日和月结合一起就组成了“明”。如“妈—女=? (马)、“星—日=? (生)”等,在课堂开展竞赛,帮助学生记牢字形。除此之外,我还注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和发现形近字之间的异同,对一些外形相似、形旁不同的字,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称之为“姐妹字”。如:“悄、消、削”“沙、吵、抄、炒”的字,找出了字形之间的联系,学习起来便容易多了,而且随机复习了以前学过的字。
2、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自主识字
“授之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授之以渔,使人终身受益。”汉字的形体千变万化,字字都有差别。但是汉字作为音形义的结合体,又是有着一定的规律可循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汉字的构字特点,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又能大大提高学生积极、主动识字的愿望和能力。引导学生感悟汉字的基本构字规律。古代有构字六法,现代汉语中,形声字占有9 0﹪以上,其余的基本上属于象形、会意和指事三大类。如一年级上册识字第4课《操场上》有很多形声字,如球、拍、跑、响等,它们都是由声旁和形旁两部分组成的,而且这些字的声旁都是相对固定的,知识根据字意的不同来匹配形旁。教学中让学生逐步感悟到这些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就可以提高汉字读音和字形的识记速度和效率。而且慢慢地就能根据形旁去推测字义。在以后遇到形声字时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3、创设“游戏乐园”,巩固识字
对低年级儿童年龄的特点,应把学习和游戏结合起来,儿童就会对学习兴趣。儿童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采用游戏的形式吸引孩子,让他们广泛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主动地轻松快乐地学习。在低年级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适时地有选择地运用各种游戏,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识字教学步入“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理想境地。对于低年级学生识字,存在的问题是:学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决这个难题,通过实践,我发现巩固识字的最佳办法便是让学生进入“游戏乐园”,在轻松、有趣的玩耍氛围中记住汉字。
( 1)开火车(分小组进行)
其他孩子学发火车开动的“呜———咔嚓、咔嚓”的声音,教师出示生字,问:火车、火车从哪儿开?生:从我们这里开!让一组学生按顺序读字音、认字及分析字形。谁说错了,火车停下,选其他组的修理员修理(重读字音) ,修理好了继续开(读错的学生在车上表演读儿歌)。
( 2)交生字朋友
教师准备一些声母或韵母相同的生字,学生戴生字头饰,读出后,选择字型结构相同的或能组成词语的两个生字,让学生读后手拉手交朋友。教师也可以把生字发给若干名学生,请他们分别拿着生字找朋友(字型结构相同的或能组成词语的两个生字) ,学生读后交朋友。教师随机给予表扬、鼓励。
二、课外识字,方式多样
课内识字是识字教学的主要途径,但并不是唯一途径。我认为,课堂外的识字往往更加丰富、更为重要,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识字,这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体现。
1、以校园文化结合识字教学。
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识字愿望,只要我们积极引导,定会收到好效果。我们可以利用周围的文化氛围进行识字教学。在开学的第一天,我就带领孩子们参观熟悉学校,在课余及空隙时间,孩子们又认识了校园内的名言,草坪上的标语……两周之后,班上孩子的识字量增加了许多,孩子们识字的兴趣也大大增加了。
2、以故事激发识字兴趣。
在每天的日常教学中,我坚持用一定时间给孩子讲故事。记得第一次讲故事时,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可在最精彩的地方,突然停下来不讲了。看着孩子们渴求的眼睛,我告诉他们:“后面的故事只有看了故事书才讲得出来”,并说只有多认字,才能看故事书,才能讲出精彩的故事。在以后的时间里,许多家长反映他们的孩子不再沉迷于电脑,而是缠着要他们讲故事,也爱自己看故事书了,遇到不认识的字还会问家人。现在,班上已经有一些孩子能看着故事书,简单地讲故事了,虽然结结巴巴,但却可以看出,他们识字的兴趣很大,学习语文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涨。
3、以《弟子规》为读本,增加课外识字量。
我们学校要打造书香校园,开展了朗诵《弟子规》比赛,我意外地发现小朋友对《弟子规》特别感兴趣,很多小朋友一下子就会背了。于是,我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增加学生课外识字量,同时又为了让学生对经典古诗文诵读有所积累,并让学生每周背诵两篇,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记录,学生确实认识了挺多课外的字,有些好的学生甚至还会写自己所认识的字。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帮助学生找到喜欢或合适的识字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尽可能地鼓励学生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提高他们识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