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之我思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r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人眼里,小学科学只是块可有可无的花雕石器,没有音乐课的愉快,没有体育课的活力,更没有语数外的社会重视度。但在我眼里,小学科学引领学生起步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之前;小学生科学的创新意识是将来成为高端科技人才的基础;小学科学更是民族的未来、世界的起飞点;小学科学能让学生练就一双慧眼、一颗严谨的心和一副哲辨的思想之翅。本人在教学当中,在这方面虽谈不上颇有感悟,但也多少领略到它的重要,尤其是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其把握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关键。现将我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一些粗浅尝试略谈一二。
  一、学生的好奇心是推动学习的动力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创新精神的重要时期。如教学《月相》时,知道学生对月有殷勤圆缺很好奇,我就利用学生们的好奇心,让学生们先提问题:“为什么八月十五的时候月亮又圆又大;而过年时总是黑乎乎的;月亮上有没有嫦娥;月球上到底有什么……”。学生们问题很多,五花八门,很有好奇心,教师抓住学生们的好奇心,带着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小组讨论,学生们学习积极,问题讨论争执辩论的场景很让老师兴奋。因此,当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而提出各种古怪的问题或做出某些荒唐的事情时,作为教师,应该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给予鼓励,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给予指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探究学习,学习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的。
  二、教师营造良好氛围,为学生拓展创新思维的空间
  良好的教学氛围,不仅能促进求知欲的滋长,激发解决办法的兴趣,而且还会刺激创新思维的开拓。因此,在教学中应改变以往的以记忆为主的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营造良好的氛围,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教学《空气流动形成风》一课时,教师设计了一个“冬天门缝的小纸条会往哪飞”实验,学生对实验产生极大的研究兴趣,都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讨论着实验原理,不用老师督促,自己主动就去钻研课本了。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闪现了出来,有个学生说:“如果是夏天,实验现象还是这样吗?”这不正是我们教学的目标吗,恰当的问题开启了学生思维之门,教师为学生构建创新情境,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扶持,深入探究的愿望油然而生。
  三、教师主导,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科学的发现始于疑问,而发现问题,正是创新的开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扶持创新意识。如教学《电铃响叮铛》一课时,要求学生自己制作电磁铁,并且通过实验得到电磁铁的性质(通电后产生磁性)。这个实验本身效果很明显,通过漆包线缠绕在铁芯上后与电池相连,闭合开关,就会产生磁性。可是有的小组电磁铁磁性强,能吸引20个小铁钉;有的小组电磁铁磁力很小,只能勉强吸引4个小铁钉。这个小组的同学们着急了,“怎么回事?怎么回事?怎么别的小组就能吸引那么多呢?”。教师适时引导他们说:“是呀,为什么,您们看看邻近的小组,实验材料上有哪些不同?”学生们好奇心很浓,也不服输,看得很仔细,很认真。不一会就找到了原因,原来这个小组是只用了一节电池,线圈的匝数也很少。由于这个小组与其他小组不一致,但恰恰由于这一个不一致,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的教学做好了铺垫,老师对学生们提问:“电磁铁的磁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顺理成章进行下一步实验。因此,这时教师切不可训斥否定学生,否则就把学生创新的萌芽扼杀在摇篮里,教师应该大力表扬,并以次为契机进行启发,唤起创新意识:“除了增加电池节数,还有哪些办法也能使电磁铁的磁力增强呢?请你自己设计实验动手试试。”这时学生创新的意识则更强烈。正像一位教育学家所说:“做教师就是就是要做到抛砖引玉,让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翱翔,让孩子能想别人没想过的,说别人没说过的,做别人没做过的,这是一种创新行为的表现,我们不仅不能批评,反而应大加称赞……”
  四、立足于学生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思维产生于动作。在活动的实践中,学生能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体验到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快乐。因此,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如教学《能量转化》一课时,在学生了解能量的转化规律后,要求学生实践自制“风动小鼓”。有的学生找来了瓶盖做小鼓,有的把铁丝架上弄上布当小鼓,还有的用一块铁片做小鼓。可谓是八项过海各显其能,我发现一些平时学习稍差的学生,动手能力却很强,而且还经常会有一些奇思妙想,(风动小鼓可不可以风车转一圈,敲击两次小鼓,甚至更多次呢?)我就抓住时机及时表扬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在这个实践制作活动过程中,无疑增强了学生创新的思维与能力。当然,创新能力只有经过反复的实践才能形成和增長。所以,突出学生的实践性,让学生经历“搞科学”的过程,比获取最终结果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更加重要。
  总之,我觉得小学科学不是培养科学家,而是培养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学会科学对待世间万物。因此,我们要让孩子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做自然现象的探究员,做科技创新的小主人。
  【作者单位: 定州市杨家庄乡石板小学 河北】
其他文献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和实践性的课程,承担着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责任,并应为他们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从学生的终身发展角度来看,实践和思维都是科学教育的核心,只有将科学实践和科学思维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注重科学教育的实践性,而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堂上经常出现学生热热闹闹实验,但思维含量却甚少的情形。如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识字的重要性做了明确的阐述:“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我们要努力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教给学生生动有趣的识字方法,建立扎实有效的识字教学体系,最终达成乐识会写,使识字过程变得快乐,变得精彩。  一、识字教学现状  1.识字教学形式不新颖  教学中要将抄写、组词、默写等单一性的练习大大增加。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又缺乏
脊髓灰质炎野毒株循环迁移规律的探讨卓家同1R.Linkins2于竟进3张健41997-06-05收稿。1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防疫站(南宁530021)2美国疾病控制中心3卫生部疾病控制司计划免疫处4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研究所计
流行病病原学检验的质量控制邓曼玲1997-12-31收稿。作者单位:广西桂林地区卫生防疫站(桂林541001)随着医学的迅速发展,实验医学科学对病原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越来越受到流行病学的重视。
青霉素是治疗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的有效药物之一,但其首剂治疗后的赫氏反应(JHR)发生率颇高,可使病情加重,转型及影响预后。如何防止JHR的发生,已成为钩体病治疗中的一个重要临床问题。目
小学科学学科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让“主动探究”成为培育学生科学素养的动力和源泉,提倡以亲身经历、体验为主的探究式学习,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探究科学的奥妙,进而培育其科学素养之花。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需要创设良好情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地通过实物、模型、演示实验,或者采取电教媒体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指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中,即兴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富有生命活力的新特点。  一、意料生成——没有高质量“预设”,就没有精彩“生成”  生成与预设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生成是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