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及其特征》是高中信息技术的起始课。初看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知识与概念的介绍。如果教师纯粹靠讲授教学,既容易让学生在第一节就对信息技术课失去兴趣,也难以渗透过程与方法等教学目标。因此,在对课堂教学进行组织和设计时,我尽量避开对定义的单向讲授,而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取材,使学生在分析实例中自然地感受扑面而来的信息,从而领悟信息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初步意识到把握信息、学习信息技术的意义。同时,我还巧妙运用互动和活动,唤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好奇和兴趣,并初步形成与之相应的学习方法与态度。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结合生活当中的实例,从信息的表现形式、传播过程等方面理解信息的含义;能举例说明信息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能从学习中发现并准确把握有价值的信息;在信息活动中形成与他人协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生活和学习中体验信息存在的普遍性,意识到信息在生活和学习当中的作用,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愿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信息的含义、信息的特征。
难点:信息的特征。
三、教学过程
1.引入:发现信息
教师呈现图1,请学生浏览图片并思考:这张图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从中你看出了些什么?
学生浏览图片,思考问题,挖掘图片中信息的含义。
师:为什么同学们能从这两张图片中说出那么多的内容呢?因为我们看到的图像、符号、数字、文字向我们传递了信息,而且信息越多,我们能获知并说出来的内容也就越多。那么,什么是信息?哪里有信息?它有用吗?我们应怎样把握信息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寻信息的真相吧!
设计意图:用两张图片引入信息,让学生认识到:图像、符号、数字、文字中传播出来的都是信息。之所以选择这两张图片,是因为其中蕴涵着“城乡数字鸿沟”的含义。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就会意识到应该努力学习,缩短数字鸿沟。
2.认识信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信息
师:现在,我们经常听到“信息时代”这个词。那么,是不是只有现代人类社会才有信息?信息藏在哪里?
活动一:从古诗词中探寻古人的信息活动。
教师举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烽火 家书)
学生列举包含信息的古诗词,并指出诗词中信息的所在。
活动二:寻找自然界中的信息。
教师举例:蜜蜂跳8字舞(舞蹈→蜜源)
学生列举包含信息的自然界现象,并指出这些自然现象透露出了什么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念古诗词、讲大自然,让学生在汲取与分享智慧的氛围中领悟“信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以及信息的重要性。
师:信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那说到底,信息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专家对于信息的不同定义和教材概括,结合之前的“引入”和“认识信息”活动,对信息的含义从以下方面进行梳理。
①以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等为载体,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的信号、消息、情报或报道等,都可以称之为信息。
②信源→传递(载体)→信宿→效果及作用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对信息含义的理解。
设计意图:专家对于信息概念的定义各不相同,教师应避开让学生对定义的死记硬背。从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逐渐意识到原来信息就在身边,它是这么平常,进而自然而然地理解了信息的含义。
3.理解信息:捕捉信息的基本特征
师:从“认识信息”的活动中,我们看到信息到达接收方后,产生了效果,发挥了作用。那么,信息到底有多重要呢?
活动三:听一则小故事“掘金者”。
学生带着问题“信息的重要性”聆听故事。
设计意图:由教师来讲授信息的基本特征难免会枯燥乏味,不如反其道而行之,让学生主动去捕捉信息的特征。
师:从上面的故事中,我们得到启示——信息中往往蕴涵着先机与财富,只有善于把握信息的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要把握好信息,就要把握好信息的特征。
活动四:学生分组进行三个互动游戏。
活动要求:阅读教材,了解有关信息的“基本特征”,根据游戏规则在游戏中寻找相应的信息基本特征,完成游戏任务或问题。
游戏一:记忆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结合生活当中的实例,从信息的表现形式、传播过程等方面理解信息的含义;能举例说明信息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能从学习中发现并准确把握有价值的信息;在信息活动中形成与他人协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生活和学习中体验信息存在的普遍性,意识到信息在生活和学习当中的作用,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愿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信息的含义、信息的特征。
难点:信息的特征。
三、教学过程
1.引入:发现信息
教师呈现图1,请学生浏览图片并思考:这张图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从中你看出了些什么?

学生浏览图片,思考问题,挖掘图片中信息的含义。
师:为什么同学们能从这两张图片中说出那么多的内容呢?因为我们看到的图像、符号、数字、文字向我们传递了信息,而且信息越多,我们能获知并说出来的内容也就越多。那么,什么是信息?哪里有信息?它有用吗?我们应怎样把握信息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寻信息的真相吧!
设计意图:用两张图片引入信息,让学生认识到:图像、符号、数字、文字中传播出来的都是信息。之所以选择这两张图片,是因为其中蕴涵着“城乡数字鸿沟”的含义。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就会意识到应该努力学习,缩短数字鸿沟。
2.认识信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信息
师:现在,我们经常听到“信息时代”这个词。那么,是不是只有现代人类社会才有信息?信息藏在哪里?
活动一:从古诗词中探寻古人的信息活动。
教师举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烽火 家书)
学生列举包含信息的古诗词,并指出诗词中信息的所在。
活动二:寻找自然界中的信息。
教师举例:蜜蜂跳8字舞(舞蹈→蜜源)
学生列举包含信息的自然界现象,并指出这些自然现象透露出了什么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念古诗词、讲大自然,让学生在汲取与分享智慧的氛围中领悟“信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以及信息的重要性。
师:信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那说到底,信息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专家对于信息的不同定义和教材概括,结合之前的“引入”和“认识信息”活动,对信息的含义从以下方面进行梳理。
①以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等为载体,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的信号、消息、情报或报道等,都可以称之为信息。
②信源→传递(载体)→信宿→效果及作用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对信息含义的理解。
设计意图:专家对于信息概念的定义各不相同,教师应避开让学生对定义的死记硬背。从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逐渐意识到原来信息就在身边,它是这么平常,进而自然而然地理解了信息的含义。
3.理解信息:捕捉信息的基本特征
师:从“认识信息”的活动中,我们看到信息到达接收方后,产生了效果,发挥了作用。那么,信息到底有多重要呢?
活动三:听一则小故事“掘金者”。
学生带着问题“信息的重要性”聆听故事。
设计意图:由教师来讲授信息的基本特征难免会枯燥乏味,不如反其道而行之,让学生主动去捕捉信息的特征。
师:从上面的故事中,我们得到启示——信息中往往蕴涵着先机与财富,只有善于把握信息的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要把握好信息,就要把握好信息的特征。
活动四:学生分组进行三个互动游戏。
活动要求:阅读教材,了解有关信息的“基本特征”,根据游戏规则在游戏中寻找相应的信息基本特征,完成游戏任务或问题。
游戏一: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