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管理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中学生,由于中考失利的挫折,家庭环境的复杂,使他们在拥有大量生活物质的同时,缺失了情感和精神的关怀,学生成长过程中缺少形成良好性格的必要环境,种种原因导致中职校的学生行为习惯较差,思想活跃,逆反心理强等特点。基于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实践和对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生活教育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的认识,我总结出以下三种班级管理方法的策略:
一、学科渗入法
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师,我可以有效利用计算机技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加课外活动的兴趣,从而把传授知识同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行为习惯和班级管理结合起来。比如,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到最新的关于教育和教学方面的理论,并运用到班级管理的实践中去;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把家庭和学校这两个教育机器中的“齿轮”,紧密地结合起来,架起一座家校沟通的桥梁;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立起完整的学生成长档案,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成长档案的建立对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班级管理来说尤其重要,因为中职校不仅学生成绩差,更重要的是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状况不同,有单亲的、有离异的、有陪读的,有留守家庭的,有父母教育程度很低的等等状况,这就要求班主任全面了解家庭情况,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及时跟踪观察,实行动态管理。
利用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进行班级的辅助管理,解决了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体验和感受,避免了空洞的说教,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情感诱导法
当前情感缺乏已经成为班级管理乃至德育工作中的顽症,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情感的道德就变成干枯苍白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可见情感的投入与沟通在班级管理中有多么重要。为此我们要积极的引导学生与其他主体进行心灵的袒露和交流。如通过阅读学生的周记、作文或随笔等渠道,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心声,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我所教班级有一位男同学,是个很调皮、贪玩的孩子,几次在课堂上公然上网玩游戏,期末计算机信息技术成绩低总评不合格,因此对我意见很大。今年不巧他被分到我这个班上,我非但没有严厉批评他,而是还以情感为纽带,帮他联系数学老师给他补习,中午则把他带到办公室亲自监督他重做数学错题,并主动关心他的生活和家庭,久而久之这位学生终于慢慢被感化,网游的恶习最终根除,上课认真听讲了,作业也能独立完成了,期中考试数学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更为可喜的是班级的事情也主动关心、积极参加了,有时中午看到同学忘了擦黑板,他会马上擦掉;看到饮水机里的水没有了,他会马上换上一桶。现在的他和过去好像变了个人一样。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实践再次证明师生之间架起信任和沟通的桥梁,是班级管理工作中非常有效并稳定的一种方法,尽管它可能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和很大的功夫。
三、学生自主管理法
在班级的管理过程当中,班主任应把学生从“师道尊严”等思想中解放出来,让学生真正“站”起来,把班级管理的权利还给学生。成功的班级管理的真谛在于发挥每个学生的价值,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多一点儿温暖柔性的人性光芒,切实实现由重“管”轻“理”的传统模式到轻“管”重“理”的新型模式的转变。在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不断弱化“管”,注重强化“理”,要把“管”放在“理”的基础之上,让“理”为“管”服务,用硬性的班纪律、班规,作为强制性的约束和规范性的导向,同时在落实之中,激发班干部的作用,发挥“以人为本”的柔性措施,真正付出感情,形成一种对学生潜在的说服力,让学生在一种被鼓舞、被信任的氛围中,自觉主动、自然而然地升华感情、养成道德,在自主管理的视域下,过去职业中学那种严重的师生对立冲突关系被一种和谐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所取代,在自主管理的理念下,学生进行自我价值的发现、自我潜力的发掘、发展目标的自我确立,从而形成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个性选择的具有班级特色的管理模式。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水中等专业学校)
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中学生,由于中考失利的挫折,家庭环境的复杂,使他们在拥有大量生活物质的同时,缺失了情感和精神的关怀,学生成长过程中缺少形成良好性格的必要环境,种种原因导致中职校的学生行为习惯较差,思想活跃,逆反心理强等特点。基于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实践和对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生活教育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的认识,我总结出以下三种班级管理方法的策略:
一、学科渗入法
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师,我可以有效利用计算机技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加课外活动的兴趣,从而把传授知识同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行为习惯和班级管理结合起来。比如,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到最新的关于教育和教学方面的理论,并运用到班级管理的实践中去;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把家庭和学校这两个教育机器中的“齿轮”,紧密地结合起来,架起一座家校沟通的桥梁;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立起完整的学生成长档案,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成长档案的建立对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班级管理来说尤其重要,因为中职校不仅学生成绩差,更重要的是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状况不同,有单亲的、有离异的、有陪读的,有留守家庭的,有父母教育程度很低的等等状况,这就要求班主任全面了解家庭情况,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及时跟踪观察,实行动态管理。
利用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进行班级的辅助管理,解决了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体验和感受,避免了空洞的说教,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情感诱导法
当前情感缺乏已经成为班级管理乃至德育工作中的顽症,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情感的道德就变成干枯苍白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可见情感的投入与沟通在班级管理中有多么重要。为此我们要积极的引导学生与其他主体进行心灵的袒露和交流。如通过阅读学生的周记、作文或随笔等渠道,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心声,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我所教班级有一位男同学,是个很调皮、贪玩的孩子,几次在课堂上公然上网玩游戏,期末计算机信息技术成绩低总评不合格,因此对我意见很大。今年不巧他被分到我这个班上,我非但没有严厉批评他,而是还以情感为纽带,帮他联系数学老师给他补习,中午则把他带到办公室亲自监督他重做数学错题,并主动关心他的生活和家庭,久而久之这位学生终于慢慢被感化,网游的恶习最终根除,上课认真听讲了,作业也能独立完成了,期中考试数学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更为可喜的是班级的事情也主动关心、积极参加了,有时中午看到同学忘了擦黑板,他会马上擦掉;看到饮水机里的水没有了,他会马上换上一桶。现在的他和过去好像变了个人一样。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实践再次证明师生之间架起信任和沟通的桥梁,是班级管理工作中非常有效并稳定的一种方法,尽管它可能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和很大的功夫。
三、学生自主管理法
在班级的管理过程当中,班主任应把学生从“师道尊严”等思想中解放出来,让学生真正“站”起来,把班级管理的权利还给学生。成功的班级管理的真谛在于发挥每个学生的价值,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多一点儿温暖柔性的人性光芒,切实实现由重“管”轻“理”的传统模式到轻“管”重“理”的新型模式的转变。在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不断弱化“管”,注重强化“理”,要把“管”放在“理”的基础之上,让“理”为“管”服务,用硬性的班纪律、班规,作为强制性的约束和规范性的导向,同时在落实之中,激发班干部的作用,发挥“以人为本”的柔性措施,真正付出感情,形成一种对学生潜在的说服力,让学生在一种被鼓舞、被信任的氛围中,自觉主动、自然而然地升华感情、养成道德,在自主管理的视域下,过去职业中学那种严重的师生对立冲突关系被一种和谐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所取代,在自主管理的理念下,学生进行自我价值的发现、自我潜力的发掘、发展目标的自我确立,从而形成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个性选择的具有班级特色的管理模式。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水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