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生命的历程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gangj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凭着一个西北人对西北自然和人文风貌天生的敏感,期望把握西北的命运脉搏,将传统、自然与自身生命联系起来,将自己的人生阅历、体验与新的视觉表达结合为一体,创作出具有西北特色的空阔、苍莽、悲怆的意境。
  映键词]民族 地域 风格 西北艺术 民间社火艺术 原始性 生命力
  
  民族、地域与文化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国美术也同样渊源流长,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卓越成就,在世界美术之林中独树一帜。在世界艺术史上,中国,以其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艺术遗产,鲜明独特的艺术特色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占有极其辉煌的地位。中国美术的伟大成就,足使我们引以为豪。
  中国一位著名画家方济众先生在他的《談艺录》中说:“艺术是人类生活中的精神结晶。它伴随一个民族的发展而发展,也伴随着一个民族的消亡而消亡,因而它的诞生从一开始就不可避免地具有其民族特色。当我们一接触到艺术,它就必然以民族的特色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今天,中西文化正进行着史无前例的交流和融合,只有在探索民族精神、吸收外来文化营养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才能使中国艺术以全新的面貌巍然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就像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大异其趣、风格迥异一样。在中国艺术内部也有南北各异的风格差异。中国是一个泱泱大国,幅员的辽阔,造就了中国文化异彩纷呈的面貌。从文明的初期开始,北部的黄河文化和南部的长江文化就以各自不同的风格特色为中华文明奠定了坚实丰厚的基础。
  在艺术中虽然不适宜将南方和北方截然分开,但是两相比较,还是可以看出明显的差异。例如,那些“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珠玉、如幽林曲涧、如水波涟漪”的作品,多产生于东南地区;而那些“如崇山峻岭、如决大川、如火、如闪电、如长风出谷势不可挡”的作品,则多出自西北地区。一边是“水灵灵的”气质,一边是“火辣辣的”禀性,从自然环境到人的性格,从民风民俗到艺术作品,无不呈现出各自鲜明的地域性特征。不能否认艺术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差异有着密切的关系。
  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主张“艺术决定于社会、气候利地理环境”。
  与丹纳的观点遥相呼应的是中国有句俗语叫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意思是人往往是由他所处的环境所影响、所决定的,其中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艺术既然是活生生的人的创作,表现着活生生的人的灵性,那么由不同的环境所塑造不同的人,就会造就不同的文化和艺术风格。中国艺术史就为这一论点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陕西有13个王朝建都,中国封建社会无论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最鼎盛时期的唐朝首都就在地处西北的陕西长安,在这一背景下,受到上升时期文化中心优厚土壤的滋养,积淀在西北地区的文化精神已经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地缘性文化传统,而是上升时期高昂的中华文化精神。而以东南部江浙地区为大本营的文人画传统是从宋代才开始蓬勃发展的。文人画的基调是秀美、优雅、精致、恬淡,既使是以奔放肆意之,隋挥毫写意的画家,也终归浸透着文人士大夫艺术家那种高雅淡泊的气质,大不同于汉唐艺术的浑莽沉雄。
  从某种意义上说,文人画是南方传统而不是北方传统,它和青山秀水、文人荟萃的江南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密不可分。说起自然环境,与南方长江流域的温润秀丽不同,地处黄河流域的大西北气候寒冷,干燥而贫瘠的黄土地、连绵起伏的黄土高原,于雄浑中包孕着神秘而崇高的力量。而西北风情,不仅是指自然风貌的雄险、苍莽、深沉、肃穆,也包含着民风的憨直、朴实和粗犷。相对于宋元明清以来南方高度雅致的文人艺术,周秦汉唐那雄壮的开拓精神始终激荡着西北大地,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西北特有的博大深沉、雄强刚健、质朴自然的艺术精神。一种以崇高为根本特质的审美倾向也从内在方面赋予西北独特的美的基调。“西北”与其说是一个地理概念,不如说已经成为一个文化概念,包括美术在内的多种艺术领域里都有“西北艺术”之说。
  
  西北艺术
  
  西北艺术源远流长,这里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作为文明的发源地,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远古的彩陶文化、青铜文化……都要首先从她的腹地去寻觅:作为文化交流的前沿——通往欧洲的丝绸之路起点,也要到这里追溯。
  作为农业文明的发祥地,黄河中上游是炎黄子孙的摇篮。陶器是新石器时代最突出、最丰富的美术创造,大约在距今1万年前左右,这里就出现了精美无比的彩陶艺术。彩陶那浑朴端庄的造型和各种神秘的动物纹样、具有装饰性的几何纹样等等,带给人许多暗示和灵感。青铜艺术经过血与火的冶炼,把巫祝幻想化作神奇的纹饰和威严的造型,给人以莫可名状的、深沉而又悲壮的审美经验。古老的图腾和神话故事中充溢着先民对自然的崇拜和原始的生命
  意识,那是一个人面龙身、虎身九尾、一首三身的仙鸟异兽出没的世界,是真实与幻想碰撞出的极致境界。
  西北的中心就是古代的长安,封建社会前期十多个王朝先后在这里建都,这个一千多年历史的古代文化中心拥有丰厚的文化遗产。有被列为世界八大奇迹的秦代大型兵马俑,汉代(公元25--220年)雕刻中最杰出的代表——宏伟的霍去病墓的石雕群,唐代皇帝的陵墓在长安附近有18座,俗称“唐十八陵”,陵墓前的雕塑气势豪迈雄伟,造型单纯冼练,细部刻画准确精到,墓室壁画线描流畅自如,圆浑挺劲,无不显示出盛世的时代精神。
  西北山区有连绵不绝的黄土高原阻隔,再加上一直处在相当封闭的农村自然经济环境当中,人烟稀疏、荒莽浑古。但却绝不是文化的沙漠。从具体的时代这一横向的层面看,中心;文化从长安这个大都市向周围偏远的县城、山村辐射,并以自己的轨迹传承下来,逐渐演变成独具特色的西北民间文化。从历史发展的纵向脉络看,封闭的程度越高,发展演变的步履节奏越迟缓,越有利于原始文化传统因素的保存。当主流文化受时代的推动而不断更迭变迁的时候,远离主流文化发展进程的民间文化的发展,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并且因其保守封闭,而呈现出纯粹性。当历史的记忆越走越远的时候,在民间文化中却仍然奇迹般闪烁着自远古以来各个时代的文化异彩——山村老人娘信手剪来的窗花剪纸,可能正是远古图符的纹样;经久不衰的社火活动,显示出与原始的招魂巫仪之间的传承渊源;质朴直白的民歌浸透着满腔满调的原始野味……
  在主流文化一路走来,日趋“精致”、“文雅”的今天,这些携带着远古文化信息的“活化石”,让我们得以重新发现人类的原初本真,感受原始的野性和力量,体会一次次心灵的冲击。而其中村村都有、年年举办的“社火活动”,更将远古的人类文化以全方位的、立体的形式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那扑面而来的古风古韵给人无以复加的震撼。
  
  民间社火艺术
  
  在巫风盛行的远古时代,人们信奉“万物有灵”,神灵具有超人力、超自然的神秘力量,主宰着世间万物,于是遇事 必占告神灵、卜问祸福。
  穿越数千年的历史时空,这种原始巫术文化仍然以其不可思议的生命力从远古延续到今天,并以相当程度的广泛性渗透在传统民俗活动中。社火这种古乡俗,作为村社化了的“国祀”仪式,也是最热闹的民间活动。“社火”二字的确切含义,还是民间老艺人说得明白:“一社人火腾”。
  社火又被稱作“哑戏”,因为角色是“哑巴”,只有戏装的扮相而没有唱腔。正是因为这样,社火扮相尤其讲究视觉效果,一定要“好看”。夸张的色彩和充满想象力的造型,犹如一场视觉的大宴让人眼花缭乱。社火一闹,先是几声炮响,接着鼓乐大作,全村人一齐涌向街头,一时间人山人海,水泄不通。踩着半人高的高跷,在人群中高高在上的社火队伍缓缓前行,环绕村社广场一路敲锣打鼓,场面壮观。抬头仰视,只见每个社火人物都画着脸谱,装扮成古代神话或历史传说中的大神大将,一个个全副上阵、气势逼人、威武异常——“黑人黑马像块炭,红人红马像团火”。演的人虎虎生气,看的人热血沸腾,仿佛通过尽情的宣泄来接受一场生命的洗礼,重获新的力量。
  世代相袭的社火,在时间的长河中、在荒凉苍茫的大地上,张扬着亘古不变、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炽热的、充满原始生命力的火种在这片土地上薪火不断、代代相传。
  
  艺术创作感思
  
  人对自身认识的活动被称为文化,历史的价值就在于它包含着人类经验的价值。人类的创造活动每时每刻都不会停止,文化的丰富性一方面验证了人的创造性,同时必然成为推动新一代人前行的动力。
  民族性格和地域风俗历来是孕育艺术灵感和艺术风格的土壤。在生命的重负下,对幸福与欢乐的向往、对崇高力量的信仰,映射出西北自然和人的内在的精神光芒。在生命的热情和质朴的原初本性中,蕴涵着神秘的哲理和不可言说的深沉。如果说原始艺术以其丰富的内涵和浓厚的韵味。于混沌中蕴涵着一切艺术的母体,那么西北民间艺术就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宝藏。那些没有文字记载或不入经传的远古神话、传说故事、图腾图符、巫仪活动等等给现代艺术的创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题材;原始艺术那种稚拙夸张的表现手法、奇特的造型元素,为现代艺术探索新的艺术语言,提供了灵感源泉;豪放不羁、天马行空的自由想象为现实主义传统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艺术创作的新契机。
  体会那个时代的人和那个地方的人,感触那有血有肉的生命,潜藏在意识深处的懵懂一次次被唤醒。远古的幽寂与现代的喧响、深沉的历史感受和缤纷眩目的现代激流、苍凉悲壮的回忆与石破天惊的幻想不断在头脑中交织、重叠……创作的激情,终于在对西北文化的历史性观照和反思中喷薄而出。
  在真实与幻想、现代与远古间踯躅游走,渴望回归自我、回归艺术的本色。不回避面对的真实,也不仅仅是为了再现真实,在追忆与遥想、痛苦与欢乐、荒寂与繁荣交织的画面背后,有着朦胧的感悟、由衷的热爱和深沉的叹息。
其他文献
[摘要]在高职学院中外合作办学的背景下,双语教学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特别是IT技术领域。文章论述了双语教学的意义,并以“数据通信与网络”课程为例,分析总结了计算机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经验和面临的问题。讨论了英文教材的选取原则、双语教学的课堂讲授方法以及其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双语教学 通信与网络 教材    近年来,高校不断加快国际化步伐,进行国际合作可以促使自身进入国际化的轨道,因此“
期刊
[摘要]正確认识英语专业学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对帮助学生提高论文质量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对问题的了解,采取强化英语专业教学和规范论文工作,切实加强英语专业学生在专业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上的培养以提高专业论文的质量。  [关键词]英语专业 毕业论文 问题 对策 质量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摘要]在Linux操作系统下硬盘标识、分区的标识与Windows操作系統有很大的不同,Linux操作系统中只有一个根目录用于加载启动分区,硬盘的其它分区只能作为一个系统子目录(在Windows中称为子文件夹)存在,并且其内容不会自动加载。本文主要介绍Linux的分区结构和分区的加载方法。  [关键词]块设备 移动硬盘 USB接口 SCSI设备 硬盘分区 文件系统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
期刊
[摘要]胡庚申教授撰写的《翻译适应选择论》一书,选取“译者为中心”的基本视角,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的“适应/选择”学说为指导,从“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等理论视角出发,提出了译者为中心的“翻译适应选择论”,构建了一个极富解释力的翻译理论框架,开拓了翻译研究的视野。  [关键词]译者中心 翻译 适应与选择    引言    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相比,我国具有足以令人自豪的、源远流长的翻译历史。即使
期刊
[摘要]民间美术是一种大众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赖以生存的土壤,它与民众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和精神需求有着割不断的血缘关系。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动画同样是一种大众的文化娱乐活动,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本文希望能通过对二者之间内在联系的探索,充分认识和理解本土文化的精髓,更好地了解大众的审美心理和精神需求。使民间美术在动画创作与生产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和推动意义。  [关键词]湘西民间美术 现代
期刊
[摘要]本文在阐述程控交换技术课程重点内容的同时,要求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使理论知识能在实践中得到应用。  [关键词]程控变换机 呼叫处理过程 交换网络 硬件    随着社会需求的日益增长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话交换技术处于迅速的变革和发展之中。程控数字交换机是现代数字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大规模集成电路(LSI)有机结合的产物。先进的硬件与日臻完美的软件综合于一体,赋予程控交换机以众多的功能和特
期刊
[摘要]案例教学法是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的教学方法,它注重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作用和互动,利于能力培养和技能培训,案例教学法在《统计学》教学中的适当应用,对提高教学质量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教育理念 素质能力 教学实践    《统计学》课程概念多、原理多、难理解、难记忆。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主动学习?如何发展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其综合分析能力及创新能力?
期刊
[摘要]随着中外合作办学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外籍教师进入国内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外籍教师的引进和管理已逐步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在指出国内近年来高校外籍教师管理研究不足的基础上,根据笔者所在学校中外合作办学外籍教师管理实践,通过个案分析的方法,提出如何激励中外合作办学外籍教师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 中外合作办学 外籍教师 激励    引言    自1991年我国第一家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期刊
[要]为解决20世纪50年代后大量出现的外国投资者和东道国政府间的投资争议,《解决国家与他国国民之间投资争议公约》应运而生,并设立了“解决投资争议国际中心”(简称ICSID)。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研究该原则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主要从一:当事人可选择的法律有哪些;二:当事人选择准据法的方式两个方面对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争议 ICSID 意思自治
期刊
调动的必要性    1 家长优于教师的几点客观因素  (1)持续性。我们经常说:“家长是孩子永远的老师”。孩子出生后,从小到大,几乎多半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夕夕,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的教育影响着子女。这种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其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当大,伴随着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