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课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enwu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勇于和善于创新的新型人才是当前教育教学的目标。作为基础工具课的语文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独特优势,而阅读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所以,语文教师必须在阅读课上,结合听、说、读、写的训练,鼓励和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探索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一、挖掘创新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指人们创造性活动的愿望与态度。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蕴含着一定的创造因素,它们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而我们的教材中有描写大量创新性的“物”,也有记叙大量创新性的“事”。我们要挖掘这些创新因素,开发学生创新的精神。
  
  二、提供广阔的天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的教学,应该为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广阔的天地。让学生自读、独立思考,在自读中领悟、发现、质疑,利用小组活动组织课堂,教师只给予必要的启发、指导和帮助。
  
  三、培养质疑能力,发挥创新的潜能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创新的过程,也是创新的动力。因此,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质疑兴趣
  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以保证学生思维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例如,在《一个苹果》的教学中,让学生找出战士们急需水的语句,然后问学生:“如果你七天七夜没喝到一口水,送给你一个青里透红,发出诱人香味的苹果,你会怎么做?”学生经过思考后纷纷举手回答,质疑的积极性就被充分调动起来。
  2.鼓励质疑,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从题目上质疑。这样既有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时,出示课题后,就可以问学生看了这个题目想知道什么。学生们提出许多问题:爬山虎是植物,为什么会有脚?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爬山虎的脚会爬吗?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这样就为更好地理解课文作了铺垫。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语句、内容上质疑。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引导学生提出“曾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为什么就这样被化为一片灰烬?”通过质疑,使学生知道了侵略者贪婪、野蛮的强盗行径,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引导学生从语言的运用上质疑。这样既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又能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例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时,学生自读文章之后会发现许多问题:什么是一脚一脚往上爬?为什么说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在不疑之处质疑。课文内容中存在着看来似乎是矛盾但却又是合情合理的地方,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矛盾之处,在对立统一中解决矛盾。如教学《白杨》一文时,可这样导问:“本文作者要赞扬的是边疆建设者的崇高思想境界,可为什么细致地描写白杨树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通过读文、讨论,进一步理解了课文是采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这样既解决了疑难,又深化了思想。
  引导学生在教学后质疑。在讲读分析课文后,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对思想内容、谋篇布局等方面再质疑,启发他
  们提出不同的看法,使学生的质疑能力在课文意义延续的同时也得到了培养。
  
  四、启发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想象因素。一般来说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启发:
  1.利用画面,激发想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表象的依据,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如《火烧云》一课的第四至第六自然段主要写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可出示投影片,然后要求学生展开想象:“作者写火烧云的形状变化用了兽类,你能用其他动物和植物来写吗?”借此来训练和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2.巧用标点,启发想象
  有些课文经常出现省略号留给学生丰富的想象余地,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静止的省略号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如《卢沟桥的狮子》的第二自然段,课文描写了五种形态各异的卢沟桥狮子后用了一个省略号,教师可借机引导:“卢沟桥的狮子只有这五种形状吗?其他的狮子是什么样的呢?请你用语言描绘出来。”一下子,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
  3.续编故事,引导想象
  有些课文言已尽,而余意未尽,给学生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如在教学《小摄影师》结尾时,教师这样引导:“请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预测小男孩会不会来?故事情节将如何发展下去?”学生兴趣盎然,很快就编出了好几种故事情节,有力地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创设情境,激发想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共鸣,对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十分有利。如教学《观潮》一课时,教师运用结合实景录像和配乐朗读的方法,以画面展示、音乐烘托、语言渲染来展现大潮的壮观、奇特,从而创设一种融情融景、情景交融的场面,使学生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从心灵上受到感染,进而产生丰富的想象。
  
  五、“求异”与“求同”相结合,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讨论是激励求异思维和集中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发展求异思维。例如,让学生回答一些灵活的题目或给课文分段,讲段意,只要学生思路正确,答案可以百花齐放。如《称象》,可称出新方法,《捞铁牛》也能捞出新方法,《新型玻璃》也能想象出最新一代的玻璃品种。
  总之,我们应从小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而不是马上要他们去搞发明创造。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时是显性,更多时候是隐性的,不可能立竿见影。然而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坚持不懈地培养下去,那么,埋在孩子们心底的智慧种子,就一定会生根、开花,并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
  (责 编 再 澜)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静脉注射缩短产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50例经阴道试产的初产妇在宫口扩张≥2cm后,应用间苯三酚40mg静脉注射,对照组取同期不用间苯三酚者。结果:观察组用药后
目的:对焦虑、忧郁、紧张、应激等精神障碍性头痛进行观察,寻求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单纯西药治疗组(简称对照组)。结果:治疗组2周
目的:探讨自拟芪药消渴方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分别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及单纯西药治疗2月。疗程结束后评定临床
作文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独立创造的学习过程,也是学生交流思想和信息的平台。我认为.作文教学应突出体现“开放性”和“互动性”。
本文对中医各科129种疾病的脾气虚证的诊断因素作了逐步回旭分析,对总共868例临床各科患者与脾气虚证相关因素进行多元回归的电子计算机处理,得到了一个能代表和反映各系统脾气虚证共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解毒中药为主配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益气养阴解毒为主中药汤剂(党参、茯苓、石斛、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剂皮炎灵洗剂肛周薰洗、中成药知柏地黄丸内服治疗肛周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自拟中药方剂皮炎灵洗剂肛周薰洗、配
葶苈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Lepidium apetalum Willd.(习称"北葶苈子")或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L.)Webb ex Prantl.(习称"南葶苈子")的干燥成熟种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月经过少是妇科常见病之一。由于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生活、工作压力日益增大,以及一些女性多次药物或人工流产等诸多因素,使该病发生率越来越高。月经过少往往是闭经的前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