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滑桩耐久性寿命预测方法

来源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982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抗滑桩耐久性室内模型试验,提出了荷载及环境耦合作用下桩身混凝土中性化的时变模型;综合考虑混凝土强度等级、施工质量、库水位升降、外加剂及掺合料的影响,建立了混凝土中性化深度的预测模型;根据中性化残量的概念,从混凝土中性化及钢筋锈蚀两方面提出了库区内抗滑桩耐久性寿命的预测方法.
其他文献
文章依据滑坡体岩体破碎、地下水丰富、坡体含水量高、滑坡面积大、厚度小、稳定性差等特点,选取青海省麦秀山1#滑坡为例.结合麦秀山地区的工程地质特点,利用FIAC-3D有限差分
以没食子酸甲酯为原料,经过6步反应(总产率为24%),对1,4-苯并二噁烷类新木脂素天然产物Eusidrin G进行了全合成.合成反应的关键步骤是在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催化下,分子内的醇
猴子岩进水口洞脸边坡高约180m,由于开挖所形成的边坡属于高陡边坡,其开挖后的稳定状况会极大影响引水系统的正常运行.通过对该边坡平洞揭露裂隙特征及地表工程地质条件的系
研究了3-芳基失水甘油酸酯在硝酸处理活性炭的催化下定向异构化制备3-芳基丙酮酸酯的新方法。 A new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3-aryl pyruvate by 3-aryl-l-glycidat
报道了异喹啉酮与格氏试剂反应合成四氢-4-羟基异喹啉酮化合物,NBS和混酸(HNO_3/HAc)与异喹啉酮反应合成异喹啉酮衍生物。6个新化合物的结构,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不少学者对岩溶塌陷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努力探索,一些单位开展了大量野外和室内实验,获得了宝贵数据,取得了重大进展.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目前比较公认的“潜蚀
多层采空区多次复杂开采造成的累积沉降不能简单地用单一采空区地表移动变形模型作参照.对采空区的研究,时间影响参数是工程稳定性重点研究和考虑的问题.通过变形观测数据,得
通过现场工程地质勘探、室内物理力学实验并利用FIAC2D数值分析软件对陕西旬阳县某堆积层边坡进行变形特征的实例分析,考查了坡体岩土体的粘聚力、内摩擦角数值与坡脚开挖深
文章分析了大同市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地质灾害的类型与发育特征,以及地质灾害的分布及发育规律.分析表明,大同市地质灾害的分布和发育主要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
本文以桂林国家高新区苏桥园B区地质灾害分布密度、岩土体性质和结构、地形坡度、植被覆盖率、人为活动强度、岩溶发育程度、覆盖层厚度和性质、地下水变幅、所处地质构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