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事物必有支点

来源 :风流一代·经典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lee19851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这么说,可能会被人取笑:“那是理所当然的啊!”有一次,我拿着笔记本电脑走在路上,平常觉得笔记本电脑不太重,很好拿,可是那一次,我必須拿着它走一段稍长的路。我本可以像平常一样拿着它的正中间,却又觉得有些不安,拿起来不太舒服。因此,我尝试拿着边角的部分,这样就非常稳妥了。也就是说,我拿着笔记本电脑边角的部分,走路时不会手滑,笔记本电脑也不会松脱。
  那个时候我突然发现,所有的事情都是这么一回事。也就是说,我察觉到了“掌握支点”的重要性。凡事的重点,在于掌握支点。例如,找到“工作的支点在哪里”,或是“现在我所参与的这件事情的支点是什么”,掌握它就可以了。抓住这个部分走下去,就一定会安全到达一个绝对稳妥、拥有十足安全感的地方。
  一开始我只想到:原来如此,抓住笔记本电脑不同的位置,感觉竟然如此不同。后来再从这一点出发去思考,我才发现,无论什么样的工作、什么样的事情,都有一个可称之为“支点”的地方。通过掌握这个支点,做工作和处理事情就会有所改变。
  说到这里,我想起我在搬家公司打工时,曾经有人告诉过我,重的东西要“抓住边角来搬”。他说,即使是沉重的冰箱,抓住边角来搬,也可以变得轻松不少。我突然回忆起了这件早已遗忘的小事,感觉一下子与我的新发现有了联结。
  掌握支点就好,这个诀窍并不局限于搬运物品。如果只是抓住物体表面,因为其本身沉重且力量分散,所以既没有着力点,拿起来也不安稳。工作也是如此,我们不仅要了解它的表面,而且应该掌握相当于支点的地方。找出这份工作的“支点”在哪里,然后抓住这个部分就可以了。
  (陈亮摘自中信出版社《关键是品味!》)
其他文献
①  阳历的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的位置,这时是农历的第三个节气——惊蛰,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  北半球气候温暖,许多地方都播种了,先民们观察此时的现象,如果此时出现电闪雷鸣的天象,这一年肯定会丰收。“春雷响,万物长!”有意思的是,大自然千万年的演进,使蛰伏在地下的昆虫和小动物都知道此时该露头了。“春雷惊百虫”,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了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故曰惊蛰。在先民
期刊
想要知道什么品质对成功最重要,科学的办法不是看名人传记,而是进行大规模的统计。你要做的事情很简单,只要把所有可能有用的品质都列举出来,找很多人进行测试,看看每个人都有一些什么品质,然后看看哪些人是生活中的成功者。有了这些数据之后,只要考察那些成功者都有而不成功者没有的品质,我们就知道决定成功的品质可能是什么了。有一项研究对大学生的30多种品质进行了统计,发现其中绝大多数品质对学习成绩几乎没有影响。
期刊
没有考取医学部的升学班,我悔恨交加,整整一个晚上都在默默流泪,一直哭到了第二天早上,枕头都湿透了。   然而实际上我成绩合格并被录取了,只是放榜时不知哪里出了错。第二天,当得知这个结果时,我喜出望外,这是我这辈子最开心的时刻。  这样的经历,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伤心和喜悦,就像钱币的正反面一样,紧密连在一起。  一晚上不停地流泪,让我深深地意识到自己想进医学部的心情是多么迫切。   夜晚的天色
期刊
在国内,学过英语的人,恐怕都经历过各类考试,大学生过四六级,考托福、雅思是标配;如今,小学生刷KET、PET(剑桥英语等级考试)也成为一大热潮。但,你的英语水平到底怎么样,哪个标准、哪本证书测量得最准?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  最近颁布的《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以下简称《量表》)与托福成绩对接,究竟意味着什么?是一项有关标准化考试的研究成果,还是上涉万千英语学习者学习方向及路途、下关能力水平測试
期刊
对中国人来说,2019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一系列纪念活动激发了各个领域的总结性研究热潮,人们从不同角度盘点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变化,语言领域当然也不例外。  “汉语盘点”已经“盘”了14年。主办者旨在“用一个字、一个词描述当年的中国与世界”,鼓励全民用语言记录生活,描述中国视野下的社会变迁和世界万象。然而有意思的是,“汉语盘点”中字、词和流行语同台,而社会
期刊
上大学的日子算不上波澜壮阔,倒也不是乏善可陈。有时,排练完的夜里,总会散落着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对未来的担忧,对自己的不满意。有时候我总想拒绝长大,盼望着所有成功都能轻松获得;有时候我讨厌极了自己的懦弱和无力,卻又一再选择逃避;有时候不经意敞开自己,却在下一秒选择戴上面具,拒绝一切会让自己受伤的答案。世界不完美,我们也不完美,想要的那个自己总是很难实现。生活向来是残酷的,不是装备富足打掉怪兽就
期刊
在医疗落后的年代,人类面对瘟疫时总会恐慌到失去理智,以致从局部扩散到更大范围。类似惨剧在过去几百年中比比皆是,其中最大的一场悲剧发生在17世纪的欧洲,也就是史书中记载的“欧洲黑死病”和“世纪大瘟疫”。  但凡跟欧洲黑死病有关的文字记载,都离不开“老鼠、英国人和欧洲死亡2500万人”的字眼,如果还原历史的话,也就是“一只病变的老鼠把病毒传染给英国人,英国人再把鼠疫传染给整个欧洲”。据说最严重的时候,
期刊
隐形新时代  在英国科幻小说家H.G.威尔斯1897年发表的小说《隐形人》中,一位年轻的物理学家实现了人类长期以来的梦想——发明了隐身药水。而在现实中,隐身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不过,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如今已经设计出了能够避开光线折射的物体,实现了某种程度上的“隐形”。  “在自然界中,没有看不见的物体,任何物体都会产生阴影或反射,所以都会被看见。”圣塞巴斯蒂安材料物理中心的负责人哈维尔·艾斯普拉
期刊
又是一岁鼠年到。老鼠作为十二生肖之首,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动物。米老鼠、料理鼠王、舒克、贝塔、精灵鼠小弟……活跃在荧幕上的老鼠,一直都是娇小机灵的代名词。但是,在远古时代,老鼠们的亲戚那是一个赛一个的怪:有的体大如牛,有的头上长犄角……想知道它们的秘密吗?那就一起走进史前鼠类的世界吧。  什么动物才是鼠?  提到鼠,大家似乎都不陌生:在童话故事里,老鼠可以当主角;在宠物市场里,可爱的仓鼠受到人们的
期刊
1880年8月,创刊4年的中国近代最早的科学杂志《格致汇编》第7卷上,刊登了一篇题为《考证律吕说》的文章。文章不长,研究的也是非常冷门的中国古代律学。然而正是这样一篇看似不起眼的论文,在近代中国科技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它代表了一个半世纪前中国人学习先进科技所达到的高峰。  中国古代一向采用弦音和管音相合的方式确定音律,“以弦定律,以管定音”。然而,现代物理学实验表明,弦振动和管振动的方式不同,弦律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