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寻找镜子里的自己

来源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j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初中的時候,班上的女生几乎人手一面镜子,圆形的,方形的,不过巴掌大的一块,夹在书里,像银色的、冰冷的种子——喜悦,悲伤,自卑,自负,嫉恨,困惑……所有的情绪自其延展生长,而我们是它结的果子。
  我也有过一块这样的镜子,它是我的阿喀琉斯之踵,藏在文具盒里,不被任何人知晓。有一次课间,我坐在座位上写作业,同班的一个男生突然跑过来,大声地问我:为什么会长得这么丑?
  他问了三遍,一遍比一遍大声。而我在哄笑声中,哑口无言,唯有内心的情绪迅速膨胀、堆积,变成经年不化的积雪,横亘在一个永不到来的春天之前。
  为什么呢?无数次,我对文具盒里的镜子问出那句话,为什么我长得那么难看?
  因为鲜少打开,镜子翻盖处的铆钉有些老化生锈,打开时,有干涩的触感,像是一把钝钝的刀子在凌迟岁月。镜子里,是一张扁平的、黯淡的脸,眼睛是一处深渊,瞳孔是黑暗中唯一的亮点,微弱得犹如某个遥远的逃生出口。
  我没有逃出去,我逃不出那个牢笼。
  成年后,我学会了化妆,学会了身材管理,勉强脱去了“丑女”的标签。熙攘的大街上,千人一面,而我混迹于其中,竟产生了一种卑劣的自豪感。美瞳下面,红血丝自眼球一点点向全身蔓延、翻腾、挤压,如同及到脚踝的水,终有一日,会漫过头顶。
  而在那之前,我们依然光鲜地生活着,像一个内里生虫的漂亮苹果,在虫子咬破表皮之前,谁也不知道会有怎样的末日到来。
  2
  娱乐新闻中,某个偶像被公司老板攻击相貌,引起轩然大波。人们纷纷站队,有的认为艺人也是人,老板不应该羞辱其相貌,有的认为偶像的相貌本就是商品价值的一环,老板有评判的权利……只是一场世俗的美学与钱权利益的斗争,而我看着唾沫横飞的战场,终于明白了自己十四岁那年的疑惑——所谓的时尚是具有暴力性的,每个人都是它的人质。
  德国心理治疗师芭贝·瓦德兹基曾在《女性自恋》里提及:社会对一个成功女性的价值总是强调青春美丽、苗条身材、个人魅力等完美形象,然而,这种强调容易导致许多女性形成自恋人格。这种自恋并非只是单纯地以自我为中心,而是更深层次地、绝望地去寻找自我与界限。
  我们一直在寻找镜子里的自己,反复地,徒劳地,如同受到诅咒一般地,去追逐一个虚幻的影子。
  再说回镜子。自古以来,以镜子为主题的怪谈不胜枚举,而我最爱的仍是风月宝鉴的故事。这面镜子有正反两面,正面是红粉佳人,温香软玉,反面是白骨骷髅,魑魅魍魉,而贾瑞为镜子的幻象所迷,最终气绝人亡。
  曹公将贾瑞死后的一场戏写得绝妙:“代儒夫妇哭的死去活来,大骂道士:‘是何妖镜!若不早毁此物,遗害于世不小。’遂命架火来烧,只听镜内哭道:‘谁叫你们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
  镜子是无罪的,有罪的是世人。我们先是以假为真,然后以假乱真,最后,“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
  迄今为止,我的人生都是在“反认他乡是故乡”的荒唐中度过的,升学,高考,毕业,工作……常常为各种琐碎的事欣喜若狂,或是痛哭流涕,情绪大起大落,动辄摧肝裂胆,然而,在情绪的潮水退却后,留下的便是满身的疲惫,沮丧又悲凉。
  说到底,我们究竟在追求什么,又在迎合什么呢?
  3
  前一段时间,我的状态很差,尽管一直在健身,整个人依然“肿”了起来,站在水波纹一般的阳光下,仿佛半透明的水母。这样灰头土脸地与好友见面,心里自然是难堪的,于是我抢在她开口之前,便率先自嘲说自己又胖又丑。她敷衍地宽慰了两句,便快速地将话题扯回自己身上。而我听着她的滔滔不绝,忽然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忽视的地方。
  人是“有限”的,这份“有限”让我们得以保持专注,然而,当我们过分在意一样东西时(比如外貌、身材、权利),这份“有限”就会变成囚禁的牢笼。我们会下意识忽略其他的部分,忽视那些微小的、深藏于灵魂之中的东西,忘记让我们与世界保持联系的脉络,最后,我们迷失在庞大瑰丽的虚影中,一而再,再而三地与自己的回声对话,孤影照惊鸿。
  网上的那些高谈阔论也好,生活里的那些夸夸其谈也罢,每个人都只对与自身相关的话题感兴趣,他们看似在与旁人交流,其实是在和自己对话。共情的能力逐渐丧失,其后果便是每天都有那么多的骂战,看似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实则各有各的悲欢喜乐,彼此并不相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面镜子,而镜子里,空无一物。
  编辑/梁宇清
其他文献
一  张益风是叶清清从小到大见过的最奇怪的男孩。  怎么奇怪呢?大概是,他有一双奇怪的眼睛,像是会说话,让他看起来比调皮的同龄男孩温柔。还有奇怪的性格,沉默却开朗,平日像个不会说话的哑巴,只会翘着嘴角笑。最令人嫉妒的,是他那奇怪的脑袋,那么聪明,好像世界上真有毫不费力就成绩顶尖的人。  叶清清和张同学第一次认识,是在上初中以前。  那时候,她在小姑姑家里度过了一个悠长的夏天。从小到大,整个家族里,
期刊
明英宗朱祁镇(1427—1464)是明宣宗的长子,仅几个月大就被册立为太子。看起来,他的人生早已被规划好。而实际上,朱祁镇一生中,当过皇帝,做过囚徒,之后再登皇位,可以称得上传奇。  宣德十年(1435),明宣宗驾崩,朱祁镇即位,改元正统。那时,他只有九岁。九岁的孩子着实年幼,因此国事由太皇太后张氏操持。太皇太后眼光长远,她既不重用自家人,也不允许外戚干预国事,而是重用忠厚旧臣,任用史称“三杨”的
期刊
1  不确定性在带给我们自由和机会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很多焦虑。自由,好处是无限的可能性,坏处是无限的竞争。为了应对这种风险和竞争,人类发明了各种各样的保障机制,比如社会保障、金融、保险、慈善等。大众教育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各种保障机制之一,因为我们需要通过大众教育来获得各种各样的知识和技能,以帮助我们应对各种风险。  但是问题来了,在知识储备的过程中,会形成一种恶性竞争,这也是我们教育的现状
期刊
到了南方之后,我发现这里美得让我陶醉。这里有水,还是一条江水,散步在江边,一阵湿润的江风吹来,一声游轮的鸣笛声传来,让人感觉似梦中到了灯塔的旁边。这里有花草,不管是在公园里还是马路边,随处可见。凑上去鼻子嗅一嗅,各种香气沁入心脾。这里有芦苇荡,有木栈桥,有野生鸟类,有清新空气……  南方充斥着花之香味和让人眼花缭乱的花之颜色,对于出生在北方的我来说,这是时不时写下赞叹的灵感源泉。可在我的记忆中,总
期刊
[知趣]  问:感觉自己的记忆力变得很差,忘记带书本,忘记吃药,想做一件事,打个岔就再也想不起来了。是因为现在的信息量变大,我的脑容量不够了吗?  答:我们每天要面对大量繁杂的信息,专注这件事,就会忘了那件事,好像自己的脑子突然恢复了“出厂设置”。比如过完寒暑假的孩子们,在开学的第一天,会忘记自己的教室该怎么走,在校门口问了路,进教室还得问座位。如果说一件事因为长时间没做,而被遗忘到脑后,这还情有
期刊
记不清是从什么时候起,我對超市的促销产品彻底失去了兴趣和信任。打折促销,向来是刺激消费者购物欲的有效手段,各大商场屡试不爽。表面上看,某种商品降价了,对消费者而言好像是从天而降的大好福利。但事实上……我只能说,大家别再活在幻觉中了,商场终究不是在做慈善,人家也是要挣钱吃饭的嘛。  读研期间,我不得不自力更生买菜做饭,一年下来,我算是摸透了超市惯用的伎俩。以我的经验来说,某种商品标注了特价,一定是哪
期刊
1  细数当下最红的主播,那一定非李佳琦莫属。他有“带货之王”的美誉,凡是进入李佳琦直播间的物品,通常会被一抢而光。甚至有一次,马云亲自上场与之较量,在线推销口红,结果惨败。无疑,李佳琦担得起“顶级流量王”的称号。他是很多人追捧的对象,亦是商家的宠儿,哪怕称呼他为“明星”都不过分。  只不过他比较自谦,比起“明星”这个称呼,李佳琦还是希望大家亲切地唤他为“超级BA(美容顾问)”。他说:“无论线上还
期刊
尼罗河是埃及等国的母亲河,尼罗河流域供养了众多的人口。它在历史上也被人们认为是古埃及文明的源头之地。  我们能够在埃及看到法老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尼罗河功不可没。由于尼罗河周围的流域面积非常的狭窄,使得整个埃及的人口大量集中在这条河的边上。密集的人口形成了非常稳固的农业社会以及中央集权,这才使得法老们有能力建造如此宏伟的金字塔。  不过一直以来,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法老以及欧洲各地的学者——尼罗河的
期刊
我是838班的张锡峰,相信很多同学应该认识我,在大家眼里,我更多时候扮演的是个谐星角色。可是,大家似乎忘记了,在我这“看似狂野,实则狂野”的外表下,也隐藏着一颗憧憬阳光的心。所以,我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对学习的看法。  我想谈两个关键词,青春与梦想。  话说这世间,唯有青春与梦想不可辜负。花开正好,微风不燥,我们扬帆起航。  青春,青春是什么?青春是五月的花海,灿烂无比;是海边的浪花,永不停息;
期刊
壹  我迟来的文艺情结,是在高一下学期全面爆发的——开始疯狂购买青春杂志,看完后不忘做句子摘抄,课桌里的日记本,记录了每天的喜怒哀愁。闲暇时也会听歌看电影,脑袋里盛装无数浪漫幻想,并渴望来一次自在洒脱的旅行,遇到一个男生,笑容明亮,音色迷人,喜弹吉他,穿着白衬衫,比阳光还耀眼。  虽然双脚被束缚在三点一线的狭小天地,但广阔的网络世界让我不羁的性灵得以自由驰骋。在笔友吧里搜寻了一阵,我终于遇到了这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