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带下病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shi8048836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带下病的疗效。分型 主要分为虚寒型,湿热(毒)型。治法 以健脾除湿,温肾止带、清热(毒)利湿止带贯穿始终。结果 通过140例临床观察,总有效率96%。
  【关键词】带下病虚寒型温热型疗效
  【中图分类号】5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1-00-01
  
  带下病是带下的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全身症状的一种病症。带下病是妇女的常见病之一。古人论述较多。并将带下分为青、赤、黄、白、黑五色。经长期临床观察最常见的为黄、白带。笔者自1998年以来(有资料记载的)运用中辨证为虚寒(脾肾阳虚)型,温热(毒)型,用中药治疗140例,疗效满意,现简述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40例均为门诊患者,发病年龄15—20岁15例;20—45岁85例;45岁以上40例。140例中患者中,已婚已育80例,已婚未育42例,未婚未育18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60岁。以25岁—45岁已婚中年妇女居多。其中农村妇女95例,城镇妇女45例。
  1.2 病例选择
  本组病例大多数经妇科检查,白带涂片镜检排除滴虫,霉菌性阴道炎及生殖器肿瘤。
  1.3 诊断与病例纳入标准
  本病中医辨证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的中医内、外、妇儿科诊断疗效标准“带下有色、质、气味等改变,可伴有腰酸、腿软、小腹坠胀等症状者”进行诊断。临床表现:(1)虚寒(脾肾阳虚)型:带下量多、色白、质清稀或粘稠无臭味,淋漓不断,面色少华、倦怠乏力、腕闷纳差、腰膝酸软、疲惫、肢体沉重、少腹冷感、微痛喜按,或大便溏泻、小便清长或夜尿、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迟无力。(2)湿热(毒)型:带下量多、色黄如茶、或赤白相兼、粘稠、气味秽嗅或阴痒、阴中自感灼热不适、腕闷胁胀、口苦咽干、或大便干燥、小便短赤、灼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符合以上诊断辨证分型标准,并排除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及全身性疾病所致带下病患者,均可为本病治疗观察对象,进行中医辨证治疗。
  1.4 治疗方法
  (1)虚寒(脾肾阳虚)型治则:健脾除湿、,温肾止带,方用《付青主女科》完带汤加减,药物:党参 白术、苍术、山药、白芍、柴胡、车前子、荆芥碳、菟丝子、熟地、鹿角霜、续断、淮牛膝。如白带日久滑脱不尽者,加金樱子、腹盆子、芡实、乌贼骨、桑螵蛸。小腹冷痛者加良姜、吴萸等。
  (2)湿热(毒)型:治则:清热(毒)利湿,方用加减逍遥散加味(付青主女科),药物:柴胡、白芍、茯苓、陈皮、枝子、甘草、黄柏、泽泻、地丁草,如白带夹有血丝或淋漓不尽加茜草炭、仙鹤草、青泽兰、益母草,口苦甚者加龙胆草。
  1.5 疗效标准
  治愈:停药后白带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妇科检查炎症消失。有效:全身症状和妇科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效:无改善。
  1.6 治疗结果
  (1)140例患者中,治愈59例,占42%,显效75例,占54%,无效6例,占4%,总有效率96%。
  (2)典型病例
  患者,邓xx,女,32岁,农民,住庆符镇白通村二组。2001年7月16日初诊,主诉:带下量多2+月。病史:2+月来带下量较多,色黄,质粘稠,时有秽嗅味。因忙于农活未及时治疗,进日来病情加重,故前来求治,证见脘闷胁胀、口苦纳差、小便短数、量少、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末次月经2001年7月10日—7月9日。婚育史:22岁结婚孕2产1.妇科检查:外阴阴道已婚经产型,阴道通肠,粘膜充血,内有较多脓性分泌物,宫颈轻度糜烂,子宫前位白带涂片镜检,脓细胞(++),清洁度Ⅳ。B超检查,双侧附件无异常。西医诊断:阴道炎、宫颈炎;中医诊断:带下病、肝热脾湿症。治法:清肝泻热、健脾除湿。方用加减逍遥散加味,药物:柴胡、白芍、茯苓、枝子各15g,茵陈、车前子各20g,黄柏、陈皮、泽泻各12g,木通15g、甘草6g。治疗经过:服药4剂,1周后复诊,带下量明显减少,腕闷胁胀、口苦纳差、小便短数症状有所减轻。续以上方加香附、砂仁、厚朴、苏梗、枳壳,服药3剂后复诊,诸症状已除,病愈,再以上方加泡参、扁豆,健脾化湿。继服2剂以巩固疗效。
  3 讨论
  带下病属于现代医学妇科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女性生殖器官炎症等,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在祖国医学中,有关本病的论述较多。带下之名始见于《素问.骨空论》“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瘕聚。”《沈氏女科辑要笺正.带下》中载有:“如其太多,或五色稠杂及腥秽者,斯为病侯。《女科证治约旨》”亦云:若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酝酿成病,致带脉纵驰,不能约束诸脉经,于是阴中有物,淋漓下降,绵绵不断,即所谓带下也”。本病的病因病机:《付青主女科》云:“带下俱是湿症,夫白带乃湿盛而火衰,肝郁而气弱,则脾土受伤,湿土之气下陷,是以脾精不守,不能化荣血以为经水,反变成白滑之物,由阴门直下,欲自禁而不可得也;”青带乃“肝经之湿热”,黄带即“任脉之湿热也”;“赤带亦湿病,湿是土之气,今不见黄带而赤者,火热之故也,火色赤,故带下亦赤耳。”由此可见,本病主要原因是湿(毒)邪。湿又有外湿、内湿之分。外湿即指在经行、产后,人流术后,胞脉虚损之时,或洗浴用具不洁,或不洁性交等湿热,湿毒之邪入侵阴道而上行,导致任、带两脉失约而发病,内湿即与脾、肾、肝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脾阳虚失运,土不制水,水湿下注,任带失约;或肾虚,气化不利,水湿不得分化,内湿下注,任带失约;或肝气郁滞,克伐脾土,肝郁脾湿而成带下。不管内湿、外湿日久化热,湿热下注形成湿热带下。正如《付青主女科》所论:“脾气之虚,肝气之郁,湿气之侵,热气之逼”损伤任带而发带下之病。
  病例中患者因肝郁化热,肝病传脾,脾失健运,凝聚不化,肝热脾湿累及冲任,故而出现上述系列病症。方用加减逍遥散加味,清肝泻热,健脾除湿。方中柴胡、白芍、疏肝解郁、养血柔肝、茯苓、泽泻、车前子、木通健脾渗湿,清利小便,使湿邪从小便排出;黄柏、茵陈、栀子清热利湿,陈皮、甘草理气和中,诸药合用,使热邪得清,湿邪得除,达病愈之目的。
  笔者通过临床观察140例,并结合全身症状和局部体征运用中医辨证治疗带下病疗效满意,服药6——12日内明显症状减轻,体征改善,如果再增加其他给药途径,如用苦参、土苓、黄柏、白藓皮、千里光等煎水坐浴外洗,阴道塞药等,见效更快,疗效更高。
  
  作者单位:四川省高县中医院 645150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27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9-00-01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妇科常见病,是指因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可分为无排卵型和有排卵型两大类,其中以无排卵型最为多见,约占80%以上。无排卵型功血属于中医崩漏范畴。崩漏,即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者。西医治疗无排卵性功血多使用激素、止血药物,有较多局限,如因不规律
期刊
【摘要】目的 通过探讨胃癌围术期的整体护理,加强手术配合,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方法 对32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实行整体护理。结果 除3例患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切口延期愈合外,其余29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顺利康复出院。结论 围术期的整体护理对患者手术及术后康复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胃癌围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248.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9-0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5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9-00b-01    大动脉炎是指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不同部位动脉狭窄或闭塞,并出现相应部位缺血表现。病因迄今未明,多见于年轻女性[1]。我科于2010年4月16日收治一例头臂动脉型大动脉炎患者行剖宫产后并发急性全心衰,经过积极抢救治疗与护理,病人入住重症监护室5天后转回产科病房。 
期刊
【摘要】肿瘤病人的心理过程有别于其他疾病病人,他们的心理变化则更为明显。从发现疾病到认识接受是一个复杂而痛苦的心理过程。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肿瘤病人的心理状态对病人关心、照顾、帮助病人稳定情绪,缓解心理压力。正确引导病人对疾病的认识,使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关键词】肿瘤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9-0-02    恶性
期刊
【摘要】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以口腔黏膜反复发作的疼痛性溃疡为特点的慢性炎症。其病因尚未明确,西医治疗上方法虽然多,但疗效不够理想。应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口腔溃疡。  【关键词】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药治疗  【中图分类号】R78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9-0-01    复发性口腔溃疡(ROU)又称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复发性阿弗他口炎(RAS)、复发性口疮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肺结核瘤与肺癌的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31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结核瘤病例的X线胸片、CT等影像学进行分析,寻找重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征象。结果 分叶轮廓、毛刺状外缘、空泡征、卫星灶、胸膜改变、钙化为重要征象。其中,分叶轮廓、毛刺状外缘及胸膜改变等尤其需要仔细辨认。结论 应用这些重要征象,结合结核瘤阳性的化验结果。可帮助鉴别诊断肺结核瘤和肺癌,避免误诊。  【关键词】结核肺肿瘤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46.8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1-00b-01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我科自2006年1月至2008年l2月植入羟基磷灰石义眼台96例,男62例,女34例,年龄16~65岁。其中角巩膜葡萄肿15例,角膜溃疡穿孔12例,严重眼球破裂伤一期植入25例,各种原因眼球萎缩25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7例,眼球摘除术或眼内容剜除术后Ⅱ
期刊
【摘要】发生于颈部甲状腺外其他部位的囊性病变临床相对少见,但病理类型繁多。临床多以颈部包块就诊,及早明确诊断颈部囊性病变(不包括甲状腺的囊性病变)的病理类型对临床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病变的部位、范围、边界、回声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根据其超声表现特点,判别病变性质,对术前明确诊断及拟定手术治疗方案有重要临床价值。  【关键词】超声诊断鉴别诊断颈部囊肿  【中图分类号】R24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1-00-01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最为重要的发病因素之一。近二十多年来的研究证明,根除Hp可使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的复发率降至5%以下。近年来,幽门螺旋杆菌(Hp)对抗生素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因此寻求Hp阳性消化性溃疡最佳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笔者选择2006年6月至2008年7月5
期刊
【摘要】通过对脑出血后中枢性高热患者治疗和护理,认为物理降温是处理中枢性高热的最有效方法,并可通过应用多种药物降低体温。   【关键词】脑出血中枢性高热物理降温  【中图分类号】G 35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1-00-01    脑出血后中枢性高热是由于颅内出血导致脑水肿,脑组织损伤,脑疝形成等因素形成,直接损伤体温调节中枢使其功能失常导致的发热,多表现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