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猫捉老鼠》说课稿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mesfo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猫捉老鼠》,下面我们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学法、说流程这几个方面对本课做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龙教版小學信息技术第六册第五课内容,它的主要内容是利用“重复执行”模块编写“小猫捉老鼠”游戏。通过让学生掌握“小猫动起来”脚本的编写和老鼠跟随鼠标移动脚本的编写,实现小猫捉老鼠的游戏操作,从而让学生充分感受Scratch程序设计中的“逻辑思维”的重要性。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设置控制角色的方法,了解“重复执行”模块的功能。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掌握“比较大小”模块和侦测模块组中“到……距离”模块的使用。
  二、说学情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五年级学生,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但是一些操作能力较弱的学生,需要借助教师的引导、讲解、示范操作,才能够学习掌握这部分内容。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充分利用了学生喜爱看猫和老鼠动画片特点,在上课之初以“小猫捉老鼠”的动画片进行导入。教学过程中,重点考查了学生对以前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帮助学生灵活运用这些模块编写了“小猫动起来和“老鼠跑起来”的脚本。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知识结构和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将教学目标设计为:
  1.了解“重复执行”模块的功能和设置按键控制角色的方法。
  2.初步掌握“比较大小”模块和侦测模块组中“到……距离”模块的使用。
  3.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知能力。
  四、说学法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们采用了“创设情景—探究讨论—任务驱动”等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制造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
  在学法上,该年龄段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十分感兴趣,乐于探究利用计算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且已经初步构成了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任务以实际操作、探究学习等方式,逐步完成任务,初步了解“重复执行()次”模块、“到……的距离”模块以及“比较大小”模块的功能,并在教师的总结分析下掌握这三个模块的功能,突出本课重点,突破难点。同时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五、说教学流程
  根据本课教学资料和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几个环节:
  (一)情境导入
  上课伊始,教师出示动画课件,“同学们都知道猫和老鼠是天敌,今天我们来上演一场小猫捉老鼠。”引出课题:小猫捉老鼠。通过动画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用心参与活动,主动地理解学习任务,从而乐学。(此环节预计用时3分钟)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任务主题:设计一个脚本,实现小老鼠跟随着鼠标指针在舞台上跑,并通过键盘上的“上移键”“下移键”“左移键”“右移键”控制小猫去捉老鼠。
  1.主角登场
  “在这节课的游戏中,主人公除了小猫,还有一只老鼠。我们需要增加一个角色。”学生自学添加新角色,调整角色的大小,并改变角色命名的操作方法。(此环节预计用时3分钟)
  2.任务驱动:小猫动起来。
  小猫的动作是通过上、下、左、右四个方向键控制方向,通过“重复执行()次”模块来完成反复运动的。教师首先演示讲解向上移动脚本的设计,学生再仿做其他三个方向脚本的设计,完成对本课的重点内容“重复执行()次”模块的学习。同时在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强调小猫“只允许左、右旋转”,避免小猫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倒立现象,解决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此环节预计用时10分钟)
  3.任务驱动:老鼠跑起来
  此环节主要编写老鼠是跟随鼠标指针移动的脚本。学生阅读教材自学编写老鼠脚本。然后教师演示操作逐步解析脚本,介绍“侦测”模块组中的“到……的距离”模块和“运算符”模块组中的“比较大小”模块的功能,突破本课难点。(此环节预计用时10分钟)
  4.展示评价
  学生完成作品后,试玩自己编写的游戏。给予准确的评价和肯定,使学生获得收获成功的喜悦。(此环节预计用时2分钟)
  (三)拓展延伸
  布置任务:1.为小猫捉老鼠添加合适的背景。2.完成小猫捉老鼠脚本的同学修改脚本,让小猫追到老鼠时,老鼠会自动隐藏,这个游戏会自动结束。未完成小猫捉老鼠的学生继续完成脚本的设计。此环节设计既让优等生学到更深的知识,又能让学困生有充足的时间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此环节预计用时10分钟)
  (四)教师总结
  在这一阶段,教师用“这节课,我学会了……”这样的形式来让学生总结,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记忆、理解,使知识成为一个体系。(此环节预计用时2分钟)
  纵观全课,我们注重情境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努力构成以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相信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以上是我的说课,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导。谢谢!
其他文献
一、教学内容  本篇教学设计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三单元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习作的内容:  最近,我们在课内外阅读了一些童话故事,学习童话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了。现在让我们在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的过程中,尽情体验童话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写童话。自己选择几种动物,或者几件物品,以他们为主人公,想象一下,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一些什么事,编成一个故事写下来。也可以写你续编的小木偶的故事。  二、教材分析   本
期刊
从教二十年,一直做小学班主任工作,我一直是一名快乐充实的班主任。班主任工作中,如果适当做减法,工作快乐无穷,惊喜多多呀!  常常听到身边的班主任说自己的工作如何比科任老师累,自己的学生如何难管等等,其实有时也是我们自己在给自己加码的,如何更轻松和科学地做一名令家长和学生都满意的班主任呢?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结合自己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减法:  一、减少对学生的不信任
期刊
五年级是培养孩子良好情感能力的关键期,随着学生情感生活的不断丰富,他们的道德感、理智感、友谊感、责任感、集体荣誉感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孩子毕竟是孩子,情绪的调控能力还是很有限。孩子在学校与教师、同伴相处时间较长,这就需要教师教育和引导。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在情绪上的波动和不安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所以要引起重视。五年级孩子在情绪方面的具体特点有:情感变化强烈;控制能力有限;容易出现
期刊
摘要: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增进健康,增强体质。青少年主要的锻炼时间是在体育课上。体育课是快乐的课堂,学生们你追我赶地进行着各种体育活动。但这快乐的背后隐藏着各种隐患,比如说运动损伤的出现。进行运动时如果不遵循科学的锻炼方法,忽视安全,不讲究运动卫生,就容易发生运动损伤。运动损伤与授课内容、训练强度、教学进度和技术动作的特点有密切的关系。为了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授课教师必须透析
期刊
上海市教委对于开展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有“四个模块18个要点”的培训内容框架和明确要求,2016学年普陀区基于POFSE模式进行培训内容的再开发和培训方式的创新,以此整体推进见习教师的规范化培训。  一、背景与问题  (一)现状分析  见习教师培训是一名教师成长的必由之径,但长期以来我们对见习教师的培训内容是相对宽泛的,要求是模糊的,缺乏具体的抓手。见习教师主要是跟着带教老师看看、听听、说说、讲讲
期刊
《指南》中明确指出应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其中学习品质中的“专注、坚持、分工合作、自我挑战”等学习习惯,培养对幼儿日后的学习与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建构活动中,幼儿通过一片片、一块块积木的堆积、拼插、排列、围合、镂空、垒高等技能组合搭建,在这过程中幼儿需要极其专注、坚持和合作才能完成。因而在建构活动中培养幼儿专注、坚持性、合作协商等学习习惯是有效方法之一。基于大班幼儿对建构活动特别感兴趣,并且建
期刊
素养是与人相关的,包括兴趣、爱好、习惯、品格、能力等素质养成。而核心素养则是一个人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综合。表现为培养出具有人文底蕴,富有科学精神,有学习能力,能健康生活,具有责任担当,能够实践创新的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要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以及自身发展的能力和价值观。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侧重引导学生探究、自主学习。要启迪学生寻找方法,主动解决遇到的问题。  一、化学学科教学以培养核心素养为
期刊
教学目标:  1.课前详细的资料推送,助力学生正确认识新型肺炎,关注疫情动态,同时坚定抗击疫情信心。  2.增强学生集体团结观念与爱国主义情操,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凝聚力,提高学生关心集体,热爱祖国的积极性与热情,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最大程度上获得优质的教育,学成后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引导他们树立报国之志。  3.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充分体会祖国的坚定信念与国人对祖国炽热的爱国之心。  
期刊
一、教材分析  本章是初中力学内容的重点知识,而压强概念又是本章知识结构的核心,也是生活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个概念。这一节内容着重学习的是固体的压强,是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关力学知识的一次较大的综合,也是学生以后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浮力等知识的基础。压力、压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中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二、学情分析  1.认知特点:
期刊
问题提出:  1.农村留守儿童增多,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学习普遍落后,数学科学学困生尤其多。  2.如何转化小学数学留守“学困生”。  案例描述:  一、案例基本情況  何铭杰,父母长期到广东打工,跟随爷爷奶奶住在城北廉租房,城北廉租房离学校较远,平时早晚由爷爷接送上下学,中午去伯父家吃午饭。五年级接班,发现这男孩子特别乖,从不惹是生非,上课也非常认真听,第一单元测试下来,竟然只有54分。之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