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散文赏析之我见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t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优秀的写景散文能给人启迪和力量,关键在于这类散文在进行景物描写时做到通过情,理,人来营造一种意境,蕴蓄一种哲理,赋予一种灵性。
  [关键词] 散文;情;理;人
  
  “情”、“理”、“人”是写景散文创作中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通过研读众多的写景散文,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凡是优秀的写景散文,作者在进行景物描写时,往往做到了这样几点:1、在景物描写中努力创造一种意境。2、蕴蓄着一种哲理,3、赋予一种灵性,也就是说很好地把握住了写景散文中的情、理和人。这是我们在进行写景散文创作时应该借鉴的地方。下面我们结合具体的作品谈一下在这方面的体会。
  
  一、写景散文中的情
  
  我们知道,在写景散文创作中,必然要进行景物描写。而景物描写最讲究诗情画意,也就是说它追求的是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但是,景物本身谈不上什么情,只是作者在进行景物描写时,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容人到景物描写之中。这种主观感情包括作者自己的喜、怒、哀、乐、爱、憎等等。这样才使景物描写顿生情意,达到一种情景交融的效果,并由此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即印证了古人所说的一句话:“登山则情满山,观海则情于海”。如朱自清的<春)。在这篇写景散文中,朱自清就是将自己浓烈的感情凝铸在文章中。朱自清写草:“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写树:“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写风:“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写雨:“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人家屋顶全笼着一层薄烟。”这样一写给人的感觉是,这是一曲多么迷人的春之歌,一副多么富有诗情的春之画,把作者对大自然的爱,对生活的爱,对未来的憧憬抒写的淋漓尽致,产生一种景中有情的效果。
  
  二、写景散文中的理:
  
  我们知道景物描写的最高境界是由自然而人生而社会,生发出一定的理来。写景的真正目的在于表明一种态度,阐发一种认识,宣扬一种道理。所以,写景要有明确的立意,不要为写景而写景,纯客观的写景是毫无意义的,这一点我们在刘增山的<秋魂)中同可以感悟到。在这篇写景散文中,作者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秋天不同的景物,感受它们哲理的内蕴,用精炼而形象的语言把他们表达出来,展示了秋的灵魂和神韵。散文共分七节,在每一节中我们都能感到“理”的存在,具体如下:
  (1)秋实,这一节里作者写秋实把自己的收获归功于风、雨、光、热,突出秋实的虚怀若谷,引发出对果实如何成熟的思考,这一节最后靓个反问句“世界上有不经过风吹雨打而成熟的果实吗?世界上有不经过光射日晒而成熟的果实吗?”告诉人们要想获得成功,早日成熟,就必须经过苦难的考验。
  (2)秋色,这一节中作者让金黄的谷子,红色的高梁,雪白的棉花,黑色的墨菊申述自己的颜色,然后让秋天自己说,“不,不,我是五彩缤纷的”,而这缤纷的色彩正是不同景物的不同的色调汇集而成的,从而体现出秋色博大的胸怀,能容纳万物。
  (3)秋味,这一节中作者同样让苹果、甘蔗、槐籽、青椒、红果来回答秋天的滋味,进而让秋天回答出:“我的收获是充满着酸、甜、苦、辣各种味道”,使人自然地想那些饱经忧患的庄稼人,
  (4)秋风,这一节里,作者说,秋风送走了秋天,迎来了寒冬,看似冷酷,但作者透过这表面的冷酷,写出了秋风那慈母般的心肠,表达了自己对秋风的赞美之情,所以,作者最后说:“感谢秋风吧,别曲解了他那一片保护生命的慈母的心肠”。
  (5)秋叶,这里作者写秋叶“飘悠悠”,“似乎忧心仲忡”,然后一问一答,在回答中安慰秋叶,在安慰中写出了秋叶不是留恋枝头,也不是忧虑命运,而是在努力寻找,寻找一个不寻常的结尾,抒写对秋叶的赞美:“生前苦累劳作,作尽贡献,飘落也要来找一个有意义的归宿”。
  (6)秋土,作者这里写秋土丰腴的土壤,它孕育了成熟的果实,用自己诚实的心证明着劳动者勤懒、好坏,作者最后让秋土告诉人们:在播种时,最好先想想秋天会有什么样的收获。这难道不像哲人般的警告:一份播种,一份收获,种什么,收什么?
  (7)秋景,秋天的景色是善良的、宽厚的,虽然黄莺哑了,蝴蝶躲了,花儿谢了,杨柳枯了,但它仍然热情地接受着,并不因此而拒绝,用秋景的话说:“如果那样,我不也变得一样薄情了吗?”展示出了秋景博大的胸襟,仁慈的情怀。
  秋实、秋色、秋味、秋风、秋叶、秋土、秋景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秋,也就构成了秋的灵魂和神韵,使之存在着丰富的思想,给人以启迪和力量,也使(秋魂)成为一篇上乘的写景散文。
  
  三、写景散文中的人
  
  人们常说要把景物写活,这个“活”即为一种灵性,而赋予景物以娄性的方法不止于以动写静的拟人的手法,最有效的是融人人的活动。人也是风景的构成者,人的活动可以给环境、丰富自然景色的内容,使自然景物充满光彩,这一点我们在一些上乘的写景文中就能看到。朱自清的《春》中,有几次写到人的活动: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人和春天一起流动,人和春天融在了一起。
  “在乡下,小路上,在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人,活动于春天的所有空间,人的活动是春雨中最有诗情的流动画!
  “那些在各个工作岗位上劳动了一天的人们,三三两两地来到了这软绵绵的沙滩上,尽情地说笑,尽情地休憩——人,闲适,欢愉,无忧无虑,使沙滩像平静海面上不断地从这儿涌起波浪。”
  试想,如果山区这些写景散文中投有关人的活动,景物夜就失去了活力,失去了光彩。可见,景中有人,则赋予景物以人的灵性,景也就成为活动的景,立体的景了!
  据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一篇写景散文中如果少了情、理和人,便不能算一篇优秀的写景散文,便也不能给人启迪和力量。故我们在创作写景散文和欣赏写景散文时应牢牢把握住以上这三点。
其他文献
德育是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把德放在首位,是因为德调节着才的运用,起着灵魂和统帅的作用。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是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他把德育放在首位,明确要求学生首先要致力于道德修养。十九世纪上半期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唯一工作和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新课程标准
听课、评课是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性的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方法探讨、教学艺术展示、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水平提高等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听课、评课也是英语教师在互动中获取经验、自我锤炼、自我提高的过程。因此,听课、评课是英语教师研究课堂教学,提高业务能力有效途径。本文仅浅谈听课、评课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极其对策。    一、存在的一些问题    1、工作压力大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6-066-01  摘要:备课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一个常新的课题。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的今天,究竟该怎样备一节课,才能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这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思索。  关键词:英语 教师 精备课  新课程给我们英语教师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实践到课堂教学中来,是当前迫切需
[摘要] 本文从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入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学生合作学习低效的原因,揭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根本动机,并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提出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加有效的思路。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合作学习    新课程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同时《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合作交流表
[摘要]目前在教育实践中学校对于德育工作都很重视,但问题在于:德育工作仅仅局限于学生行为的“外化”,因而德育的效果不明显。改变这种现象的关键应该在于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在德育过程中充分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巧,促进学生主动认识自己、调适自己和发展自己,从而达到心理品德的内化,最终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质量。  [关键词]德育;心理健康教育    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先生对全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
[摘要]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赋予了我们新的教学理念与新的要求。科学探究被引入到物理课堂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气于受时间、器材、场地等条件的限制,科学探究活动受教师的主导作用影响较大,本文就如何改善教学策略,提高物理课堂探究学习时实效性提出探讨。  [关键词] 探究式教学;改善策略;提高课堂探究实效性    备受关注的国务院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
人文主义(humanism)一词是19世纪初才出现的,但其渊源应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古希腊、古罗马人把教养和文化、智慧和德行、理解力和批判力等理想的人性称之为“人文”。后来,西方学者把与古典文化复活有关的新态度、新理念称之为“人文主义”,其精神核心是强调希腊、罗马古典著作中人的价值和人的尊严,提倡个性解放与自由,反对以“神”为中心的封建神学体系束缚。  一谈到人文主义,易使人想到这是“洋货”
在目前的学校体育教育中,还存在着许多与“人的终身发展”不和谐的因素,最突出地体现为学生对体育兴趣的淡薄,其主要表现有:  (1)学生喜欢活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现在的学生好动,吵起来追追跑跑,不亦乐乎,一旦到了体育课上却没了劲,或者自己搞点活动还有点劲,一到体育课上对规定的练习、任务就没有了积极性。  (2)除了几个足球迷外,真正能参与到日常体育活动中的所占的比例很小,而且,即使是足球迷,可能也只
情知教学,即在实施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巧妙地寓趣味性、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将学生置于与教学有关的情境之中,使其在情趣中学习。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情知教学手段,既可创设宽松愉悦的教学情境,又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
在未来的社会里,多数职业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分析、创新能力而不只是机械的操作技能,所以,今天的学生需要更多更强的数学能力而不只是数学知识作为未来职业的准备。那么,在基础教育的数学课程中,就必须反映这些需求:数学教育应该实现从传承知识到在传授知识中培养创新的思想方法和能力的转变。  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师只能作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新课堂的学生是快乐的,“说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