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愿教育”新年扬帆启航

来源 :行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ory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12月31日,辭旧迎新之际,“行愿教育”启航仪式在成都广慧书院温暖举行!
  在一首“蝴蝶飞呀”的怀旧老歌中,“行愿教育”的发起人赵倩老师上台感恩致辞,并表达了继十年《行愿》杂志传播后,全新开启行愿教育的缘起和愿望!
  紧接着,赵倩老师满怀敬意,邀请到场的行愿护法使者们上台,并感恩他们十年来对行愿的守护和支持!并代表行愿人向他们敬赠感恩礼物。行愿的“包妈妈”给赵倩老师带来了一份惊喜。她代表“四川大爱慈善基金会”,为赵倩老师颁发了“大爱慈善公益领袖”新人奖。
  行愿教育的导师景严法师和李刚老师在祝福声中被大众迎请上台。他们表达了对“行愿教育”,的美好祝福和为成就更多的家庭和孩子尽其一生的愿心。
  三位行愿教育的导师在音乐声中共同点亮心灯,正式开启行愿教育之门。行愿教育——遇见即是改变!灯灯相续,行愿无尽,共同照亮孩子生命的前程!
  活动期间,景严法师为大家开示了《如何教育我们的孩子》,分别从以下三个盲点给大家做了详尽的讲解。盲点一:是孩子的问题还是家长自身的问题?盲点二:是爱还是需要?盲点三:智商IQ还是情商EQ?
  紧接着,李刚老师上台给大家分享了二十年来教育实践中一些代表性的案例和实用的教育方法。李刚老师的分享深入浅出、风趣生动,获得台下阵阵掌声。
  最令大家感动的是李刚老师为教育发的三个大愿。一、愿为天下孩子请命;二、愿我的生命化作无边无量心灯,点亮孩子生命的前程:三、今生遇到的孩子若能改变,愿意为他舍命。
  伴着《明天会更好》的歌声,义工老师们为所有的来宾送上了新年礼物和新年祝福。行愿教育启航仪式在喜悦的歌声中圆满结束。
  “有愿必行”是行愿人10年来遵从的做事法则。行愿教育起航以后,为切实尽快帮助更多的父母成长,从2017年2月18日开始,由行愿教育的心灵导师景严法师主讲的“智慧家长明伦公益读书会”在成都广慧书院开课,并将在以后的每周六定期举行。
其他文献
克里斯是丹麦哥本哈根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那天,他的轿车轮胎爆了,又没有赶上公交车,只好选择步行去上班。  走过熟悉的街口,他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老者,正趴在垃圾箱上翻找着什么。垃圾箱对老人来说太高了,他踮起脚尖,上半身几乎都没在了垃圾箱里。过了一会儿,老人找出两个矿泉水瓶,放到了随身的袋子里。他的脸上沾满了脏东西,可是他顾不上擦,又奔向了另一个垃圾箱。  克里斯以前从没留心过这些挣扎在社会底层的拾荒
期刊
我们学法的目的是闻思修的过程,法听过以后,心中应有所触动,不光是听闻了算数。我们学的就是修的,有多少的闻慧,便有多少的思慧,有多少的思慧,才有多少的修慧。而要广大听闻,又必须积资净障,资粮聚集好了,方能听闻获得利益。  而普遍存在着一种思想:学法只重表面,加行不愿修,殿也不肯上,就是拿着本书要听经、听磁带、要自己研究。如此是否真正能得解脱利益?末法时期,要广大听闻,表面上看是在努力,而这个还需要资
期刊
妈妈:  您的儿子明天就要奔赴刑场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一步,只能任由一幕幕往事浮现眼前……  3岁那年,我跑得太快被石头摔倒。您赶忙把我扶起来,一边安慰一边往石头上踢了两脚,“宝宝不哭。臭石头!看把我们宝宝磕的。”听了这话,本来想忍着眼泪的我在您怀里委屈地哭了半个多小时。是您让我知道原来我摔倒错在石头,可我不知道您只是为了哄着我不再哭。  4岁那年,我因为看电视不想吃晚饭,您就把饭端到
期刊
这是一个崇尚炒作的浮躁时代。为了名和利的最大化,大家都在挖空心思,寻找机会,狠狠地炒一把,最好是能在一夜之间把自己炒成“明星”!因为在大家的印象里,好像只要成了“明星”,名闻利养自然而然就来了。这种炒作和浮躁也感染到了佛教界。  有极少数出家人,受这种炒作之风、浮躁之气的影响,渐渐地离开了“修道、证道、弘道”这个本分,而爱好“剑走偏锋”,专在一些与僧团本分事关系不大的枝末上做文章,如追求各种各样的
期刊
1928年,褚时健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1955年27岁的褚时健担任了云南玉溪地区行署人事科科长。31岁时被打成右派,带着妻子和唯一的女儿下农场参加劳动改造。“文革”结束后,1979年褚时健接手玉溪卷烟厂,出任厂长。经过褚时健和他的团队18年的努力,当年濒临倒闭的玉溪卷烟厂成为后来亚洲最大的卷烟厂一一红塔集团,褚时健也成为中国烟草大王。但1999年他因为经济问题被判无期徒刑(后改判有期徒刑17年),
期刊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湾9岁男童吕冠霈,2岁时罹患脑瘤——颅咽瘤,经十多次脑部手术,最近病情恶化不治;他生前主动要求签署器官捐赠卡,捐出眼角膜、皮肤与骨骼等组织,遗爱人间有六十多人受惠。  台中荣总表示,吕冠霈是台中荣总签署器捐卡患者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去年,他见到心中偶像证严法师后,主动向荣总器移小组联络人吴丽华表示要捐出器官,当时他已一眼失明,一眼只见微光,几近全盲。  吴丽华回忆,吕冠霈是
期刊
现代人在轮回里整天忙得晕头转向,最缺乏的,一个是耐心,一个是定力。尤其是我们的嘴巴,毫无定力可言。好朋友把她的心思向你倾诉,当她做了一些不如你意的小事,你就可能把她的丑事讲给别人听。定力不够,耐心不够的人比比皆是,每个人都应该好好检讨自己。  把嘴巴管严实点,是一种禅定,也是一种修行。张嘴讲话很容易,懂得闭嘴却很难。少一点负面的语言,多一些正面的好话,学会赞美别人,多念经,多持咒。贵人语迟,敏于事
期刊
大家都知道,从世间角度讲,以前我们的偶像是文人、宗教人士、哲学家,在古代的时候都是这样的。但现在,我们的偶像是什么呢?大家也应该清楚,是长得漂亮的人、有钱的人,明星、歌星、球星、影星…当然这些人当中,也确确实实有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因为他具有一定的功德和力量,人们也是对他进行恭敬、赞扬……会有这样的。  但是,我們所有人,包括在网络上、电视上,在我们的孩童和青年的群体当中,偶像是什么样的?通过大众寻
期刊
无论从营养学、养生学还是修行的角度看,一日三餐以八至九成饱为好,也就是让肠胃留点空,不要全部填满。这样无论看书、工作、休息、参禅、念佛、静坐,都没有负担,没有胀滞的烦恼,人比较舒服,读书能专心,工作有精神,修行易入静。反之,饮食无节制、食而不化,不仅身体难受,导致肠胃疾病,而且会使人的心情烦躁,甚至郁闷不快,坐立不安,实在是得不尝失。  如果能少吃肉,乃至完全素食,那效果更佳。现在美国、欧洲及日本
期刊
一些异教徒经常批评佛教是拜偶像的宗教。确实不错,佛教不但不排斥偶像的崇拜,反而鼓励人要有圣贤、偶像的观念,因为心中如果没有偶像,如何能“见贤思齐”呢?  历史上,多少的圣贤明君,都是我们的偶像:忠臣义士,也是我们的偶像,甚至父母师长、有德有学的朋友,都是我们的偶像。如果没有这许多的偶像,我们效法谁呢?我们的目标在那里呢?  见到佛陀的圣像,我顶礼膜拜;见到耶稣的十字架,我们也给予赞美。偶像是美好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