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法师:佛教的偶像观念

来源 :行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xiang82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些异教徒经常批评佛教是拜偶像的宗教。确实不错,佛教不但不排斥偶像的崇拜,反而鼓励人要有圣贤、偶像的观念,因为心中如果没有偶像,如何能“见贤思齐”呢?
  历史上,多少的圣贤明君,都是我们的偶像:忠臣义士,也是我们的偶像,甚至父母师长、有德有学的朋友,都是我们的偶像。如果没有这许多的偶像,我们效法谁呢?我们的目标在那里呢?
  见到佛陀的圣像,我顶礼膜拜;见到耶稣的十字架,我们也给予赞美。偶像是美好的,是升华的信仰。今日的青少年,因为缺少了对社团领袖的崇拜,缺少了对圣贤偶像的信仰,于是放任自己胡作非为,无法无天,这样的行为难道就能成就自己的未来吗?
  偶像观念,其实人皆有之。一块布做成国旗,我可以为它牺牲,因为它不是一块布,它是代表我的国家。一块木材可以拿来烧火,但做成祖先的牌位,我要把它供奉起来,这就是偶像的崇拜。
  制成了国旗的一块布,即使破烂不堪,我还是会对它肃然起敬,一块绫罗绸缎,因为它不够做成衣服,我可能舍弃不顾,因为它对我没有用。同样的布料,做成帽子就戴在头上,做成鞋子则穿在脚下,布的价值都是一样,但做成帽子或是制成鞋子,在我心中的尊卑价值就不一样了。
  佛教在随顺世间法上,主张人要有偶像的崇拜,但在第一义谛的教义里,则没有偶像的观念。正如一个人,还没有过河前需要船筏,一旦过了河,当然就不必背着舟船走路了。
  昔日的丹霞禅师在一间寺院里挂单,因为天气严寒,于是取下木刻的佛像来烤火,当家师一看,非常生气地斥道:“你为什么烧佛像?”
  丹霞禅师说:“我在烧舍利!”
  “胡說!木头的佛像哪里有舍利?”
  “既没有舍利,要它何用?那就多拿一些来取暖吧!”
  保护佛像的当家师并没有认识佛性,烧佛像取舍利的丹霞禅师,反而才是认识佛陀的人。
  所谓偶像,不在外面,而是建立在我们的心上!外面的偶像只是为了启发、建立我们心中的偶像,因为所谓的“偶像”,可以让我见贤思齐!所以佛教是拜偶像的,佛教也是超越偶像的,因为真正的偶像,其实还是我们自己!
其他文献
人的思考、运算、统筹能力都依赖于大脑,一般人在泄精之后的第二天,很难提起精神进行深度思考,想问题往往想到一半就感到疲劳,不再打算往下思考了。写文章、工作计划、学习运算、复习考试、乃至于生活杂事等等都会感到力不从心,这是脑力下降,精力不足的表现。  从中医角度来看,肾主骨生髓,肾气通于脑气,肾精充足脑力才能充沛,智力才会高。 犹太人是全世界公认的高智商族群,无论在商业还是在高科技领域,都有着出类拔萃
期刊
克里斯是丹麦哥本哈根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那天,他的轿车轮胎爆了,又没有赶上公交车,只好选择步行去上班。  走过熟悉的街口,他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老者,正趴在垃圾箱上翻找着什么。垃圾箱对老人来说太高了,他踮起脚尖,上半身几乎都没在了垃圾箱里。过了一会儿,老人找出两个矿泉水瓶,放到了随身的袋子里。他的脸上沾满了脏东西,可是他顾不上擦,又奔向了另一个垃圾箱。  克里斯以前从没留心过这些挣扎在社会底层的拾荒
期刊
我们学法的目的是闻思修的过程,法听过以后,心中应有所触动,不光是听闻了算数。我们学的就是修的,有多少的闻慧,便有多少的思慧,有多少的思慧,才有多少的修慧。而要广大听闻,又必须积资净障,资粮聚集好了,方能听闻获得利益。  而普遍存在着一种思想:学法只重表面,加行不愿修,殿也不肯上,就是拿着本书要听经、听磁带、要自己研究。如此是否真正能得解脱利益?末法时期,要广大听闻,表面上看是在努力,而这个还需要资
期刊
妈妈:  您的儿子明天就要奔赴刑场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一步,只能任由一幕幕往事浮现眼前……  3岁那年,我跑得太快被石头摔倒。您赶忙把我扶起来,一边安慰一边往石头上踢了两脚,“宝宝不哭。臭石头!看把我们宝宝磕的。”听了这话,本来想忍着眼泪的我在您怀里委屈地哭了半个多小时。是您让我知道原来我摔倒错在石头,可我不知道您只是为了哄着我不再哭。  4岁那年,我因为看电视不想吃晚饭,您就把饭端到
期刊
这是一个崇尚炒作的浮躁时代。为了名和利的最大化,大家都在挖空心思,寻找机会,狠狠地炒一把,最好是能在一夜之间把自己炒成“明星”!因为在大家的印象里,好像只要成了“明星”,名闻利养自然而然就来了。这种炒作和浮躁也感染到了佛教界。  有极少数出家人,受这种炒作之风、浮躁之气的影响,渐渐地离开了“修道、证道、弘道”这个本分,而爱好“剑走偏锋”,专在一些与僧团本分事关系不大的枝末上做文章,如追求各种各样的
期刊
1928年,褚时健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1955年27岁的褚时健担任了云南玉溪地区行署人事科科长。31岁时被打成右派,带着妻子和唯一的女儿下农场参加劳动改造。“文革”结束后,1979年褚时健接手玉溪卷烟厂,出任厂长。经过褚时健和他的团队18年的努力,当年濒临倒闭的玉溪卷烟厂成为后来亚洲最大的卷烟厂一一红塔集团,褚时健也成为中国烟草大王。但1999年他因为经济问题被判无期徒刑(后改判有期徒刑17年),
期刊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湾9岁男童吕冠霈,2岁时罹患脑瘤——颅咽瘤,经十多次脑部手术,最近病情恶化不治;他生前主动要求签署器官捐赠卡,捐出眼角膜、皮肤与骨骼等组织,遗爱人间有六十多人受惠。  台中荣总表示,吕冠霈是台中荣总签署器捐卡患者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去年,他见到心中偶像证严法师后,主动向荣总器移小组联络人吴丽华表示要捐出器官,当时他已一眼失明,一眼只见微光,几近全盲。  吴丽华回忆,吕冠霈是
期刊
现代人在轮回里整天忙得晕头转向,最缺乏的,一个是耐心,一个是定力。尤其是我们的嘴巴,毫无定力可言。好朋友把她的心思向你倾诉,当她做了一些不如你意的小事,你就可能把她的丑事讲给别人听。定力不够,耐心不够的人比比皆是,每个人都应该好好检讨自己。  把嘴巴管严实点,是一种禅定,也是一种修行。张嘴讲话很容易,懂得闭嘴却很难。少一点负面的语言,多一些正面的好话,学会赞美别人,多念经,多持咒。贵人语迟,敏于事
期刊
大家都知道,从世间角度讲,以前我们的偶像是文人、宗教人士、哲学家,在古代的时候都是这样的。但现在,我们的偶像是什么呢?大家也应该清楚,是长得漂亮的人、有钱的人,明星、歌星、球星、影星…当然这些人当中,也确确实实有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因为他具有一定的功德和力量,人们也是对他进行恭敬、赞扬……会有这样的。  但是,我們所有人,包括在网络上、电视上,在我们的孩童和青年的群体当中,偶像是什么样的?通过大众寻
期刊
无论从营养学、养生学还是修行的角度看,一日三餐以八至九成饱为好,也就是让肠胃留点空,不要全部填满。这样无论看书、工作、休息、参禅、念佛、静坐,都没有负担,没有胀滞的烦恼,人比较舒服,读书能专心,工作有精神,修行易入静。反之,饮食无节制、食而不化,不仅身体难受,导致肠胃疾病,而且会使人的心情烦躁,甚至郁闷不快,坐立不安,实在是得不尝失。  如果能少吃肉,乃至完全素食,那效果更佳。现在美国、欧洲及日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