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钢琴教学中的心理分析与心理训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shiwang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钢琴教学中学生容易产生的心理情况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具体的心理训练措施,为钢琴教学工作中的心理引导教学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钢琴教学 心理分析 心理训练
  【中图分类号】G726.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068-02
  钢琴教学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状况对教学工作和学习状况具有重要影响,需要教师对各种心理情况进行准确认知,并运用具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措施帮助学生进行教学心理疏导,使学生可以在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下进行钢琴演奏学习。
  一、钢琴教学的心理分析
  1.畏难心理
  钢琴学习的难度较大,演奏能力的提升也是复杂的过程,此外,钢琴曲品种类别颇多,这些因素都导致学生在钢琴演奏学习的过程中,存在各种艰难障碍,几乎每提升一个台阶都需要付出艰辛的代价。因此,学生在反复的演奏练习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畏难情绪。首先需要明确,钢琴教学中对畏难心理的疏导教育工作,比重复机械地练习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一些学生由于在演奏中暂时无法达到心理预期,会产生较为严重的挫败感,从而面对钢琴演奏学习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对于钢琴产生畏惧感,形成明显的钢琴学习畏难情绪。畏难情绪会直接导致学生在钢琴演奏学习中产生自信心不足、逃避态度的问题,使学生在钢琴学习中形成巨大的心理障碍。
  2.依赖心理
  依赖心理具体表现为缺乏主见、自信,遇事无法独立地完成。钢琴教学中的一般性“一对一”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进行因材施教,但同时容易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依赖心理。依赖心理容易导致教学形成钢琴教师单方向教学的弊端,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主观能动性以及创造性的下降,学习方式被动,进步幅度低[1]。
  3. 演奏心理障碍
  很多学生在正式演奏或者考试中,由于心理过度紧张而发挥失常,无法发挥其正常水平,流畅地进行演奏。有些学生在正式演奏中可以顺利完成钢琴曲演奏,但是无法表达应有的艺术情感内涵。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演奏心理障碍而造成。一些学生演奏技术未达到应有标准,从而在演奏中信心不足,造成很大程度的演奏心理障碍[2]。同时,学生个性的差异会导致台上演奏表现的差异性,此外,演奏环境也会对演奏者造成一定的影响,各种临场因素会使学生在台上演奏时形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二、钢琴教学中的心理训练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中强调,兴趣可以有效促进工作学习等活动。基于此原理,钢琴教学工作中,需要对学生进行钢琴学习兴趣的正确引导与合理培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钢琴弹奏学习的兴趣[3]。
  例如,在车尔尼599第49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该曲的音阶特点运用形象化的比拟方式向学生讲解。该曲具有较强的技术性,音阶呈现快速且均匀的特点。教师可以用爬山运动做比喻,告诉学生这首曲子的音阶特点就如爬山一样,音阶上行就如同爬山,呈逐渐增强的趋势;音阶下行如同下山,需要呈逐渐变弱的趋势。在学生弹奏联系中,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弹奏这首曲子就是比谁能够保证稳定快速地爬山。通过这种生动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形象地明白音阶弹奏需要注意的问题,同时有效激发起学生的钢琴学习弹奏兴趣。教学课堂上可以通过演奏观摩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相互比较和学习,同时,对于学生的进步,教师需要进行及时的表扬和激励,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就感以及自我肯定,促进学生们学习兴趣的提高[4]。
  2.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钢琴演奏需要演奏者发挥自身的想象和创造能力,演奏者在弹奏乐曲的过程中,需要了解作曲家倾注在乐曲中的情感内涵,并通过自己的情感审视、感悟能力对钢琴曲进行演绎,挖掘钢琴曲中的深刻情感内涵并将这种无形的美感传递给观众。钢琴教学进程中,很多学生只能对乐谱进行熟练的弹奏,但是无法进行有效的想象和创造,演奏中缺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和艺术感染力的创造。针对这种状况,教师需要向学生进行示范演绎和内涵讲述,为学生展示钢琴曲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如在《百鸟朝凤》的钢琴演奏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联想和创造。实际教学中,教师通过各种鸟叫的模仿音,向学生展示乐曲演奏,通过手指演奏出各种精妙音色,从而表现出的百鸟争鸣的壮观画面。左右手弹奏的交替音型使乐曲渐快渐强,百鸟齐歌的场面则不断变得强烈,使钢琴曲中的高潮紧随,直到高潮过后,百鸟歌声渐息,轻慢的演奏表现出森林的寂静悠远,与之前的高潮相得益彰。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会充分调动想象力,在脑海中浮现百鸟齐鸣的鲜活画面,从而在弹奏中可以表现出生命的活力。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艺术素养,从而更好地进行钢琴演奏。
  3.训练学生的集中注意力
  钢琴演奏和练习中,需要学生保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音乐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需要保证保持优秀的演奏状态,注意力的集中可以使演奏者摆脱心理与外部的干扰,顺利进行演奏表演。心理活动中,注意力具有指向和集中特性。心理活动中,人会进行具有指向性的选择活动,演奏者应该压制心理中自我怀疑、恐惧等意识,而选择积极导向的心理意识,从而保证演奏的正常发挥。同时,需要保证演奏中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克服紧张心理。
  注意力的训练,首先需要学生进行意志强化锻炼。学生需要通过自主调整与适应,不断增强对钢琴学习中所遇困难的应对心理素质,强化钢琴演奏学习中的意志力,是自己可以抗拒各种干扰因素[5]。同时,需要加强听力的训练,增强学生对声音的接受、分辨能力。学生通过凝神仔细倾听乐曲,可以提升注意力的指向和集中性,切实排除干扰因素。
  4.训练学生进行正确自我评价
  教师需要在钢琴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对于缺乏自信心,学习中存在畏难心理的学生,教师需要矫正学生消极自我评价的习惯,培养学生进行正面思考,在钢琴练习中需要对自身优点和进步做自我肯定的心理暗示,逐步建立自信。
  钢琴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自身存在问题的原因。一方面,钢琴曲目难度过大会增强学生弹奏学习的困难程度,导致学生畏难心理等消极情绪的形成,另一方面,学生心理压力过大会导致学习紧张,无法正确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针对学生实际特点,教师可以调整学习曲目的难度,保证学生学习过程的循序渐进。同时,教学进程中教师需要切实对学生的进步予以肯定和鼓励,运用激励的方式消除学生的思想负担和心理障碍,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5.训练学生形成理智和谐的演奏状态
  钢琴演奏需要具备优秀的自我意识向导,演奏者需要保证良好的控制力和心理状态。钢琴演奏者需要保证情感与逻辑思维的并存,正确控制、组织演奏。学生应该按照教师的要求科学背谱,准确记忆,综合运用五官配合,进行协调记忆。在整体感知乐谱的基础上,结合弹奏练习与反复感悟乐谱的综合记忆方式,不断深入理解乐谱内涵,从而保证可以准确表现出乐谱的深刻含义。
  教师对于学生的演奏需要耐心倾听,培养学生完整演奏的习惯。在演出准备阶段,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提升演奏自如感,对学生的自信心和演奏欲望进行维持和保护,认真开导学生,使学生可以切实排除不必要的雜念,卸下心理负担进行演奏。
  结束语
  钢琴教学中,教师需要观察了解学生学习中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从而选择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引导、信心塑造等教学工作。切实激发学生学习钢琴演奏的兴趣和演奏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郭爱萍.浅谈钢琴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及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08).
  [2]代百生.钢琴教与学的心理训练[J].钢琴艺术,2012(03).
  [3]徐小芳.钢琴慢练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钢琴艺术,2013(05).
  [4]蒋勤.钢琴教学中的心理分析与心理训练[D].湖南师范大学,2013.
  [5]孙雅鹤.钢琴教学与学生心理分析[J].教育战线,2011(07).
其他文献
【摘要】高校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本文通过对高校创业教育知识的内容、属性、转化与认知难易分析,结合大学生的认知特点,构建科学的创业教育体系,以实现高校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目标。  【关键词】创业教育 显性知识 隐性知识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053-03  1998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发表的《世界高等教育宣
【摘要】《学记》作为我国乃至世界的第一部教与学专著,其中蕴藏着深刻的教学哲理。本文从当今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了《学记》中“教与学”、“藏与息”、“说与不说”、“问与待问”的教学辩证法思想,并且将这些辩证法思想应用于解决当今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从而得到一些启示,以期获得专家学者的讨论。  【关键词】学记 辩证法 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文章以生物高分子壳聚糖为原料,多巴胺为生物黏合剂,甲壳素微晶为偶联剂,利用溶液共混法以及冷冻干燥技术制备了聚多巴胺/壳聚糖气凝胶材料.然后对所制备的气凝胶结构进行形
【摘要】生活是口语交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牵手生活的口语交际,可以让学生踏上一段真实的生命旅程。链接生活,激发交际欲望。贴近生活,丰富交际话题。融入生活,拓宽交际空间。走进生活,创新交际实践。  【关键词】口语交际 生活 活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064-02  语文和生活是联系最为紧密的一门学科。生活离不开交际,
【摘要】21世纪是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只有合格优秀的跨世纪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迅速发展的时代。为了培养这样的人才,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这一直是我这几年萦绕心头的问题。现在的教学又要求广大教师实现有效教学,那么,如何实现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呢?本文主要阐述了通过调动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兴趣,从而发挥想象,自主创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巧妙导入 兴趣 自
新课程标准与以前旧的教学大纲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前者特别突出了对探究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掌握系统性的和一定深度的知识并不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主要任务,对各种知识也不再是简单的记忆和使用,而是希望让学生学会如何获得知识,如何得到答案。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符合现代教学的理念,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切忌越俎代庖,教学始终要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设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乐于学习,乐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反思,提出了构建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然后通过优化实验的演示过程、加大对实验的分析力度、优化实验设计思路、以实验题为训练手段四个方面进一步阐述了自己在教学中如何实施的。  【关键词】反思 有效 优化 探究 迁移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065-0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