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贫困生一片蔚蓝的天空

来源 :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n649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招生规模日益扩大,与此同时,高校收费标准也逐年攀升,再加上住宿费、生活费的支出,很多低收入家庭的大学生根本无力承担。特别是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学费负担更重,高校的贫困生队伍越来越大。近年来,贫困生已成为高校校园里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随之而来他们身上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如就业问题、学习问题、心理问题等也日渐暴露出来,而贫困生问题也成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和学校普遍关注的带有社会性的问题。作为高校的辅导员,面对贫困生身上出现的诸多复杂的问题,如何推进和开展贫困大学生的工作,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促进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我们每个辅导员都必须深入思考和面对的。
  日常工作中,我们辅导员所带班级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定数量的贫困生,他们因家庭这样那样的原因最终造成了贫困的事实。而贫困生身上的问题已经明显地暴露出来,不得不引起我们重视和思考。社会、学校特别是辅导员如果不及时去了解他们,关注他们,帮助他们,就会使问题愈演愈烈,愈发严重。怎么样才能给贫困生一片蔚蓝的天空,让他们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飞翔,认真享受大学生活,努力坚强不断地积极进取,乐观自信,富有朝气,辅导员怎样才能妥善地解决好贫困生身上的诸多问题,是我们都必须去面对的。
  一、贫困生的现状
  1.贫困生比例
  教育部有关部门的统计结果显示:2005年,全国在校大学生2300多万人,贫困大学生比例高达26%,有600多万人。最近两年,贫困大学生的数字和比例呈现绝对增长趋势。事实上,这些贫困生不仅面临着经济困难,还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疏导、恰当的帮助,这些困难不仅将影响他们的身体发育和健康,甚至可能会对其心理、生活态度产生消极影响。
  2.贫困生产生的原因
  导致贫困生家庭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来自我国边远贫困地区,家庭收入本来低、经济基础差,常年靠做农活为生;有的是父母双亡或离异,家庭经济失去依靠,没有了一定的经济来源;有的是父母年龄偏大,已经缺乏或是丧失劳动力;有的是家庭或本人遭遇意外,面临长期或短期经济困难;有的是父母下岗,家庭赖以支撑的经济来源减少或中断;有的是家庭人员较多,多人上大学,造成家庭经济负担过重。
  3.贫困生生活状况
  由于贫困生大多来自农村,不稳定的经济来源使他们在学校活得很压抑,甚至日常的生活都存在困难。他们大多比较拮据,不得不时刻限制着自己生活上各个方面的花费。很多贫困生在入校前已经在为学费发愁,入校后又在为生活费担心,每天得必须计算自己的支出是否超额,有时候稍微计划被打乱,就会造成他们生活上的困扰。他们一般消费的都是较低的,在校期间,不能和其他学生攀比,经常性的会为学费、生活费而发愁。
  4.贫困生心理状况
  多数贫困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人际关系上由于自尊心的原因,经常性封闭自我,他们本能地很抵抗其他人的同情和帮助。出于自我保护,不愿过多地与人交往;同时,参与社会实践和学校、班级活动的热情不高;更有的贫困生思想偏激,性格上极为敏感,容易走极端,思想负担过重,严重影响心理健康。由于贫困生其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状况,他们在抑郁、自卑、偏执、焦虑、恐惧和敌对等因素上,心理问题更加突出。
  二、贫困生在校期间出现和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1.校园环境的极不适应
  贫困生到校后,离开了长期赖以生存的家乡,平时由于经济的原因,出去到外面世界的机会本来就不多。在家乡,可能由于来自同一个村子的贫困人员较多,在入校前可能自己所处的学校环境会有很多此类经济状况较差的贫困生。来到学校后,较之以前环境上有太多的不适应。
  2.社会、家庭的压力和期望过大
  由于贫困生入校前后,家庭自身的经济状况较差,很多贫困生压力很大,总想通过上学来改变家里的经济状况。有的贫困生在接受了社会和学校的资助后,对自己的压力不断增加。同时,有不少社会和家庭,忽视了贫困生自身的条件和情况,揠苗助长,对他们压力和期望过大。
  3.经济上的问题始终存在
  虽然社会、学校等社会力量资助政策的不断完善,对贫困生加大了扶持力度。但不得不承认,虽然贫困生通过诸如助学贷款、助学金、勤工助学等形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上学的困难,但是不可否认,一定时期内,贫困生经济上的问题始终长期存在,学费、生活费以及平时学习费用和其他支出等始终困扰着他们,家庭的经济情况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根本改变。
  4.人际交往的馈乏
  贫困生入校前,经常性地都是在家庭附近的地方活动,性格上也过于内向,平时就拒绝与人交往。到学校后,接触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这其中不乏很多家庭条件十分优越的。贫困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极大的落差,很多东西自己都未听说和接触过,所以,出于自身保护的需要,他们拒绝与人接触,人际交往相对也比较匮乏。
  5.心理负担过重
  由于来自社会的、家庭的以及自身的压力,特别是进入高校后,和其他家庭条件较好同学的对比,使得贫困生的心理负担过重,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自卑心理严重。同时,由于父母殷切的希望和叮嘱,同时下年学费的筹措,将来毕业后如何能够较好地安置工作等问题都会使贫困生的心理问题过重。
  6.学业上的困惑
  由于贫困学生大都来自边远山区以及农村等地方,本身具有浓郁的地方口音,普通话较差,听课有时候会比较吃力;英语程度、英语口语包括语言沟通能力较弱,有时候会因为自尊心不敢向同学和老师求教;同时,在学习上,因为经济程度的限制,很多学生在某种程度上无法满足专业学习的需要,如购置相应的专业器材和书籍等。
  7.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欠缺
  贫困生由于自身的自卑感和来自家庭经济等的压力,他们大部分时间总在为学费、生活费等担心,总觉得自己不同于其他学生,很多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都不愿参加,总是逃避,所以贫困生缺乏锻炼和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显得很单薄。   8.就业上的无助
  贫困生自身没有家庭背景,在毕业后的工作安置上问题多多。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欠缺;自卑心理严重,不能很好的发挥和展示自己的专业水平;找工作经济条件受限,如面试服装等;自己期望和现实工作的差异等不能很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就会让贫困生毕业后步履维艰,困难重重。
  三、针对于贫困大学生的应对措施
  1.应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帮助大学生完成学业,缓解学生经济上的压力
  目前,在高校已经建立了以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基金、特别困难学生补助和学费减免(简称“奖、贷、助、补、减”)以及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多元化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特别是2007年,国家助学金的实施无疑在一定程度上给高校贫困生提供了有利的帮助。作为辅导员,可以推荐学生参加学校、学院的勤工助学制度,有效地利用各种平台为贫困生解决经济上的困难,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2.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辅导员应全面了解贫困生的基本情况,掌握思想教育工作的主动权。针对不同情况,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鼓励学生首应树立自尊自强自立的意识,要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实力走出困境。在解决贫困生实际困难的同时,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社会的温暖,学校的关爱,从而更加发奋学习。要让贫困生具有感恩意识,思想上要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自强不息,乐观去面对困难。教育他们把贫困当成人生的一种磨练,转化为挑战自我的勇气和精神。
  3.全面提高升贫困生的能力,促使学生从各方面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辅导员要全面分析,深入挖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善于发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优势。侧重提高贫困生的个人技能、沟通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贫困大学生要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培养社会责任感,自尊、自信的精神,强化诚信、勤奋、灵活、果断等优秀品格,具备宽阔的发展视野,提高组织、策划、沟通、外语及计算机应用等综合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4.利用各种资源,加强对贫困生学业上的指导和帮助
  贫困生长期形成的学习习惯、方法欠佳,“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逐渐在计算机、英语听力等一些技能性、实践性较强的科目中显露出差距。又因高档电子产品等学习用品的馈乏,导致高校贫困生学业上的困难也始终存在。辅导员平时要多关心贫困生的学习状况,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耐心解决他们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让专业老师和成绩优秀的学生加强对贫困生的辅导和帮助,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努力争取让他们保持学业上的优势。
  5.建立贫困生心理辅导档案,进行跟踪服务,正确对贫困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帮助
  贫困生由于自卑,在人际交往中他们常常表现出沉默寡言、孤僻和不合群的特点。他们对人对事极为敏感,同时自尊心特强,总是封闭自我。辅导员老师要加强贫困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引导他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树立自信心。对贫困生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工作,做好心理咨询工作,帮助他们贫困感觉和自卑意识,为其提供锻炼的舞台,发挥他们的潜力,增强他们的自信。
  6.加强贫困生就业上的帮扶和指导,利用各种途径,帮助贫困生尽快顺利就业
  由于贫困生自身没有一定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同时自身条件的不足,造成他们自信心不足,在就业方面的恐慌、失落和无助。辅导员要高度关注这部分贫困生弱势群体,利用各种手段,促使他们尽快就业。在就业上,辅导员应积极给予贫困生鼓励,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总结问题,积累经验,及时找出差距,努力去适应新环境,以积极进取的心态去迎接挑战。从大一开始对贫困生就进行职业规划和定位,让他们利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和锻炼,同时进行相关的专业实习,根据自身的情况,适时地做出调整。
  当然,对于高校来说,贫困生的工作不仅仅局限于此,它还涉及到很多方方面面的事情。贫困生的工作是一项系统化、持续性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就能解决好的,需要学校、学院、辅导员等长期的努力和正确的引导才能出成效。加强对贫困生的关注,正确的指导和合理的帮助,扎实稳步推进贫困大学生工作,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给贫困生一片蔚蓝的天空,让他们自由、快乐地展翅高飞,让他们以坚强乐观地态度去面临人生的一次又一次挑战,积极去克服挫折和困难,成为人生的强者。
其他文献
教育改革的实践证明,一味追求升学率和高分不是好老师,只有老老实实按照教育方针育人,着眼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才无愧老师的称号。因此,平时十分注意发挥全班每个同学的爱好和特长,使他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利用班会课或者是结合物理教学给他们讲道理。记得在初二课程刚上了一个多月,学习较差的学生伏在桌子上睡觉或者和一些同学交谈与课堂无关的事情。看见此景,我就想: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管他们,但
期刊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抓住了课堂、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就把握住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能动性的发挥直接影响着课堂的进程与质量。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  现在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叛逆时期,学生如果对老师有不喜欢或敌对情绪,他就不会听你所说,甚至还会与你作对。因此,平时教师应该注重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
期刊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是整个自然科学和现代技术发展的基础,对促进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学好物理就必须改变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实验是物理教育本质的自然回归,符合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要求。而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正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索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方法。也是变应试教育为素
期刊
摘要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谈了几点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
期刊
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有感情地读出文章来。它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胸中如能装下百十篇范文、几百首诗歌,就如涓涓细流汇成大海,融会贯通,为我所用。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是人人都知道的名言,而白居易则是读书以致“口舌成疮”方有大成;韩愈则是“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始成大家。  一、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
期刊
摘 要 对于高中英语阅读课文的学习既是各单元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主要途径。然而,在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只追求语言形式的教学,这样做既不利于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也不利于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更谈不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阅读教学中,采用提问式、谈话式、讨论式教学法,将课堂教学引向激发——创造性模式。阅读文章时,对所学文章要点,教师提出要求,学生阅读,寻找答
期刊
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性格特点等存在较大的差异,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分层施教必不可少。分层施教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学、思考、讨论,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精神。现就我从事的语文教学工作谈一下分层施教的感受。  语文教学工作在所有学科教学中属于比较特殊的一门学科,不仅在于语文,即所谓的母语学科最为学生所熟悉,还在于语文学科也是
期刊
由于社会的进步家庭问题的复杂化现代观念更新的加快特别是独生子女群体的增大这些“小皇帝”们在家庭中的地位越来越来高长期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非名牌不用的生活所以在长年日久的岁月中使这批“小皇帝”们形成了唯我独尊自私偏激的习气。这批宠儿如果不加强正常的教育长期下去不但会给家庭带来不良的影响也会给我们的祖国的未来带给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党中央高瞻远瞩早在1994年就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
期刊
摘 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结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和适应新课改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是初中语文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对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激趣法进行语文教学,提出了一些个人的看法,以此推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发展。  关键词 激趣法 初中语文 运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激趣法进行教学,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而激趣,方法多种多样。不
期刊
摘要 历史是爱国主义的源泉,爱国主义是历史教学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要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人,历史教学应着重抓好国情教育,把知国、爱国、报国三者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在历史教学的始终。①结合中国历史教材,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②结合世界近代史的三次科技革命,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③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 历史教学 教材 民族精神  党的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