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学生党支部民主生活会是高校基层党组织教育和管理党员的一种基本形式,是提升党员党性修养和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以中国计量学院人文社科学院为例,从学生党支部民主生活会的作用和现状入手,针对呈现出的问题从党支部组建、制度,党员角色意识,民主生活会形式和内容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求提升学生党支部民主生活会的质量,强化基层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关键词】高校党建;学生党支部;民主生活会;质量;思考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执政的组织基础”。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培养和教育学生党员的重要阵地。因此,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是推进高校党建工作的客观要求。民主生活会是党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的党内组织生活制度,主要以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形式来交流思想,发挥党内民主和监督作用,对于保持党员先进性和激活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中国计量学院人文社科学院的党建工作为案例,积极思考新形势下如何提高高校学生党支部民主生活会的质量。
1.学生党支部召开民主生活会的作用
习近平同志在指导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强调“要坚持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坚持严格党内生活、坚持党性原则基础上的团结。”高校的学生党支部民主生活会不同于党内的其他会议,其作用要从加强党员党性修养和增强组织战斗力的视角出发。
1.1 有助于提升学生党员的思想觉悟水平,促进其形成良好作风。
人文社科学院学生党员除少部分是高中阶段入党外,大部分都在大学阶段成为党员。整体来看,他们的入党动机是端正的,但也不可否认受自身局限性和外在因素的影响,部分党员入党动机不够端正,带有功利色彩,如为了将来好找工作而不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即使入党动机端正的党员,其对党的认识可能也有不成熟的地方,如入党之前拼命表现,入党之后消极表现,不再用功学习,不再注意身边细节,从其身上无法看到一名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的党员形象。
民主生活会为学生党员的成长提供了有效的载体,一是通过定期召开的民主生活会,学生党员可以充分感受党的组织生活,从中汲取新鲜的知识养分,促进自身的思想水平提升;二是通过会上进行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看到彼此思想和行为上的差异,促使学生党员不断反思和学习,从而有助于自身良好作风的形成。
1.2 有助于党支部成员的交流,增进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高校学生党支部的成员往往来自于不同的专业、年级或班级,平日里虽在各自的集体中表现突出,但在支部内部彼此之间容易缺乏真正的了解,从而导致支部管理比较松散,缺乏集体意识。民主生活会的召开使得支部成员有了了解彼此的机会,促使成员有了“组织”和“民主”的观念。会上的交流容易发现支部内存在的问题,便于支部成员相互监督和达成共识,增进组织凝聚力,保证了支部的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2.学生党支部民主生活会现状分析
学生党支部召开的民主生活会的质量参差不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人的主观因素,也有外围的环境因素。从党支部建设视角可以将现状概括为以下两点。
2.1 党支部建设不合理导致对民主生活会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高校的学生党支部划分多是按专业、高低年级为单位,低年级党支部人数较少,高年级人数较多,预备党员人数较多,正式党员人数较少,有条件的支部由辅导员担任书记,但辅导员多比较忙,对于支部工作的投入程度会有所不足。大部分学生党员仅仅通过每学期的两三次支部例会或民主生活会见面,并且有些支部的民主生活会都是临时性召开,支部委员和成员会出现缺乏事先的准备,会议主题不够明确。部分成员还会出现迟到和缺勤的状况,使得民主生活会显得不规范、不重要。如支部负责人不能将一些不良现象加以制止和教育,党的组织纪律会显得尤为涣散。
2.2 形式和内容上的不足导致民主生活会缺乏活力。
通常民主生活会从时间安排上来看一般可分为定期或不定期,定期的一般一个月左右召开一次,有些党支部很难规律性的开展。部分党支部缺乏相应的民主生活会制度,还有些党支部有制度但落实的不严格、不到位。同时,如不经过细致的安排,会议很容易出现闲谈聊天、一言堂、敷衍了事和简单的工作总结等现象。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流于表面,充满“甜味”,缺乏“辣味”。有时还会出现会议过分严肃,导致成员缺乏主动性。以上情况的出现会导致党支部的民主生活会缺乏吸引力,从而失去了党内民主氛围的张力和活力。
3.提高高校学生党支部民主生活会质量的思考
学生党支部开好民主生活会,对于增强党的战斗力,保持党员的先进性,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形势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提升党支部民主生活会的质量。
3.1 合理构建党支部组成,发挥支委会的领导作用
高校学生党支部划分组建时,在充分考虑专业和年级因素的基础上尽可能将一个支部所衔接的团支部数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加强党建带团建,防止由发展党员数量过多所带来管理难题。《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文件指出:“要坚持选拔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工作能力强、热心于党务工作的优秀学生党员或党员干部、党员教师作为学生党支部书记的人选。”目前,人文社科学院低年级党支部书记选拔有党务工作经历的辅导员或党员教师担任,高年级党支部书记选拔有党务工作经历的学生党员担任,加强支委会的领导作用。支委会成员有意识接受民主集中制的教育,从思想上提高认识,真正理解民主生活会不同于党内的一般会议。深刻认识到民主生活会既是发扬党内民主的体现,也是党性锻炼的途径。同时,党支部积极接受上级党组织的指导和考核,有效落实上级组织对民主生活会的要求,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加以上报和解决。 3.2 规范相关制度,提升民主生活会的实效性
民主生活会的相关制度要与党支部建设紧密相连,会上的出勤和参与等情况应纳入学生党员的日常考核之中。每次民主生活会都要注意前、中、后三个阶段的细节工作。会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确定好会议主题,主动倾听党员和群众的意见。会上支委会成员做好带头作用,以诚相见,针对会议主题充分发表意见,带动支部成员形成良好的民主交流氛围。会后针对会上发现的问题,积极落实和整改,形成解决问题的良性机制。
3.3强化角色意识,提升党员参与民主生活会的主观能动性
每个人在社会舞台上扮演着多重角色,而社会本身又赋予每个角色以不同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大学是大学生角色意识培养的重要时期,同样也是他们容易出现角色混乱的时期。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如果不能对自身角色身份与地位、角色规范与行为、角色权利与义务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就会出现角色上的混乱,会表现为处理不好党员活动与学业的冲突,出现入党前后的积极和消极表现,不能在日常生活中发挥出先锋模范的作用。因此,人文社科学院依托党校和民主生活会针对学生党员开展有关党的理论知识学习,了解党的发展历程,不断提升其思想境界,强化党员的角色意识。有了这种意识,学生党员就会对自身的行为、权利和义务等概念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其主动参加党组织活动就有了动力,热情也就容易得到激发,民主生活会质量的提升也就有了可能。
3.4 丰富形式和内容,增强民主生活会的吸引力。
民主生活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丰富。一是尝试改变会场的布置和地点,可以将传统的会场布置改为更加民主自由的形式,如采用心理团体辅导中常用的圆形会场替代方形会场,也可将会场设置在与会议主题贴切的地方,如社区、纪念馆和公寓等地,拓展组织生活的空间,增加新鲜感。二是针对不同的会议主题采用不同的发言形式,如主题发言、小组讨论、轮流主持和角色互换等,增加党员深入参与民主生活会的机会。三是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如在会前的准备和会后的分享就可以充分利用QQ群、微信群来进行,提升活动对时间和空间的利用。四是在会议主题的选择上进行丰富,除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严肃主题外,可以适当增加有关社会热点的主题如反腐倡廉、经济改革和群众路线等,也可增加大学生身边的热点主题如恋爱、就业和影视剧等,这样不仅丰富了民主生活会的内容,也使其更接地气,更容易吸引学生党员的参与。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高校学生党支部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团结和带领广大青年学生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加强和改进学生党支部的工作方法,提升民主生活会质量,有助于巩固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8(1).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
[3]习近平.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有力武器[J].党建,2013(10):1.
[4]李东方.党史上的民主生活会[J].时事报告,2014(3):55-56.
[5]李春香.浅谈基层党组织民主生活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大庆社会科学,2010(10):68-69.
[6]杨勇.试论高校学生党员角色意识的生成与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5):17-18,45.
【关键词】高校党建;学生党支部;民主生活会;质量;思考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执政的组织基础”。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培养和教育学生党员的重要阵地。因此,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是推进高校党建工作的客观要求。民主生活会是党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的党内组织生活制度,主要以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形式来交流思想,发挥党内民主和监督作用,对于保持党员先进性和激活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中国计量学院人文社科学院的党建工作为案例,积极思考新形势下如何提高高校学生党支部民主生活会的质量。
1.学生党支部召开民主生活会的作用
习近平同志在指导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强调“要坚持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坚持严格党内生活、坚持党性原则基础上的团结。”高校的学生党支部民主生活会不同于党内的其他会议,其作用要从加强党员党性修养和增强组织战斗力的视角出发。
1.1 有助于提升学生党员的思想觉悟水平,促进其形成良好作风。
人文社科学院学生党员除少部分是高中阶段入党外,大部分都在大学阶段成为党员。整体来看,他们的入党动机是端正的,但也不可否认受自身局限性和外在因素的影响,部分党员入党动机不够端正,带有功利色彩,如为了将来好找工作而不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即使入党动机端正的党员,其对党的认识可能也有不成熟的地方,如入党之前拼命表现,入党之后消极表现,不再用功学习,不再注意身边细节,从其身上无法看到一名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的党员形象。
民主生活会为学生党员的成长提供了有效的载体,一是通过定期召开的民主生活会,学生党员可以充分感受党的组织生活,从中汲取新鲜的知识养分,促进自身的思想水平提升;二是通过会上进行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看到彼此思想和行为上的差异,促使学生党员不断反思和学习,从而有助于自身良好作风的形成。
1.2 有助于党支部成员的交流,增进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高校学生党支部的成员往往来自于不同的专业、年级或班级,平日里虽在各自的集体中表现突出,但在支部内部彼此之间容易缺乏真正的了解,从而导致支部管理比较松散,缺乏集体意识。民主生活会的召开使得支部成员有了了解彼此的机会,促使成员有了“组织”和“民主”的观念。会上的交流容易发现支部内存在的问题,便于支部成员相互监督和达成共识,增进组织凝聚力,保证了支部的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2.学生党支部民主生活会现状分析
学生党支部召开的民主生活会的质量参差不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人的主观因素,也有外围的环境因素。从党支部建设视角可以将现状概括为以下两点。
2.1 党支部建设不合理导致对民主生活会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高校的学生党支部划分多是按专业、高低年级为单位,低年级党支部人数较少,高年级人数较多,预备党员人数较多,正式党员人数较少,有条件的支部由辅导员担任书记,但辅导员多比较忙,对于支部工作的投入程度会有所不足。大部分学生党员仅仅通过每学期的两三次支部例会或民主生活会见面,并且有些支部的民主生活会都是临时性召开,支部委员和成员会出现缺乏事先的准备,会议主题不够明确。部分成员还会出现迟到和缺勤的状况,使得民主生活会显得不规范、不重要。如支部负责人不能将一些不良现象加以制止和教育,党的组织纪律会显得尤为涣散。
2.2 形式和内容上的不足导致民主生活会缺乏活力。
通常民主生活会从时间安排上来看一般可分为定期或不定期,定期的一般一个月左右召开一次,有些党支部很难规律性的开展。部分党支部缺乏相应的民主生活会制度,还有些党支部有制度但落实的不严格、不到位。同时,如不经过细致的安排,会议很容易出现闲谈聊天、一言堂、敷衍了事和简单的工作总结等现象。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流于表面,充满“甜味”,缺乏“辣味”。有时还会出现会议过分严肃,导致成员缺乏主动性。以上情况的出现会导致党支部的民主生活会缺乏吸引力,从而失去了党内民主氛围的张力和活力。
3.提高高校学生党支部民主生活会质量的思考
学生党支部开好民主生活会,对于增强党的战斗力,保持党员的先进性,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形势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提升党支部民主生活会的质量。
3.1 合理构建党支部组成,发挥支委会的领导作用
高校学生党支部划分组建时,在充分考虑专业和年级因素的基础上尽可能将一个支部所衔接的团支部数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加强党建带团建,防止由发展党员数量过多所带来管理难题。《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文件指出:“要坚持选拔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工作能力强、热心于党务工作的优秀学生党员或党员干部、党员教师作为学生党支部书记的人选。”目前,人文社科学院低年级党支部书记选拔有党务工作经历的辅导员或党员教师担任,高年级党支部书记选拔有党务工作经历的学生党员担任,加强支委会的领导作用。支委会成员有意识接受民主集中制的教育,从思想上提高认识,真正理解民主生活会不同于党内的一般会议。深刻认识到民主生活会既是发扬党内民主的体现,也是党性锻炼的途径。同时,党支部积极接受上级党组织的指导和考核,有效落实上级组织对民主生活会的要求,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加以上报和解决。 3.2 规范相关制度,提升民主生活会的实效性
民主生活会的相关制度要与党支部建设紧密相连,会上的出勤和参与等情况应纳入学生党员的日常考核之中。每次民主生活会都要注意前、中、后三个阶段的细节工作。会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确定好会议主题,主动倾听党员和群众的意见。会上支委会成员做好带头作用,以诚相见,针对会议主题充分发表意见,带动支部成员形成良好的民主交流氛围。会后针对会上发现的问题,积极落实和整改,形成解决问题的良性机制。
3.3强化角色意识,提升党员参与民主生活会的主观能动性
每个人在社会舞台上扮演着多重角色,而社会本身又赋予每个角色以不同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大学是大学生角色意识培养的重要时期,同样也是他们容易出现角色混乱的时期。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如果不能对自身角色身份与地位、角色规范与行为、角色权利与义务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就会出现角色上的混乱,会表现为处理不好党员活动与学业的冲突,出现入党前后的积极和消极表现,不能在日常生活中发挥出先锋模范的作用。因此,人文社科学院依托党校和民主生活会针对学生党员开展有关党的理论知识学习,了解党的发展历程,不断提升其思想境界,强化党员的角色意识。有了这种意识,学生党员就会对自身的行为、权利和义务等概念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其主动参加党组织活动就有了动力,热情也就容易得到激发,民主生活会质量的提升也就有了可能。
3.4 丰富形式和内容,增强民主生活会的吸引力。
民主生活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丰富。一是尝试改变会场的布置和地点,可以将传统的会场布置改为更加民主自由的形式,如采用心理团体辅导中常用的圆形会场替代方形会场,也可将会场设置在与会议主题贴切的地方,如社区、纪念馆和公寓等地,拓展组织生活的空间,增加新鲜感。二是针对不同的会议主题采用不同的发言形式,如主题发言、小组讨论、轮流主持和角色互换等,增加党员深入参与民主生活会的机会。三是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如在会前的准备和会后的分享就可以充分利用QQ群、微信群来进行,提升活动对时间和空间的利用。四是在会议主题的选择上进行丰富,除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严肃主题外,可以适当增加有关社会热点的主题如反腐倡廉、经济改革和群众路线等,也可增加大学生身边的热点主题如恋爱、就业和影视剧等,这样不仅丰富了民主生活会的内容,也使其更接地气,更容易吸引学生党员的参与。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高校学生党支部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团结和带领广大青年学生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加强和改进学生党支部的工作方法,提升民主生活会质量,有助于巩固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8(1).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
[3]习近平.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有力武器[J].党建,2013(10):1.
[4]李东方.党史上的民主生活会[J].时事报告,2014(3):55-56.
[5]李春香.浅谈基层党组织民主生活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大庆社会科学,2010(10):68-69.
[6]杨勇.试论高校学生党员角色意识的生成与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5):17-1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