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法”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z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互动法”是在交流中进行“教”与“学”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模式,应用“互动法”进行听力教学有助于促进教师发挥创造性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它强调交际,注重输入与输出的结合,从而加强语言的内化过程。
  关键词: 互动法 初中英语听力理解 应用
  
  1.引言
  听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之一,在日常交际中,听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Wilga M.Rivers的研究表明,“听”占整个言语交际活动总和的45%。听不只是一种语言能力,它还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听力理解是听力过程的中心环节,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听话者并不是消极、被动地运用听觉来接收信息,而是通过调动大脑中的已有知识对听到的内容进行能动的认知推理,来理解说话者所传达的信息和意图。因此,听力理解是听话者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交际的互动过程。
  初中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语言综合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长期以来,我国的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应试为最终目的,形成了一种固定模式——老师放录音,学生做练习,听力训练成了“放音—做题—对答案”三部曲的不断重复,这种方式忽视了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就目前我国初中生的听力理解水平而言,整体情况不容乐观,“费时、低效”的情况还普遍存在。基于相关文献检索和实际调查,本研究认为,我国初中生英语听力理解的主要障碍及其成因如下:
  1)环境因素。环境是学习语言的基础条件,对于我国的多数初中生来说,只有在上英语课的时候才有可能置身于英语氛围。有些老师甚至在课堂上都不能坚持使用英语组织教学,学生仅有的一点实践语言的机会也被剥夺了。因此,学生听起英语来感到困难就不足为奇了。
  2)文化因素。由于受到知识水平的制约,初中生对英语语言的文化内涵、英语国家的历史人物、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听力材料中的背景知识往往知之甚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听力材料的准确理解。
  3)知识因素。听力是听和理解的结合,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并能够准确地认读和了解词义,同时具有一定的语法知识就成了做好听力理解题的关键。然而,多数初中生掌握的词汇有限,语法知识不扎实,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常常“卡壳”也就在所难免。
  4)习惯因素。在传统的初中听力训练中,教师常常采用放慢速度、多次重复的方式,要求学生逐词逐句地听懂材料,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先将所听到的英语信号在大脑中运用英译汉的方式进行加工理解,这种习惯不利于英语语感的形成,阻碍了听力水平的提高。
  2.“互动法”及其理论基础
  2.1概念界定
  成功的英语教学需要致力于构建一种新的教与学的双边关系,使得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教师与学生的作用得到充分而和谐的发挥。所谓“互动”,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去发现,在学生发现的要求下,促使教师去进一步启发,师生之间密切配合,在愉快、和谐的双向交流互动情境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互动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观摩、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2.2理论基础
  2.2.1 Krashen(1985)的监控模式(monitor model)强调语言环境对外语学习的重要作用,认知环境和学习主体是影响语言习得的重要因素,语言习得是学习者内在的语言处理机制和语言环境互动的结果,学习者是各种信息的积极处理者和语义构建者。
  2.2.2Williams(2003)认为,学习者认知和情感激活的状态能导致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决定,并带来一段时间持续的努力,从而达到先前制定的学习目标。
  3.“互动法”在初中听力教学三个环节中的应用
  英国听力教学法专家Mary Underwood根据听力理论和记忆的心理规律将听力过程划分为为听前(pre-listening)、听中(while-listening)和听后(post-listening)三个环节。
  3.1听前(pre-listening)准备环节
  根据初中生现有的英语水平,合理挑选符合其知识水平的听力材料至关重要。教师应该结合新课标特点尽量选择知识性、趣味性、交际性强又通俗易懂的听力材料。通过此类材料,既能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除了合理挑选听力材料,还应充分利用实物、图片以及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视等媒体进行听力教学,以便做到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为其顺利理解听力材料提供便利条件。
  教师在充分熟悉听力材料的基础上,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听力材料中的生词或背景知识可以有选择地进行必要的解释提示,对各个教学环节事先必须作出周密安排。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所听内容设计一些热身练习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
  在听录音材料前,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pair work/group work)等热身活动,熟悉听力材料的大概内容和事情发展的过程及结果,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一种听录音前的准备状态。
  3.2听中(while-listening)实施环节
  精心设计一些简明扼要能够反映听力材料主旨大意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听力训练,听完材料后,从记忆中捕捉文章的主要信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避免平均分配注意力,而是听关键词,抓主要线索,辨别重要信息。学生听完材料后,教师可以通过一些事先设计好的简单问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提问,以便得到及时的较准确的教学反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让学生听说结合:为了说得出,必须听懂;只有听懂了,才能说得出,以说促听,以听带说。
  3.3听后(post-listening)验收与提高环节
  听,像读一样,是一种信息吸收、理解的手段。如果有了一定的输入量,学生听的能力就会有较大程度的提高。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为他们创造语言交流的机会,安排丰富多彩的交际活动,促进学生语言输入、吸收和输出相结合。比如,教师可以组织以下几种活动:
  1)角色扮演:通过听力材料所反映的真实情景设计交际活动,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掌握,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提高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
  2)分组讨论:就所听内容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合作意识。
  4.运用“互动法”进行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若干建议
  4.1培养正确的习惯
  首先是预测的习惯。预测是指听者根据已知的相关信息,对未知的信息迅速作出判断的能力。其次是养成听前浏览问题的习惯,以便做到有的放矢,根据环境、文化背景等对材料作出预测。另外,要注重培养学生捕捉关键词和重要信息的习惯。在快速语流中单词的发音往往受弱读、连读、失去爆破等因素影响,会发生一些变化,听者不可能听清楚每个词,应根据语言知识,有选择地去听,如听议论文,应注意开头或结尾处的主题句;听记叙文,要搞清“who,where,when,what,why”等五个问题。再者,要养成边听边记的习惯,在可能的情况下,用单词的前两、三个字母或中英文符号记下主题、数字、时间等重要信息。
  4.2加强语音训练
  初中生尚处于英语学习的起步阶段,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加强语音训练,特别是注意英语句子发音中常见的重音、弱读和同化现象。
  重音:在通常情况下,句子中的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是关键词,携带重要信息,应该重读。有时为了表达特定的含义,也重读本不该重读的词。
  弱读:一般来说,实词重读,如动词、名词、副词等;虚词弱读,如介词、代词等。英语中的介词、冠词、连词等虚词有两种读音:强读和弱读。弱读表现在元音的弱化上,如“at”[?覸t]弱化为[?藜t]。
  同化:同化也是一种连读的现象,两个词之间非常平滑的过渡,导致一个音受临音影响而变化。如副音[d]与[j]相邻时,被同化为[d?廾],辅音[t]与[j]相邻时,被同化为[t?蘩]。
  4.3训练短时记忆
  听完一篇文章,立即回忆其大意,把听到的内容在逻辑上联系起来,快速地将听到的信息用自己熟悉的符号记录下来。相互关联的内容容易记住,比如,如果听的是小故事,可以根据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把人物、情节联系起来记。如果听到的是其他类型的短文,要注意听清主题句和与之相关的论述、说明的理据。注意力的培养也需要通过训练,这种训练最好是通过听短文来操作,在听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消除一切杂念,全神贯注,不要回想或考虑没有听清的细节或没有听懂的词句,否则会影响对后面内容的理解。
  4.4将听力教学与其他技能教学相结合
  在日常语言交际中,听、说、读、写活动是相伴而生的,人们有时需要将听到的信息以口语或书面语的形式传递给他人,有时边听边做记录,有时为了更好地听懂某些信息,需要阅读相关资料或背景信息。在听前准备阶段,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阅读与听力内容相关的材料。在听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做记录,锻炼其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听完之后,教师可以运用角色扮演、书面小结等活动加强学生对听力内容的理解。
  5.结语
  将“互动法”应用于初中英语听力教学遵循了听力理解和外语习得的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目的的适时互动不仅使学生懂得听什么、怎么听,而且强化了语言输入,加速了语言内化过程,能使学生积极热情地参与课堂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1]Krashen,S.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 Group Limited,1985.
  [2]Ellis,R.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
  [3]Penny Ur.Teaching Listening Comprehens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4]Wilga M.Rivers.Interactive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5]Marion Williams
其他文献
该文首先概述了结构振动控制中时迟产生对主动控制的影响,它使控制效果变差,甚至可能造成系统的不稳定。为此,必须采取措施消除或减小时迟的影响。该文着重从软件的角度上,对如何
本研究是在实用英语教学中探索性实施CBI教学模式的一项实证研究.作者以两个自然班(实验班与对照班)为研究对象,实验班在教学中全面贯彻CBI教学理念,对照班保持传统的教学模
摘 要: 近年来,很多三本独立院校公共外语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这在很大程度上和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有密切联系。本文结合作者多年三本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经验,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综合分析了影响三本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三本独立院校 英语学习动机 因素 学生特点 对策    一、何谓三本独立院校  三本独立院校即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
《化工安全技术》是高职类院校化工类专业教学内容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化工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限选课程.本文结合高职类学生的特点,阐述适合高职类学生的《化工
该文提出用RITZ向量直接迭加法进行结构的自由振动特征值问题的计算分析,通过一些算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运算速度快,其计算结果与其它标准算法相比较能达到良好的吻合。另外在某些
针对中文环境下感知语音质量评价(PESQ)算法评价语音编码器的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测试得到了在中文环境下感知语音质量评价算法评价语音编解码器的准确度,并对实验结果进
该文提出了一种工作结构离散随机振动分析的新方法。应用这个方法可以规律地求解体系在任意激发下的随机响应。文中给出了两种基本差分格式,研究了它们的稳定性和精确性,并把它
不久前,军委江泽民主席在接见解放军报师以上领导干部讲话时指出:“办好解放军报,首要的一条,就是必须坚持鲜明的党性原则。”这一指示,提出了党的新闻工作指导中一个带根本性的问
该文介绍了作者在结构振动控制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其中包括结构主动控制、被动控制、半主动控制与混合控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