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优化整合的实践性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dianxit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将数学知识的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起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因此,教师需全面分析和了解信息技术,并将其融入日常教学中。
   关键词:小学數学;信息技术;优化整合;实践性
   信息技术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学注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和社会形势,教师应当借助信息技术制作不同类型的教学视频,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同时还需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教学中,降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难度。
   一、借助信息技术制作教学视频
   在学习过程中,课前预习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学情、课程目标、兴趣爱好、教学内容等方面,借助信息技术制作不同类型的教学视频,并将其作为预习任务。在课下,学生可借助智能手机、电脑等,下载并观看教学视频,完成自主学习,大致了解教学内容。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还可借助微信、QQ等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教师需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调整教学计划。
   例如,在教学“倍的认知”时,教师就可将倍的含义和概念的内容制作成教学视频,并在视频结束的地方提出问题:“如果小白兔有三根胡萝卜,小黑兔有九根胡萝卜,那么小黑兔的胡萝卜是小白兔的几倍?”借助课前预习,学生不仅可以了解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还能初步了解倍的概念,促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二、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导入环节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如果教师能设计一个较为有趣的导入环节,那么就能在第一时间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现象融合起来,创设出有趣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教师也能顺利完成知识导入。
   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的内容时,教师就可借助信息技术并结合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使学生能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几种图形物体。在学生完成视频的观看后,教师就需顺势提出问题:“同学们,视频中的物体哪些是长方形?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还是长方形?”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究欲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最终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三、借助信息技术完成辅助教学
   小学数学拥有较大难度的教学任务。为了更快、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数学知识的讲解方式,运用小组合作的探究模式,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1.借助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
   小学生尚不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难以准确理解一些抽象的数学定理、数学概念、数学公式等。如果教师运用板书 口语的方式,那么将无法降低教学难度。此时,教师就需运用信息技术,增强数学知识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借助图文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学,而这也符合学生的形象思维需求。
   例如,在教学有关平均数的内容时,教师就可借助信息技术,利用三维动画的形式,将平均数的概念充分呈现出来。教师需要将语言文字转变成具体形象的视频资料,促使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准确理解数学知识。三维动画的内容是展示一个长方体的玻璃箱,并借助隔板将玻璃箱划分为两个部分,左边的水高是20 cm,右边的水高是10 cm。向上提起隔板后,左边的水会逐渐流到右边,当两边的水高相同后即可放下隔板。教师可借助“水往低处流”的生活现象,将“移多补少”的概念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2.借助信息技术开展合作学习
   教师可在微机室中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从网络上搜集学习资料,教给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并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互动、学习和交流,共同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
   总而言之,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教师需借助信息技术精心设计教学视频,编写多媒体课件,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最终实现学生数学素养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刘芳,方兴利.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实践研究[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0(8):73-74.
   [2]孔繁松.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策略[J].天津教育,2020(7):153-154.
   [3]秦燕.小学阶段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研究[J].中华少年,2020(15).
其他文献
高效的教育督导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学校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为了更好地发挥教育督导对学校的监测与指导作用,自1994年始,英国教育标准局不断对学校督导框架进行修订。本文分析介绍了2019年《学校督导框架》中的评估指标,在此基础上归纳其特点,为我国教育督导评估指标的建构与完善提供借鉴。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师会尝试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以此来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那么什么是整本书阅读教学呢?具体来说,就是让学生通过相关的技巧以及方式去阅读整本书,并且连接相关的课文,让学生从整体上进行感悟,教师在注重教学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应帮助学生明确相关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积极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从建立联系、积极引导、营造氛围这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策
摘 要:为了更好地贯彻立德树人理念,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乐学善思的教育环境,指引学生通过问题探究、合作学习、趣味互动等多种方式,实现对语言的深层理解,发展学生语言思维,推动学生审美意识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现代教育技术;融合;核心素养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深度推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
摘 要:当前我国教育体系正处于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而针对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所实行的教学方法是改革中的重要环节。主要对我国语文教育教学在改革过程中的现状进行深入探究,在对其改革内容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其创新策略以及措施展开分析,探究其在实际应用中对推动语文教学发展的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课程改革;语文教学;改革创新   在教育部的政策引导下,我国在进入新世纪后开始落实新课程改革规划
摘 要:小学教育作为我国义务教育中的基础教育,是为社会建设培养人才非常关键的一个阶段,而语文教育在其中又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如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愈发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对素质教育发展有基础作用的小学语文教育自然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质教育;课堂教学   在小学教育中,小学语文教育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可以訓练学生的语言技能,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