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孕育过程中若干地震学特征参量研究

来源 :内陆地震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qwsx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新疆实际出发提出一种简捷的预报程式,用以判定地震三要素。结果表明,(1)新疆3级地震累积频次低于均值6个月,1年内新疆发生6级地震的概率为90%;(2)以新疆地震活跃期响应地震分布区做为预备震源区,该区未来3年发生中强震的概率为86%;(3)预备震源区出现一年以上低6值,其250 km区域1年内发生6级地震的概率为75%;(4)当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系统内部个体的涨落很难使系统出现非线性响应,而当系统处于亚失稳状态时,系统内部个体的涨落有可能触发系统中处于高应力状态下的地震活动。
其他文献
选择了多年来利用“对称填补”办法研究所得之国内外11幅既具有研究意义更具有实用意义的珍贵图像,按不同类别以举例的方式进行说明。从应力场的角度对每组地震活动的方式提出
2006年7月4日河北文安5.1级地震属于孤立型地震,无法根据地震序列提取更多信息,故将该地震与1967年3月27日河间6.3级地震、1973年12月31日河间5.3级地震合并作为一个整体,与邢台地区部分地震作对比分析。由此总结出文安及附近地区地震的活动特点:①呈NNE和NWW共轭分布;②各次地震的时间间隔大幅增长;③余震频度逐渐降低,衰减逐渐加快;④类型向孤立型地震过渡;⑤宏观烈度均比估算烈度低
如何第一时间为社会公众提供地震信息服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社会职能。基于福建省地震局互联网门户网站,使用网站脚本、数据库和软件编程技术,通过扫描和采集由福建地震台网监测到的最新地震速报数据,实现在网站上自动发布福建省及周边地区的震情速报信息。
利用地貌和新近系位错测量的方法,结合遥感、地貌、变形测量与新近纪测年等手段,重点研究了伊犁盆地喀什河断裂中更新世以来的垂直活动速率。喀什河断裂在中更新世以来的新活动主要表现在河流阶地和地层的位错,综合研究了这些位错数据,分析了断裂各段在中更新世以来的活动速率,讨论了1812年尼勒克地震的平均位错反映的断裂现今最新的活动速率,提供了喀什河断裂中更新世以来不同时期活动的定量数据,填补了天山内部新近纪晚
用EDAS-3型16位地震数据采集器和MDS-2710数传电台对克拉玛依地震台井下摆倾斜仪进行数字化遥测改造。结合改造实例,详细介绍了新观测系统的实现方法和应用效果,提出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改造后的新观测系统的工作范围、采样率和测量精度均高于国家行业标准,工作稳定可靠。
2006年11月23日新疆北天山乌苏5.1级地震发生在2006年度新疆划定的5~6级地震危险区内。为此对该次地震前的中强震活动背景、局部应力场以及地震前后的小震活动变化和前兆异常特点进行了总结,并对北天山地区未来1年的中强地震危险性进行了分析和论证。分析结果表明,5.1级地震前后,北天山地震活动明显增强,多数前兆观测资料震前无突出短临异常,震后趋势异常没有恢复,因此,北天山西段地区可能仍处于中强地
利用全球免费的高精度DEM数据——SRTM数据,依据Farrell提出的质量负载产生的地壳形变理论,计算三峡库区3次蓄水后的垂直形变。结果表明,库区垂直形变分布严格遵守三峡库区新增库容,形变量随离岸距离增加急剧衰减,最大值出现在香溪段,坝区次之。
通过分析云南历史破坏性地震震害异常影响因素,得出第四系软弱土层和新近系含煤岩层等软弱岩土因素是显著影响云南历史地震震害异常的原因。利用1∶20万(中比例尺)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对云南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软弱岩土进行调研,得到软弱岩土的分布状况,并初步分析了软弱岩土的分布特征。同时,通过分析对覆盖整个昆明盆地的新生代沉积相作过较详细研究工作的1∶5万地质资料,得到昆明盆地软弱土的分布及特征。
通过钻探、标贯、取样、波速测试、室内岩土力学分析、化学实验,对塔河油田2-10号油区地面工程建设基础进行了工程地质勘察、地下水条件分析。结果表明,塔河油田膨胀土属于盐渍
在了解长春地区地震相关资料和地质背景的基础上,调查研究区域断裂构造特征,并说明了F1~F10断层的长度、产状、类型及特征、活动年代等,比较得出对长春地区影响较大的4条活动断层,即F1、F2、F4、F6断层。对古近纪以来构造运动和有历史记录的区域地震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结合构造断裂和地震时空分布特征,推测潜在震源区,并按照区域地貌特征分别给出了有利于城市建设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