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初探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omethean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职院校的教师是教学过程理论的落实者,能否将项目化教学融入农业的教学过程中去,是能否成功培养出复合型农业人才的关键。而在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是学校教师的中坚力量,因此提升双师素质,对于青年教师来讲尤为重要。但是,根据近年来的调查结果显示,青年教师的双师素质培养依旧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提升青年教师的双师素质,已经成为各大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更是当下的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
  一、对于高职院校中农业教师双师素质的评定
  “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已经出现很久了,并且逐渐地成为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评定指标。但是,关于何为双师素质,一直都没有过明确的定义,但是,现下有两种较为普遍的评定方法[1]:
  其一,对于农业专业的教师而言,教师需要有农业技术方面的职称,即既有农业教师的职称评定,又拥有专业技术的职称评定。例如,某教师在高职院校中既是专业讲师,又是农业工程师,这才能被认定为“双师型”教师。
  其二,看教师是否有相关专业的执业资格证书。例如,某农业专业的教师在高职院校中为讲师,与此同时他还拥有农业工程专业证书,也可被称为“双师型”教师。
  其实,在笔者看来,不论是哪一种评定的方式,最看重的无非就是两方面:一方面是在高职院校中,是否具有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在实际生活中,教师是否具有将专业运用到实际中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
  1.青年教师农业经验少,技能水平低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就有了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和探索。尤其对我国这样的农业大国来说,农业专业的高职院校,农业的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学习过后将理论投入实践更为重要。但是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大多数教师只会教材上的农业基础知识,真正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却少之又少。据选取的样本学校调查显示,在79名涉农专业的青年教师中,有过农业实践经验的占52.3%,其中参加过国家级或省级培训的青年教师占34.8%,47.7%青年教师根本没有农业实践经验[2]。
  对于农业专业而言,和理论相比更重要的是实践。新课改下,教师必须将学生的重点放在培养技术技能专门人才上,达到学生从高职院校毕业就能和农业企业无缝对接的培养目标。比如,在进行种子播种、果实嫁接、病虫防害等农业实践上,农业专业的教师必须对这些实践进行完全的掌握,只有掌握农业的核心技术和能力,才能在实践的教学中准确地将播种、嫁接等方面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与此同时,在学生进行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也能准确地发现操作中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必须有实践经验,必须有纯熟的技能。而对于青年教师来说,他们的经验空白,双师素质远远还达不到实践教学的水平。
  2.青年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践行程度较低
  我国的农业高职院校一直推行的是“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因此,高职院校一直注重和职业院校以及相关行业的合作,以为学生创设出农业的实践场地,让他们去践行农业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对此,高职院校一般运用项目化教学法等新型的实践教学模式,来进行农业知识的学习,将与时俱进的理念和现实的农业场所情景应用到课堂中,运用多媒体等网络科技的方法,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
  但是,在真正的授课过程中,即使是优秀的教师也无法真正践行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更不要提青年教师。往往在项目化教学中,对实践操作的教学往往点到为止,不进行深入,随后便又转到了青年教师比较熟练的理论知识来。说一套做一套的教学现象,让学生无法真实地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因此,激励青年教师在课堂上将创新理念和创新的教学模式运用到课堂中,在提升双师素质的同时,提升学生们的实践操作能力,才是最为重要的任务。
  三、提升“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
  1.加强高职院校之间的合作,深入校企联合的模式
  当今社会注重“共享”,高职院校进行院校之间的合作的时候,可以将优秀的农业教师进行资源共享,以此来推动本院校青年教师的发展和进步。与此同时,在进行校企联合的时候,将企业中优秀的农业讲师、优秀的农业专家请到高职院校中,为青年教师举行相关的农业知识讲座,与时俱进地对新的农业知识进行补充和学习,以此来增加青年教师的知识储备。
  例如,在进行养殖场、农业加工厂等农业项目化教学的时候,校企可以联合,在高职院校的周边整合资源,建设一个农业加工厂,以供青年教师进行农业项目的实训和练习,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双师素质。
  与此同时,在一段时间后,企业和学校可以检验青年教师的实践成果,如果实训成效明显,校企联合可以将农业加工厂扩展至农牧场,对其余的青年教师进行训练和培养。而且,因为农业加工厂具有可持续性,学校的农业专业学生可以在毕业后,在加工厂中进行技能培训,将合格毕业生直接输送到校企合作的企业中,为农企的发展做出贡献。
  2.激励青年教师考取农业执业资格证,提升专业技能水平
  农业的执业资格证不同于其他专业,它是需要经过真实的农业实践才能够考取的,是农业行业全部认可的技能专业证书。
  与时俱进是当代发展的趋势,青年教师更要与时俱进地学习,高职院校要在青年教师中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气息,并給予一定的激励政策,对考取相关执业证书的人,高职院校可以进行相应的奖励,以促进青年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农业实践操作能力和农业专业技能水平。
  高职院校中的“双师型”青年教师的存在,是院校能够得到持续长久发展的重要保证,更是为高职院校以后能够培养技术技能专门人才的重要推手。因此,青年教师要学会与时俱进,在有关农业的实践操作中,提升自己的双师素质,在不断提升自己理论知识水平的同时,也要加强技能训练,让自己不仅成为农业专业知识的专家,还成为农业技术上的行家,为祖国的未来培养出一批合格的、优秀的农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陆 芸.基于“教学工场”实训基地的“双师型”青年教师培养探究[J]. 广西教育,2018(3):183-184.
  [2]袁丽伟,李松艳,杨振龙,等.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双师型”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7(4):100-103.
  [3]梁 樑.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管理机制研究[J].广西教育,2015(47):82-83.
其他文献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中学教学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从现在的教学状况来看,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以注重灌输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导致其学习的效果不佳.为适应新课标的
看过《水浒》的人,提起“黑旋风”就会联想到那个性格鲁莽的李逵,提起“母夜叉”自然会想起在十字坡开黑店、专干杀人勾当的孙二娘,连打虎英雄武松都差一点成了她的刀下鬼。《水
一、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建设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专业设置不合理。现在的高职高专院校大多是由中专(职)转型升格设立,在专业设置上随意性较大,缺乏广泛的调研及论证。许多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设置出现盲目跟风现象,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学生在校学到的专业知识与社会、行业需求相脱节,造成了毕业生就业难、企业招聘人才难的尴尬局面[1]。  (2)专业监控体系滞后。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是否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及考
目的研究侧脑室内脑膜瘤的MRI表现特点,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侧脑室脑膜瘤MRI表现。结果6例脑膜瘤呈类圆形或分叶状肿块,边界清楚。MRI多表现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代诗歌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财富。作为高中生,应该具备鉴赏浅易古代诗歌的能力。
慢性肥厚性鼻炎是引起鼻塞的常见病因。临床上药物治疗常采用鼻部减充血剂或者鼻用皮质类固醇治疗。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行下鼻甲部分切除,微波、激光等手术治疗方法。治疗虽使
阅渎本来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审美过程;然而,在过于功利性的社会价值体系中,大部分中学生把阅读看做是一种负担,甚至是一种折磨,小部分对阅读有兴趣的中学生对快餐文化的青睐与
互联网科技正在改变世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人们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使教育的变革已经变得势在必行、不可阻挡.未来的教育体系以教育信息化为载体,正在进行悄无声息的布局
目的分析氨甲环酸在体外循环(CPB)中对炎性反应方面作用,进一步探讨氨甲环酸在CPB中的应用。方法选取60例瓣膜置换术患者,年龄35~65岁,心功能Ⅱ~Ⅲ级。将他们随机分成2组,其中试
每个人记忆的仓库里都储存了大量的信息,这里有学过的知识、生活的体验、对世态的观察、对人情的体味,这些都是作文的材料。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就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挖掘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