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旬老夫妇垦荒植树20年这儿是俺的精神家园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root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年前,偃师市山化镇王窑村村北的荒山,长满了野生酸枣树,除此外全是野蒿杂草。上世纪80年代已荒芜的荒山村里向外承包,没人愿包。1992年,54岁的村妇齐巧转与刚退休的老伴张运来商议后,决定绿化荒山。两位老人历经20年尝遍了创业的甜酸苦辣,终于让荒山变得郁郁葱葱,满山果实。山上长满了柏树、槐树、枣树、柿树和杜仲树。老人把自己种下的每棵树看得比亲孙子还金贵,老人说:“这儿是俺的精神家园,一到山上,啥人间烦恼都没了,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劲。俺不图任何回报,就是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个绿山,一直干到干不动为止。”
  昔日荒山今日“花果山”
  9月14日11时,记者来到偃师市山化镇王窑村。群山环抱的山村南临伊洛河,北依邙山,隔河与嵩山相望。在张运来儿子家,记者找到80岁的张运来。老人带记者来到树北1公里外的山坡上。远看老人承包的荒山,呈倒马蹄状,上下绿色植被分为四层,底层是原生态的酸枣树和毛构树,往上三层均是郁郁葱葱的各科树木。
  老人前面走,脚下是山水冲后露出石块的狭窄山路,一会儿老人把记者甩出20多米。老人说自己当过兵,1958年入党,爱打少林拳。1992年退休至今不论冬夏,每天早晨5点准时孙山上打拳,6点吃过早饭就和老伴一起在山干活。
  “俺承包的山形状像盘旋而上的一条龙,后来我就把荒山起名叫盘龙寨。”老人说。北面的山门外是一片山地,种有玉米、花生、红薯。张运来的老伴齐巧转正在地里干活。从山门拾阶而上,向上走过两道盘旋而上的铁门走进枣林。张运来说:“重阳节快到了,村里和镇敬老院的老人重阳节都到山上,来了让他们尝尝咱的大枣。这都是俺俩在酸枣树上嫁接成的,吃着可甜。”
  山顶有座古庙和6间砖瓦房,房南有一蓄水池,池西是一大片柏树。齐巧转说:“20年前,村里要把荒山包出去,但没人愿包。我征求村干部意见后决定在山上植树造林,这样才把老头也拉来了。最开始,我和老伴修路开荒、植树打井,最后通上电。”
  “山上缺水,风一刮能把山上的土刮走。2006年我们栽下100多棵杜仲和刺槐,天一直干旱,每天我俩从山下两个蓄水池里挑几十担水上山浇树。两池水被担干,种的树苗还没成活,我俩伤心了很长时间。后来老伴说酸枣树生命力旺盛,让在酸枣树上嫁接大枣。我先请来技术员,后因请人成本高,老伴找出上初中时的植物课本,开始琢磨自己学嫁接。”张运来说。
  齐巧转说:“哪有好品种的嫁接枣芽,老头就背着干粮到山东、河北、陕西求人,每次花几百块路费,像宝贝一样请回来一些枣芽。每年农历二月,老头在前面把酸枣树锯掉,我后边把根部树皮剥开,把枣芽插进去,再捆绑好防止漏风进水。通过两三年摸索,成活率达90%以上。一棵嫁接好的枣树缺水时一天要浇两遍水,根部发芽要赶紧掰掉。嫁接好的枣树到一人高,要用木棍分三次支撑,要不一刮风就把树苗刮断了。这在课本上没有,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她像小孩般咯咯笑:“真想不到,初中植物课上的嫁接知识,到老年时派上了用场。后来每年都要嫁接1700多棵枣树。”
  说起嫁接成功的大枣品种她如数家珍:“山上有宝葫芦枣、酥枣、珍珠枣、梨枣、冬枣、长锤枣、药枣,小雪枣、岭枣、龙须枣这些枣俺一点儿都不卖,全让观光的来品尝,让村上和镇敬老院的老人们吃。”
  要给子孙留下一座绿山
  为解决山上植树缺水,1998年老两口在山顶修建了一个7立方米的蓄水池,供山顶种植的银杏、香樟和石榴浇水。以后他们花半年多时间,在半山腰挖了一个蓄水20多立方米的蓄水池,把雨水存下来浇树。
  记者在山坡上看到好几处流水口上罩着过德树叶杂草的铁网。张运来说:“从山顶到山坡下,现在每层地下都铺有管道,天一干旱用水泵抽水就能浇树,这比从山下挑水浇树省劲多了。”
  提起创业艰辛,背有点驼的齐巧转说:“俺吃的是自己种的庄稼蔬菜,住的是座花果山。每当我看到这满山的绿树和果实,干活浑身都是用不完的劲,一点儿也不觉得累。因为这里是俺老两口的精神家园,有俺后半生奋斗成果。要是在家生气,一到山上啥气部消了。”
  齐巧转在枣林里捏起一颗宝葫芦大枣满怀深情地说:“树不会说话呀,我看到哪棵树树叶黄了枯了就心疼得不得了,立马提水去浇。俺把这座山当成自己的生命,活着就操心着这座山。”下午4时,夫妇俩领记者参观了他们的菜地。在香樟树前,齐巧转说:“这树药用价值可高,治拉肚浑身疼。我还种有何首乌、杜仲,都是药材。”
  齐巧转说起远景规划:“准备在南山坡东、西两侧建两个凉亭,还想在南边建个大储水池,在山顶建个喷水龙头,把抽到山上的水从龙头喷到下面储水池里。老太太们上山曾摔倒过,还想在山门前建条公路和停车场
  ”太阳落山记者离开时,张运来送记者下山。记者问:“您老两口在山上干20年图个啥回报?准备干到啥时?”“一到收获季节满山都能闻到果香味,十里八村来人都能吃个新鲜,这不都是回报?俺老两口不图任何回报,就是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座绿山,一直干到干不动为止。”张运来说。
  76岁的村民陈龙图告诉记者:“幸亏他老两口坚持下来了,别人没人愿意天天在山上干。”梅修武说:“老两口把荒山治理得多好,如果都像他们,荒山荒地根本就不会存在。”
其他文献
他以前是一个农民工,他用了十年的时间,终于奋斗成了加拿大宜家的首席设计师,继而开设了自己的公司,年收入已达到百万加元……  2012年4月11日,两年一度的中北美洲民用设计“维斯普林斯奖”颁奖仪式在底特律城举行。来自中国的设计师林彬彬以一套构思巧妙的多用途家具夺得金奖。  谈起自己的成功经验,林彬彬想了半天,笑着说:“我这个人不善于总结,所以也讲不出什么经验。我只是觉得,不管你是谁,不管你处于什么
期刊
最近很多论坛、媒体及电视节目,频繁出现一个名字——毛根生。  湖南长沙毛家村中医毛根生依照前辈人留下的黑发配方,再经过自己的改良加工,自制成一种神奇的黑发小偏方——毛根生老黑方。  毛根生老黑方以红参、制何首乌等中药成分等提取物,做成一种人人都可以吃的黑发、生发奇方。  毛根生居住的毛家村很多村民和亲戚朋友,每天吃上两次由这些珍贵黑发植物制成的毛根生老黑方,一方面可以让白发变黑、脱发重生;另一方面
期刊
电视上的王凯给人深沉稳重、泰然自若的感觉。生活中的王凯却是个彻头彻尾的越野迷。  除了越野,王凯最大的爱好就是品茶和收集茶壶。  中央电视台《对手》“光头”主持人王凯,一录节目经常是几个小时,看着场上嘉宾激烈争辩,他不仅要控制整个场面,还要适时拿出自己的观点,工作压力大时,王凯会用朗诵、配音、演播小说的老本行来缓解压力。  喜欢开着越野车远离城市撒欢  他悠然而极富磁性的声音让众多的观众和听众流连
期刊
日前,面对越发严峻的选情,委内瑞拉现任总统、统一社会主义党候选人查韦斯在当天的竞选演讲中说到动情处潸然泪下,感叹自己因当上总统而失去像普通人一样穿行全国大街小巷、考察民情的自由。  58岁的查韦斯过去一年来一直在同癌症战斗。往年他在演讲中时而放声高歌,时而大讲亲民逸事,博得委内瑞拉国内很多贫苦民众的好感。在距lO月7日总统选举不到一个月之际,查韦斯在委内瑞拉西南部的圣费尔南多发表讲话,为当总统14
期刊
母爱伟大可以说能感动上天,两年前英国林肯郡劳森一家14个月大的小女儿爱丽丝患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回天乏术,但在母亲珍妮弗送上最后一吻后,爱丽丝的病情竟突然好转。这场病虽为她带来无数后遗症,但母亲表示,能和女儿继续生活,已是无比幸福。爱丽丝当年在情人节因发病被送入医院,其后被转送不同医院的深切治疗部,但其病情持续恶化,一个月内先后引发肾衰竭、败血症及中风等病症,最终昏迷,只能靠仪器协助呼吸。前年3月
期刊
1947年夏,刘、邓野战军主力千里长驱,直入大别山,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揭开了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蒋介石急忙调集重兵追培,企图乘我立足未稳予以“聚歼”。  集中10个旅伏歼顽敌  10月初,蒋介石在大别山北麓集结7个整编师,对我军进行合围,而在山南地区仅留少部兵力守备。针对这一情况,刘、邓留2个旅在商城、罗山地区伪装主力迷惑敌人;野战军主力则乘虚南下,克黄安(今红安)、占武
期刊
这些年来。画家汪新林的花鸟画总是在工笔和大写意之间流连,其实,他是在截然不同的两种绘画表现形式之间苦苦跋涉。于是我们看到一幅幅工笔佳构巧夺天工,在写真中结缘传情;一批批花卉鸟兽的写意之作墨海翻腾,在言简意赅中抒发灵性。汪新林以截然不同的绘画形式表现他的情趣和追求,体现一个画家的人生价值。其实,这种穿越不同艺术语言形式的创作很难集中精力专一发展,画家必然在两种艺术氛围中煎熬着负重前行。但汪新林却乐此
期刊
我叫陆景怡,1968年,年方16岁的我穿上了绿军装,来到广州军区某部一个汽车修理连当兵。在部队,我不仅学会了修理汽车,还学会了种菜和养猪。1970年,上级把我从连里抽调到机关,分配给我的工作是摄影干事,从此我与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前些时候,我把跟了我40多年的保存底片的小木箱找了出来,准备整理一下,竟意外地在箱底看到了一封《解放军画报》社于1970年5月寄给我的信。打开一看,原来是当年《解放军画报
期刊
他是和弗洛伊德齐名的心理学大师;他是众多心理病人的医生,然而,他却在给一个女精神病患者治病的过程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  瑞士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师荣格曾被弗洛伊德视为自己的接班人。然而,他们两人却最终走向了决裂。关于两人决裂的原因,一百年来有多种不同的版本,但都语焉不详。  去年,美国著名导演大卫?柯南伯格经过长达数年的研究,终于拍出了一部名叫《危险方法》的影片。讲述了导致这两位大师决裂的导火索
期刊
职业:  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服务站站长  经历:已在社区工作7年  2006年,孙爱琴尝试着参加了市招聘的社区工作者考试,经过笔试''面试和与群众见面回答现场提问等,在几百人中她脱颖而出。当时,她是首钢厂一名团委干事,事业还刚起步,选择到社区工作,下了很大的决心。刚来社区担任党委书记时,她分明感受到了社区工作的严谨与细致、紧张与劳累、快乐与委屈、勇敢与承受。当时,有些居民认为她太年轻,吃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