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把党员承诺搬进央视节目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dakj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
  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服务站站长
  经历:已在社区工作7年
  2006年,孙爱琴尝试着参加了市招聘的社区工作者考试,经过笔试''面试和与群众见面回答现场提问等,在几百人中她脱颖而出。当时,她是首钢厂一名团委干事,事业还刚起步,选择到社区工作,下了很大的决心。刚来社区担任党委书记时,她分明感受到了社区工作的严谨与细致、紧张与劳累、快乐与委屈、勇敢与承受。当时,有些居民认为她太年轻,吃不了苦,肯定待不长,没想到,7年过去了,她时时处处想的是社区,时时刻刻牵挂的是社区居民。她给辖区里老人制作精美温馨提示牌、平整社区道路、安装休闲椅、修建雕塑墙等等,付出了无数辛劳与汗水。如今,社区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了,环境更加整洁了,邻里之间更加和睦了……孙爱琴赢得了居民的信任和支持,她也多次被评为群众心目中的好党员、市优秀调解员。
  非同寻常的温馨提示卡与精美相框
  为了摸清辖区的基本情况,孙爱琴曾跑遍了社区的每个角落,深入楼门走访居民,并耐心地听取居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渐渐地她成了居民的知心人。她看到很多老人由于记忆力减退,生活出现了不少小麻烦。为此,孙爱琴特别为社区600余名老年人制作了精美的“温馨提示卡”,并把卡装订在老人家最显著的位置,让老人经常能看见。卡上用大字号写着:请您出门时关好门宙、注意防盗;关好燃气、注意中毒;拔掉电源、注意防火;带好药品、随时急救。卡上还专门印有物业、派出所、急救、燃气等重要电话号码。小小腥示卡给老人们带去了温暖,得到了居民一致好评。
  时刻想到社区百姓、心里装着社区百姓是孙爱琴心中永恒不变的主题。“十一”前夕,她特意安排了一项活动:让60岁以上的老党员们穿上节日盛装,共同庆祝党的生日。为此,她专门请来照相师傅照相。照相师傅按她的吩咐给每位老人拍了一张生活照,一张免冠照。这事让社区的老党员们高兴不已。就在此时,老党员程梦书同志突然去世了。此时老人的家人突然发现,没有一张照片适合给老人做遗像的,这可急环了。我立即想到前几天给老党员拍摄的相片,就马上从微机里提取了老人的照片…家属得到了老人的那张照片非常感动,他们对我说:“居委会干了我们做儿女有时都没想到的事情啊,真是太感谢了!”事后,让她有了新设想。她想到南路东社区有600多名老年居民,占居民人口总数的24%,80岁以上老人将近150人。为此,她又请来摄影师为社区8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照相,也包括全家福、金婚照和单人照,留下了他们精彩瞬间。拍摄活动结束后,社区又为每张相片配上精美彩色相框,相框下还写着一行祝福语一“南路东社区全体工作人员祝您:平安、快乐、健康、长寿”。老人们很是感动。
  把党员承诺搬上了央视大舞台
  记者了解到,在孙爱琴富有感染力和积极向上精神的带动下,社区先后自发成立了3个“快乐和谐健康”特色小分队——合唱队、编织坊、时装表演队。整个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参与的意识越来越强,有一种“建设和谐美好家园、人人有责的健康、文明、和谐向上”的良好风气。
  由于孙爱琴书记有着良好的社会关系,北京电视台7频道栏目组为社区做了一期百人“喜迎奥运,健康从‘心’开始巧手大赛”,居民大展厨艺,做出美味健康的大菜。人人参与健康饮食知识就这样潜移默化地进入家庭。她还带领社区50名党员参加了中央电视台“非常6+1”、“七一”特别节目的录制,将社区党员承诺搬上了央视的舞台。当节目播出后,反响很大,很多居民看到自己也上了中央电视台,激动地拉着孙书记的手说:“小书记,没有你,我们这辈子谁能上中央电视台啊,太让我们知足了。”
  孙爱琴从小就爱好文艺,有一副好嗓子,其通俗、美声唱法在石景山文化圈里早就出了名。她唱歌、跳舞、主持样样精通,组织社区活动更是花样繁多,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因此变得丰富多彩。她还经常代表街道、区、市参加演出,她带领的团队就参加过在中华世纪坛举办的《与党旗对话》和在石景山广电中心举办的《光辉的旗帜》。在区举办的“我是大明星”比赛中,她从几百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还获得了流行歌曲组第二名;她创作并参演的廉政小品——《娘,我真的错了》,还荣获了石景山区小品大赛第三名。
  她从来没抱怨过苦与累
  孙爱琴是一位热心社区工作的好书记,心里想的、装的都是居民。一次,她发高烧病倒了,实在不行就去了首钢医院输液室吊瓶。有位居民看到了,就问她怎么了,可她却一笑了之,“没事,小毛病”。事后大家才知道,她的身体一直不好,经常头晕、恶心,但她却从来没抱怨过工作的苦与累。那年全国人口普查期间,她怀孕8个多月了,还带头做入户、填写表格、汇总等工作,样样都亲力亲为。由于是高龄产妇、身体又不好,得常去医院做检查,往往刚一输完液,就又投入到工作中。大家便劝她该歇了,可她临产前两天还在处理居委会工作,产后不到两个月就上班了。去年两会期间,巡逻值班任务很重,孙爱琴的孩子才刚3个月,大家每天8点到岗,她比大家还要提前到。为了不耽误工作,身为人母的她竞强忍着心里的痛给孩子减少了喂奶的次数,用奶粉代替……“很内疚,孩子只能交给我爱人照顾,社区里的括,哪一件都放不下心……”
  去年9月中旬,古城街道组织全体社区书记去张家界培训,正好要出发了,她忽然接到电视台打来电话,说有一场慈善义填,希望她能到场。她马上放弃了去张家界培训的机会。她真诚地说,“谁家要是遇到难事,我比谁都着急,能帮的我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他们……”
其他文献
“57岁的儿子给80岁的娘洗脚,是幸福。”6月21日起,“童话大王”郑渊洁每天在微博上发给妈妈洗脚的照片。7月12日起,他又开始在325万粉丝中发布给父母做饭、陪父母散步的话题,引来大量网友评论和转发。有网友跟评:“做子当做郑渊洁!向您学习。”  要给娘洗脚推掉应酬  郑渊洁天天分享给妈妈冼脚的照片已近一月,还未曾间断。7月6日他说:“今天给娘冼脚时接到一个邀请我某晚参加应酬的电话,我说晚上要给娘
期刊
他以前是一个农民工,他用了十年的时间,终于奋斗成了加拿大宜家的首席设计师,继而开设了自己的公司,年收入已达到百万加元……  2012年4月11日,两年一度的中北美洲民用设计“维斯普林斯奖”颁奖仪式在底特律城举行。来自中国的设计师林彬彬以一套构思巧妙的多用途家具夺得金奖。  谈起自己的成功经验,林彬彬想了半天,笑着说:“我这个人不善于总结,所以也讲不出什么经验。我只是觉得,不管你是谁,不管你处于什么
期刊
最近很多论坛、媒体及电视节目,频繁出现一个名字——毛根生。  湖南长沙毛家村中医毛根生依照前辈人留下的黑发配方,再经过自己的改良加工,自制成一种神奇的黑发小偏方——毛根生老黑方。  毛根生老黑方以红参、制何首乌等中药成分等提取物,做成一种人人都可以吃的黑发、生发奇方。  毛根生居住的毛家村很多村民和亲戚朋友,每天吃上两次由这些珍贵黑发植物制成的毛根生老黑方,一方面可以让白发变黑、脱发重生;另一方面
期刊
电视上的王凯给人深沉稳重、泰然自若的感觉。生活中的王凯却是个彻头彻尾的越野迷。  除了越野,王凯最大的爱好就是品茶和收集茶壶。  中央电视台《对手》“光头”主持人王凯,一录节目经常是几个小时,看着场上嘉宾激烈争辩,他不仅要控制整个场面,还要适时拿出自己的观点,工作压力大时,王凯会用朗诵、配音、演播小说的老本行来缓解压力。  喜欢开着越野车远离城市撒欢  他悠然而极富磁性的声音让众多的观众和听众流连
期刊
日前,面对越发严峻的选情,委内瑞拉现任总统、统一社会主义党候选人查韦斯在当天的竞选演讲中说到动情处潸然泪下,感叹自己因当上总统而失去像普通人一样穿行全国大街小巷、考察民情的自由。  58岁的查韦斯过去一年来一直在同癌症战斗。往年他在演讲中时而放声高歌,时而大讲亲民逸事,博得委内瑞拉国内很多贫苦民众的好感。在距lO月7日总统选举不到一个月之际,查韦斯在委内瑞拉西南部的圣费尔南多发表讲话,为当总统14
期刊
母爱伟大可以说能感动上天,两年前英国林肯郡劳森一家14个月大的小女儿爱丽丝患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回天乏术,但在母亲珍妮弗送上最后一吻后,爱丽丝的病情竟突然好转。这场病虽为她带来无数后遗症,但母亲表示,能和女儿继续生活,已是无比幸福。爱丽丝当年在情人节因发病被送入医院,其后被转送不同医院的深切治疗部,但其病情持续恶化,一个月内先后引发肾衰竭、败血症及中风等病症,最终昏迷,只能靠仪器协助呼吸。前年3月
期刊
1947年夏,刘、邓野战军主力千里长驱,直入大别山,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揭开了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蒋介石急忙调集重兵追培,企图乘我立足未稳予以“聚歼”。  集中10个旅伏歼顽敌  10月初,蒋介石在大别山北麓集结7个整编师,对我军进行合围,而在山南地区仅留少部兵力守备。针对这一情况,刘、邓留2个旅在商城、罗山地区伪装主力迷惑敌人;野战军主力则乘虚南下,克黄安(今红安)、占武
期刊
这些年来。画家汪新林的花鸟画总是在工笔和大写意之间流连,其实,他是在截然不同的两种绘画表现形式之间苦苦跋涉。于是我们看到一幅幅工笔佳构巧夺天工,在写真中结缘传情;一批批花卉鸟兽的写意之作墨海翻腾,在言简意赅中抒发灵性。汪新林以截然不同的绘画形式表现他的情趣和追求,体现一个画家的人生价值。其实,这种穿越不同艺术语言形式的创作很难集中精力专一发展,画家必然在两种艺术氛围中煎熬着负重前行。但汪新林却乐此
期刊
我叫陆景怡,1968年,年方16岁的我穿上了绿军装,来到广州军区某部一个汽车修理连当兵。在部队,我不仅学会了修理汽车,还学会了种菜和养猪。1970年,上级把我从连里抽调到机关,分配给我的工作是摄影干事,从此我与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前些时候,我把跟了我40多年的保存底片的小木箱找了出来,准备整理一下,竟意外地在箱底看到了一封《解放军画报》社于1970年5月寄给我的信。打开一看,原来是当年《解放军画报
期刊
他是和弗洛伊德齐名的心理学大师;他是众多心理病人的医生,然而,他却在给一个女精神病患者治病的过程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  瑞士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师荣格曾被弗洛伊德视为自己的接班人。然而,他们两人却最终走向了决裂。关于两人决裂的原因,一百年来有多种不同的版本,但都语焉不详。  去年,美国著名导演大卫?柯南伯格经过长达数年的研究,终于拍出了一部名叫《危险方法》的影片。讲述了导致这两位大师决裂的导火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