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幸福德育实施路径探索

来源 :安徽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810000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学习基础知识与技能,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小学幸福德育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有效手段。打造多元化校园文化、建设多样化德育课程、构建协同化实践体系是小学幸福德育的主要实施路径。
  关键词:小学幸福德育实施路径
  小学教育应将德育与幸福科学地结合起来,为学生道德养成和知识积累营造幸福的氛围。用多元化的校园文化、多样化的德育课程和协同化的实践体系,从外在和内在两个层面直接影响、教育学生,让学生成为拥有健全品格的人,成为追求幸福的主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接班人。
  一、打造多元化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功能,是其他任何社会组织所不能比拟的。幸福的学校文化包含着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将幸福德育的理念融入小学校园文化之中,让更多类型、更深层次的优秀文化走进校园,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校园文化带来的幸福感,从而爱上学校,爱上学习。
  (一)用物质文化感化学生
  幸福的学校物质文化通过校园环境的创设而发挥它的育人功能,是富有深刻教育意义的一种人文环境。良好的校园环境像“春雨润物细无声”,促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学校应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地打造属于自己的独特校园环境。每个学校都要依据自身的发展目标和实际情况,规划和建设自己的校园环境。在已有的研究中,一般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城市学校,更容易打造出饱含幸福德育理念的校园环境。但在我国还有大量的农村学校,那他们又应该怎么建设校园环境呢?笔者曾在重庆市巫溪县的一所三类农村小学(重庆市巫溪县沙溪小学)任教,该校是典型的农村学校,学校以“三香”作为校园环境建设的核心理念,着力打造“花香、书香、墨香”校园。校园操场有专门供每个班开垦、栽培的花坛,在校园环境建设上重点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每个班发放劳动工具,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环境的设计和管理上来。在培育花香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劳动的快乐,并达到幸福德育的目的。这种让学生“从做中学”的方法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将德育理念生活化,成为学生实实在在可接触、能参与的一部分。
  (二)用制度文化教化学生
  学校的制度文化主要包括教育制度、法律法规、教师道德、校规、公约、守则、纪律等,它是一所学校正常运转的保障。幸福的学校制度从形式上进行研究,主要涉及学校传统、学校仪式和学校规章三个方面。学校传统是在较长的学校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能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学校仪式是学校某种固定化的活动程序和形式,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幸福。学校制度是各个方面的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是学生获得幸福的前提。重庆市人民小学于1945年在河北邯郸创立,原名晋冀鲁豫军区干部子弟校,后南迁至重庆。这所学校历史悠久,始终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办学思想,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延安精神传承至今,并赋予新的时代精神,形成了鲜明的学校制度文化。这促使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候,能更加清楚自己的责任和担当,成为追求幸福的主人。一所学校的制度文化建设,是落实幸福德育的重要保障,根据学校的传统和特色,打造属于学校的校规校纪,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教化作用。
  (三)用精神文化净化学生
  学校的精神文化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优秀的学校价值理念使学生积极向上、不断提升自我。如重庆市巫溪县文峰镇中心小学是一所二类农村小学,是巫溪县最大的农村小学,是“重庆市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该校秉承“大美至善”的办学理念,以“和美求真,厚德至善”为校训,重点打造“美人美己,乐学创新”的学风,将学生的学习和品德培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获得幸福的美好体验,丰富自己的人格。
  开展德育主题活动是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的另一种有效途径。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制定具体得当的主题,寓教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感受和体验德育的幸福。如在八月十五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活动,在3月12日开展植树活动,在清明节开展扫墓活动等。将德育活动日常化、常规化,一周一个小主题,一月一个大主题,并且定期举行汇报和评比,启迪学生的智慧、开阔学生的眼界、优化学生的人格。明代思想家王守仁认为,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用学校的优秀精神文化,从小学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为其幸福地成长奠定了基础。
  二、建设多样化德育课程
  除了用校园文化间接地影响学生,课程建设是另一种更为直接的教育方式。在中小学,德育课程建设是落实幸福德育的重要实施途径,应突出强调“立德树人”的重要地位,将“立德树人”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这对推进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幸福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课程兴趣化
  德育课程建设应注重本体性。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小学德育课程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实践为本、学校实际情况为本,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制定不同年级段的教育目标,安排符合学生需要的教学内容。课程是学生学习的课程,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进行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前,充分调查学生的需求和薄弱环節,多方听取教师的意见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寻找符合学生发展的德育素材,发挥幸福德育的育人功能。
  德育课程建设应注重趣味性。幸福的德育课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是学生积极参与的课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就是最强有力的动机,在动机的作用下,课程的开展和落实就变得简单许多。如重庆市巫溪县文峰小学立足农村、以生为本,重点建设品格教育课程,围绕学生的品格进行课程建设。结合学校师生的需求,学校开设了石头涂鸦、手工、雕塑、版画、武术等课程,着力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学校开设的课程均由学生自己投票表决所决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浓厚的兴趣,沉浸在课堂学习之中。有了动力和进步,学生能够找到自信,获得自我和他人的认可,从而健全自己的品格,在幸福中获得品德的发展。   (二)课程生活化
  德育课程建设应注重生活性。幸福的德育课程是贴近生活、学以致用的。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指出,教育来源于生活,我们要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将教育与实践相联系,培养学生改造生活的能力。德育课程的建设也是如此,要紧密联系生活,将现代生活所需要的优秀品质,寓于学校的德育课程之中,实施养成教育,最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德育课程建设应注重灵活性。学校在德育课程开发上,可以更加灵活多样,不拘泥于传统的书本知识传授的方式。比如可以在学校开设厨艺学习课堂、清洁卫生课堂、健康运动课堂、内务整理课堂等等,再将这些课程具体化、系统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学习到特定的技巧,还能通过这些学习过程,学到节约粮食、爱护环境、合理安排、分类整理等隐性知识,这些德育理念都将使学生受益终身。
  (三)课程系统化
  德育课程建设应注重系统性。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遵循教育的原则。德育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要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将学校、班级、课堂、学生有机联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宽泛地感受到幸福。德育课程建设是根据小学各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找出各学段和德育课程的内在联系,制定合理的教学发展目标,选取适当的教学组织形式而建设起来的课程。小学德育课程的建设,不仅只是常规德育教育,还包括独具特色的校本德育课程,既能体现教育的共性特征,也能体现学生的个性特征。德育课程的系统性体现在教学目标的系统性、教材的系统性、教学过程的系统性、教学课时的系统性和教学评价的系统性等方面。
  德育课程建设应注重层次性。斯宾塞说:“科学是系统化了的知识。”为了使学生接收到幸福的品德教育,德育课程建设更需要注重学生的成熟状态。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证明,成熟程度是教育的重要先决条件。在德育课程建设中,不管是学科课程建设、还是活动课程建设,都需要按照科学的课程建设规范,并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和条件,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程度,有层次地进行研究和开发。只有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科学制定适合的德育课程,才能体现其独特的育人功能。
  三、构建协同化实践体系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幸福德育课程的建设,是幸福德育开展的校内条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接收到良好的品德教育,学校协同家庭和其他社会组织构建协同化的幸福德育实践体系,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教化学生。
  (一)校校一体化
  校校一体化是指密切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学校在开展幸福德育建设的时候,既要建设立足于学校实际的特色德育课程,还需要学习借鉴其他优秀学校德育建设的经验。各个学校进行德育建设会面临不同的问题,导致各学校的基础德育建设发展水平不同。为了使德育工作更好地开展,各学校之间可合作建立“基础德育工作研究室”,共同研究基础德育建设的发展,健全基础德育建设系统,最大程度让学生获得最基础的幸福德育。
  (二)家校一体化
  家庭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小学阶段的学生受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影响最大,家庭教育是落实幸福德育的另一阵地。每个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来自不同的行业,都有自己的特长。学校应密切与家庭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拓展课堂渠道,探索家长能够适当参与学校教学的新模式,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更大程度地发挥优秀家长的作用。如在学校里开设“家长课堂”,每学期抽选一定数量的学生家长,先进行简单培训,而后开始准备自己比较擅长和了解的课程。课程的素材多样化,家长按自身的特点和长处出发,可以结合工作,也可以结合自身的经验,避免重复化。学生对新的“教师”、新的“教学内容”感到新奇,而且“教师”就是自己的家长,更能够拉近“师生”的距离,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将幸福德育落到实处。
  (三)社校一体化
  社校一体化是指学校和其他社会机构联系起来,共同承担起德育建设的任务,开发更具社会化的德育课程,使学生更早、更好地接收到社会文化知识和道德思想熏陶,形成多方位、多维度的德育网络。社会是学生最大的课堂,学生最后都要融入社会,学校的所有学习都是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这个“大课堂”。品德是人之根本,从小树立良好的品德对创造美好生活有重大的作用。
  学校应密切与其他社会机构的联系,让学生更早、更好地认识社会,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为幸福生活奠基。如学校加强与社会志愿者团体的联系与合作,让志愿者走进校园,带来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良好品德;学校密切与残疾人联合会的联系,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到自强不息、永不放弃的高贵精神;学校密切与城市管理局的联系,让学生养成爱护环境、绿色生活的习惯等。
  小学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基础,是国家发展和进步的重要保证。学生获得良好的品德,是一生的财富,也是收获幸福人生的重要法宝。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学生的幸福,就是教育的幸福,也是国家的幸福。
  参考文献:
  [1]林启福.小学德育活动课程化建设的实践探索[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9):137139.
  [2]張磊.小学德育课程实施的实践研究[D].沈阳:沈阳大学,2018.
  [3]王天蔚.小学德育评价体系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7.
  [4]张生花.小学德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7.
  [5]冯帮,谭玲,杨哲.幸福德育研究:回顾与展望[J].上海教育科研,2018(4):2226.
  [6]陈笑弟,苏利娟,仇高波,等.幸福教育视野下中小学德育[J].中小学德育,2015(11):5253.
  [7]张华,张颖.探索幸福德育构建和谐校园[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6(7):5052.
  责任编辑:黄大灿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交通情况调查系统成为了交通运输行业宏观管理和决策的基础,是采集、检测交通流信息数据的主要工具.公路交通情况调查系统(
2017年11月16日,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的2017清华设计学术周"设计智慧"在清华大学大礼堂开幕(图2)。本届清华设计学术周从实践、研究和思考等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会议
<正>厂庆纪念活动,是企业展示新风貌、展现新作为的有利平台,是重温建设历程、追忆发展脉络的有效载体,更是凝聚职工合力、树立品牌形象、厚植文化底蕴的重要手段。首钢通钢
胫腓骨骨折临床上较常见,最易发生开放性骨折,伴有骨缺损及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应用内固定治疗有的相当困难。我院于2002年5月至2006年3月应用江苏武进生产的三维单边外固定架
县级博物馆多存在文物藏品不丰富、品种单一等情况,致使基本陈列展览主题相对狭窄、内容过于单一。流动展览以灵活、投入少、普及性强的特点起到拓展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和
2016年中国人均GDP达到8102美元,步入中高收入阶段中期,是中等收入主流群体形成的关键时期。当前最重要的是全面深化社会经济改革,特别是推进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农民工融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综合性重症监护室(ICU)的常规监测手段无法检测神经系统的早期损害,而且缺乏对神经系统损伤进行量化监护的措施,这给神经危重症的早期有效治疗带来了困难。因此,建设专业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