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改革的问题及路径

来源 :经济体制改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hui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国有企业在共享发展过程中可以发挥关键性的治理主体作用.国有企业利润全民共享是新时代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优势和特色.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改革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处理好利润分配与企业发展积极性的关系.新时代推进国有企业利润全民共享,应进一步扩大征缴利润国有企业覆盖面,将国有金融企业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适度提高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扭转上缴利润主要回流国有企业进行内部循环的状况;提高上缴公共财政比例,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利润征缴应考虑垄断性和竞争性、国内外市场参与等情况,鼓励国有企业参与全球经济竞争.
其他文献
本文构建外汇储备管理汇率、利率调控通胀的双目标双工具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框架,比较分析通胀目标制与双目标双工具政策下的经济波动与政策有效性.模拟显示:(1)面对国外利率冲击时,实施通胀目标制会导致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出现大幅波动,双目标双工具政策能实现经济和金融稳定,但面对国外需求下降,结论刚好相反,此时实施通胀目标制下的经济和金融波动较小;(2)通胀目标制下货币政策有效性虽强,但会引起企业杠杆率和资产价格大幅波动,双目标双工具政策能兼顾政策有效性与金融市场稳定性;(3)随着资本账户逐步开放,双目标双工具政策抵
本文从约束条件影响制度选择的视角出发,分析官督商办企业治理机制的建立及其影响,试图为其兴衰提供一个统一的解释框架.本文提出,官督商办企业有依附洋务官员、股本源于社会、政治利益优于经济利益三个约束条件,使得企业具有多委托人、多任务的特征,其中所蕴含的两组内在矛盾,共同塑造了“股东-管理层”“官员-管理层”两组委托代理关系并存的“官督商办”治理机制,并据此建立了模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官督商办企业过多的政治活动内生于“官督商办”治理机制,这是官督商办企业得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其衰落的重要原因.
再融资新规出台以来,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开始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重要手段.对投资者而言,可转债兼具债券和期权双重属性,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2017年9月可转债信用申购实施以来,可转债投资开始受到个体投资者的关注.本文以信用申购实施以来的数据为样本,从可转债特征、市场特征和公司特征等角度出发,实证研究可转债申购中签率、上市首日收益以及上市后短期收益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可转债特征是影响可转债申购和收益的主要因素,股市的走势和流动性对可转债申购和收益有显著影响,公司特征的影响不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转股价值对短
按照财政改革目标,2020年是我国现代财政制度基本建成之年.在本轮改革中,直接税比重提升有限,税收结构有待优化,地方税体系尚未建立;支出结构有待优化,政府职能转变尚未体现.预算制度中,全面规范尚待提升,公开透明尚需加强;绩效管理仍需扎实推进,预算标准尚待完善.财政体制在维持既有财力分配的同时,划分了事权和支出责任,但地方还是依赖于中央,分税制逐渐蜕变为分钱制.围绕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国现代财政制度的构建还有待在财政投入、财政支出、财政制度以及财政体制等方面持续推进.
国家审计功能和国家治理能力的关系可以通过构建协同发展机制来分析,协同发展机制包括二者内在的理论逻辑以及由此搭建的实践路径.不同国家的国家审计,其发展历程、审计范围以及审议重点等存在较大差异,可通过理论分析和各国审计发展历程分析,总结出国家审计功能发展的现实路径.对国家审计的需求和供给将决定国家审计功能的发展.各国治理治理能力的范围、存在的不足及其对国家审计功能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是国家审计发展的根本动力,决定了国家审计的对象、重点和方法.而各国不同的治理水平又会影响国家审计的组织方式、管理水平、经费保障程度等
随着谈判和签署自贸协定步伐的加快,中国的自由贸易区网络建设逐渐拉开序幕.与此同时,中国政府采购范围与规模不断扩大,采购模式与方式体系逐步完善.为推动政府采购市场开放,中国一方面努力加入WTO的《政府采购协定》(GPA),另一方面积极在商谈的自贸协定(FTA)中加入政府采购议题.但是,在这两个方面的开放进程中,均面临一些难题和制约因素.本文通过梳理和比较GPA主要参加方在次中央实体、国有企业等焦点领域的出价,以及其他国家已签署FTA中政府采购章节的条款内容,为自贸区战略下中国政府采购市场的对等开放提供经验借
中西部内陆腹地作为我国发展的战略回旋余地,结合城市群正成为区域发展重要空间载体的趋势,关注重塑其产业链空间布局和供应链组织网络,提升产业链供应链(以下简称“双链”)稳定性与竞争力,是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有效途径.基于“双链”视角,探讨区域协同发展与“双链”稳定性提升的内在逻辑,分析以成德眉资同城化中产业协同基础、产业分工互动关联、供应网络畅通等存在的不足,旨在破除“零和博弈”区域发展思维,处理好产业同质与规模效益、资源整合与利益共享、整体招商与分工布局等关系,构建更加优质高
基于产品供给、消费特征、表现形态以及人类文明演化的视角,对生态产品的内涵以及分类特征进行界定.立足于生态产品供给与消费特征,创新性地构建一个供给-需求双重视角下的生态产品4×3矩阵.进一步,结合12类生态产品的现实存在性,对生态公共产品、生态私人产品以及生态准公共品的价值实现路径进行了讨论.在深入剖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所面临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编制城市生态资源资产负债表、健全生态价值核算与评估机制、完善生态产品与生态产权市场交易机制以及创新绿色金融服务供给机制等解决方案.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改革开放吸引了为数众多的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为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与保障.一方面,跨国公司带来了大量的资本、技术等要素在我国市场集聚;另一方面,我国市场经济体系日趋规范与完善,又进一步为在华跨国公司提供了更加富有吸引力的商业机会.两方面因素的良性互动,使得在华跨国公司克服了 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贸易活动的不利冲击,总体上保持了比较稳健的增长态势.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和2020年的全球疫情,给在华跨国公司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影响.展望“十四五”时期
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分类聚合,探讨我国31个省份的贸易指标,实证分析贸易强省建设情况.得到6个指标大类:贸易规模指标、贸易前景指标、贸易贡献指标、贸易分布指标、贸易优势指标及贸易市场指标.其中,贸易规模指标对贸易强省建设的影响率最高.京、沪、粤、浙及苏等省份居于全国贸易层级的前列,其贸易能力高于其他地区.针对贸易能力不高的省份,应根据其实际情况及规划目标,从各指标大类中的各细化指标出发,补齐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