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癌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蛋白表达丢失研究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tcf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中FHIT基因蛋白(Fhit)表达状况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可能关系.方法采用兔抗人Fhit蛋白抗体和枸橼酸-微波-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3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肝细胞癌蜡块标本中Fhit表达状况并分析其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以及肿瘤大小的关系.结果 83例肝细胞癌组织Fhit表达较正常肝组织明显降低或缺失者为50例(65.2%),与正常肝组织相等者为33例(34.8%).Fhit蛋白低表达癌在癌组织学分级中的分布为Ⅰ级癌46.7% (7/15),Ⅱ级癌53.8%(21/39),Ⅲ级癌75.9%(22/29),各级癌组间比较,相差无显著性(P>0.05).Fhit蛋白低表达癌在临床分期中的分布为Ⅰ~Ⅱ期癌21.6%(8/37),Ⅲ~Ⅳ期癌91.3%(42/46),二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Fhit蛋白低表达癌在非小肝癌(>50 mm)和(≥30 mm)病例组中的分布分别为75.0%(33/44)和64.9%(46/71),而在≤50 mm组和<30 mm(小肝癌)组中则为43.6%(17/39)和33.3%(4/12),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肝细胞癌Fhit表达状况可能与临床分期以及肿瘤大小相关,提示Fhit表达降低可能对肝细胞癌的演化和进展具有重要作用并可能成为一个新的预后指标。

其他文献
微管相关蛋白中的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2,MAP2)存在于正常黑素细胞的胞浆内,具有稳定微管束,保持色素细胞树枝状形态学特征的作用[1].在原位、侵袭性及转移性黑素瘤细胞中,MAP2基因的表达逐渐下降[2].为探讨是否由于MAP2基因的缺失造成了肿瘤的侵袭,MAP2基因的超表达是否会对肿瘤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同时探索一种基因治疗恶性黑素瘤的理
林纾在中国文学史上大概不算无名之辈。他翻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1899),一时“销尽支那荡子魂”(严复语)。严复、康有为盛赞其译文之精美、感情之真挚、影响之广泛,郑振铎、周作人等纷纷认其为中国现代文学之先驱,当时在中国演出的莎士比亚戏剧基本均以林纾译本为蓝本,苏曼殊、周作人等的写作也多受他影响。一本译著令林纾暴得大名,而将他推上时代风口浪尖的事件则是他与《新青年》同人关于古文存废问题的争论(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