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使用信息技术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影响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sen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得传统的教学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学带来的正面影响毋庸置疑,但过度的依赖也会给教学带来不利的影响.本文就“过度”使用信息技术给数学教学带来不利因素,从使用方式、课堂效果、师生情感三个维度对其进行阐述.
  【关键词】 信息技术;过度使用;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信息技术被数学教育者使用由来已久,由最初的计算器到现今的PPT、几何画板,无处不彰显着它的强大功能和超快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多的数学教育者成为了信息技术的使用者.然而随着“技术化”的不断深入,其在数学教学中的定位很值得考虑.难道使用的越多就越优于传统教学吗?使用越多就越能提高课堂效率、为学生学习提供有利保障吗?其中不免也会存在“度”的问题.
  一、过度的使用方式
  (一)时间上的过度
  基于数学学科推理论证多、运算量大的特点,每节课教师都需要用大量的时间进行板演,费时费力效率不高.因此教师们就把信息技术引入了课堂,几乎每一节课、每位教师都在用.适当地使用当提倡,但从上课到下课一站式的信息技术,只用鼠标显示屏,甚至PPT、投影仪、几何画板等技术混合 使用,黑板上没有一个字,一节课都在忙于演示和放 映,试想这样的使用方式真的适合学生吗?学习效果一定好吗?
  (二)范围上的过度
  在教学中信息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但也并不意味着任何类型的课都适用.立体几何、圆锥曲线这部分内容用几何画板和PPT相结合进行教学,课堂效果会好于传统教学.因为几何画板能帮学生看到动态的图形变换,PPT可以演示复杂的题目和配图,而对一些定理、公式的证明和推导就不适合使用过多的信息技术,它更多需要的是学生主动探索和教师的指引.其的讲解更应体现教师这一人力资源.信息技术的使用应结合学生和课程的实际情况而定.
  二、课堂效果
  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范围上,都要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否则将会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带来不利的影响.
  (一)不利学生主动思考
  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要求学生应具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要对问题进行主动、深入的思考,这样才能从中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过多借助信息技术教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节省时间,但课容量变大后,学生易出现记不住内容、没时间思考、师生交流少、对刺激物麻木的现象,学习过程缺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知识能进行“再创造”,过多使用信息技术就等同于人为地减少学生思考时间,数学的学习过程需要学生独立思考,通过猜想、实验、探索、推理、验证等不断求真,如果运用多媒体教学,让计算机和网络的信息量大的优点成为“满堂灌”的另一种形式,授课效果可想而知.
  (二)不利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增长
  信息技术在动态图像的生成和演示上所具有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直观、清晰且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然而这些都是技术自身的优势,不属于学习者.“信息技术的一个关键特征是它运用数字、图形和符号,为抽象的数学理论构建了一个直观、动态的模型”.而模型背后的图像分析、建构思维图式、列式计算又该由谁来完成呢?倘若每次遇到 这样的问题师生就想用“技术”来解决,学生不主动想象、教师不亲自示范、大家都不动手作图、计算,那么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该如何提高?这样过多使用的结果可能会离初衷越来越远.我们追求的不是教学的机械化,而是教学的最优化.能力的提升应是人与技术共存的结果,而并非技术能独领风骚.我们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它帮我们解决过去不能解决、难以解决的问题,而自己能解决的就要自己动手,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技术的价值和教学中以“人”为本的思想.
  (三)不利于促进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新课标很重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但也提出整合的原则应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从课堂效果看,学生在软件的帮助下应该更加准确、快速地抓住并理解数学的本质,不然使用信息技术就失去了意义.
  信息技术在某些方面确实能为学生提供便利,但不代表所有方面都能超过传统教学.在促进对数学本质的理解方面,课堂效果不明显.从另一角度看,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整合的目的是为了取得更好的课堂效果,而当效果不明显时还坚持使用,也被视为一种“过度”.我们应客观看待信息技术的优劣,有选择地使用信息技术,不能盲从.
  三、师生情感交流
  教师作为一种人力资源,在教学中的一些肢体和面部等非言语性的行为是技术无法做到的.教师提出一个问题需要学生回答时,可以先用眼睛环顾学生,观察学生的表情和反应,遇到站起来想回答问题的学生时,还可以运用眼神给予鼓励或面带微笑表示欢迎;学生回答错误时,可以用婉转的语言表示再接再励,给以学生心理安慰.这样的交流过程包括了语音、语速、语调等言语性行为,也有眼神、微笑等非言语性的行为,这些都是教师作为人力资源的优势.
  而如今在技术的强势作用下,这种以“人”为中心的教育观正在悄然改变.信息技术几乎占满了整个课堂,师生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数学教学不仅是知识的教学,还应该充分关注“情感”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步伐不断地加大,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已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了信息技术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优势,教师应正确看待这一教学辅助工具,要根据学科特点、课程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地、恰当地使用,使技术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钱珮玲.如何认识数学教学的本质[J] .数学通报,2003,10.
其他文献
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十分丰富,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立足大学生成长和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迎接时代挑战,与时俱进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
本文分析了引起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心理失衡5个方面的原因:繁重的工作压力,偏低的经济收入,渺茫的晋升机会,难言的家庭压力,复杂的人际关系。
中远铝业的前身江门海宝铝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由于前期企业管理混乱,市场经营和生产都无法正常进行。于1998年11月进行重组后仍无法摆脱困境。直至2001年12月20日,海宝公司
【摘要】 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水平,打造高品质数学课堂,本文结合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实际,对如何提高教学效果的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效果;提高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情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形成梯度教学模式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学生的
加拿大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师的显著特点就是教师动手能力强,在学校可当先生,到企业能当技术工。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教育体制的因素,有该国职业教育文化的因素,也有学
针对成人高校开展分层教学局限于根据学习者现有学科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分层的现状,文章通过分析群体动力理论、教学实践中群体现象和群体差异对分层教学的新要求,提出了以群体
上海,这座最能感受中国经济脉动的城市,无数的经济事件在这里上演,勾勒中国经济轮廓。2007年6月26日,中国航运界的领军企业——中国远洋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这也是中国
在中国制造遭遇信任危机、人民币升值,次贷危机造成全球需求萎缩、原油价格节节攀升等多重不利因素导致中国出口增幅明显滑坡的宏观背景下,中国货代企业的生存处境越来越尴尬,迎
集装箱船订单被推迟,但取消的很少。这样看来,全球运力可能会有一个大飞跃。
【摘要】对HestenesStiefel(HS)共轭梯度法进行适当的修正,提出了一个新的HS共轭梯度法,证明了它具有不依赖于线搜索的充分下降性,并在强Wolfe条件下是全局收敛的.  【关键词】共轭梯度法;充分下降性;强Wolfe线搜索;全局收敛性  1.引 言  共轭梯度法是解决大规模光滑非线性优化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考虑下面的无约束优化问题:  【参考文献】  [1]Fletcher,R,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