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琵琶初级教学

来源 :南北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_tia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琵琶是我国的传统民族乐器,距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同时,随着电视、网络及多媒体设施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琵琶演奏这门艺术。家长们在电视上看到介绍国乐的节目,会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琵琶。
  【关键词】琵琶  初学  儿童  《故乡的太阳》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5.073
   琵琶是我国的传统民族乐器,距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家长们在电视上看到介绍国乐的节目,会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学习琵琶。笔者想通过自身的琵琶教学经验与演奏经验以琵琶曲《故乡的太阳》为例对初学琵琶的儿童的教学进行简要的探讨。
   一、了解琵琶的历史
   笔者认为学习一门乐器前要对这门乐器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自身要对琵琶历史知识有着深刻的理解,并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层进行划分,运用不同的授课方法,言语表达,对学生进行教学。
   琵琶最早起源于秦汉时期,盛行于隋唐,在明清时期也得到了繁盛的发展。在近代,刘天华先生对琵琶这门乐器进行了改良,他以十二平均律为基点制作了新的琵琶,将传统琵琶四相八品改良为现在我们现在所看见的六相二十四品,并且在演奏技法上融合了西方乐器的演奏技巧,使琵琶更具表現力。从19世纪开始,琵琶的流派渐渐有了明确的划分,大致分为四大派:无锡派、浦东派、平湖派和崇明派。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大力支持民族乐器发展,国乐发展进入了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20世纪中期,更是琵琶艺术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一大批优秀的琵琶艺术家的出现,为琵琶艺术的发展绘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刘德海先生就是这一批新兴琵琶艺术家中的杰出代表。
   那么,如何将以上知识传授给小朋友呢?小朋友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如果单纯地像念课本一样将这些知识灌输给小朋友,未免过于枯燥,也容易导致小朋友们厌学心理的出现。这时教师可以给小朋友们准备一些图片、视频、音频配合教学。找一些旋律性较强的琵琶乐曲,并且讲述这首乐曲背后的故事,充分调动小朋友们的积极性。
   以琵琶曲《故乡的太阳》为例,先向小朋友们介绍这首乐曲的创作者。刘德海先生是我国当代琵琶艺术的领军人物,同时也是集琵琶教育、表演、创作等多位一体的当代音乐家。他1937年出生于上海,祖籍为河北沧州,10岁接触琵琶这门乐器。中学期间参加了上海广播电台业余民乐队,师从林石城先生,后于1957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20世纪60年代开始刘德海先生进入到改编创新时期,这首《故乡的太阳》就是那时创作的。这首琵琶曲改编自苏丹民歌。苏丹位于非洲大陆东北部,红海沿岸,是非洲大陆上国土面积第三大的国家,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说到非洲音乐自然就离不开非洲鼓,非洲鼓贯穿着非洲人的一生,其节奏灵活丰富,刚劲有力。刘德海先生巧妙地运用传统琵琶演奏技法来还原非洲鼓的鼓点节奏,可谓是极具新意。对于这部分的介绍,可以运用一些电子产品,如平板电脑、手机,为小朋友们展示一些刘德海老师的演奏图片以及演奏视频、非洲鼓音乐的一些演奏视频,方便他们更加直观地学习和理解。
   二、让儿童打好基本功
   笔者认为无论是学习哪一样乐器,基本功的学习都是重中之重。基本功学习必须要规范且严谨。琵琶中的“弹”是指将右手食指放置在一弦内侧,食指抵住一弦,感受到琴弦反作用于食指的力量,在一瞬间向前弹出,食指由弯变直。注意,右手食指甲片不要入弦过深,要习惯甲片戴在手指上的感觉。“挑”亦如此,将大拇指扣在琴弦上,动用小关节的力量,在一瞬间爆发,“挑”出来。“轮”也叫作“轮指”,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所写“大珠小珠落玉盘”就是对“轮指”音色最贴切的描述。笔者认为“轮”就是右手五个手指的“弹”,每一根手指都要经过单独的“弹”的练习,再串联在一起,组成一个“轮”。“轮”一定要慢练,逐渐地加速,切记不可心急,“轮”是琵琶演奏技法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技法,又是在练习中最容易出错,养成不规范奏法的一个技巧。教师教学中一定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学,并加以监督辅导。
   教师在对儿童进行以上基本功教学时,要注意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儿童的骨骼、肌肉还在发育成长阶段,这时骨骼肌肉组织较软,很容易养成不良的练琴习惯,并且,儿童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的集中,规范性较差。这时,教师应该在课上就让小朋友们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并多次重复练习所学知识。在课下也要时常与家长沟通联系,了解学生的练琴情况。
   三、《故乡的太阳》演奏技法分析
   《故乡的太阳》这首乐曲是为数不多改编自非洲国家民族音乐的作品,并且将非洲音乐元素与琵琶技法完美地融合。笔者认为想要练习好这首乐曲对儿童要求有以下几点:第一,这首乐曲对于右手指力有很高的要求,从乐曲一开始铿锵有力的分弦开始一直到乐曲的结束,右手都是处于一个紧张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模仿出非洲鼓的厚重坚实的特殊音效。在练习时应加强对单弹、单挑的练习。第二,这首乐曲的速度十分快,到再现部更是要比乐曲一开始起拍的速度快上一倍。在练习时要把侧重点放在左右手配合上,不能急于求快,而是要慢练,加强左右手的配合,通过日复一日的练习,和节拍器的辅助,逐渐提升速度。第三,即对轮指的要求,颗粒性要强且有力,在《故乡的太阳》中,轮指部分是主要的旋律线,自然要发挥出轮指的特点,如同河流一样永无止境的向前。第四,在部分较五六把位的泛音位置要进行反复有针对性的练习。高音区的泛音的演奏,精准的定位必不可少,这是对于非洲鼓清脆嘹亮的高音的模仿,如第29小节二三弦泛音。最后,是对乐曲的情感把握,即强弱的对比,有弱才能凸显出强,这首乐曲除了在拟声技法上模仿非洲鼓,在音乐走向上也要对非洲鼓进行演绎。渐强渐弱的使用,音头重音的把握,在私下练习中都要进行深刻的思考。    四、教授乐曲的选择,以《故乡的太阳》为例
   以《故乡的太阳》这首乐曲为例子,这首乐曲对于儿童基本功练习有着很大的帮助,它旋律清楚,节奏性强。曲式为再现单三部曲式。A段为四个乐句构成的非方正型乐段。A段a句为十二小节(1至12小节),b句为八小节(13至20小节),c句为十三小节(21至33小节),a‘段为十二小节(34至54小节),a’句为a句的完全再现。A段由几个扎实的分弦和急促连续的四个十六节奏型作为乐曲的开始,一下就把我们带到充满活力的非洲大地。多变的节奏,如大切分、四个十六交织充满着非洲风情。在14小节出现了本曲第一个拟声技法,用手拍击面板来模仿非洲鼓的音响效果,这是本曲的创新之处——运用中国的传统民族器乐技法來模仿外国乐器音效。在29小节至33小节运用琵琶的泛音、摘、拍板来分别模仿非洲鼓清脆的高音、强劲的中音和浑厚的低音。
   B段由三个乐句构成,a句十二小节(56至66小节),连接6小节(67至72小节),b句八个小节(73至80小节),c句为七小节(81至87小节)。B段沿用了A段的拟声技法,除此之外,还运用了大量的轮指(73至80小节)和部分扫弦(81、83小节),将乐曲的气氛烘托至最高点。我们仿佛置身在非洲大陆上,热情的非洲人民就在我们的面前,拍击着非洲鼓载歌载舞。
   A‘段为A段的不完全再现,由四个乐句构成,a句十二小节(103至114小节),b句为十小节(115至124小节),c句为四小节(125至128小节),c‘句为九小节(129至137小节),至此全曲结束。这一段基本再现了A段的内容,运用了大量连续的四个十六节奏型,级进上行,b句比A段的b句翻高了一个八度。乐曲的最后一句运用极快的速度弹奏,琵琶三把位的主和弦,加上一连串的左右手拍击面板,最后结束在一把位的主音二四弦分弦,首位呼应。
   除此之外,对于儿童来讲,除了考级教程以外,儿童更喜欢一些学校里音乐课时所学的乐曲,那些都是他们已经学习过或者即将要学习的乐曲,他们更熟悉其中的旋律,教师可以适当地挑选一些,用于琵琶教学中。这样就调动了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儿童对于这些旋律已经有了一些的了解,教师在教学上也会轻松一些,并且儿童在家中练习时,对自己所弹的旋律是否正确,也能有一个简单的判断。
   总之,对待儿童的教学需要比其他年龄段的学生更加具有耐心。教师的教加上学生的学,与此同时进行的还有家长的监督和配合,才能使儿童能够学好琵琶这门乐器。以《故乡的太阳》这首乐曲为例,这首琵琶曲首先要教授儿童学生其背景知识,创作者的人生经历,其次要由浅入深,由易至难地引导学生,了解指法结构和乐曲的曲式结构。最后就是教师的耐心教导和家长的课下督促,以这一段乐曲作为孩子学习琵琶这门乐器的切入点,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练琴习惯,从而实现更加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德海.每日必弹[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12.
   [2]陈俐君.鼓-非洲艺术之魂[J].北方音乐,2018(23).
   [3]乔建中.论刘德海对20世纪琵琶艺术的历史贡献[J].人民音乐,2014(10).
其他文献
我的眼睛很大很大  装得下高山  装得下大海  装得下蓝天  装得下整个世界  我的眼睛很小很小  有时遇到心事  就连两行眼淚  也装不下
期刊
啊,怎样的灿烂,怎样的芬芳!   啊,看草原如何的笑!   啊,大清早上,怎样的音乐!  ——通俗民谣   一天早上,在睡眼惺忪之中,我让喋喋不休的孩子们吵得无法安宁。到了最后,简直无法睡下去,便苦恼地从床上跳起来。我打窗口向田野望去,便晓得那喧闹的罪过是属于雀鸟们的。   我走出果园,感谢上帝给我这蔚蓝的一天。千千万万无法抑制的乐曲在清润的喉间流淌!燕子反复的啼啭(zhuàn),缭绕向水井的深处
期刊
【摘 要】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核心在于“爱”,只有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和足够的德育思想教育,才能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进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初中学生 德育工作 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4 文獻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8.198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则认为:“班主任是孩子的第二任父母”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教学改革与核心素养为论题,以吸收与传播文化品格核心素养在英语教学中的继承与转变为研究对象,重塑母文化自信,在虚心学习外来文化的同时,了解本土文化。在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核心素养时,英语教学与方法长期以来以引入为主,不传播自身特有的中华文明,其问题的根源在于以引入为大的导向。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文化品格核心素养应该从两个角度来诠释:一是尊重外来文化,二是对本土文化感到非常骄傲。在英语
期刊
【摘 要】互联网+时代给我国高校教育工作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对于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来说,毕业生在就业的时候面临着很大的难度与压力,为了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高校需要引入全新的教育理念,采用科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方式,借助互联网丰富课程内容,实现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本文将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创新创业的有效教学模式作为主要的研究内容,从下述几个不同的方面加以论述,从而有效提升互联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成为教师们积极探讨的一个话题。教师个人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其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本文结合我个人的数学教学经验总结与反思了几点教学方法:1.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2.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爱上数学;3.深化高效课堂课改,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意识;4.运用“三天两头复习法”。期望通过采用这些教学方法,能够提升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同时促进学生学
期刊
【摘 要】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探索以初中毕业为起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学历的教师培养模式。随着这种新的培养模式的诞生,相关研究大量产生。笔者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发现,针对学前教育改革背景下的五年制专科师范生的心理状态和情绪表征方面的研究很少。他们作为学前师资的主要来源,面对改革的心理反应和情绪状态关乎着众多孩子的安全和幸福感,是值得引起关注和研究的。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职业道德课程是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重要课程和途径之一,本文就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观、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育实践等方面提出几点建议,力图培养出素质全面、能力突出的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幼教师资力量。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职业道德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线上教学效果欠佳,原因之一是缺乏充分、科学的课前预习;学科组开展线上微聊式研讨,群策群力列预习提示单,进行预习对比实验是提高线上教学效果的良方。  【关键词】微聊式研讨 加强预习 提高实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5.198   线上教学将近两周的时候,我们发现部分学生起初那股劲头渐渐散
期刊
【摘 要】“四线合一”指由“情景线”“任务线”“知识线”“测评线”组成的教学模式,旨在重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以真实情景为导入,利用知识储备和情景线索完成任务的方式学习化学知识,通过课堂即测即评的方式立足重难点,聚焦疑难问题,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探讨核心素养视角下中学化学“四线合一”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四线合一 核心素养 硝酸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