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建构主义模式与汉英翻译教学

来源 :校园英语·月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x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建构主义是主要产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西方心理学中的一种理论,对于语言和文化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在语言学、心理学的迅速发展下,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也渐渐应用于语言教学领域并形成一种新的语言教育心理学模式——社会建构主义模式。汉英翻译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将中文和英语相互转换的翻译能力,社会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对教学课程中的方法也会有一定的相关性。基于此,本文将分析当前汉英翻译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再对社会建构主义模式进行具体解读,最后阐述社会建构主义模式下汉英翻译教学策略的改进。以此来供相关人士参考交流。
  【关键词】社会建构主义;模式;汉英翻译;教学
  【作者简介】冯洪媛,河南新乡学院。
  引言
  随着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以及受当年英国“日不落帝国”历史的影响,英语成为世界最通用的语言。在中国的教学领域中,英语成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培养学生的外语翻译能力也是目前教学的重点之一。提高学生整体的翻译水平能够对我国对外经济和国际地位的发展和提高产生一定积极的作用。就之前的教学模式而言,各个高校的汉英翻译课程并没有深入采用翻译教学的认知论基础,在社会建构主义的背景下,翻译教学可以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提出新的教学方式和思路。
  一、传统汉英翻译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传统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汉英翻译教学课程中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学生只是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也大多都是以讲授法为主,教师站上讲台将自己所学的东西教授给学生,学生坐在台下听取教师每一句中能够获取的知识点。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进度都是由教师安排好的,但是学习效果却可能会与教师所设想的相差甚远。教师中心的教学模式虽然有利于教师将知识更全面地讲解教授给学生,但是学生也会在此过程中失去学习如何学习的机会以及丧失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汉英翻译教学如果长期采用教师中心的教学模式,脱离环境对学习的影响和忽视学生个体建构的重要作用,那学生的翻译学习就只能够靠死记硬背。这对学生来说,他们只能学到汉英翻译的内容,而不能学到他们发展过程中所需的语言学习的技巧,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和个人未来的学习都是无效的。
  二、了解社会建构主义模式
  社会建构主义是在西方语言学和心理学共同发展基础下而产生的一种新理论,既借鉴了皮亚杰的认知理论,也在布鲁纳的学习理论中吸收汲取了一些理论知识,从而在教学领域也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社会建构主义模式。社会建构主义模式是指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知识结构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的,而不是教师帮学生建构完成的,学生的知识建构来源于自己的经验、认知,教师只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到引导和启发的作用。社会建构主义模式指出四要素,教师、学生、环境和任务之间的相互关系,既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个体,又强调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学习是从个体开始的,每一个个体在出生以后便开始建设个体的意义和个人的理解,从自身的经验结构中构建出自己的知识结构。虽然社会建构主义主要强调个体在学习中的作用,但是也不能忽视社会环境、教师等因素的影响。在结合人本主义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之后,社会建构主义模式关注教学中教师对学习者的引导作用,要求教师应当履行好引导者和启发者的职责,学会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的安全感,帮助学生调整学习任务的难度和先后顺序,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能够满足个人的需求。特别是对语言教育而言,教师如果只是将自己学到的东西完全灌输给学习者,并不能让学习者得到真正学习语言的方式方法,学习者只能依样画葫芦,照搬教师的学习模式,这对学习效果或者是学习者自身的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
  三、社会建构主义模式下汉英翻译教学策略的改进
  首先,应该淡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主导作用,转而起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作用,先了解学生学习的需求,再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调整学习任务的难度,帮助学生形成具有安全感的学习环境,积极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在社会建构主义模式下,汉英翻译的学习中,学生和教师应当处于一个相对平等和平衡的状态,教师应当调整好自己的姿态的地位,与学生共同学习、相互合作,以与学生平等的角度和心态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其次,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建构语言学习知识体系,汉英翻译的教学中如果学生能够学习到翻译的技巧,这对学生学习其他的外语和语言都是直接有利的作用。身为教师,可以直接以学习的成果和成绩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克服对英语的畏惧心理和情绪,使得学生在汉英翻译课程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翻译技能。
  四、结束语
  社会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在汉英翻译中被广泛采用,既能够符合新时代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又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个体建构的发展,帮助学生习得学习的技巧,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
  参考文献:
  [1]谭益兰.汉英翻译教学答案标准多元化研究——以西藏大学非英语专业汉英翻译教学实践为例[J].西藏科技,2018,305(08):52-56.
  [2]许丹,于红霞.建构主义理论视阈下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
其他文献
【摘要】在国家教育政策的支持以及职业教育改革的推进下,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从中高职衔接的角度来看,很多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工作却仍然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为此,本文从中高职衔接这一视角入手,对当前高职英语教学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高职英语教学创新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高职院校;英语课程  【作者简介】顾新,无锡技师学院(无锡立信)。  引言 
【摘要】如何改进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一直是教师们探索的话题。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教师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笔者以新型移动互联网智能教学软件盒子鱼为载体,从描述、分析所带班级学生口语现状与原因,分析盒子鱼智能教学软件教学与传统英语口语教学方式的不同之处,着重探讨盒子鱼智能教学软件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關键词】 英语口语;盒子鱼;教学方式;
【摘要】上海迪士尼是中国首座迪士尼主题乐园,每年吸引着大量中外游客。本文依据莱思的文本类型理论和相关跨文化理论,对上海迪士尼乐园中游乐项目名称的翻译特点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以期为中国其他主题乐园中游乐项目名称的英译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游乐项目名称;莱思的文本类型理论;跨文化因素  【作者简介】赵秦艳(通讯作者),朱妮,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9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的教育水平在不断提高。对于高中的英语教学来说,各种教育教学方式都在进步。为了进一步将高中生的批判性思维挖掘出来,我们还应该进一步在这方面进行开拓。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对高中生的素质培养来说是一个比较巨大的挑战。对高中生的个人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难关。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批判性思维;显性培养  【作者简介】汪敏,江苏省清江中学。  如今时代高速发展,各种信息的传播也
【摘要】语言决定论与天赋论是哲学史上两种极具影响力的学说,但很少有学者将二者作比较研究。本文选取这两种学说通过定义,比较等做进一步的分析,对人类的思维有新的认识体会之外,对于语言,语言习得等方面也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语言决定论;天赋论;思维;语言习得  【作者简介】高欣瑜,王水苗,大连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理论与教学。  一、简介  哲学史
【摘要】当前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增加了对于复合型专业人才的需求,此时的ESP建筑英语课程的构建也就显得尤为必要,课程构建需要结合学习者的学习水平和学习需要,将其作为导向和基本条件,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其英语学习效率。基于此,笔者主要针对ESP建筑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方式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探讨,以下为详述。  【关键词】ESP建筑英语;教学模式;构建;措施;探讨  英語是众多国家
【摘要】本文主要从建构主义的学习四要素,即“情境”、“会话”、“协作”和“意义建构”,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多模态大学英语听力教學模式。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多模态听力教学,以多媒体信息技术支撑,体现了认知教学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主动性、个体性,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关键词】建构主义;多模态;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作者简介】谢丽丽,女,邵阳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
【摘要】小学英语阅读是学生在初步接触外国语言时进行的一种学习启蒙活动,教师在制定教学策略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能力方面的问题,在这种初级阶段选用简单可行的模式引导学生感悟英语文化的核心素养,不忽略每一个细节上的步骤,让学生都能脚踏实地的从英语词汇到阅读整篇文章都顺利进行,教学中要通过合适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且采用实践教学的手段加强学生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把握,突出英语学习中核心素养的重要地位。 
【摘要】近年来,中国美食类节目以其独特的亲和力和浓郁的现实气息走红国内外。要使其成为国外受众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甚至爱上中国的有力工具,规范的名称翻译必不可少。本文首先探讨了音译对于名称翻译的可行性和有效度,进而阐述译名的修辞本质,之后通过《发现中国:美食之旅》 中的实例进一步论证,要想提高译名质量,译者需增强对译名修辞内涵的认识,保留原文特色的同时,不忘贴近受众,用受众熟悉的话语传播中国文化,使
【Abstract】The Grapes of Wrath is one of John Steinbeck’s classic works, which depicts numerous farmers’ exile to fruitful and wealthy southern areas from their hometown, where tractors would replace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