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bi1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些语文教师由于缺乏先进理念的引领,囿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漠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直接影响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的培养。高中语文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除了要具备听、说、读、写等能力,还应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以及一定的探究能力、审美能力。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彻底改变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随着现代教学论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行为的主观情意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是进行学习方法指导的先决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时候没有愉悦的心理,就不可能产生学习的兴趣,教学课堂的听讲就成了纪律约束下无可奈何的被动接受,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对学习消极厌弃。
  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愉悦因素,有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直接影响,也有学生对任课老师亲切良好的印象。实践证明,课堂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产生自信心、需要感、愉快感和自觉性,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只有这样,教学效率才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针对他们的阅读兴趣采取恰当、相应的培养方法。特别是对毫无阅读兴趣的学生而言,首要任务就是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设置引读性的疑问,促进学生产生阅读动机,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进行理性思考。
  二、培养鉴赏能力
  高一学生的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鉴赏性阅读能力时应注意给学生打好基础。这一学年的鉴赏性阅读训练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具体的文体特点,掌握正确地阅读、理解及分析的方法,初步形成阅读、理解、分析能力。
  高二,教师要让学生的鉴赏性阅读能力得以形成。该年学学生鉴赏性阅读能力形成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鉴赏的基本知识,以及相关的方法,对作品进行初步鉴赏,会写鉴赏短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材和课外文学作品结合起来讲授鉴赏的原则和方法。还可以结合不同文体的课文,尤其是教材第四册中的小说、戏剧,教授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还应该引导学生扩展阅读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约70万字),撰写一些影视短评和文学作品鉴赏短文(每周1—2篇),组织学生鉴赏交流,帮助学生解决鉴赏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使学生在正确理解、分析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形成初步的阅读鉴赏能力。
  高三是学生鉴赏性阅读能力提高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以及创造性研读评价作品、撰写一定质量鉴赏文章的能力,培养学生鉴赏性阅读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美学知识、文艺理论和现代思维方式的专题讲座;也可以把教材第五册第二单元的四篇文艺论文作为提升学生鉴赏性阅读能力的范文,引导学生认真研读,指导学生撰写体现其创新能力的文章。
  三、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转化能力和创新能力
  “对比法”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迁移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教法研讨过程中,对比阅读是常常被提及的一种教法。学生在文本解读过程中要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来分析作品、作家的异中之同、同中之异。在确定了事物之间的异同关系后,要更深入地解释这种异与同。只有抓住这一点才能够使比较不流于肤浅,达到对作品深入理解的目标。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运用“由点到面”的学习方法,能够利用所学的一个阅读材料去辐射更多的阅读材料,进而掌握这一类的文章,提升筛选信息的能力,提升归类能力,也培养转化能力。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对传统观点质疑的基础上善于创新。比如教学《失街亭》,传统的观点是马谡自以为是,不听诸葛亮的再三告诫,不听王平的劝说,一意孤行,导致了战斗的失利。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方查寻资料,在大量占有相关资料、充分了解历史事件的前提下,自己独立思考,进行仔细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千万不要认为权威是不可质疑的,不要人云亦云。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进行创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就能够从向学生灌输知识上升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阶段。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学生。所以,在新课程的背景下,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去帮助、引导学生阅读,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研究性学习正是培养、展现学生个性才华的最佳舞台,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载体,也是教师实施创新教育的新途径,它能使创新之树常青,创新之花常开。事在人为,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勇于探索,路就在我们脚下。
其他文献
我国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上教师的讲授进行的。也就是说,课堂教学是我国初中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要形式,是其接受语文知识的主要阵地。从根本上来讲,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能让学生轻松愉快的。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初中课堂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它应有的和谐、宽松和愉悦的本色。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在先进
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课堂提问,那么,怎样提出问题,如何提出正确的问题呢?我听过一位老师的公开课。他在上课开始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过南极?下面的学生偷偷地笑,那位老师顿时有点不知所措。在我们眼中,这个问题完全没有提的必要。也许这只是他导入的一个方法,但起不了什么作用。想要上出一堂出色的语文课实在不简单,老师的提问艺术往往能决定课堂教学的效果。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语文教师所追求的生成是师生在课堂中精彩的互动过程,教学不是完全根据教师的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而需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和文本不断碰撞,创造的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需求、方向不断产生,每一节语文课都应该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相伴生成的过程,都应该是让学生尽
曼氏迭宫绦虫病是由绦虫纲,假叶目,双叶槽科的曼氏迭宫绦虫寄生于犬、猫等多种动物的肌肉、皮下、胸腹腔等处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曼氏裂头蚴病是由曼氏迭宫绦虫的中绦期—裂
近年来,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对于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事业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小学语文教育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对小学语文的了解,对现代教学工具的运用,以及教学方法都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忽略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现在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一般关注基础知识的教育,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其实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教授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