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产量高且十分稳定。水稻不仅可以保证国家的粮食存储,也可以满足社会的基本需要,维持社会的稳定。当前,我国的粮食产量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因此需要改进粮食播种技术,提高水稻的产量,对水稻高产栽培的技术进行研究,同时,对高产栽培技术进行研究也是进一步提高我国水稻产量与质量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水稻;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35.007
1 水稻栽培的准备工作及其播种
1.1 水稻的选种
选出优质水稻的种子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稻米品质要达到国标优质稻谷三级以上;二是种子要具备综合性好、生产力旺盛的优势;三是种子必须通过有关部门的审核与检测;四是种子对自然条件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1.2 种子的处理
阳光对植物非常重要,水稻种子同样需要通过晾晒来进行光合作用。首先,将种子均匀地铺洒在干净的地方,并不时地翻动,同时还要防止雨水等潮湿水分的进入。2~3 d的时间,种子即可基本上被晾干。晾晒种子不仅提高了种子整体的生存率,同時也提高了种子的发芽率。
种子晾晒的必要性:一是可促进种子的成熟,同时提高生物酶的生产能力;二是可促进种子的有氧呼吸;三是可减少种子本身所携带有害物质,而恰恰是这些有害物质,不利于种子的发芽,同时也耽误了种子的生长;四是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有效地杀死种子本身所携带的细菌与病毒[1]。因此,晒种具有杀菌的作用。
1.3 种子的播种
为了确保种子的正常生长,在确定播种时间后,还要考虑一些因素,如土壤、气候、温度及种子的种类与品质。如果早稻播种的时间过早或过晚,其温度和土壤条件达不到要求,水稻的幼苗就会出现烂种或者死苗的现象,中稻、单季晚稻播种时要考虑水稻灌浆期避开高温。因此,播种水稻一定要选择正确播种时间,一般早稻播种期选择在3月中下旬至清明前,中稻、单季晚稻适宜播种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中旬,双季晚稻在6月中旬。早熟品种迟播,迟熟品种早播。
总之,在水稻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合理的安排播种期,这样才能够避害就利,提高生产效率。
2 水稻的育秧
2.1 湿润育秧
湿润育秧是指按照常规程序做好湿润秧田,之后直接播种育苗,秧田管理基本与常规湿润育秧相同[2]。湿润育秧不需要特殊的设备,其投资少、方法简单,秧苗素质好,秧龄不受限制。但手工分秧工效较低。目前选用的较少。
2.2 软盘育秧
软盘育秧可分为湿育旱管和旱育旱管两种育秧方式。湿育是在水田里做好秧板摆上软盘,用沟泥拌成泥浆灌满盘孔,并扫(刮)盘上淤泥,以防串根。待泥浆沉实后即可播种,播后踏谷,出苗后旱管。旱育是在旱地里做好苗床,苗床浇透水,用短齿耙耙成烂糊状即可摆软盘,轻压软盘与苗床紧贴,向软盘孔撒1/2营养土后播种,播种后再把剩下1/2营养土撒入软盘孔中,并扫净盘面余土。这两种育苗方法是抛秧栽培最常用的方法。其优点是方法简单、投资少、秧苗素质好。目前大多数农户釆用此育秧方式。
2.3 秧田管理
在秧苗一叶一心期,每667 m2用150 g左右15%多效唑粉剂,对水100 kg均匀地喷洒,注意控制行走速度,最好做到一次喷完药液,不要漏喷或重喷。早稻在此期要视天气及早通风炼苗,中单、双晚稻在齐苗后揭去覆盖物炼苗。
同时,要做好防治立枯病的工作,防治方法是每1 m2用20%甲基立枯磷1 g对水。栽前4~5 d天施送嫁肥,用1%尿素液或三元复合肥溶液喷雾,喷后用清水洗苗。
2.4 苗床的选择
苗床选择时应该满足以下条件:湿润育秧或湿育旱管软盘育秧秧田要选择灌排水良好,背风向阳土壤肥力良好的田块,旱地软盘育秧秧田土壤要蓬松柔软,透气性好,播种前要松土,使用苗床栽培土或者肥沃疏松的土壤[3]。
3 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3.1 控制秧龄
湿润育秧中,杂交水稻秧龄达到25~35 d即可移栽,而常规秧龄控制在30~35 d,但决不能超过40 d。软盘育秧秧龄不超过30 d。
3.2 移栽时间
早稻移栽水稻一般在4月,中稻单季晚稻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双季晚稻一般在7月中下旬。
3.3 起秧和抛秧
起秧和抛秧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尤为重要。平时,栽培中小苗的效果最佳,而且易操作、步骤少,可以很快达到高产的目的。但也要注意外在的条件因素,如季节、水稻品种、生产育苗的方式等。抛秧时最好选择无风天气,抛高2 m以上以秧根直立入土。
4 本田整地、施肥及田间管理
4.1 合理灌水
浅水栽秧,深水护苗,适时晒田,幼穗分化至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灌浆成熟期保持干干湿湿,收获前7 d左右断水,不能脱水过早,否则将导致米质下降。
4.2 测土配方施肥
有机肥占总施肥量的30%~50%,氮、磷、钾的比例一般为1∶0.5∶1,每667 m2大田施肥总量为:早、晚稻纯氮8~12 kg,磷4~5 kg,钾8~12 kg。施肥方法上氮肥以基面肥为主(占50%~70%),适施分蘖肥(占20%~30%)和穗肥(占10%~20%),磷肥全部做基肥施用,钾肥作为基、蘖肥各占50%,禁止使用未经登记的化肥,生物肥及重金属超标的有机肥、矿质肥料,禁止施用硝态氮肥。
4.3 病虫防治
水稻生长过程中主要受“三虫三病”为害,既稻苞虫、稻螟虫、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为害。近年来,随着栽培产量的提高,水稻稻曲病在部分年份、部分地区有大发生趋势。农药的选择上,要选择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病虫,并严格执行其用量。安全间隔期等标准,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要密切关注农业技术部门发布的病虫预测预报,选择最佳防治时间,就喷洒效果而言,喷洒农药一般选在清晨或者傍晚,这两个时间段气温不高,通风效果好且空气湿润,有利于农药的停留与功效的发挥,尽量避免在中午气温高时或大风天气喷洒农药,遇阴雨要补喷一遍。
5 适时收获
当90%稻谷黄熟时为收获适期。
6 结语
水稻高产栽培是一门很重要的技术,这一技术需要实践的同时也需要科研力量与资金的投入。只有分析研究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一系列因素,水稻栽培的技术才可以日益完善,才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水稻的质量与产量,从而促进我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韦艳繁.水稻高产栽培的重要技术措施[J].南方农业,2017(5):1.
[2]赵国忠,涂友发,毛廷珍.水稻高产关键栽培技术措施[J].南方农业,2016(30):37,39.
[3]陈家华.试析水稻优质高产栽培的新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6(8):184.
(责任编辑:赵中正)
关键词 水稻;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35.007
1 水稻栽培的准备工作及其播种
1.1 水稻的选种
选出优质水稻的种子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稻米品质要达到国标优质稻谷三级以上;二是种子要具备综合性好、生产力旺盛的优势;三是种子必须通过有关部门的审核与检测;四是种子对自然条件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1.2 种子的处理
阳光对植物非常重要,水稻种子同样需要通过晾晒来进行光合作用。首先,将种子均匀地铺洒在干净的地方,并不时地翻动,同时还要防止雨水等潮湿水分的进入。2~3 d的时间,种子即可基本上被晾干。晾晒种子不仅提高了种子整体的生存率,同時也提高了种子的发芽率。
种子晾晒的必要性:一是可促进种子的成熟,同时提高生物酶的生产能力;二是可促进种子的有氧呼吸;三是可减少种子本身所携带有害物质,而恰恰是这些有害物质,不利于种子的发芽,同时也耽误了种子的生长;四是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有效地杀死种子本身所携带的细菌与病毒[1]。因此,晒种具有杀菌的作用。
1.3 种子的播种
为了确保种子的正常生长,在确定播种时间后,还要考虑一些因素,如土壤、气候、温度及种子的种类与品质。如果早稻播种的时间过早或过晚,其温度和土壤条件达不到要求,水稻的幼苗就会出现烂种或者死苗的现象,中稻、单季晚稻播种时要考虑水稻灌浆期避开高温。因此,播种水稻一定要选择正确播种时间,一般早稻播种期选择在3月中下旬至清明前,中稻、单季晚稻适宜播种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中旬,双季晚稻在6月中旬。早熟品种迟播,迟熟品种早播。
总之,在水稻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合理的安排播种期,这样才能够避害就利,提高生产效率。
2 水稻的育秧
2.1 湿润育秧
湿润育秧是指按照常规程序做好湿润秧田,之后直接播种育苗,秧田管理基本与常规湿润育秧相同[2]。湿润育秧不需要特殊的设备,其投资少、方法简单,秧苗素质好,秧龄不受限制。但手工分秧工效较低。目前选用的较少。
2.2 软盘育秧
软盘育秧可分为湿育旱管和旱育旱管两种育秧方式。湿育是在水田里做好秧板摆上软盘,用沟泥拌成泥浆灌满盘孔,并扫(刮)盘上淤泥,以防串根。待泥浆沉实后即可播种,播后踏谷,出苗后旱管。旱育是在旱地里做好苗床,苗床浇透水,用短齿耙耙成烂糊状即可摆软盘,轻压软盘与苗床紧贴,向软盘孔撒1/2营养土后播种,播种后再把剩下1/2营养土撒入软盘孔中,并扫净盘面余土。这两种育苗方法是抛秧栽培最常用的方法。其优点是方法简单、投资少、秧苗素质好。目前大多数农户釆用此育秧方式。
2.3 秧田管理
在秧苗一叶一心期,每667 m2用150 g左右15%多效唑粉剂,对水100 kg均匀地喷洒,注意控制行走速度,最好做到一次喷完药液,不要漏喷或重喷。早稻在此期要视天气及早通风炼苗,中单、双晚稻在齐苗后揭去覆盖物炼苗。
同时,要做好防治立枯病的工作,防治方法是每1 m2用20%甲基立枯磷1 g对水。栽前4~5 d天施送嫁肥,用1%尿素液或三元复合肥溶液喷雾,喷后用清水洗苗。
2.4 苗床的选择
苗床选择时应该满足以下条件:湿润育秧或湿育旱管软盘育秧秧田要选择灌排水良好,背风向阳土壤肥力良好的田块,旱地软盘育秧秧田土壤要蓬松柔软,透气性好,播种前要松土,使用苗床栽培土或者肥沃疏松的土壤[3]。
3 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3.1 控制秧龄
湿润育秧中,杂交水稻秧龄达到25~35 d即可移栽,而常规秧龄控制在30~35 d,但决不能超过40 d。软盘育秧秧龄不超过30 d。
3.2 移栽时间
早稻移栽水稻一般在4月,中稻单季晚稻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双季晚稻一般在7月中下旬。
3.3 起秧和抛秧
起秧和抛秧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尤为重要。平时,栽培中小苗的效果最佳,而且易操作、步骤少,可以很快达到高产的目的。但也要注意外在的条件因素,如季节、水稻品种、生产育苗的方式等。抛秧时最好选择无风天气,抛高2 m以上以秧根直立入土。
4 本田整地、施肥及田间管理
4.1 合理灌水
浅水栽秧,深水护苗,适时晒田,幼穗分化至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灌浆成熟期保持干干湿湿,收获前7 d左右断水,不能脱水过早,否则将导致米质下降。
4.2 测土配方施肥
有机肥占总施肥量的30%~50%,氮、磷、钾的比例一般为1∶0.5∶1,每667 m2大田施肥总量为:早、晚稻纯氮8~12 kg,磷4~5 kg,钾8~12 kg。施肥方法上氮肥以基面肥为主(占50%~70%),适施分蘖肥(占20%~30%)和穗肥(占10%~20%),磷肥全部做基肥施用,钾肥作为基、蘖肥各占50%,禁止使用未经登记的化肥,生物肥及重金属超标的有机肥、矿质肥料,禁止施用硝态氮肥。
4.3 病虫防治
水稻生长过程中主要受“三虫三病”为害,既稻苞虫、稻螟虫、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为害。近年来,随着栽培产量的提高,水稻稻曲病在部分年份、部分地区有大发生趋势。农药的选择上,要选择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病虫,并严格执行其用量。安全间隔期等标准,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要密切关注农业技术部门发布的病虫预测预报,选择最佳防治时间,就喷洒效果而言,喷洒农药一般选在清晨或者傍晚,这两个时间段气温不高,通风效果好且空气湿润,有利于农药的停留与功效的发挥,尽量避免在中午气温高时或大风天气喷洒农药,遇阴雨要补喷一遍。
5 适时收获
当90%稻谷黄熟时为收获适期。
6 结语
水稻高产栽培是一门很重要的技术,这一技术需要实践的同时也需要科研力量与资金的投入。只有分析研究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一系列因素,水稻栽培的技术才可以日益完善,才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水稻的质量与产量,从而促进我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韦艳繁.水稻高产栽培的重要技术措施[J].南方农业,2017(5):1.
[2]赵国忠,涂友发,毛廷珍.水稻高产关键栽培技术措施[J].南方农业,2016(30):37,39.
[3]陈家华.试析水稻优质高产栽培的新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6(8):184.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