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信社改革与农户贷款难问题的研究

来源 :大众商务·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wlivetow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户贷款现状以及农信社改革绩效问题为重点,以江苏泰兴地区为例,从需求方面也即从农户角度来探究和分析此问题。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分析农户面临贷款难题,农户贷款影响因素,农户贷款途径。以寻求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的方法为最终目的,将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并针对所探究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金融;农信社;农户贷款;途径;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6-0093-03
  
  1 引言
  我国农村信用社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农村信用社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带着政府“强制”性特征。虽经多次改革,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仍处于困境之中。在农村信用社改革迅速推广的情况下,深入研究农信社改革与农户贷款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2 研究设计
  2.1 所得样本基本情况
  本文的调查数据来源于2009 年4 月组织的江苏泰兴农户访谈及问卷调查。此次调查是针对农村信用社借贷情况进行的。采取了走访农户的形式,在泰兴市发放问卷200 份,回收153 份,回收率76.5 %,其中有效问卷116 份,有效率58 %。其中,向金融机构申请过贷款的有43户,有效百分比为37.07%,没有贷过款的为67户,有效百分比为57.76%。缺失6 份。
  调查问卷的第一部分是农户家庭的基本情况信息,如下表:
  问卷的第二部分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农户家庭借贷情况的相关信息。主要是通过农信社改革后,农户对农信社借贷政策的感知度及其借贷款现状,借贷款满足程度来判断影响农户借贷款决策的因素。
  2.2 影响农户贷款的因素分析
  本研究主要研究的影响农户贷款的因素有年龄、教育程度、总收入、教育支出以及抵押物,其详细情况如下。
  2.2.1 年龄
  当农户家庭出现资金短缺时,融资途径及比例如下表: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农户年龄在30岁左右时,向农信社借款的比例最大约为向亲友借款的2倍。可能是因为年轻人接受挑战和承担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强,另一方面的原因可能是在当前的经济背景和文化背景下,青年人与亲戚的联系远远低于上一代人,因此他们选择向亲友借钱的比例会相对较少。
  农户年龄在40岁左右时,向亲友借款的比例提高到比向农信社借款高17.98%。人到中年,对于风险的成受能力相对于青年人来说有所下降,因而选择农信社的比例下降,选择向亲友借款的比例适当增加,而当农户年龄提高到50岁时,向亲友借款的比例是所有年龄中最高的,并且也是该年龄下四种借款方式中比例最高的。这可能是因为中年人由于生活的时代原因,都是大家庭,亲戚多,并且亲戚之间的联系也比较频繁,因此当他们有借款需求的时候,第一选择就是向亲友借钱。
  农户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情况很少,在本次调查中只有4户,情况比较特殊,主要是因为子女长大后从家中分出去另立门户,还有就是从农村搬进城里,而老人不习惯城市的生活仍在家中守着一亩三分地。老年农户选择借贷方式与中青年不同,向村中大户借款的选项比其他几个年龄段的比例都大。经过调查分析认为,老年农户由于传统观念的存在以及对农信社的不了解,一般不会选择向正规金融机构贷款,一是不了解,二是手续繁杂,三是心理上存在畏惧。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他们多会选择向亲友和村中大户借款,并且他们也比较了解亲友的情况,没有多少能力借钱给别人,因此会选择向村中大户借钱。
  我们假设:当农户家庭出现资金短缺时,向农信社,亲朋好友,村中大户借贷款的比例与农户对农信社改革的认知度有关。调查结果显示:在受访的116户家庭当中:63人表示不熟悉,45人表示知道一些,而表示很熟悉的只有仅仅8人。我们还进一步了解到,在这不熟悉的63人当中,渴望熟悉的有41人,觉得不关心的有22人。
  按照年龄对这些表示不熟悉农信社改革的人分类发现一个波动结果: 在30岁左右(25—35),农户对农信社改革的认知是比较高的,表现为在觉得熟悉的8人中有5人处于这个年龄段,在表示知道一些的45人中有17户属于这个年龄段。可能原因是这个年龄段的农户比较年轻,多处于刚刚结婚,事业起步的阶段,有热情投入到生产和生活中去,因此对农信社的改革问题有一定了解,选择贷款也倾向于农信社。在40岁到60岁的年龄档,虽然对农信社的了解并不深入,但是农户对农信社改革的认知热情经历了一个由高到顶点,逐渐下跌,最后趋向平稳的过程。在30岁到50岁之间,农户的认知热情渐渐高涨,当50岁左右时达到顶点。表现为数据中有39户表示渴望熟悉,9户表示不关心。这段时期,该地区农户大多已成家立业,家庭人员一般是4人组成,生活比较紧迫,迫切需要额外资金一解燃眉之急,所以认知热情是最高的。当到了60岁以后,农户家中的儿女都基本长成,并基本自立門户,生活相对比较清闲,就没必要再去借贷款了。
  2.2.2 受教育程度
  经调查显示,户主文化水平是小学及小学以下的有16户,受教育程度为初中的有46户,受教育程度为高中的有35户,受教育程度为大专的有13户,文化水平是本科及本科以上的有6户,其年龄均在30岁档。
  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影响农户选择借贷方式,由图中可以看出,户主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对农信社的了解与信任越多,选择向农信社借款的比例越大。同时由于时代因素的存在,农户受教育程度与年龄又有一定的关系,较年轻的农户受教育水平一般较高,而年龄较大的农户受教育程度一般较低。
  受教育程度也代表着农户的经营能力。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户经营能力就会越强,其用于扩大经营规模的资金就会更多,因此贷款需求会提高。同时,从农信社贷到的款项更多的投入到农业再生产中,而不是用于日常消费。也就是说,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农户其投资经营意识较强,能够将眼光投放长远,将资金用于再生产,而不会只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打算。
  农户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影响贷款资金的用途,从而影响借贷。受教育程度高的农户会选择将资金用于再生产中。比如上如所示,以农户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和本科及以上为例,当农户教育程度为本科及以上时,借贷资金用于农业再生产的比例为40%,个体经营费用为40%,子女教育为7%,赡养老人为13%。当农户教育程度为本科及以上时,借贷资金用于农业再生产的比例为6%,子女教育为15%,赡养老人为19%,消费支出占27%,医疗费用占33%。
  2.2.3 总收入
  据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农户收入水平的提高,更容易获得农信社的借贷款,但由于农户借贷款的应急性、小额性,以及农业生产的季节性,致使农户选择更为便捷的借贷款方式。我们针对农户向农信社借贷历史状况追加调查得到:从当地设立农信社开始,共有43户人家向农信社申请过借贷款。其中有21户表示被拒绝,22户被同意并表示愿意在有借贷款需求时还会向农信社借贷款。
  在被拒绝的21户人中,13户的收入在月1000元至1500元之间,8户的月收入在1500元至2000元之间。被拒绝的理由:10户人表示是由于家里没有像样的家具电器符合农信社借贷款抵押品标准;4户人表示由于手续太过麻烦,自己放弃了,改向更加便捷的亲戚朋友借;7户表示是由于自己的月收入勉强达1000元左右,且不够稳定,所以被拒绝。其余的表示愿意继续向农信社借贷款的农户中:有13户表示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6户表示月收入在1500元至2000元之间。据调查,该地区的农户借贷款资金差距不大,没有可比性,大概都在2000元至4000元之间。很少有大型农用机械需要投入,一般都是暂时的资金周转不灵,所以借贷金额也小,如果花大段时间为了这么点钱耽误了农业生产不值得。
  家庭工商业平均收入对农村农户的借款需求情况有一定联系,随着家庭工商业平均收入的增加,农户的借款需求先下降后增加,这说明农户具有高收入水平时,农户的一般生活和生产的资金需求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收入来满足,其拥有比较小的资金约束,而高收入也同时体现为其生产投资的结果。这说明农户的经济状况越好,其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能力越强,金融机构也十分愿意将贷款贷给经济状况好的农户,帮助其发展。
  2.2.4 抵押物
  在这次调查的过程中,通过实际走访和与农户的交谈,我们得知农户没有从农信社贷款的原因还有关于抵押物。农户的借贷需求与农户是否有抵押物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而农户在有借贷需求的情况下实际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概率也与农户是否有抵押物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这是因为农户有抵押物时,会觉得申请农信社贷款成功的机会要大一些,因此会向农信社贷款,同时,有抵押物的农户家庭经济条件相对好一些,经营观念相对较强,因此向农信社申请贷款用于扩大生产规模、投入农业再生产较多,即农户对借贷资金的需求较强。在农信社方面,由于农户有抵押物,农信社比较愿意将款项贷给这样的农户,一是还款有保障,二是农信社愿意提供资金给具有较高经营能力的农户帮助他们扩大经营规模,因为他们更有能力在到期时归还款项,减少不良贷款。
  然而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该地区大多数农户缺乏有效抵押物,农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滞后,农户贷款面临“担保难”。一是法律障碍,《担保法》明确规定耕地、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权不能抵押;二是费用偏高,农户用于做抵押的资产要到有关部门做资产评估,而这个过程中的费用较高;三是手续复杂。除了抵押贷款之外,又没有专门的担保基金或机构为他们提供担保。而且农户家中一般没有其他的大件可用于抵押的物品。因此农户一般不会选择此种借贷方式。
  农信社虽然推出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以信用作保证,无须抵押担保,在核定的额度和有效期限内发放的小额信用贷款。但是需要评定信用等级,并且贷款金额有限,对贷款资金具有迫切需要、用于扩大生产的农户并不满足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资金量,小额信用贷款可以满足农户一些暂时面临的经济支出困境,可是一般面临这种突发性的资金需求时,农户想到的是向亲友或熟悉的村中大户借款,而不是经过复杂的信用评定过程,面临被拒的风险向农信社借款。
  2.2.5 学生人数(教育支出)
  调查数据显示,家庭中没有学生的有23户,其中包括户主年龄在30岁档的8户家庭,户主年龄在40岁档的3户家庭,户主年龄在50岁档的8户家庭和户主年龄在60岁档的4户家庭;有一个学生的有35户;有两个学生的有41户;有三个学生的有5户。由图中可以看出,家庭对贷款资金的需求与家庭中的学生数量成一定的相关性。家庭中学生的个数代表着家庭的教育支出,学生越多,这部分教育支出就越多,家庭所承担的资金压力就越大,对贷款资金的需求就越大。
  由上图可以看出,农户对资金的贷款需求与家庭中学生的数量(亦即教育支出)有一定的相关性,成先上升后略微下降趋势。这说明,农户家中学生越多,对教育的支出越大,对资金的需求就越大。而当农戶家中有三个学生时,由于调查数量的限制,仅有5户人家。因此存在两种可能:第一种是农户对资金的需求与家庭中学生数量成正相关。对于家中有3个学生的情况,由于调查数量少,仅有5户,因此得出的数据与理论存在差异,但微小的差异并不影响总体趋势。第二种情况是农户对资金的需求与家庭中学生的数量成先上升后下降的凸形关系。可能是因为能够负担起三个学生的教育资金、能够对教育支出较高费用的农户可能经济状况比较好而不需要通过借款满足其资金需求,因此,现借款需求随着支出增加到一定量时反而下降的情况。
  3 结论
  经过这次调查,与农户进行了近距离的接触,了解到许多农户贷款以及不贷款的原因。 家中贫困,不敢随意贷款,怕引起还款困难等,都是导致农户不去贷款的主要原因。农业生产面临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少数农户生活还是较困难,还贷能力差。一方面农民收益尚未产生,还需要继续投入,另一方面信用社的贷款到期了,要归还,这就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
  经过我们对江苏泰兴的调研结果表明,农户对资金的需求与农信社的供给极度不平衡;在经济条件趋向好转后,农户拿到借贷款后随着知识文化水平的提高,更多的是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而非投入到农业再生产当中;由于历史惯性或者受文化知识水平限制,使农户与农信社之间产生了信息壁垒,农信社不了解农户的资金需求,农户对农信社改革状况也一知半解,造成农户渐渐对农信社的一系列服务活动漠不关心,也使农信社改革推行后收效甚微;至于农信社,我们发现,大部分较为熟悉农信社的农户都尝试过向其借贷款,但由于其借贷门槛过高,反复经历几次后,严重挫败了农户借贷款积极性,最后,向农信社借贷款几乎被农户排除在借贷款方式之列。
  4 建议
  结合在江苏泰兴开展的走访式调查,我们建议应该在如下方面采取相应的改良措施:
  首先,增加贷款品种,可针对农户贷款的困难发放某些特定贷款。比如农户贷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用于子女教育问题,农信社可以针对这个问题推出针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的助学贷款。除了针对子女教育问题的贷款外,还可以开展针对医疗,养老等方面的业务,与农村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相结合,取长补短,对解决农户贷款难的问题会有所帮助。
  其次,发展农业保险。农信社之所以不愿意贷款给农户是由于其风险,农业作为一个高风险产业,面临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像09年初的旱情,2008年的地震、雪灾,都会给农业带来严重的损失。当这些不可抗力引起的损失发生时,农户的收入不能得到保证,没有能力按时归还农信社的贷款,从而造成农信社面临贷款损失。而当农业保险发展较为完善时,在灾情发生后,可以组织相关部门对其进行评估,除了对农户进行一定程度的补偿外,还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对于农户从农信社贷款因此而造成的不能归还和损失部分对农信社进行补偿,使得农信社可以及时回笼资金,资金链条不至于断掉,保证其可持续发展。
  最后,实现民间借贷与农信社相结合的垂直化策略。民间借贷方作为一种自由组织,借贷金额的小规模成为其软肋,限制了它在农村更广的范围内发挥作用。我们可以制定一些有效机制,使农信社和民间借贷方产生一种经济关联,比方说当第三方农户向民间借贷方请求借贷款时,民间借贷方可以选择以自己作为中间转换环节,自己向农信社提出借贷款要求,再转借贷给农户。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农信社借贷风险,减少农信社不良贷款率,同时又扩大了民间借贷方的资金来源,可以更多的为有借贷款需求的农户服务。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主要通过对沪深300股指收益率做统计分析后,建立GARCH模型,将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推出做为虚拟变量分别引入收益率回归模型的GARCH模型中,模型结果表明股指期货的推出可以认为显著性的降低了沪深300的收益率。  【关键词】股指期货;无套利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GARCH模型虚拟变量  中图分类号:F713.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6-0060
期刊
【摘 要】2009年6月12日,中国平安发布公告称将采用“定向增发+协议转让”方式收购深发展,消息一出,各界纷纷发表言论,其中赞赏者占多数,到目前为止,该项交易已获保监会、商务部、银监会、证监会等部门的首肯。本文试图对这一事件的过程进行再回顾,简要分析其并购动因以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其对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协同效应;文化整合;混业经营  中图分类号:F831.5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随着知识经济的日益兴起,人力资源在管理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已经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向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过渡。而战略性绩效管理堪称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它承接组织的战略,由绩效计划、绩效监控、绩效评价和绩效反馈四个环节构成一个闭循环。通过这四个环节的良性循环过程,管理者能够确保员工的工作活动和工作产出与组织的目标保持一致,不断改进员工和组织的绩效水平,促进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期刊
【摘 要】对大学学生会这样一个特殊的组织机构,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同于社会企业的问题,而现今的管理模式与思想方式是否适应大学学生会,还值得探讨。接下来就针对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会的实际以及自己的工作体会,对大学学生会的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的关系与操作进行浅层分析。  【关键词】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制度化管理;人性化管理;优缺点;体会  中图分类号:C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本文利用近十年的贸易统计数据,以比较优势理论为依据对中俄贸易的互补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俄两国如能各自出口比较优势产品可以在贸易中实现互惠互利,并且两国贸易的互补性极强,具有长期贸易合作的潜力和基础。  【关键词】中俄贸易;比较优势;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6-0089-02     长期以来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2007年上市公司中小板企业的数据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代理成本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第二大至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与代理成本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长期负债与总资产比例和公司代理成本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不过不太显著,流动负债与总资产比例和公司代理成本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中小板企业;代理成本;融资结构  中图分类号:F23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期刊
【摘 要】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越来越关注国际金融的革新,其中金融监管国际合作发展趋势成为了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主要针对后危机时代金融监管国际合作发展趋势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与研究。本文从后危机时代新特点着手,阐述了发展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理论依据与现实背景,分析得出建立“世界金融管理局”模式是后危机时代全球金融监管的最优选择,并给出了该模式的基本设想。  【关键词】金融危机;后危机时代;金融监管;国
期刊
【摘 要】近年来,C2C电子商务网站在我国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使用网上购物,因此对影响消费者接受电子商务网站的因素进行研究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消费者接受理论基础之上,以国内最大的C2C电子商务网站淘宝网为例,分析C2C电子商务网站的主要成功因素。  【关键词】C2C电子商务;淘宝网;消费者接受理论  中图分类号:TP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6-00
期刊
【摘 要】大学生创业已成为当今我国社会的热点话题,但其具体可行性,应由我国具体国情而定。笔者从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的角度分析认为大学生创业在我国当前的国情下,不具有普遍可行性。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 可行性; 教育学; 管理学; 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24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6-0193-01    1 引言  近年来大学生创业是社会关注的话题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景谷林业三年财务报表(2005-2007)来分析了林业企业中财务管理体系的运转情况,得出一系列有益结论:作为林业企业要特别关注生物资产准则,新准则中将生物资 产 划 分 成 消 耗 性 生 物 资 产 、生 产 性 生 物 资 产 和 公 益 性 生 物 资 产 ,并且应该尤其注意到以 上 三 项 在 资产负债管理中的地位,这是林业企业评估利润、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