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习能力的三层次提升策略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ke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学习是一个从了解历史材料的过程中感知历史,再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升认识理解感悟历史,然后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达到能借鉴历史为现实服务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在历史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建构,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逐渐提升的过程。
  一、感知历史的能力是历史学习能力的基础
  学生要学习历史,首要前提是要了解历史上发生过什么,也就是要掌握史实。历史是过去了的现实,无法重现,但历史遗留下来的资料丰富多彩,如文字、图片、声音、影像、文物、民俗、遗迹等等,学生要了解历史,只有借助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丰富多彩的史料中介去体验已逝的社会历程,体验历史上的人和事,体验治乱兴衰的变迁。体验即感知,只有在正确感知历史的基础上,才能谈得上感悟历史和借鉴历史。也就是说,只有知道了是什么,才能谈得上去理解为什么,进而才谈得上借鉴历史经验、吸取历史教训指导人生,为现实服务。
  那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历史感知能力呢?我主要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的:
  1、史料扩充法
  史料扩充法,就是在教材已有史料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史料。中学历史教材因受教学计划的限制,史料相当有限,只涉及最重大、最基本的史实,而且是粗线条、框架式的呈现方式,仅有这些史料不便于学生准确有效地感知丰富的历史真实面貌。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历史感知能力,历史教师就必须指导和协助学生通过史料扩充法扩大感知面,丰富对历史的感性认识。那么,通过什么途径扩充史料呢?我认为:其一,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历史课外读物,如历史报、历史故事会、历史杂志、历史知识小册子、历史知识网站等等,这是目前最便捷、学生最喜欢的方法和途径。其二,教师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补充相关史实。其三,展示小件历史文物(或仿制文物)和图片,如水排模型、筒车模型、战车模型等。随着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普及和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可以将大量的历史图片展示给学生,丰富学生的直观感受。
  2、情境展示法
  单纯的史料学习是枯燥的,如果把史料情境化了,历史就能以鲜活的面貌呈现于学生眼前,就能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情境展示可以顺着三条渠道进行:一是展示真实历史情境。所谓真实历史情境,主要是指现场记录或拍摄的重大历史活动实录,特别是近现代历史,有大量的真实情境史料可以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呈现给学生,如《两次世界大战实录》、《抗日战争实录》、《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会议实录》、《近现代历史伟人的活动》、《苏联解体》等。有些还是新近才解密的史料,非常鲜活真实。二是展示模拟的历史情境。所谓模拟的历史情境,主要是指历史影视剧或舞台剧,它尽管不是真实的历史重现,但有不少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真实的史料为基础、通过文学加工创作出来的,在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历史感知能力方面有着其它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过,在利用这类情境史料时要慎重,教师要认真筛选并要辅之以必要的说明。三是组织学生自主创设历史情境(场景模拟),通过自己扮演历史人物的角色去体验历史进程。
  3、实地考察法
  实地考察是感知历史的又一重要途径,虽然时光不能倒转,但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名人故居、民俗风物以及还健在的老人,都可以作为学生触摸历史的中介。而且,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大批的文化景点、历史名胜被开发出来,这为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学习历史提供了便利。
  二、感悟能力是历史学习能力提升的关键
  学史使人明智,历史是一座巨大的智慧宝库,但仅靠感知是无法开启它的大门的,感悟才是开启它的大门的金钥匙。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历史感悟能力呢?
  1、要丰富学生的社会生活体验
  感悟是学生的主观心理活动,是以原有的心理体验为基础、在原有经验基础上的迁移活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越丰富,其对历史的感悟力就越强。因此,历史教师要尽可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如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传媒了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等现实状况),并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课堂,去亲身体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2、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感悟要透过思维才能产生,正确的思维才能产生正确的感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提升历史感悟力的前提。良好的思维品质应该具有自主性、积极性、逻辑性、科学性、发散性、敏捷性、准确性、创造性等特征,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不忘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上下功夫。
  3、促成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培养学生历史感悟能力的主要措施
  感悟是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只有在自主学习的环境中,才能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内化和情感的升华。
  三、借鉴历史的能力是历史学习能力的最高表现,借鉴历史为现实服务是学习历史的最终目的所在
  学习历史,如果仅仅停留在对历史本身的感知和感悟,是远远不够的,学习历史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以史为鉴、古为今用。正如唐太宗李世民烁烁:“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废。”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历史借鉴能力呢?我认为:
  1、历史教学应尽可能选取贴近现实社会生活的史实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
  历史是已经过去的社会生活,现实是正在进行着的社会生活,从这层意义上说,我们就处在历史之中,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选取跟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史实作为教学的重点——这样既可以让学生通过身边的事迹去追寻历史,又有利于学生沿着历史的事迹来认识现实。正如谷成久先生所说:“教育是人类为影响自身能力发展及其运用所进行的一种社会性遗传活动。”
  2、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以解决现实热点问题为学习历史的切入点
  美国历史教学的特点之一是“做课题”,而课题的中心又基本上是现实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就把学习历史的意义定位为“现实需要”,这种教学方式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新一轮课程改革开展以来,我们在这方面已经作了不少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受传统教学方式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一线教师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观念上能够接受和理解的层面。必须在具体的历史教学实践中广泛地把现实问题作为学习历史的切入点,使历史学习的过程就是借鉴历史为现实服务的过程。这样,学生借鉴历史的能力就会得到很好的培养。
  感知、感悟、借鉴三个能力层次是一个有机联系在一起的整体,历史教师在培养学生这些能力时是不能孤立对待的。没有感知能力做基础,历史学习是无从入门的。但是,如果不能在感知的基础上提升认识能力,产生对历史的感悟,则历史学习将是相当肤浅的,甚至谈不上真正地认识历史——感悟能力才是历史学习能力的关键。借鉴历史的能力使学习历史的意义和目的得以实现,它是历史学习能力的最高境界。三个层次组合成三级阶梯,引导着学生历史学习能力逐级提升。
  【参考文献】
  1、朱汉国等主编:《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
  2、谷成久主编:《当代大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是一种讲究效益的活动,它要求教师要高质量地传递各种信息,即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眼见不如手动,只有在实践中学习,同学们的才智和创造力才能得以发挥,学会探究性学习,能够使大家对物理事实获得明确、具体的认识,而不是停留在被观察物理现象的表象上,在探究活动过程中,不断品尝“发现”与“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体验探究的乐趣,从而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  新的物理
期刊
教学资源需要教师不断创造性地开发和整合。要精心进行课程资源的整合并加以利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需要,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全面发展的需要来说,都迫切要求强化教师的课程资源整合意识,提高教师的课程资源整合、利用能力。  那么,怎样进行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呢?  结合我校实际,我认为首先学校要创设有利于教师积极参与课程资源
期刊
义务教育《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最重要的道德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那么,如何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情感教育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材的创造性使用,注重情感教育的科学性,在“透”字下功夫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
期刊
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学科,它综合了社会、地理、政治等学科的内容,庞杂而有序,宽泛而有治。如何让初中生“爱上”历史课,这是历史教师们共同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令多数教师感到头痛和棘手的问题。对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建立良好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进课堂  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被动地服从。这种师生关系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使师
期刊
新课程改革之风吹遍神州大地,各个学校都掀起了改革的浪潮。初中政治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一次重大变革,它突出表现为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以及由此引发的在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材处理及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的改革。从政治课程的特点出发,怎样才能把学生原本以为枯燥无味的思想政治课变成受他们喜爱和欢迎的课呢?怎样才能让思想政治课“活”起来呢?下面,我根据多年的教学和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一、注重培养学生
期刊
课堂教学是落实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达成思想品德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和基本环节。教师要准确把握课程性质,全面落实课程目标,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那么,如何搞好思想政治的课堂教学呢?我以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参与学习  一节课教学效率如何、是否成功,关键在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是外因,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是内因。首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由
期刊
初中学生回答物理问答题时,往往不能用准确简炼的语言文字表达物理含义和实质,常常抓不住重点,答非所问。久而久之,学生对此产生了畏难情绪。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要做改变这种困难局面的有心人,对学生有的放矢地加强训练,使之逐步掌握解这类习题的要领和思路,最后达到练有所成,得心应手。  一、解问答题的一般思路  1、认真审题。要弄清题目给出的物理现象和过程,找出已知条件和要回答的物理问题。  
期刊
乡镇学校体育工作,相比较城市学校而言,的确有更大的难度。要提高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质量,必须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我们要考虑主客观的诸多因素,要涉及到物质基础、人的意识、师资的数量和质量等一系列问题。本人在近几年工作中有一些体会,愿与同行分亨:  一、乡镇学校体育工作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  1、学校体育观念的落后  学校为提高学生文化课成绩,为争取考入高一级学校取得铁饭碗,往往会忽视体育教学和课余
期刊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提倡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作为新课改中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是,学校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存在着对信息化教学的错误理解以及实践中的盲目机械操作,这些现象的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易使教育信息化偏离正确的方向。下面,笔者从技术环境、课堂教学二个方面对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常见的错误进行分析,力求引起一些一线教师的反思,达到有
期刊
如果一所学校没有文化,这所学校在严格意义上还不是一所学校;如果一所学校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这所学校就很难有长久的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想谈谈校园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与时俱进的理念文化是学校的应有之义  如果说校园文化是学校的一种灵魂,那么校园精神就是校园文化的主导,校园精神的内涵是校园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认同,是师生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教育是传承文化的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