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小企业减负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ky883374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州、鄂尔多斯等地的民间高利贷风险日益严重,温州市拟推出申请新贷款、减免税负等政策以缓解风险。国家层面上,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提及将研究新政策,如提高小型微型企业征税起征点、减半征收所得税等。在当前中小企业生存困顿、融资难的舆论背景下,这些导向性政策引起了广泛关注。
  中国的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一直是个问题。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小企业又成为受冲击最大的群体,一些中小企业濒临或已经破产的报道频现媒体。早先解决中小企业的困境主要是从融资环境入手,工信部、银监会采取了多种手段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李毅中部长做了“为中小企业担保”的表态,也确实有很多银行在这方面做了努力,中小企业贷款占部分银行的信贷总量有很大的提高。但从结果来看,中小企业融资难和生存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真正缓解。
  融资难是中小企业生存艰难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中小企业先天就比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有更强的资金饥渴症,融资不畅、融资成本较高不仅增加了中小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也侵蚀了中小企业的利润。但很显然,融资难并不是中小企业生存危机最直接的因素。企业融资有何用处?其一企业日常经营的短期资金周转,其二是长期发展的扩张需求,包括技术创新、研发、固定资产等。这些都是建立在企业可以正常经营、持续经营的前提之上。而目前中小企业的困境更多的是能不能活下去。
  企业要持续经营、扭转困境,利润就必须为正并且持续扩大,其要点在于:增加营收、降低成本。宏观上来看,中小企业要增加营收,一靠整体经济形势向好,二靠经济结构转型,让中小企业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这些是缓解中小企业困局的必要前提或手段,但多非短期政策所能解决的。尤其在当前国际经济持续恶化的形势下,大量涉及出口贸易、制造型的企业前景更不乐观。
  既然短期增收无望,那么就要降低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本。从财务上来看,企业的成本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税收费用等。营业费用与管理费用相对刚性,近年来货币政策宽松,物价与工资水平上扬,两者还在不断上升。国有部门在生产要素方面持续的垄断,要素成本上升也推高了中小企业的成本。这些都非短期所能解决。因此,降低中小企业税负是短期内唯一操作性很强的手段,并且立竿见影。
  为中小企业降低税负不仅仅是让利、解困中小企业的临时性措施。事实上,税负过重正是中小企业陷入困顿的罪魁祸首。从企业成本构成来看,营业费用与管理费用,不管支出多高,总是在企业与个人之间流转,我的成本也就是别人的利润,最终优胜劣汰,有竞争力的企业胜出,提高的是整体的经济效率。但税收则是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分配,政府拿得多了,企业的生存状况自然恶劣,并且不存在效率改进。当前的企业,承担了各种花样繁多的税收,如增值税、所得税、营业税等,以及税上的附加费,税收的起征点低、税基宽、税率高、税种多、征税成本高且转嫁给企业。除此以外,还有庞大的行政收费,年检、卫生许可、牌照换证、工商的报刊摊派等。
  从总量变化来看,近20年,GDP年均增長10%左右,而税收则是20%。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主们会更乐意将钱投入房地产、股东、私募基金内赚快钱,这也是当前高利贷的一个时代背景。
  企业的经营状况直接决定经济增长,也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尤其是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因为它们是社会劳动力的主要去向。作为政府来说,减轻中小企业的税负,不仅是短期帮助中小企业过冬的最佳手段,更应该长期保持。为中小企业减负是一个“做大蛋糕”的激励,让更多的中小企业持续成长,带来的是经济总量的提升,同样可以扩大税收。历史经验可以看到,每一轮经济繁荣其背后都可以找到民营经济蓬勃的身影,给中小企业减负,我们一直期待。(作者为上海经济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其他文献
科学家预言,大约20年后,先进的智能汽车将走进我们的生活。
读者来信:  孙航老师:  您好!  拜读过《如何突破分配制度改革的困境》这篇文章,收获很大。在此,我也想请教您一个问题。  “海氏”评价法,除了用指导量表描述外,还有具体的文字描述吗?评价的时候, 评价小组的人员是否对“智能水平”、“解决问题能力”、“风险责任”三个因素,依照个人的想法,按每个岗位打分,再汇总三项得分?  我所在的企业属于快速消费品代理公司,正在准备做薪酬改革。本人没有做过岗位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