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消除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

来源 :资治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zsr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就业歧视,是指没有合法目的和原因而基于种族、肤色、宗教、政治见解、民族、社会出身、性别、户籍、残障或身体健康状况、年龄、身高、语言等原因,采取区别对待、排斥或者给予优惠等任何违反平等权的措施侵害劳动者劳动权利的行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是不争的事实,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以及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提高就业率的关键。本文就如何加强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保护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歧视;消除;對策
  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将达到770万人,加上之前没有就业和找到工作的话大约有1000万大学生,随着高校毕业人数节节攀升,使毕业生面临着诸多困境。这些困境中既有就业岗位需求与人才供应失衡所带来的毕业生就业的地位弱势,也有一些用人单位“精心编织”的就业陷阱。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保障成为了继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之后的又一个重要问题。
  一、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歧视的现状
  1.地域歧视。现在很多用人单位只招聘有本地户口或在本地有固定住房的人。因为固定的户口决定了求职者工作的稳定性,不会因为各方面原因提出辞职。但是它也限制了那些不是本地的,刚毕业的大学生们寻求工作。使乡县与城市,城市与城市之间难以进行人才流动,限制大学生们公平就业的权利。
  2.经验歧视。经验歧视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歧视中最常见的一种现象。刚刚走出象牙塔的学生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没有社会经验”,而很多用人单位为了能够减少培训成本支出和利益最大化,往往只会去聘用那些工作经验较为丰富的应聘者,并且还会在自己的招聘信息中明确标明“仅招工作经验在X年以上者”,这就会在无形当中将没有工作经历的学生都拒之门外。大部分企业虽然对外声称会给高校毕业生一些公平的就业机会,但在实际的招聘过程中却还是会偏向于那些有过工作经验的求职者。这一就业歧视现象还经常出现于各类受聘的应考之中,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毕业生很显然不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和关注。
  3.学历歧视。关于学历要求,目前用人单位存在两种极端:一是要求高学历,专科生可以胜任的职位,偏要招本科生;本科生可以胜任的岗位只招研究生。一些用人单位还有苛刻的招聘标准:非名校,非名专业,非名师,非博士,第一学历非名牌高校的都不予以考虑。
  4.身体歧视。身体歧视是指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身体特征做出超出工作要求的不合理的限制或者对于某些疾病做出超出法律规定的限定。除了法律规定的特殊行业和特殊岗位,那些对身高、相貌、皮肤等的不合理要求,部分用人单位招聘体检时违规进行乙肝检查等都违反了我国公民享有平等就业权利的相关法律制度。身体歧视行为的产生,源于用人单位的偏好和对相关疾病的无知导致的恐惧。如果在招聘要求中对该项特征设定硬性条件,将不符合的毕业生排除在外,这就是典型的歧视行为,不但严重违背相关法律法规有关平等就业的条文,而且不符合用人单位招聘时以才为重的原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不利。
  二、消除高校大学生就业歧视的建议对策
  1.完善法律法规。在治理我国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方面,应在充分考量我国现实情况的基础以国外为借鉴,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这就需要在我国现有立法的基础上制定反对就业歧视的专门法律,对用人单位的就业歧视进行严格的限制,明确规定相关的法律责任,使用人单位的招聘行为行使于法律监督之下。同时,要完善相关的法规,地方政府也要充分参与到对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的治理中,通过详尽的法规对用人单位的歧视行为进行严格约束,促使用人单位公开、公平、公正地选拔人才。
  2.改变大学教育模式。当前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已向现在的“大众教育”转化,高校毕业生的整体质量也随之下降。许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却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用人单位需要的是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熟悉某项操作与技能的实务型人才。人力资本供给却与市场需求结构的不吻合,与大学教育模式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大学与高中的教育模式存在着极大的差异,高中实行的是“管理式”的被动教育模式,使学生长期处于强大的学习压力之下,而大学却截然相反,采取的是“自主式”的教育模式,对学生的管理大大地放宽。而大量的学生在这种环境之下,完全从高压中释放出来,不能调动学习的自主性,由于缺乏目标,很多学生却将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游戏或其他方面。大学对学生的学习检验大多只在每学期期末,而这往往是不够的。笔者认为应该改革大学教育模式:首先,应采取“宽进严出”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老师成为配角。加强对学习的阶段性的检验,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高校应开设职业实践活动课程,加强学生对外界交流能力,让大学生直接的感受市场对人才的技能要求,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职业期望。再次,在新开设专业时,不应盲目地开设热门专业,不能随意跟风,脱离市场的需求,否则必将继续加剧人才市场的供需不平衡,加大就业歧视的可能性。
  3.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学科建设是高校的基本工作,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核心,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又推动了学科发展,两者相辅相成。师资力量建设,关系到高水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效果。而我国目前的师资队伍现状是:发达地区师资力量过于集中,而边远地方又过于匮乏。有些大学教师身兼多职,无法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教书育人中去。面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应加强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应完善高校教师的薪酬激励机制。一方面是要建立健全起公正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一定要让做出积极贡献的优秀教师得到比其他教师更高的报酬,以激励教师努力投入到工作中去,进而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其次,应完善高校教师的外部约束机制。虽然激励对于大学教师来说非常重要,但是必要的约束也是不能缺少的。只有做到了激励和约束的相互配合,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再次,应建立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由学校、教师、学生来共同参与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评价。充分调动起高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努力提高现有师资队伍的综合能力。   4.完善大学生就业社会保障体系。我国当前处在市场经济体系与新旧就业制度的转型和过渡阶段,针对以市场机制为中心的大学生就业社会保障制度应进一步完善,这不仅十分有利于毕业生就业合法权益的保护,同时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也能够带来较大的推动性作用。首先,政府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在对现有人事制度进行改革的基础之上,让大学生可以获得更大的选择空间与更多的选择机会。各个地方的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出对当地就业市场的导向作用,不仅要对区域内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全面掌握,同时还要为他们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和培训机会,从根本上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其次,各级部门要策略地打破平等就业与自主就业之间的隔阂,让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和求职模式。各级政府与劳动管理部门还要对高校毕业生的社会保障制度、就业权益维护制度进行完善,可以针对主动加入到国家基层建设中的毕业生给予更多的优惠和福利政策,根本上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社会保障体系的公开性、公正性、公平性以及透明性,将社会监督的真正价值充分的发挥出来。
  5.健全毕业生就业平台推广体系。借鉴营销的理论和观念,将高职的大学生以产品销售策略来推广,通过渠道策略拓展毕业生自我推荐的多样化手段;通过营销策略向用人单位展示和宣传毕业生的亮点和优势,激发用人单位的需求和欲望;通过多样化、全方位的就业手段健全科学广阔的大学生就业平台推广体系,拓展就业空间,降低就业歧视发生几率。
  总之,对就业歧视、促进公平就业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因此,制定一部较完善的《反就业歧视法》,构建健全的反就业歧视执法与监督体系,才能为大学生们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同时也要加强反就业歧视的宣传,创造一个平等就业的环境,以实现我国的平等就业权,达到实质上的平等。
  【参考文献】
  [1]王杏飞.大學生就业歧视问题探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
  [2]陈鹏.大学生就业歧视的各方博弈分析及对策[J].高教论坛.2014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中西方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商务贸易往来逐渐增多。在国际贸易中,面对不同的语言和文化时,做好商品品牌的广告翻译尤为重要。译者需在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基础上,遵循广告翻译中的基本原则,发挥想象力,译出非同凡响的广告语,为商品增色。  【关键词】广告翻译;文化;翻译原则  人们使用的语言与生活的文化环境均不同,但是经济全球化却将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之间的距离拉近,人类也进入商
期刊
【摘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全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州和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地。州内汉族、朝鲜族广泛分布,彼此进行着社会接触,并随着历时演变与之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语言接触,逐渐形成了明显区别于韩国语和北朝鲜语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朝鲜族语言。运用归纳演绎、系统分析等方法梳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内朝鲜语的历时性变化,旨在对延边朝鲜语发展的历史阶段进行系统的描述,证实州内的朝鲜语在与汉语等其它语言接触的过程中发生了历时性演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介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高校陷入舆情危机。高校是备受社会关注的场所,当高校危机事件发生后,社会群体会立即聚焦事件,并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传播,导致高校的负面新闻放大,甚至将社会矛盾指向高校,加大舆情群体化的风险。本文将以高校作为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的研究对象,以华南地区某大学校园执法事件为例,从多元主体角度展开对高校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的归因分析,并从事前预警预防、事中应急处理、事后恢复
期刊
【摘要】国家治理和人权保障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一方面,人权保障是现代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一种精妙的国家治理手段,在现代国家治理方面起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国家治理的动力和条件也来自于对于国民人权的保障,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以人权保障为其所追求的根本目标。此外,对人权予以保障的程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治理制度是否达到现代化要求的重要标准。  【关键词】国家
期刊
【摘要】民国时期的第一届国会选举中不同政治势力对国会选举的态度和参与程度有很大不同,因而在国会中获得的席位也大不相同,进而呈现出纷繁复杂的政治面相。这也最终形成了国会议员构成与实际政治力量格局的严重背离,这也直接决定了第一届国会、乃至民初民主政治的命运。归根结底,民初移植西方民主制度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民国初年正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缺乏实行民主政治的政治文化,没有一个积极倡导的政治群体和实行民主政
期刊
【摘要】在我国古代的监察制度中,有明一代无疑是最完备最复杂的。明代的科道监察体系在维护专制统治的长治久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这一监察制度是为加强皇权服务的,所以不可避免地在明代中后期日益衰败,加剧了晚明败局的形成。  【关键词】科道;监察;明代政治  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萌芽于商周,初创于秦汉,经过魏晋唐宋以来的不断发展,至明代已日益完备。本文通过探讨明代
期刊
【摘要】当今中国正处于重大变革之中,“发展的列车匆匆驶过精神的站台,现实的变化把心灵的地图抛在身外”,面对浮躁不安的社会气息,面对精神家园正在迷失的严竣考验,党员干部面临着极大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三严三实”重要论述,要求党员干部把践行“三严三实”作为终生必修课,对照“严”和“实”的标准来反省自身问题,不断提升自我,增强党性修为
期刊
神华宁煤集团成立于2006年1月,是神华集团控股子公司,也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龙头骨干企业,至2013年底资产总额985亿元,煤炭生产能力超过7500万吨,实现利润55亿元。近年来,特别是全国煤矿班组安全建设推进会召开以来,神华宁煤集团结合企业发展实际,系统梳理总结建企50年来班组安全建设的经验做法,形成了一套“定位清晰、体系健全、载体丰富、管理到位、民主科学”,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四五六”班组管理新模
期刊
【摘要】烟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思想政治工作是烟草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工作,在新的市场经济形势下,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难以满足现代化烟草企业的发展需求,显现出多种问题,对此,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创新,促进烟草企业的快速发展。本文分析了烟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原则,并探讨了相关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新形势;烟草企业;思想政治;创新  引言  随
期刊
【摘要】沈阳相声历史悠久,作品资源和演员队伍丰厚,社会影响广泛,具有经济潜质的独特价值。非遗项目实行“准产业化”保护,是焕发非遗青春,实现“活态”传承的最佳选择。产业化为非遗项目注入蓬勃的生命力,可以让非遗项目得到最大价值的利用,实现非遗项目同时在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产生共赢。目前,演出市场单一,呈现“一花独秀”,难以保持文化多样性。对沈阳相声实施“准产业化”保护,不仅活跃了市场,丰富演出内容,而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