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皮瓣修复面部基底细胞癌30例回顾性分析

来源 :临床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mk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局部皮瓣在面部基底细胞癌手术缺损创面修复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皮肤科2016年1月-2018年1月面部基底细胞癌30例患者局部皮瓣修复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1年,30例患者术后皮瓣均存活,功能良好无畸形,瘢痕较小,外观满意,无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局部皮瓣修复基底细胞癌手术缺损效果显著.
其他文献
1病历摘要rn患儿女,5岁.头皮红斑鳞屑伴脱发1个月.患儿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头顶部头皮瘙痒,未予重视.后因患者家人发现其瘙痒区域头皮发红,伴有白色鳞屑,部分毛发脱落,遂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二院皮肤科就诊.患儿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rn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皮肤科检查:头顶部散在淡红色斑疹,大小及形状不一,上覆少许白色鳞屑.红斑区头发较稀疏,多数毛发刚长出头皮即折断,毛囊内可见断发,呈现“黑点征”(图1A).皮肤镜检查:淡红色背景下可见长短不一的断发、钩状发及逗号状发,发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症状型肾积水的临床特点,探讨经腹腔入路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儿童急性症状型肾积水的临床价值.方法:总结我院2016年8月-2019年10月收治的急性症状型肾积水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急性期及间歇期泌尿系B超检查结果及术前临床表现,经腹腔镜治疗观察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随访复查B超观察肾盂分离程度、肾实质厚度变化以及有无尿路感染.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致急
目的:比较银屑病患者皮损与健康人皮肤间充质干细胞(MSCs)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方法:分离和培养银屑病组(15例)与健康对照组(15例)皮肤MSCs,比较二者生长速度、基因表达差异及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银屑病组皮损MSCs的生长速度明显缓慢(P<0.05).2组基因测序结果示共鉴定出1539个差异表达的mRNA,其中130个在银屑病组皮损MSCs中表达上调,1409个表达下调,且JAK-STAT信号通路上有17个基因在银屑病组皮损MSCs中表达下调.2组细胞因子分泌水平比较,在增殖相关
寻常型天疱疮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疱病,但是以局限性损害的寻常型天疱疮临床少见,尤其是以面部孤立性皮损为表现的更是罕见.我科诊治1例局限性寻常型天疱疮患者,现报告如下.rn患者男,48岁.因面部黑褐色斑块1余年,于2019年6月7日来温岭市中医院皮肤科就诊.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双侧颧、面部和鼻部出现小脓疱,无任何不适,同时口腔内黏膜亦出现稍许糜烂,患者经常搔抓,疱破溃后形成黑褐色斑块,表面糜烂结痂,伴有腥臭.1年以来,皮损无明显增大,口腔内黏膜糜烂反复发作后于3个月前好转,四肢和躯干皮肤未见受累.既往体健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循环miR-222-3p、miR-136-5p和miR-34c-5p作为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多西他赛化疗早期治疗反应的生物标志物的潜能,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miR-136-5p潜在靶基因在前列腺癌中的相互作用.方法:我们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量30例患者多西他赛治疗前后血清中3种microRNA的水平.综合分析miRWalk 3.0、TargetScan和miRDB三大数据库的检索结果,以预测miR-136-5p靶基因,将筛选出的基因输入到“DAVID v6.8
大疱性类天疱疮(BP)与脑血管疾病互为高危因素,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可能的机制假说有交叉免疫反应、炎性反应和凝血功能异常.临床工作中应警惕BP与脑血管疾病并发的风险,该文对近年来BP与脑血管疾病之间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拇指病灶切除后遗留的皮肤缺损,若修复不当会严重影响局部软组织恢复.拇指远端组织松动性差,形成组织缺损后往往很难直接缝合,多采用各种皮瓣进行修复[1].风筝皮瓣是以皮下组织动、静脉为蒂的局部皮瓣,又称为改良型V-Y推进皮瓣[2-3].我科自2017年1月-2019年6月采用风筝皮瓣修复治疗8例拇指病灶切除后遗留局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获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病历摘要rn患者女,55岁.因右颈肩部红斑、结节伴疼痛5 d,于2019年1月26日至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患者5 d前无明显诱因右颈肩部出现红斑、结节,伴有轻度疼痛.既往史:患者3年前在我院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IgG κ型(Ⅲ期A组),已予PAD-T方案(万珂+多霉素+地塞米松+沙利度胺)化疗7个疗程;2年前确诊为左肺腺癌Ⅳ期(T1N2M1c),后相继出现颈部淋巴结、颅脑、双肾上腺转移,先后予培美曲塞、吉非替尼、恩度等化疗20余次.否认高血压及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报告1例以全身红斑、丘疹伴发热为首发症状的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患者男,61岁.因全身红斑、丘疹伴瘙痒和发热20d,加重2d入院.淋巴结组织病理检查:淋巴结结构破坏,淋巴滤泡消失,高内皮血管增生,异形淋巴样细胞浸润.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D3、CD5、CXC趋化因子配体(CXCL)13、CD2、CD7及CD4均阳性,CD10(少许细胞)及增殖核抗原(Ki-67)(约30%)阳性,CD20及B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PAX)5示B细胞局灶阳性,CD21示不规则滤泡树突细胞网,EB病毒编码的RNA(EBER
目的:探讨308 nm准分子光联合外用乙氧苯柳胺治疗儿童慢性肥厚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平行对照研究,将入选的58例慢性肥厚性湿疹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9例)予外用乙氧苯柳胺,每日3次;试验组(29例)予外用乙氧苯柳胺联合308 nm准分子光(每周2次)治疗,疗程均为2周.治疗2周后观察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2组患儿皮损肥厚程度及瘙痒均明显缓解,试验组有效率为86.20%,对照组有效率为5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8 nm准分子光联合外用乙氧苯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