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大学生职业素养评价研究

来源 :职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nengm9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形势下注重大学生职前教育,培养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以适应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已成为摆在每一所高等院校面前的紧迫任务。
  关键词:用人单位 大学生 职业素养 评价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一方面,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职业素养越来越重视,另一方面,大学生职业素养却普遍缺失,这是大学生就业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职业素养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从事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用和职业意识等多个方面。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大学生事业启航的重要基石和坚强后盾。在新形势下注重对大学生的职前教育,培养他们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以适应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已成为摆在每一所高等院校面前的紧迫任务。
  鉴于此,本研究通过了解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评价,收集用人单位对高校职业素养教育的意见和建议,试图找出影响和制约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因素,为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提供建议。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采取抽样问卷调查的方法,在电力类、机电类、IT类、经济管理类、建筑类、外语类等行业随机选取了112家用人单位。向各单位人事部门负责人发放《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评价调查问卷》共计112份,回收90份,回收率80.36%;其中有效问卷87份,有效率为96.67%。
  2.研究工具与研究方法
  笔者自行编制《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评价调查问卷》,问卷包含23道题目。本次调查以派发调查问卷为主,同时采取电话回访、个别访谈、网络联系等方式进行调查。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职业素质的看法
  (1)大学生就业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分析。本次调查显示,68.97%的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应聘时职业素质最重要,其次是要认同企业文化,占13.79%。这说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最看重大学生的职业素质。
  (2)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大学生职业素质。在大学生的各项职业素质中,用人单位看重的依次是:基本职业素质(占68.88%)、专业技术能力(占58.88%)、社会交往能力(占54.44%)以及思想品德(占51.11%)。
  (3)大学生最缺乏的职业素质。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最缺乏的职业素质依次是: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占67.77%),解决问题的能力(占55.55%),情绪控制(占37.77%),沟通能力(占36.66%)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占32.22%)等。
  (4)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应加强职业素质教育。53.33%的用人单位认为,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在工作方面的能力不一定强于普通大学毕业生;同时有42.22%的用人单位认为,在某些方面,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比普通大学毕业生强些。其余的用人单位则认为两者能力相当,最终还是要看毕业生的个人能力。
  调查显示,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在踏上工作岗位前最欠缺的职业教育就是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以及职业道德教育,选择这两项的用人单位所占比例分别为42.22%和32.22%。同时,他们认为高校最需要向大学生提供的就业指导是职业素质教育以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比例分别为32.22%和20%。具体如下图所示。
  2.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职业道德的评价
  77.65%的用人单位认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水平与普通本科院校的毕业生相比,不相上下;11.76%的用人单位甚至认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水平比本科院校毕业生高;此外,也有10.59%的用人单位认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水平比本科院校毕业生低。
  (1)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职业道德现状的满意度以及思想道德水平的评价。在本次调查中,分别有11%以及80%的用人单位对当前大学生职业道德现状表示满意、基本满意,有9%的用人单位表示不满意。总的来说,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职业道德现状满意度较高。调查显示,48.88%的用人单位认为当前大多数大学生都是积极上进的,思想道德水平较高;18.88%的用人单位认为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一般,并且还呈现下滑的趋势。
  (2)用人单位最反感的职业行为。在用人单位看来,最令其反感的职业行为是做事吊儿郎当以及频繁跳槽,均占34.12%;同时分别有16.47%以及15.29%的用人单位最反感的职业行为是缺乏团队精神以及对薪酬的要求过高。
  (3)用人单位最看重的职业道德。50%的用人单位认为最重要的职业道德是爱岗敬业、忠于职守,18.18%的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勇于竞争、不断创新,分别有17.05%以及14.77%的用人单位认为最重要的职业道德是“和睦互助、团结协作”和“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3.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总体评价
  在大学生各项职业素养中,58.33%的用人单位最看重职业态度,而职业态度恰恰是用人单位认为当前大学生最欠缺的职业素养,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知,用人单位最期望大学生具备的职业素养是职业态度,其次是职业良心;而最影响大学生发展的职业素养也是职业态度,其次是职业理想。
  四、讨论与建议
  1.大学毕业生职业素养总体状态
  从高校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总体状况来看,仍然存在令人担忧并值得警惕之处,如择业观和价值观趋向于急功近利,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尤为欠缺,难以扎根工作岗位开展工作创新。职业态度和敬业精神是高校毕业生亟待提高的职业素养内容。高校要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人才,加强职业素养教育刻不容缓。
  2.加强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若干建议
  笔者认为高校在加强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1)转变教育观念,确立职业素养的教育地位。通过此次调查发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再是企业用人首要考虑的因素,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放在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等重要的战略位置上。学校必须明确“教书”与“育人”同等重要,要纠正忽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认识,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动员“人人”育人、“处处”育人。   (2)构建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体系,完善培养模式。笔者认为,在高校的办学探索中,职业素养教育必须结合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发展规律,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研究出一套符合学校实际和用人单位认可的职业素养培养模式,使职业素养的教学有具体的、切合当代社会实际和市场环境的内容,有实际的教学措施,有具体教学课程,有以与专业相关的职业素养为导向的职业素养能力目标。要依据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具体要求、具体标准,建立有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的职业素养内容体系,实施道德践行能力的训练,收集职业生涯现实案例和出现的问题,灵活开展课堂教学。
  (3)加强机构与队伍建设,进行职业化引导。强化素质教育的机构,设置专岗负责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管理,做好全校职业素养教育的计划、实施、监控和考核,严格实施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和道德践行,建立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档案。
  高校应注重加强学生工作队伍、专业教师的职业素养教育意识和教育技能培养,同时组建综合化的职业素养教育团队。笔者认为,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团队应由辅导员、专任教师、就业指导师、素质拓展师、心理咨询师、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人员、行业专家、企业一线职工、优秀毕业生等相关人员组成,由上述人员担任职业素养培养课程的兼职教师,开展主题教育讲座,以他们的丰富的实践和不同的视角,对大学生专业素养和基本素养培养进行职业化的指导。
  (4)创建科学的职业素养考评体系,进行定量定性考核。高校应制定职业素养测评标准,其中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具体细则。职业技能考核可以通过采用试卷和操作来评价;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考核可以按学生在课堂、实训、课外活动等方面的表现,形成细分项目考核表,通过师生、行业、企业进行定量和定性考核。此外,应在广大教师队伍中明确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责任,建立职业素养教育任务考核机制,要把“育人”和“教书”共同作为教师工作的考核内容。
  总之,社会的进步、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更应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所以,高校应着力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顺利实现就业,进而实现“就业—职业—事业”的转变,体现自身价值,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参考文献:
  [1]杨子仪,萨茹拉.试论提升当代大学生职业素养之“三从三以”法[J].民族教育研究,2012(01).
  [2]欧亚湘,王稳波.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2(11).
  [3]马伟.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的策略[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2).
  [4]刘华利.核心竞争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培养体系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04).
  [5]张琛,刘加宁,等.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问题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1(10).
  (作者单位: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课程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之一,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专业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是改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课程整合需明确“整合”的内涵和意义及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方法,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课程整合是时代赋予教师的新任务,我们应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学习新知识新方法。  关键词:职业教育 课程整合 现代教育技术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未来劳动者的素质提出
摘 要:本文分析了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并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笔者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培养的是学生对计算机基本知识、基本应用软件的掌握和使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文档的编排管理、数据的处理、简单图形图像处理和信息检索四部分。笔者学校这门课程的教学基本上安排
利用异氰酸酯与多元醇或多元胺类活泼氧反应合成不同的化学键结构,采用两步法扩链工艺,再与合适的助剂科学配伍,制成水性聚氨酯消光光油。该产品固含量高,消光效果好;具有涂层干爽
高吸水性树脂是一种新型的功能高分子材料,由含强亲水性基团的单体经过适度交联使其能够吸收上百倍甚至上千倍的水。本文从吸水机理、聚合方法、影响因素及树脂的性能等方面综
国之兴盛教育是关键。在各国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国际形势下,综合国力和人力的竞争便成为国家兴盛繁荣的基础。  一、关于教育的几点看法  笔者一直很推崇魏书生先生的教育管理理念,并一直将之作为工作前进的标杆。魏先生教育管理理念的核心思想是民主与科学,使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相结合,倡导和谐自主的人文教育管理理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榜样、引导作用  教师作为一个知识传授者,一言一行都会
本文采用平衡溶胀法,合成出一系列丙烯酸酯核/壳复合体系,研究了核壳乳液的粒径大小,结构表征,并用动态力学分析仪研究其阻尼性能,讨论了乳液配比、交联剂用量等因素的影响。
摘 要:现代教育,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而育人离不开贯穿始终的情感教育。语文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具有强烈的情感内涵。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还要挖掘课文中蕴涵的情感因素,渗透思想教育,促进学生情感建立和初步形成。  关键词: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语文教学不只是感知过程,同时也是情感过程。就情感教
摘 要: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职业学校学生的状况,一是职业学校学生的结构发生变化,趋势是逐渐高端化;二是学生的行为需要学校加强引导;三是正视社会的不良心理影响。  关键词:职业学校学生 心理问题 解决方法  一、注重学生结构发生的变化  目前,职业学校学生的结构发生变化,趋势是生源逐渐高端化。一则新闻提到一所职业学校设置两个大学生班,专门收录大学毕业生,进行两年的技能学习。对此社会上褒贬不一。有人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