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多元文化背景下西藏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之思考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rarc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文化的世界,西藏作为一个多民族地区,其文化发展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促进多元文化背景下西藏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良好发展,对于推进和谐西藏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西藏高校学生道德教育应“和而不同、独具特色”,具有民族特征和文化特征,采用多种道德教育方法相结合,构建共性的德育内容和个性的教育内容。
  关键词: 多元文化 西藏高校 大学生道德教育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多元文化的世界。旧的和新的、传统的和现代的、西方的和中国的、精英的和大众的……各种各样的文化价值观交织在一起,我国逐渐形成了多种文化并存的格局。西藏作为一个多民族地区,文化的发展必然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这也影响了西藏高校学生的道德教育。多元文化的发展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等产生了影响,所有这些使西藏高校的道德教育面临挑战。
  一、多元文化的含义及其特点
  (一)多元文化的含义
  20世纪20年代“多元文化”最早出现在美国,一些学者提出了“文化多元主义思想”,与文化“熔炉论”和文化“同化论”是相对立而出现的。美国文化多元联盟这样定义“多元文化”:“一个国家由不同的肤色、信念、行为和语言的多样化所组成的文化,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均等存在并相互支持的。”[1]1995年澳大利亚政府在悉尼首次主办了全球多元文化大会,并总结了“多元文化”的含义:多元文化是指各族群平等地享有“文化认同权、社会公平权和经济受益的需求”。
  (二)多元文化的特点
  多元文化的特点包括以下方面:第一,文化的多样性。多元文化的首要特点是文化多样性,包括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和价值观念的多样性等。第二,文化平等性。各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独特价值,并没有优劣贵贱之分,都应受到尊重,并有平等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力。第三,文化的交流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之间的联系增多,使其有机会更多地了解不同地区、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交往是多元文化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其存在的基础。第四,文化的共同性。为了各种文化共同存在和发展,文化的共同性是在尊重各民族不同的政治和文化选择的多样性前提下产生的,是多种文化中的异中求同,而不是将其完全的同质化[2]。
  二、西藏多元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
  由于历史的积淀,伴随国际国内环境的快速发展变化,西藏文化、民族和社会等方面呈现出独有的特征。
  (一)多民族共同聚居的民族特征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经过多次民族融合。早在公元前,居住在高原上的藏族先民就与生活在中原的汉族有联系。经过漫长的岁月,西藏高原上分散的众多部落逐渐统一,成为现在的藏族。根据藏汉历史文献记载,藏族在发展过程中先后融入的成分主要包括汉族、蒙古族、满族、羌族和纳西族等,与此同时,也有一部分藏族人口在历史长河中分别融入汉、蒙古、回、羌、纳西等民族之中。在拉萨,有大昭寺代表的藏传佛教文化,关帝庙代表的汉地文化及清真寺代表的伊斯兰教文化。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差异较大,具有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其体现出,不同的民族在同一个地区中相互融合的生存状态及求同存异的发展结构。多民族聚居的西藏,其民族特征决定了西藏高校学生民族成分的多样性,德育对象的民族性。
  (二)多种文化并存并相互融合的文化特征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西藏的各个民族创造了悠久的独特文化。西藏人民勤劳、朴实、勇敢,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开发了西藏高原,创造了世界闻名的藏族古老文化。拉萨作为西藏自治区的首府,包含藏、汉、回等多个民族,不同的民族文化共同谱写和推动圣地文化的历史及其发展。拉萨作为汉族、印度、尼泊尔等民族的交流中心,也是藏族文化与周边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中心。任何一个民族文化在其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必然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并与之相存相依。西藏不是一个文化孤岛,是长期以来各种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汇总的中心之一。西藏多元文化并存的文化环境使西藏高校的学生具有文化的传承性及文化选择的多样性。
  三、多元文化对西藏高校大学生道德发展带来的问题
  多元文化是各种不同文化、思想和价值观碰撞交融,它的发展拓宽了西藏高校大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西藏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带来影响。
  在西藏高校,多民族学生一起学习和生活,并且少数民族的学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学校教育的对象具有民族性特点。民族文化、中西方文化的互相渗透与交融,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等产生影响。(1)学生面对各种不同的文化会感到新奇,当文化间的差异性突出,学生又极力凸显个性时,他们却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西藏高校德育面临如何取舍各种文化当中的精髓与糟粕的问题。(2)在多元文化背景中,影响学生思想的信息源增多,西藏高校学生处于道德评价和道德选择的困境中。这就要求加强学校的道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和自主选择能力。德育工作应创造民主性、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多元价值面前进行理性讨论和抉择[3]。
  四、多元文化背景下西藏高校道德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采用多种道德教育方法相结合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西藏高校学生从不同的途径获取知识,同时受到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的影响。学校应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吸收和理解从不同渠道得来的信息和价值观,使学生具有抵御社会上种种诱惑的能力,在良莠不齐的社会价值观中,坚持自己的正确原则和良好的生活态度。道德教育的方法有多元文化的认知、多元价值的澄清、多元文化的体验和多元文化的实践活动等方法。
  1.多元文化的认知方法。西藏高校道德教育应主要通过课程渗透、班级活动及隐形课程(校风)的形式进行的。首先使学生了解到影响人们生活的不同文化,了解不同民族文化人们的背景特征。多元文化的班级活动使不同民族文化的特色得到表现及被欣赏的机会,建立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民族融合的正面价值观。   2.多元价值的澄清方法。在价值观教育方面,西藏高校应引导不同民族的学生形成与社会主体价值取向相适应的价值观。强化学生道德批判、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技能,使他们用客观的态度分析社会的各种价值观,并做出合理判断。
  3.多元文化的体验方法。西藏高校在实施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重视学生在道德情感培育中的情境参与的作用。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情感体验,营造师生之间彼此尊重、宽容、民主的课堂气氛。创设生活化情境,展现现实生活中面临的道德问题,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明辨是非。
  4.多元文化的实践活动方法。为了培养西藏高校学生尊重及欣赏不同文化及价值观念,学校可以通过各种具体的实践活动推行。通过各种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加强对学生日常生活实践的引导,解决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及困惑。让学生这一主体在学习中实践、在社会生活中实践、在实践中自觉养成锻炼自己的道德行为[4]。
  (二)教学内容主导性和多样性相统一
  针对西藏多元文化的背景,西藏高校在实施德育过程中应首先从党和国家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出发,遵循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标准育人,并考虑学校德育环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构建多元文化背景下“和而不同、独具特色”的西藏高校大学生德育内容体系。
  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中居主导地位,被普遍认同、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也是社会中长期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标准,其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人类道德观念发展的历史证明,在人类社会的不同文化群体之间,存在被大家普遍认可和遵守的核心价值观念。这些核心价值观包括人类社会共同的价值观,如诚实、勇敢、勤劳、正义、自尊、尊重他人、公平等,也包括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核心价值观[5]。我国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文化管理指导思想下提出的,目的是建设以社会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多样文化相互尊重的和谐文化体系。在西藏高校道德教育中,我们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爱国精神,增强民族凝聚的主导地位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的教育等。
  多样性是指西藏高校的道德教育除了向学生介绍主导性的文化道德观念外,还应介绍其他民族的文化道德价值观念、西方的道德价值观念等,把多民族的道德价值观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正确地对待其他民族、地域和国家的文化[6]。学校应鼓励教师在教学上欣赏不同民族及不同文化的长处,让学生有机会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表现出自己不同的文化特色。学生通过互相分享、欣赏,使其接纳与自己不同的文化,开阔开放的文化视野[7]。
  西藏高校道德教育的主导性是多样性条件下的主导,多样性是坚持主导性前提下的多样。多民族学校的道德教育,只有将主导性和多样性相结合,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品德,应对多元文化社会对学校道德教育的挑战。
  参考文献:
  [1]米歇尔·德·塞尔托著,李树芬译.多元文化素养:大众化研究与文化制度话语[C].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2][6]吕田田.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道德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2008.
  [3][5]冯建军,傅淳华.多元文化时代道德教育的困境与抉择[J].西北师大学报,2008(1).
  [4][7]张洪高.香港多元文化社会中的中小学道德教育[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11(1).
其他文献
高职生就业难的问题众所周知,本文主要从高职院校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市场的需求变化等几个方面剖析高职生就业难的原因,并研究高职院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改革方向和改革方法
情境教学借助于创设生动形象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改善教学环境,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以笔者从事的《旅游实践英语》课堂教学为例,分别从创设情境,自然
总结分析了浙江省农业科研单位实施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宣传、健全制度、选择优先实施领域、建立激励机制和注重产权保护、信息收集、人才培养、国际
高校图书馆员的素质优劣,是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成败关键。从图书馆员的结构优化、各方面的素质提升两方面展开了论述。
新课标实施以来,更加注重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地学,有兴趣地学。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从多种途径去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