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探讨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iyoum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通过探究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从明确课程设置目标、构建课程学分体系、优化重组课程体系、实施课程教学评价等角度提出专业课程设置的具体路径,以期更好地实现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优质化发展。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外合作办学
  一、引言
  随着教育部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明确指出,“规范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设立、运行及管理中的具体化工作,推进我国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有序化发展”。《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中亦强调,鼓励各高校之间协同创新,建设满足不同专业教学需要与学习需求的在线开放课程。可见,中外合作办学作为高等教育的三家马车之一,旨在为国家的建设发展培养优质的国际化人才,与此同时,国家顺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鼓励支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专业课程建设,创新完善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课程体系,推进我国高质量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二、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是培养优质化国际人才的重要方式,高质量旅游人才的培养成为向外对接国际化的关键,而专业课程的优化设置是提升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内容,更是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重要支撑。旅游管理作为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重点学科专业,其自身所涉及的基础性专业课程广泛,随着中外合作办学的顺利实施,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专门引进了国外相关专业的系列性课程体系。首先,我国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院校主要来自美国、法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俄罗斯、香港、奥地利等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的旅游类专业主要涉及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和旅游管理专业、酒店与旅游业管理等;国内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涉及的教育层次为大专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其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突出英语教学特色。英语教学从注重理论式教学转变为应用式教学,分设英语听、说、读、写等专项学习课程,扩充英语教学课时量;各英语专项学习内容分别聘请外籍高水平教师任教,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双语授课方式使得学生英语水平在较短时间内提升更大水平。最后,向外引进的优质化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涉及Tourism Reservation Systems、Destination Management、International Tourism and Leisure Markets,课程内容的教学大纲、适用教材由国外旅游院校提供,经中方教师筛选后进行双语教学[1]。
  三、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现实问题
  高校在开展旅游管理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以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在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依旧存在诸多方面的现实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一)专业课程目标定位不清晰
  中外合作办学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目标设置以高质量旅游人才培养为驱动。中外合作办学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与传统专业教学课程存在显著差异化,因部分高校尚未找寻外方与中方课程建设的共同点而盲目引进课程并融入专业知识体系,未能准确定位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培养目标及方向、明确的培养要求、适当的培养规格,导致课程设置的内容要素与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等内容出现脱节,从而进一步影响学生专业核心素养的提升、课程资源的优化配置及课程体系的深化融合。
  (二)课程存在重复性建设
  目前,国内已开设的旅游管理专业初步形成以旅游学、管理学、创业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为中心的综合性课程体系,而引进的国外(以英国为例)旅游管理专业基本以战略财务管理、跨文化管理人力资源为主的必修课以及以旅游数字分销策略、事件管理为主的选修课[2],课程体系庞杂,内容综合性较强,且与我国的旅游管理专业传统课程设置存在内容交叉。高校在引进国外教学资源的同时,并未仔细研究关联性课程资源的知识体系,做出进一步的课程筛选,而造成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重复性设置,导致课程资源的浪费。
  (三)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脱节
  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个服务性特色鲜明的实践型与应用型学科,整个课程教育教学环节都离不开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支撑,这既是巩固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前提,也是实现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内容。在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由于英语课程、公共课程的开设比重进一步加大,从而导致分配给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课程学时量进一步减少,进而导致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现象。
  (四)课程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
  中外合作办学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具有跨文化、综合性、系统性的显著特征。由于尚未理清中外文化内容的差异化,简单移植外方课程体系导致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内容与教学体系的衔接不当,未能有效实现中外课程的完全性融合及外国核心专业课程的本土化,从而进一步导致课程体系内各要素间系统性脱节,缺乏旅游管理专业特色。
  四、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实施路径
  通过分析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发展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现就从定位课程设置目标、优化重组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学分体系、实施课程教学评价的不同方面提出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路径,以期实现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系统优质化培养。
  (一)科学合理定位课程设置目标
  明确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中外合作办学课程目标设置,有助于更好地引导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与职业发展规划相結合,用于切实提高旅游人才的培养质量,加快我国教育与国际教育的接轨步伐,推进中国教育走出去外国教育引进来的发展战略。高校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改革战略部署的同时,对自身旅游管理专业竞争优劣势做出明确判断,并综合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周期、知识递进层次规律、专业内容构架以及课程支撑人才培养规格的作用力度,细化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向与培养规格[3],使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在原专业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精通外语、掌握较为先进的多元文化、具有国际化视野、运用国际规则参与国际事务竞争的能力,从而实现宏观指导方略与专业课程建设之间的前后呼应。   (二)优化重组课程体系
  中外合作办学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要坚持以我国学生发展为中心,避免出现过度引进外方课程和相关教材、依赖聘用外籍教师授课、采用外方教学评价内容体系等现象,明确中外合作办学教育价值的正确取向,做到合理引进,有效融合。校内外知名专家、教授积极协同高校相关专业课程教师,充分考虑高校自身的办学环境、办学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对象,厘清中外合作办学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逻辑关系,剔除关联性较高的重复性课程,做好旅游管理专业引进课程的筛选工作;规划设定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选用高质量外方教材或联合开发校本课程等方式实现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分门别类,优化组合,科学构成一个完整的、具有专业特色的本土化课程体系,实现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向与培养规格的高度衔接。
  (三)构建课程学分体系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学分体系构建严格依据《教育部关于当前中外合作办学若干问题的意见》中的内容规定,其引进的外方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应该超过中外合作办学全部课程和核心课程的三分之一,且聘任的外国教育机构教师任教的专业核心课程的门数和教学时数要超过中外合作办学全部课程和教学时数的三分之一。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旅游管理专业学分体系的构建应该严格依据课程教学时数进行规范设置,合理配置旅游管理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学时量及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模块选修课程的学分,规范管理旅游管理专业不同课程种类的优质化设置,实现旅游管理专业学分体系建设与人才培养规格密切对应,避免出现外语课程引入过多、实践课程设置过少、基础性课程设置不足等问题。
  (四)实施课程教学评价
  随着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课程的实施推进,明确课程教学评价有助于及时反馈教学问题,修订课程教学方案,解决实际发展问题。中外合作办学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会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市场用人所需、行业发展需要等内容进行动态调整,对此,专业课程教学评价内容会随之发生动态改变。中外合作办学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方式与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追求评价内容的科学性与客观性,以各高校专业而定,不存在统一标准。评价主体主要是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分会、相关用人企业单位、中介培训机构、学生、教师、家长等多元主体进行定期不定期的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检验行为,综合不同评价者的意见,得出全面、公正的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围绕中外核心课程门数与课程学时数、学分体系、特色专业建设、引进课程数等内容展开,尽量减少中外合作办学课程体系的构建偏差。评价方式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用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做出改进课程的决策。
  参考文献:
  [1] 张守艳. 基于中外合作办学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分析与优化[J]. 旅游纵览(行业版),2012(02):47+49.
  [2] harriet.英国旅游管理专业开设哪些课程[EB/OL] https://m.17liuxue.com/news/151768.html. 2018-09-11.
  [3] 程良龙,邵晓琰. 系统论视角下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课程体系的构建[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07):163-166.
  本文为南宁师范大學旅游与文化学院教改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2018LYJG0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陈炜(1977-),男,广西桂林人,南宁师范大学旅游与文化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旅游文化研究;刘宵(1995-),女,山东德州人,南宁师范大学旅游与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文化遗产开发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和手机应用软件的推广,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也迎来了新的变化。这种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混合式学习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次革命性的变革。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现状,接着探讨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并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提出构想。  关键词:互联网+;混合式学习;英语教学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不断地深化和推进,互联网和手机移动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给教育领
期刊
摘要:技师类院校的立足点在于为社会培养全方位、高素质的实践型人才,以满足各企事業单位的用人需求。现阶段,技师学院既需要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又需要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在保证专业知识、技能培养的前提下向学术型本科类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靠近的发展战略,英语教改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教师在教授英语课程时,应当注重协调理论文化素养与技能知识之间的关系,让职
期刊
摘要:针对联合站原油脱水工艺及设备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论证了通过分离器结构改造以及自控升级提高分离器调节的精确度与稳定性、增设脱气筒改善一次沉降罐的气扰问题,以及通过运用浮动收油工艺提升收油系统运行效率等方案,最终达到减少相关耗能设备运行负荷的目的,预计年经济效益270万元。  关键词:节能;分离器;脱气筒;浮动收油  1、生产工艺现状  埕东联合站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利县刁口乡内,投产于1992年1月
期刊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在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加强和改进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要注重政治思想性,又要注重艺术性,要将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呈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渠道的载体都丰富完善起来,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而仪式教育无论从其特征以及教育规律还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对于中职院校来说
期刊
摘要:幼儿从家庭走向更广阔的空间是由其进入幼儿园开始的,这是幼儿社会化的必经之路,并且也是幼儿今后成长之路的奠基石,将对幼儿产生影响其一生的重要作用,但随之人来的还有困扰每个家庭的“分离焦虑”问题。好的情绪体现出的是健康的身心,对于幼儿来说,情绪的稳定、心情轻松是是幼儿健康的基本体现。所以,教师和家长应当充分重视幼儿入园焦虑问题,从而采取有效的方式来缓解这种焦虑,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
期刊
摘要:我国风电场的建设是进行能源动力支撑的必要措施,但是风电场的建设在短期之内也会遇到风险和困难,如何顺利建设风电场并得到合理的运行,是目前能源建设的关键一环。  关键词:风电场建设;能源;项目建设管理  前言:   就我国的建设现状而言,风电场的建设周期较短,因而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阻碍,一方面是开办的准备活动急需到位,另一方面是具体的设备运输需要多方面的交接。本文将从枣庄风电场项目的建设出发,进
期刊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要求职业学校学生不但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还要具有熟练地实际操作能力,以提高其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在实践中穿插讲解理论知识讲解,将理论与实践巧妙地融于一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动手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關键词: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教学实施  职业院校是培养有一定基础理论知识和娴熟操作技能中、高级实用
期刊
摘要:该区块所用复合盐主要是以NaCL、KCL、AP-1为页岩抑制剂。它相对于我们传统聚合物钻井液体系依靠PAM等其他聚合物的桥联、包被的化学抑制机理上,又多了一层物理抑制,即利用高矿化度降低滤液活度、提高钻井液对地层的渗透压,从而阻止和减缓钻井液中水相侵入地层泥岩,外加无机盐对膨润土双电层水化膜的压缩、K+的晶格固定、以及胺基聚醇的协同作用下,提高体系抑制粘土渗透膨胀和水化分散的能力,从适度粗分
期刊
摘要:在观察小班幼儿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时,笔者发现该年龄段的幼儿无意注意占优势地位,故时常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注意力分散的状态,而孩子们日常的生活经验恰恰与无意注意相关,凡是幼儿熟悉或是见过的东西,做过的事情,均容易引起他们无意的注意。同时小班幼儿注意的稳定性也比较差,而活动的游戏化恰恰成为了影响幼儿注意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为更优地提高小班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质量,本次研究,笔者以情景生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某厂加氢装置柴油质量升级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统计和分析,制定了针对性的节能措施,有效降低了装置能耗,达到较好的节能效果。  关键词:加氢;柴油;质量升级;节能  为了减少环境污染,人们不断地对石油产品提出更高的要求。硫是石油产品中最主要的污染物。因此,降低柴油硫含量的工作受到广泛的关注。50×104t/a催柴加氢精制装置是利用原30×104t/a柴油加氢精制装置改扩建而成。2015年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