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思维学科,许多学生兴趣不浓,认为数学太枯燥乏味,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作为一个数学老师一定要考虑如何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一、精心备课,挖掘趣味,提高课堂效率
有效课堂的“备课”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但“要”素大体有三个:学习者、教学内容(及其结构)、教学目标(及其教学方法)。
1.学习者。学生的个别差异在课堂教学中会充分表现出来。这些因素既能反映整个课堂的丰富性,也能反映个体的多样性。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能够了解学生的“需要”以及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学生“需要”和“差异”往往并不限于知识水平,而在于求知热情。这需要教师不仅考虑“我应该讲什么知识?”更应考虑“我应该如何让学生对这些知识有兴趣,有欲望?”
2.教学内容(及其结构)。在备课时,一定要准确把握教材,把握教材的科学体系和逻辑结构;把握教材的重点内容和非重点内容;把握教材的疑难点。只有逐章、逐节、逐句钻深、钻透教材,才有可能掌握教材的主旨、主题和精神实质。然后才能在忠于教材和尊重教材的前提下,研究相关的学习策略、学习者策略,设计各种新颖的活动形式,使学生能够学得轻松、有趣。
3.教学目标(及其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应从观念、态度上慎重对待教学目标的制订,做到教学前心中有谱;其次,目标的制订要具体可行,且兼顾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等不同方面,尤其要体现出教师对于数学教育的独特理解与准确把握,并对教学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控,不断引导课堂向着预期的目标行进。
二、创新教法,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产与科研的实际。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能最大限度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小学生社会生活经验不足,对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感到困难又乏味。教师要根据本课内容,充分挖掘教科书,精心设计富有情趣的导入。如趣味问题导入、实用事例导入、实验猜想导入、数学小故事导入、设置悬念,直观教具演示等。教学时,教师通过巧妙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合理地组织好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从学生平常玩过的陀螺入手,让学生课堂上也来做一个陀螺。这样的教法让学生感觉到非常新奇,原来“数学课上也可以做玩具”,学生非常有兴趣的投入到圆的认识中去。通过制作陀螺,不知不觉中掌握,圆心,半径,直径等知识,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再创造的条件和机会,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实践、合作学习和交流等自主探索的行为,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使自己得到发展。
教学中要重视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剪一剪、量一量、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等,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动手机会,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以期获取知识,发展思维。
如,教学“梯形的面积”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梯形,让学生拼一拼,折一折,剪一剪等,通过这些操作让学生发现、思索、领悟、概括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发现它与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关系,这样的活动能促使学生参与学习,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求得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把知识建构起来,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又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四、开展活动,发展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有效课堂并不是死板的课堂,也要有活动。课堂教学活动化,意在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学一学、做一做、练一练、比一比、辩一辩、争一争等活动中,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学生在生动、活泼与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如《认识人民币》中,教师通过简单模拟购物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内在价值。在兴趣盎然的购物活动中,掌握人民币的基本知识。这样,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在生活中探究、在活动中互动、在活动中内化、在活动中应用、在活动中创造,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学生学到一定的数学知识以后,就会不满足课内的学习,希望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扩大视野,拓宽知识发展特长,增长才干,教师应积极组织各种数学课外活动,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愿参加,如:低年级可以组织讲数学故事,做数学游戏,猜数学谜语等;中高年级可以开展数学竞赛,建立数学园地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中,不断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特点,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利用各种学生常见的教学资源,利用学生的浓厚的兴趣,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活动中去感悟、探究、发现和体验学习的快乐。只有增强兴趣,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真正做到“有效课堂,兴趣为先。”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霍桥学校)
一、精心备课,挖掘趣味,提高课堂效率
有效课堂的“备课”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但“要”素大体有三个:学习者、教学内容(及其结构)、教学目标(及其教学方法)。
1.学习者。学生的个别差异在课堂教学中会充分表现出来。这些因素既能反映整个课堂的丰富性,也能反映个体的多样性。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能够了解学生的“需要”以及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学生“需要”和“差异”往往并不限于知识水平,而在于求知热情。这需要教师不仅考虑“我应该讲什么知识?”更应考虑“我应该如何让学生对这些知识有兴趣,有欲望?”
2.教学内容(及其结构)。在备课时,一定要准确把握教材,把握教材的科学体系和逻辑结构;把握教材的重点内容和非重点内容;把握教材的疑难点。只有逐章、逐节、逐句钻深、钻透教材,才有可能掌握教材的主旨、主题和精神实质。然后才能在忠于教材和尊重教材的前提下,研究相关的学习策略、学习者策略,设计各种新颖的活动形式,使学生能够学得轻松、有趣。
3.教学目标(及其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应从观念、态度上慎重对待教学目标的制订,做到教学前心中有谱;其次,目标的制订要具体可行,且兼顾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等不同方面,尤其要体现出教师对于数学教育的独特理解与准确把握,并对教学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控,不断引导课堂向着预期的目标行进。
二、创新教法,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产与科研的实际。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能最大限度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小学生社会生活经验不足,对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感到困难又乏味。教师要根据本课内容,充分挖掘教科书,精心设计富有情趣的导入。如趣味问题导入、实用事例导入、实验猜想导入、数学小故事导入、设置悬念,直观教具演示等。教学时,教师通过巧妙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合理地组织好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从学生平常玩过的陀螺入手,让学生课堂上也来做一个陀螺。这样的教法让学生感觉到非常新奇,原来“数学课上也可以做玩具”,学生非常有兴趣的投入到圆的认识中去。通过制作陀螺,不知不觉中掌握,圆心,半径,直径等知识,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再创造的条件和机会,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实践、合作学习和交流等自主探索的行为,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使自己得到发展。
教学中要重视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剪一剪、量一量、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等,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动手机会,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以期获取知识,发展思维。
如,教学“梯形的面积”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梯形,让学生拼一拼,折一折,剪一剪等,通过这些操作让学生发现、思索、领悟、概括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发现它与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关系,这样的活动能促使学生参与学习,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求得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把知识建构起来,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又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四、开展活动,发展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有效课堂并不是死板的课堂,也要有活动。课堂教学活动化,意在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学一学、做一做、练一练、比一比、辩一辩、争一争等活动中,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学生在生动、活泼与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如《认识人民币》中,教师通过简单模拟购物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内在价值。在兴趣盎然的购物活动中,掌握人民币的基本知识。这样,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在生活中探究、在活动中互动、在活动中内化、在活动中应用、在活动中创造,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学生学到一定的数学知识以后,就会不满足课内的学习,希望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扩大视野,拓宽知识发展特长,增长才干,教师应积极组织各种数学课外活动,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愿参加,如:低年级可以组织讲数学故事,做数学游戏,猜数学谜语等;中高年级可以开展数学竞赛,建立数学园地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中,不断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特点,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利用各种学生常见的教学资源,利用学生的浓厚的兴趣,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活动中去感悟、探究、发现和体验学习的快乐。只有增强兴趣,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真正做到“有效课堂,兴趣为先。”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霍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