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组制在化工专业研究生培养中的实践探索

来源 :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taitaihao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回顾了导师组制在我校化学与工程技术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中的实践探索,分析了现有导师组制存在的不足。从完善导师组制的微观角度出发,分别从建立导师组成员权责划分机制、“1+2”导师结构模式和定期研讨会机制等三个方面对导师组制的实施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化学工程与技术 研究生 导师组制 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4-0082-0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发展,研究生教育也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我国研究生在校生规模将达到200万。中国教育在线“2013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的有关数据显示:1978年是我国恢复研究生教育的第一年,当年录取10708人。2012年,我国硕士研究生录取约51.7万人,博士研究生录取约6.7万人,招生规模是35年前的近55倍,这给研究生教育培养带来巨大挑战。
  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研究生教育作为化工高等教育中最高层次的教育,担负着培养化学工程与技术高层次专门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重任。[1]但近年来,随着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培养质量出现了下降趋势。创新能力是研究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体现了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高低。导师在研究生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传统的单一导师制和静态导师组制均存在一定弊端。[2] [3]因此,必须对现有研究生培养模式中的导师制进行改革,而动态导师制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正是这种改革的发展趋势。正如湖南大学姚利民教授所指出,必须强化导师的指导责任,增加导师的指导投入,使研究生在全程学习、研究中得到所需的指导。[4]
  一、导师组制的内涵与意义
  导师制最早起源于英国,由于其历史悠久,发展完善,有许多可供吸取的经验和教训。《中国百科大辞典》对导师制的解释是“英国高等学校的一种教学制度。14世纪开始采用。导师对学生负有教学和辅导的责任。一般每一导师负责指导一名或数名学生。亦有专门负责学生生活、行为指导和咨询的导师”。[5]
  一些教育文献上对导师制还有以下两种解释:一种是“英国学校教授及训练学生之一种制度也”,另一种是“导师制是正规教学方式以外所用的一种教学方式”。[6]《研究生教育词典》将研究生导师制定义为“由导师对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品德及生活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并全面负责的教学管理制度”。[7]因此,在不同国家,导师应履行的基本职责和导师制的实现形式存在差异性。
  二、我校化学与工程技术专业实施导师组制的实践探索
  (一)实施导师组制的成效分析
  我校化学与工程技术专业硕士学位招生起始于2004年,目前已历经10余载。最初,研究生培养采用了单一导师制。这种单一导师制由一名导师指导多名研究生,导师之间一般不交流,他们各管各的学生。学生也只能从自己的导师那里获得知识和科研指导,不能从别的导师那里获得指导。这在早期,研究生数量不多的情况下,是可行的。然而,随着研究生的扩招,单一导师指导的研究生人数在逐年增加,生均资源紧张,严重制约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和研究生知识水平的发展。另外,单一导师的知识局限性易导致研究生学习范围过窄、知识结构不宽,从而不适应当前科学技术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趋势。
  近年来,我校把研究生教育作为学校科学发展、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四川理工大学的战略目标,在全校范围深化导师管理机制改革,推行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导师组制。笔者所在的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一共组建了“腐蚀与防护”“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分析测试技术”“精细化工”“化工过程开发”“化工新材料”6个导师组。现行导师制主要指由一名在学科方面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资深教授为组长,多位导师组成研究生指导团队,每一位研究生由一位导师主要指导,同时接受多位导师辅助指导,集体制订并实施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以“化工新材料”导师组为例,该导师组总共有导师7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1名,高级工程师1名,导师组长承担有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曾在企业工作多年,具有良好的工程背景。经过几年的运行实践,导师组制被证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利于学生吸纳集体智慧,博采众长,知识与技能得到全面发展,促进学术氛围的营造与创新思维的活化;便于仪器设备和研究经费的合理使用,提高实验室的投入产出比,实现资源共享;较好地实现年龄层次、职称层次和学缘关系等因素的协调匹配,促进学术梯队的健康发展。
  (二)现有导师组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实施的导师组缺乏动态性,属于静态导师组制的范畴。尽管“集体指导、导师负责”导师组制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但仍有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首先,现行导师组制的应对性不够。每个硕士研究生的导师主要由第一导师和第二导师组成,一般不会因研究生的选题而变动。在现行导师组制下,第二导师的任务侧重点模糊。由于受单一导师制思想的禁锢,第二导师事实上很少参与指导,而学生就更不用说得到导师组中的其他导师的指导了。研究生的培养主要有两大环节和内容,一是大约一年繁重的课程学习,二是为期两年学位论文的撰写与答辩。在研究生的培养阶段,第一导师和导师组其他成员的目标一致,但两者的任务应该是有所侧重的。
  其次,现行导师组制使其成员之间易产生矛盾和惰性。由于我校属于省属院校,而且远离城市中心,研究生生源匮乏,以学科为基础形成的导师组一旦形成,一般情况下不会变更。有限的生源使得大多数第一导师只能指导1-2名研究生,而研究生论文课题源于第一导师的科研项目,如果该科研内容与第二导师平时所做项目研究的内容差别较大,第二导师就很难参与实验和论文指导。另外,第二导师一般资历较短,义务多,权利少,对第一导师可能产生过多的依赖,不大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其指导研究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整个导师组的活力。   第三,现行导师组制仍制约着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在现行导师组制模式下,研究生基本以“导师布置任务、研究生完成任务”的方式来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实施过程和学位论文撰写,也就是导师操纵培养指导的全过程,研究生只能机械地、被动地接受指导。这种以灌输为主的教育过程忽视了以研究生为主体、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研究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受到制约。因此,静态导师组制较难实现“拓宽学生视野、丰富知识结构、改善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
  三、导师组制运行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导师组成员权责划分机制
  导师组的建立并不意味着由整个导师组集体来培养某个研究生。导师组作用的真正发挥,应该是汇聚导师组中每位导师的智慧,导师组成员通过吸收集体智慧来培养自己所带的学生。一个导师组设立一个导师组长,实施导师组长负责制,主持导师组的日常管理和负责总体发展规划。每个导师组以学生为中心,分设若干个指导小组。每个学生归属于一个指导小组,在指导小组中负主要责任的导师为责任导师。因此,具体到某个研究生的培养,导师组应坚持“以责任导师培养为主,其余导师培养为辅”的原则,而不可能由整个导师组进行具体的指导,这在实践中不具备可行性。当然,导师组成员之间的职责履行必须靠相应的运行机制来保证。
  导师组制已在国内大多数高校建立,但导师组成员因职责划分不清而导致导师组虚化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坚持“以责任导师培养为主,其余导师培养为辅”的原则,可以使导师组制培养模式具体化并具有可操作性,而非一个空洞的导师组概念。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通过导师考评政策适当向辅助导师倾斜,使每位导师组成员都乐意通过一个固定机制协助其他导师完成学生指导。在具体实施中,学校可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定期对导师组成员的工作进行考核、考评。在量化考核指标的前提下,建立导师制评估档案,为导师制工作的改进提供依据和方向。
  (二)实行“1+2”导师结构模式,吸纳青年教师进入导师组锻炼
  为加强我校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吸纳青年教师进入导师组锻炼势在必行。目前,我校导师组成员均要求具有导师资格,没有建立吸纳青年教师进入导师组的运行机制,难以实现“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勇于创新”的导师组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在年龄问题上,教师队伍应该考虑老、中、青的结合,充分考虑年长者的经验优势,考虑年轻者接受新知识快的优势,形成以老带新的格局;在职称层次上,应以教授、副教授和讲师等不同层次的教师相结合,组成一个在知识结构上相互补充的研究生指导小组。
  在坚持“以责任导师培养为主,其余导师培养为辅”的原则的基础上,实行“1+2”导师结构模式,即“责任导师+副导师+导师助理”模式。围绕每位研究生培养,除了通过研究生与导师互选机制确定1名责任导师以外,还需配备1-2名副导师和1-2名导师助理协助指导。副导师应具有硕导资格,且具备基础理论深厚、知识视野开阔、学术思想活跃的特点,主要协助责任导师指导实验方案、论文撰写、工程实践等。导师助理应具有一定科研实力和指导能力,但又未能达到导师遴选标准的年轻博士教师。导师助理可担任研究生重点课程和学位课程的主讲教师,参加学术交流、访学和带领研究生参与行业企业实践等。导师助理可不纳入硕士生导师的管理序列,但必须上报研究生教育院备案。对于进入导师组的导师助理,学校应在职称晋升、人事任用方面给其提供更多的机会,鼓励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三)建立定期研讨会机制,上网公示接受监督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的导师组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方面是人们对导师组的认识不深,另一方面是学校没有提供发挥指导小组作用的环境。充分发挥导师组优势的最有效措施是建立学术交流平台。借助学术交流平台,建立定期研讨会机制。为确保研讨会定期召开,可借鉴我校教研会运行经验,各导师组应在每学期第一周内上网公示本学期研讨会内容,接受研究生处监督。研讨会要坚持“会前定主题,会后交总结”的惯例。在学术交流与合作过程中,可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参与,在交流和讨论中让各种学术思想自由碰撞,产生新的研究思路和方向。在这方面,我校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下属的化工新材料导师组率先进行了有益探索。例如,今年8月,化工新材料导师组邀请了中科院成会明院士参加了导师组研讨会。在研讨会上,成院士听取了导师组7名研究生的近期实验进展汇报,并现场解答了实验中的部分科学问题。在研讨会期间,成院士还与青年博士教师深入交流,并讲述了自己带领研究生广泛阅读文献资料,提出实验创新思想,并取得大量研究成果的个人经历。这种高质量的研讨会既锻炼了导师组青年教师,又帮助研究生找准了研究方向,对如何发挥导师组的整体效能探索了一个有效途径。
  [ 注 释 ]
  [1] 王许云,岳学海,郭庆杰.增强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策略[J].化工高等教育,2013(1):18-20.
  [2] 肖宗志.硕士学位论文指导为轴心的动态导师组制构建[J].当代教育论坛,2011(11):5-6.
  [3] 王春华,涂宇翔,孙晶茹.导师组制在研究生培养中的实践探索[J].高教论坛,2012(3):17-19.
  [4] 姚利民,朱黎旻.研究生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3(11):55-59.
  [5] 袁世全,冯涛.中国百科大辞典[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
  [6] 李进才,娄延常.试论导师制[J].教育研究,1994(8):38-42.
  [7] 孙义健.研究生教育辞典[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覃侣冰]
其他文献
[摘 要]高等院校的图书馆属于学校的学术资源的核心机构,是服务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重点部门。图书馆应具备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提供文化娱乐等的功能,并肩负着为学校的师生提供学术资源保障的重任。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该增强自身修养,提升业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为教职员工和广大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建设出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队伍。图书馆应增强投入力度,增加与外界的合作,
期刊
[摘 要]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是一门综合应用性很强的专业,除要求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要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在强调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今天,结合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特点,如何设置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强能力、高素质的高级应用型水利水电工程专门人才,促进我国水利水电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这值得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们去认真思考。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高等工程教育质量的保证和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工程教育走向国际化的必然之路,已得到工程教育界和工业企业界的充分认同。土木工程生产实习是提高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环节。近几年,常州大学在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指引下,围绕实习基地建设、指导教师队伍培养、成果考核等几方面对土木工程生产实习教学进行改革和探索。实践证明:这些措施的实施,丰富了学生工程实践的内容,
期刊
[摘 要]目的:根据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编制一个适合医学生的人体解剖学学习自主性量表。方法: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编制医学生自主学习量表,运用项目分析、因子分析、信度分析、效度分析方法进行量表的项目和结构验证。结果:对昆明医科大学医学专业的医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建构了一个包含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两个方面的12个因子、64个题目的医学生人体解剖学学习自主性量表,分析结果表明:(
期刊
[摘 要]当今时代对人才的认定标准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决定了我国的高校教育应该加大对高校阶段的学生人格养成教育力度。加大对高校阶段的学生人格养成教育力度是学生所处环境发生变化后的客观需要,是学生在高校阶段心理发生变化后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培养优质人才、共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加大对高校阶段的学生人格养成教育力度应该成为当前我国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应该引起全国各个高校的足够重视。  [关键词]人格养
期刊
[摘 要]目的:构建一套全面客观反映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评估体系,对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进行科学的评价。方法:根据国务院学位办对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制定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下,通过理论分析法、文献综述法、德尔菲法结合李克特量表、层次分析法等,研究制定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体系的各项指标。结果:构建了包含招生管理、综合素质、培养管理、社会认
期刊
[摘 要]科技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动着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发展。教学国际化是实现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基础和重要途径。在学习借鉴国外研究生教育的先进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模式的基础上,论证“四化”模式是不断完善研究生国际化培养课程设置、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增强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研究生 国际化培养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
期刊
[摘 要]常州社会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作为常州一张靓丽名片的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在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支撑的同时,不断优化调整专业结构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必须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根据人才需求特点,建立起主动实施专业动态调整更新的体制机制,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不断改革创新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根据学校自身发展目标定位,打造品牌特色专业和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
期刊
[摘 要]综合英语这门专业必修课程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将英语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能力,还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素质,想要成功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加深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对于“综合”一词认识的深度,这样才有可能全面推动英语教学的进步,从而更进一步提升所有学生的英语素养。应就如何将“综合英语”这一概念成功引入英语教学领域的问题展开探讨,总结并归纳出将这个思想贯彻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从《现代大学英
期刊
[摘 要]生源是普通高等学校存在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更是独立学院的命脉。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影响独立学院生源数量变化的因素呈现出多元化趋势。除与公办普通高校一样,受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量变化较大以外,独立学院受国家宏观政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当然其自身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特色才是决定影响的关键和根本。减轻这些因素影响的关键是独立学院必须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凸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