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分析

来源 :建筑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shu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及提倡节约土地的目标,高层建筑已成为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高层建筑对地基基础要求较高,钻孔灌注桩可有效解决地基基础承载力不足问题。地基基础是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保障的前提,选择科学合理钻孔灌注桩及水泥混凝土灌注施工工艺,确保建筑施工质量。
  关键词:灌注桩;施工技术;砼灌注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d advocate the goal of saving land, 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s becom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foundation to the demand is higher, bored piles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shortage problem of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foundation. The whole building foundation is the precondi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guarantee, scientific choice of reasonable bored piles and cement concrete pouring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o ensure construction quality.
  Keywords: filling pil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ncrete pouring
  中图分类号:U443.15+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前言:
  当高层建筑荷载很大,而地质条件相对较差时,建筑物地基土质不良,无法满足建筑物对基础变形和强度方面的要求时,或者由于建筑物上部荷载较大,要求下部基础提供足够的承载力时,可以用桩基础作为媒介,将荷载传递至坚实的土层或岩层,以满足使用要求。桩基础以其较大的承载力和对抵御复杂荷载的特殊本领以及对各种地质条件的良好 适应性成为高层建筑的基础的主要形式。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桩基和围护工程质量,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必须加强对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技术控制,确保工程质量是施工安全。
  1.钻孔灌注桩技术特点分析
  (1)钻孔灌注桩施工时与沉入桩中的锤击法相比,基本无噪音、无振动、无地面隆起或侧移,因此对环境和周边建筑物危害小;
  (2)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直径大、能建造比预制桩的直径大的多的桩,入土深;
  (3)对于桩穿透的土层可以在空中作原位测试,以检测土层的性质;
  (4)施工质量的好坏对桩的承载力影响很大,扩底钻孔灌注桩能更好地发挥桩端承载力;
  (5)经常设计成一柱一桩,无需桩顶承台,简化了基础结构形式;
  (6)钻孔灌注桩通常布桩间距大,群桩效应小;
  (7)某些利用“挤扩支盘”钻孔灌注桩可以有效减少桩径和桩长,提高桩的承载力,减少沉降量;
  (8)可以穿越各种土层及嵌入基岩,其他桩型很难做到;
  (9)施工设备简单轻便,能在较低的净空条件下设桩;
  (10) 混凝土浇筑是在泥水中灌注的,混凝土施工质量较难控制;
  (11)钻孔灌注桩在施工中,影响成桩质量的因素较多,质量不够稳定,有时候会发生缩径、桩身局部夹泥等现象,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的发挥会随着工艺而变化,且又在较大程度上受施工操作影响;
  (12)因为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非常高,所以进行常规的静载试验一般难以测定其极限荷载,对于各种工艺条件下的桩受力,变形及破坏机理现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2.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分析
  因其所选护壁形成的不同,钻孔灌注桩施工有泥浆护壁方式法和全套管施工法两种。
  2.1泥浆护壁施工工艺
  泥浆护壁施工工艺过程:平整场地→泥浆制备→埋设护筒→铺设工作平台→安装钻机并定位→钻进成孔→清孔并检查成孔质量→下放钢筋笼→灌注水下混凝土→拔出护筒→检查质量。
  2.2泥浆护壁施工顺序控制
  (1)施工准备
  施工前要认真熟悉设计图纸及有关施工、验收规范,核查地质和有关灌注桩方面的资料,对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后制订出施工质量标准、验收实施方案和每根桩的施工记录,以便有效地对桩基施工质量加以控制。施工工具准备包括:选择钻机、钻具、场地布置等。 钻机是钻孔灌注桩施工的主要设备,可根据地质情况和各种钻孔机的应用条件来选择。
  (2)钻孔机的安装与定位
  要求安装钻孔机的地基稳固,平整,对于地层较软或不平稳的地基要进一步处理,并垫上钢板或枕木加固,以免造成施工中钻孔机倾斜、桩倾斜和桩偏心等不良影响。为防止桩位不准,应定好中心位置和正确的安装钻孔机,对有钻塔的钻孔机,先利用钻机的动力与附近的地笼配合,将钻杆移动大致定位,再用千斤顶将机架顶起,准确定位,使起重滑轮、钻头或固定钻杆的卡孔与护筒中心在一垂直线上,以保证钻机的垂直度。
  (3)埋设护筒
  钻孔前应设置坚固、不漏水的孔口护筒,用以保证成孔位置和孔内泥浆的高度。护筒内径应大于钻头直径,大出的尺寸既能保证钻机钻进的工作面又要确保成孔的准确位置。护筒顶面宜高出施工水位或地下水位2m,在旱地或筑岛时还应高出施工地面0.5m,用以保证孔内的水压力防止钻孔过程中塌孔。钻孔内若能保持壁地下水位高的水头,增加孔内静水压力,能为孔壁、防止坍孔。护筒除起到这个作用外,同时好有隔离地表水、保护孔口地面、固定桩孔位置和钻头导向作用等。   (4)泥浆制备
  钻孔泥浆由水、粘土(膨润土)和添加剂组成。制浆前,先把粘土(膨润土、工业碱、聚丙烯酸铵、木纤维素按照适当的比例配置)尽量打碎,使其在搅拌中容易成浆,缩短成浆时间,提高泥浆质量。调制的钻孔泥浆及经过循环净化的泥浆,应根据钻孔方法和地层情况来确定泥浆稠度,制浆时可将打碎的粘土直接投入套管内,使其冲击锥冲击制浆,待粘土已冲搅成浆时,泥浆的配比试验已经确立,满足性能要求,即可进行钻孔。多余的泥浆用管子导入钻孔外泥浆池储存,以便随时补充孔内泥浆。泥浆作用具有浮悬钻渣、冷却钻头、润滑钻具,增大静水压力,并在孔壁形成泥皮,隔断孔内外渗流,防止坍孔的作用。
  (5)钻孔
  钻孔是一道关键工序,在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操作,钻孔灌注桩打桩顺序一般分为:由一侧向单一方面打,自中间向两个方面对称打,自中间向四周打。因此;应结合地基土壤的挤压情况,桩距的大小,桩机的性能,工程特点及工期要求,经综合考虑予以确定,以确保桩基质量。在施工中要注意不断添加泥浆和抽渣(冲击式用),随时检查成孔是否有偏斜现象。采用冲击式或冲抓式钻机施工时,附近土层因受到震动而影响邻孔的稳固。所以钻好的孔应及时清孔,下放钢筋笼和灌注水下混凝土。
  3、砼灌注技术分析
  3.1钻孔灌注桩材料的选用
  钻孔灌注泥浆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成孔过程和质量,性能好的泥浆具有护壁质量好、浮渣能力强、沉渣量少的特点。性能不好的泥浆易造成塌孔、扩孔、夹渣等问题。钻孔灌注桩的主要材料水泥、钢材必须有产品合格证,砂、石材料进场时都需进行质监部门严格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水泥混凝土原料宜选用卵石、石子含泥量小于2%,以提高水泥混凝土的流动性,防止堵管。
  3.2混凝土的配合比
  深桩灌注时间约为5—7小时,因此应加缓凝剂,使水泥混凝土初凝时间大于8小时,为了使水泥混凝土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流动性,应按合理的配合比将水泥、石子、砂子倒入料斗后,先开动搅拌机并加入30%以上的水,然后与拌合料一起均匀加入60%的水,最后再加入10%的水。钻孔灌注桩水下砼使用导管灌注,现场的配合比要随水泥的品种,砂、石规格及用水量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3.3浇筑工艺技术控制分析
  (1)在混凝土未初凝的可塑时间内,完成混凝土的分层接茬和分段接茬,在浇灌砼前半小时,通知商品砼供应商备料,砼运至施工现场后,根据砼浇筑时的气温条件,防止混凝土浇筑面上水分挥发过多造成接茬不良。对混凝土的和易性、坍落度进行检查,满足要求方可进行灌注。
  (2)在浇灌时应保证浇灌工作的连续性,必须随浇注随震捣,为达到混凝土均匀密实性,浇与振需协调配合,切忌早振。
  (3)混凝土振捣应遵循快插慢拔、振点等距离布置的原则,混凝土振实的表现为:混凝土已无显著沉落、表面呈现平坦,混凝土已不冒气泡、混凝土开始泛浆。
  (4)混凝土接近设计桩顶标高时,要准确测量其高度,准确计算并控制最后一次灌注量,使混凝土顶面高出设计标高500mm,防止欠灌。灌注桩在浇灌时,应一次灌注完毕,不得因任何原因中断。
  (5)如孔内水位较高,水量较大时,可适当采取水下灌注方法灌注。
  4.结术语
  随着建筑新材料、新技术及新工艺的不断应用,钻孔灌注桩技术不断得到发展,施工过程中应结合施工项目地质材料及各种地基基础施工处理,以及砼灌注技术控制技术要点,钻孔灌注桩技术会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程素兰,钻孔灌注桩施工应用及探讨[J].山西建筑,2009(31)
  [2]王智,钻孔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应用[J].厦门科技,2006(06)
  [3]杨培业,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J].工程设计与建设,2005(04)
  [4]张学明,钻孔灌注桩极限承载力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
其他文献
摘要 随着人类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绿色建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对绿色建筑的概念及设计理念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做好绿色建筑设计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  一、绿色建筑的概念及设计理念  1、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是指最低限度影响环境的建筑物,该种建筑能够实现对环境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对环境没有危害作用,可以在不破坏环境生态平衡的条件下建造。基于以上的特点,绿色
期刊
摘要:对大中型钢包的工作环境、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进行了介绍,制定出一整套针对大中型钢包的组焊工艺,按照该工艺,已成功地制造了数百台大中型钢包。  关键词:大中型钢包;桶体;桶皮;耳轴;组焊工艺  钢包,有称钢水包,是盛装钢水的容器,桶体用钢板制成,内部砌耐火材料,钢水由底部的滑动水口流出,进行浇注。钢包是钢厂主要的冶炼设备之一,其使用环境恶劣、使用条件苛刻,如果钢包制造有问题或者使用不当都会造成钢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几类特殊地层中水文孔实际报导情况作详细的判定分析,为今后在类似地层矿井冻结施工中如何判定冻结壁的交圈情况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冻结法;水文孔;特殊地层;判定  Abstract: based on several categories of special strata in actual hydrological hole for detailed reports the
期刊
摘 要: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利益,业主的安全以及建设企业在目前激烈竞争大环境下的竞争力,工程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所以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多年项目管理经验,从从业人员素质,材料设备以及技术环节对质量的管理与控制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概述  一个工程项目的成与败、优与劣,关键在于工程质量的管理,它能
期刊
摘 要:水工建筑构筑物的结构安全和防渗等主要由混凝土承担,因此混凝土的质量极其重要。文章主要分析了水利工程中混凝土裂缝的原因,针对裂缝的防治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裂缝;防治  Abstract: The structural safety of hydraulic building structures and impervious borne by the concrete
期刊
摘要:国外某燃煤电厂位于海边,常年雨量丰富,相对湿度较大。根据现场实地调查及电厂地址勘测获得的资料、收到的参考施工图纸资料及电厂实际进度情况,不能等待原设计实施。为满足进度计划要求,决定优化方案。  关键词:海边;开挖;优化;非常方案  1概述  1.1现场条件  工程地层属于中细砂地层,地表为腐植土薄层,地下水位高,地面以下基本为地下水。施工位置并无地质勘探资料,因此只能采用附近区域的地质资料作
期刊
摘 要:招投标过程中出现的众多违法违纪、经济腐败等问题一直是我国建筑市场上秩序混乱的重要因素。建筑市场的有序管理不仅关系着建筑行业和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还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招投标问题已经谈了多年,虽然取得了许多管理成绩,但存在的问题还是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建筑市场上招投标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入手,提出了若干加强建筑市场招投标规范化管理的措施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目前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应该合理地确定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工程造价管理队伍,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工程造价咨询。  关键词:建筑工程; 工程造价;管理; 概算;预算  Abstract: in view of present project cos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anagement and points out
期刊
摘 要:由于建筑工程质量一旦发生事故 ,轻者造成经济损失,重者还会造成楼倒人亡,可见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必须引起重视 ,但工程师及施工人员往往只埋头赶工,很容易忽视质量工作。针对此问题 ,文章紧紧围绕影响工程质量的人、机、料、法、环五个因素 ,阐述了施工人员在建筑工程质量预控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监管;质量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
期刊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种经济建设及电子科技技术都在以可见的速度发展着。而这种飞速的发展所带动的是全国的国防建设也在随之发展着。尤其是关乎到民生的地理建设事业,更是以惊人的形式改革发展着。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随本文对地理检测中测绘摇感的技术应用进行一下简单的研究吧。  关键词:地理检测;测绘摇感技术;数据处理;  地理检测是我国经济发展与国民稳定生活的最基本的保证。它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