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水泵房开挖设计优化

来源 :建筑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563268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外某燃煤电厂位于海边,常年雨量丰富,相对湿度较大。根据现场实地调查及电厂地址勘测获得的资料、收到的参考施工图纸资料及电厂实际进度情况,不能等待原设计实施。为满足进度计划要求,决定优化方案。
  关键词:海边;开挖;优化;非常方案
  1概述
  1.1现场条件
  工程地层属于中细砂地层,地表为腐植土薄层,地下水位高,地面以下基本为地下水。施工位置并无地质勘探资料,因此只能采用附近区域的地质资料作为参考。
  循环水泵房施工区域暂时无场内临时道路连接,但场地宽阔,施工区域周边无建筑物,重型设备行走并无干扰。目前弃渣场暂未明确,开挖时渣料需运输至指定地点。
  循环水泵房基底标高-8.6米处的开挖尺寸为30m×24m,进水渠导墙处由于无具体图纸,暂定为15m。
  开挖基坑约为78.89m×67.44m的矩形基坑。开挖分两层开挖,第一层挖深5.6m,第二层挖深5m,第一层与第二层之间设宽足够设备行走的马道。
  1.2施工内容
  主要为循环水泵房的开挖、排水等施工,并包括质量控制和验收。
  2降排水
  循环水泵房的开挖为原状土开挖,区域内基本无PC桩,为保证边坡开挖稳定性和施工安全,必须保证开挖在干地上施工。
  循环水泵房目前的地面绝对高程约2m,基础垫层设计底高程为-8.6m(绝对高程),开挖深度较大,约10.6m。
  由于工期紧张,降排水为明排。根据相关工程和部位的经验,在基坑的四角布置大型集水井,采用多台水泵集中排水进行降水。边开挖边降水。
  2.1排水计算和设计
  2.1.1初期排水计算
  基坑分两层开挖,初期排水也分两次进行。
  第一层基坑水位降深5.6m,排水量计算约为37135m3。由于无渗透参数资料,根据抽水试验的实际情况,取渗透系数约10m3/h。按7天排干计算,每天有效排水20小时,基坑四角各设置一个集水井,则每个集水井的抽排量约76m3/h。因此每个集水井配置2台40m3/h排量的抽水机即可满足要求。
  第二层基坑水位降深5,排水量计算约为8130m3。按4天排干计算,每天有效排水20小时,基坑四角各设置一个集水井,则每个集水井的抽排量约35m3/h。因此每个集水井配置1台40m3/h排量的抽水机即可满足要求。
  2.1.2经常性排水计算
  经常性排水按渗透系数10m3/h,地表降水按小时雨量30m3/h计算,则每个集水井配置1台40m3/h排量的抽水机即可满足要求。
  3基坑开挖
  3.1开挖平面布置
  根据设计参考图纸,循环水泵房的结构线为25m×20m。开挖时,结构线需外扩3m作为开挖坡脚线,BA轴处有牛腿结构,外扩4m。因此开挖基坑底面为32m×26m。导流墙暂按15m考虑。
  由于开挖深度较深,约为10.6m,开挖基坑的土层基本为砂层,因此必须采用先降水后开挖的方式进行。
  降水采用集水井集中抽排的形式。集水井布置在基坑四角,分上下两层布置。在开口线外1.5m的位置、第一层坡脚位置(马道处)、开挖坡脚内侧分别设置截(排)水沟,以阻隔地面水流入基坑。
  为保证施工安全,减少高边坡作业,开挖基坑需分两层开挖(见下图所示)。第一层开挖由原始地面下挖5.6m,形成第一层开挖基坑,边坡坡度取1:1.2。第二层开挖时,在第一层开挖基坑的底面四周,留足够设备行走的开挖马道,以便稳定边坡和边坡支护,第二层开挖深度5m,边坡坡度取1:1.2。
  另外在开挖基坑沿进水渠侧,开挖出一条出入作业面的临时施工道路,道路坡度取5%,道路降至马道高程,即第一层开挖底面,以便出渣。
  3.2开挖程序
  地形测量及放样 → 集水井开挖和支护 → 降排水并同期进行基坑开挖 → 边坡支护 → 建基面清理及缺陷处理。
  3.2.1地形测量及放样
  根据工程师批准的坐标点和水准点,用全站仪、经纬仪和水准仪对地形及建筑物轴线、建筑物基础的开挖开口线进行测量定位。在放线时多设一个控制桩,转点处另设桩,永久性和临时控制桩均采用现浇混凝土方式进行保护。控制桩施工完成后进行复核,待位置及高程经复核确定无误后,将测量资料报送工程师复核。然后用白灰施放出开挖边界线。所有的控制桩点在施工过程中定期进行复核,确保工程施工准确无误。
  3.2.2降排水
  采用经批准的排水形式,沿基坑开口线外围的布置截排水沟。严格遵循已确定的集水井位置和排水沟位置进行开挖排水。降排水过程中应定期检查水位变化,以便于水泵排量的控制。
  3.2.3基坑开挖
  基坑第一层开挖采用挖掘机直接开挖,自卸汽车装料,将渣料运输至指定位置堆存。由于本区域基本为砂层,第二层开挖利用临时道路进行出渣运输,采用挖掘机在工作面上直接挖渣装车的方式进行。开挖完毕后,挖掘机沿预留的挖机道路退出基坑。
  3.2.4边坡支护
  本基坑开挖第一层边坡坡比为1:1.2,第二层坡比为1:1.2,两层之间留马道保证设备形式,宽为5m~9m不等。采用瑞典条分法对边坡稳定进行计算复核,安全系数为大于1.4,达到国内一级基坑的安全系数要求。
  边坡支护拟采用两种形式护坡。
  第一层边坡考虑雨水冲刷及地面水的影响。采用沙袋堆码坡脚以上1m范围,沙袋设置于马道上。沙袋以上采用彩条布覆盖,并于基坑顶部采用沙袋压脚,使彩条布覆盖整个第一层坡面,避免受雨水直接冲刷而造成坍塌。
  第二层边坡位于下部,局部将会出现渗水,边坡稳定,但为防止流沙的出现,以及雨水冲刷坡面造成危害,坡面仍采用彩条布覆盖,沙袋压坡的方式保护,坡脚出设置木桩和铁皮围栏,防止垮塌的边坡进入施工工作面。
  3.2.5建基面清理及缺陷处理
  开挖完成后,必须进行建基面清理,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将机械开挖时的超挖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处理,保证建基面的平整。
  若发现有缺陷的地质情况,立即报告工程师,待调查研究后,确定处理方案,并及时的安排处理,同时做好地质缺陷记录。
  3.2.6开挖注意事项
  (1)开挖接近基底时,尽量预留保护层,保护原状土不受扰动,以便控制边坡,避免超挖和欠挖。
  (2)在开挖时保证地下水己降到基坑底面50cm以下,以利干地作业。
  (3)施工中按设计开挖图控制开挖边坡,确保不出现欠挖、超挖,基础底部预留的5cm保护层待下一道工序开始时,再人工修整到设计标高,验收合格后才可进行下道工序。
  3.2.7开挖应急措施
  (1)对可能出现周围承压水影响时,当开挖边坡局部出现渗流,及时采取级配反滤料进行处理,并将渗流水通过碎石盲沟引到排水管井内或槽底脚排水沟内以保证边坡的稳定。
  (2)对可能出现的承压水,当开挖至槽底或边坡底脚局部出现管涌、翻砂等情况,立即采取扩挖、回填砂石反滤科、压实并将渗流水引导至集水坑或排水沟。
  (3)在开挖过程中注意集水坑的保护和出水量的观察,当出现个别集水坑淤积量大或开挖时被破坏,要及时清理。
  3.3开挖设备配置
  本基坑开挖总量约45265m3。第一层开挖量约37135m3,按照3台PC220挖掘机配置,开挖时间10天考虑,运输距离在1公里以内,自卸汽车需配10台即可满足要求。
  4施工工期
  为缩短工期,考虑开挖与排水同期进行,开挖稍微滞后于排水,第一层开挖排水时间按15日,第二层开挖排水时间10日,边坡支护20日,整个开挖工期需要约35日。
  5结束语
  通过总承包商成立多专业的优化设计小组,形成了以基本资料收集,到数据分析优化设计决策一条龙的动态设计体制,确保了优化设计工作的及时和有效,收到了较好的工程效益。
其他文献
摘要: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越来越好,高层建筑的需求不断增加。经济的发展,土地越来越稀少,高层建筑能很好地高度利用有限的土地,提高单位面积较小的土地占有率,同时高层建筑的增多也体现了建筑技术水平的快速提高,高层建筑供水系统是高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好城市高层建筑的供水系统对高层建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提出,节能、减排规划是总目标,如何探索出高效节能的供水系统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了水利水电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特点,对施工企业实行项目管理实践作了介绍,并就施工企业如何进行规范化项目管理提出探索建议。  关键词:水利水电施工企业,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 TV2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水利水电建筑行业生产方式和组织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施工企业从学习鲁布革工程管理经验开始,逐步推广项目法施工。特别是
期刊
摘要:为了减少工程投资,对深基坑工程设计进行优化是十分必要的。阐述了深基坑工程的优化设计原理、方法,并以在建的上海虹桥协信中心为例,通过对多种支护方法的技术经济比选分析,实现对支护方案的优化设计,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深基坑;优化设计;方法;工程应用。  本文论述了深基坑工程的优化设计原理、方法,并以上海虹桥协信中心为例,通过对多种支护方法的比选分析,实现对支护方案的优化设计,取得良好效果。 
期刊
摘要:现代高等级的公路,往往绵延数千里,在公路上,桥梁则成为必不可少的的组成部分,特别注意的是,在施工中桥梁建设往往是左右全线通车的关键。其中,中小跨径桥梁所占比例巨大,但长期以来,由于其结构简单,技术成熟,而在施工中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从而造成施工阶段问题频出,对整个工程造价及工期影响巨大。本文首先归纳了中小跨径桥梁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对其构造做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中小跨径桥梁;设计;
期刊
摘要:本文从智能建筑综合布线工程的施工,施工过程的控制与管理等方面分析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的施工过程管理。  关键词:智能建筑;综合布线;施工管理。  引言: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化系统的信息网络基础,需注重本系统的科学性、先进性、可靠性、安全性、易扩展性,同时兼顾考虑建筑物的应用特点,将来发展的需要。因此,在系统设计和产品选型中重点关注布线产品的质量、布线系统的模块化、以及系统的安全性、可管理性和可维护
期刊
摘要 随着人类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绿色建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对绿色建筑的概念及设计理念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做好绿色建筑设计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  一、绿色建筑的概念及设计理念  1、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是指最低限度影响环境的建筑物,该种建筑能够实现对环境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对环境没有危害作用,可以在不破坏环境生态平衡的条件下建造。基于以上的特点,绿色
期刊
摘要:对大中型钢包的工作环境、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进行了介绍,制定出一整套针对大中型钢包的组焊工艺,按照该工艺,已成功地制造了数百台大中型钢包。  关键词:大中型钢包;桶体;桶皮;耳轴;组焊工艺  钢包,有称钢水包,是盛装钢水的容器,桶体用钢板制成,内部砌耐火材料,钢水由底部的滑动水口流出,进行浇注。钢包是钢厂主要的冶炼设备之一,其使用环境恶劣、使用条件苛刻,如果钢包制造有问题或者使用不当都会造成钢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几类特殊地层中水文孔实际报导情况作详细的判定分析,为今后在类似地层矿井冻结施工中如何判定冻结壁的交圈情况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冻结法;水文孔;特殊地层;判定  Abstract: based on several categories of special strata in actual hydrological hole for detailed reports the
期刊
摘 要: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利益,业主的安全以及建设企业在目前激烈竞争大环境下的竞争力,工程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所以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多年项目管理经验,从从业人员素质,材料设备以及技术环节对质量的管理与控制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概述  一个工程项目的成与败、优与劣,关键在于工程质量的管理,它能
期刊
摘 要:水工建筑构筑物的结构安全和防渗等主要由混凝土承担,因此混凝土的质量极其重要。文章主要分析了水利工程中混凝土裂缝的原因,针对裂缝的防治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裂缝;防治  Abstract: The structural safety of hydraulic building structures and impervious borne by the concret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