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财富不是社会底层的上升之道

来源 :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ofz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人|本刊记者 修思禹

嘉 宾|通灵珠宝总裁沈东军

中国互动媒体集团CEO洪晃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财富自然也是如此。
  中国的改革开放不过短短30几年,但社会财富却已经历了几轮的分配,在这些过程中,有普通百姓从赤贫到暴富,也有富豪商贾从山顶跌到谷底。
  这一次,新一轮的财富洗牌又来了。随着资本市场的雄起,各种关于一夜暴富的传说,或真或假,愈演愈烈。财富的暴增对有些人来说,似乎变成了数字的游戏。诱惑的背后,是否蕴藏着更多的危机?当一个普通人幸运地获得财富之后,应该如何从容面对?
  一位是刚刚被授予比利时最高国家荣誉勋章——利奥波德军官勋章的珠宝大亨,一位是江湖上声名显赫的“名门痞女”,作为世俗眼中的富人,他们关于财富分配以及财富人生的探讨有分歧碰撞也有不谋而合。

1%和99%


  主持人:通过资本市场暴富是不是相对容易?你对通过资本市场而财富快速增长的新富人怎么看?
  沈东军:我认为并不容易。我给金融的定义是通过对资本时间和空间变化的管理,让财富的增值。简单来说,就是低点进去,高点退出。金融表面上看是爆炸式的掠夺,实际更可能是血本无归。
  抛开运气的成分,资本市场财富的聚集是在买一个企业的未来,需要对行业、企业、企业管理者等各方面影响未来的因素,都有正确的判断。也许今天的股票特别好,可明天什么样没人知道。我们只听别人挣钱的声音,没有关注到他们身后累累的白骨。那些真正成功的金融投资者,专业知识和战略眼光都非常厉害的。他们付出的时间与精力,并不比其他行业的人少,甚至压力会更大。
  洪晃:我曾看过一个房地产商的巨大广告牌:“开公司不如买房子来钱快”。我想资本市场和地产投资一样,财富的确比做实业来得快。至于一个人怎么发财,我觉得无可厚非,大家都希望钱挣得多一点,不管是做实业还是炒股票。但需要研究的是,不同发财渠道会带来的社会影响。
  对比欧洲和美国社会,在美国,近年来的财富几乎都来自资本市场,这就造成了所谓1%和99%的说法。也就是说财富本身在变本加厉,而社会为大多数没发财的老百姓提供的机会就越来越少,造成了两极分化。
  主持人:此次资本市场造就的社会财富会与以往有何不同?
  沈东军:产业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生产型的企业,只要生产出产品就可以了。产品到了一定的程度,就需要有品牌。而品牌发展到瓶颈期,自然要靠金融发展产业。早期的英国,美国,欧洲都是以生产起家,到了一定程度后,他们开始转变以品牌为导向。现在大部分是通过金融来推动财富的不断增长。所以金融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也是财富升级当中必然出现的一环。另外,中国现在大部分的私人企业到了传承的阶段,有的二代并不愿意或者也没有能力去传承,这时候,用金融的手段是保持财富增长的好方式。
  洪晃:如果这一轮财富是靠金融市场运作所诞生的,那么这个财富就是美国模式的,有钱人更有钱,而穷人在这一轮里面是没有太大机会的。最大问题是财富积累过程中不能创造就业机会,其社会意义很少。

财富的背面是什么


  主持人:新一轮财富分配,财富大部分会落入谁的口袋?
  沈东军:我认为,财富最后还是逐步回归到实业中。现在很多传统企业家面临的纠结是,跟着玩有危险,不跟着玩财富会缩水。金融泡沫是不能回避的事实,这一轮财富分配就像一场接力比赛。不知道能跑多长时间,也不知道谁会是最后一棒,也可以说是“博傻”行为。
  赢家是谁我不知道,我只能提醒大家,这个赌博的玩法是危险的。不过每一次的技术革命或者财富洗牌都会诞生一批新的伟大的企业和企业家。也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
  洪晃:我觉得这轮财富的获益者主要还是有钱人,其次是大城市中的中产,但不会是社会底层。资本财富不是社会底层的上升之道。
  主持人:财富是否是人生幸福的基础?当财富暴增,人是否在心灵方面要有更多的修炼?
  沈东军:我认为人生的幸福是由四个维度构成。一是物质基础,二是精神生活,三是两性关系,四是灵魂深处。只有尽量平衡好这四个维度,才会获得比较大的幸福感。财富是幸福感的基础之一,但绝不是最重要的。
  大部分的企业家都不缺钱,但大部分的企业家特别是有思想的企业家都很痛苦,并不是他们不愿意修炼心灵,而是缺少心灵的寄托和安全感。他们就像漂在大海上的舵手,无助地站在船上,不知道什么时候一个大浪会打过来。
  所以,我认为社会对企业家或者有钱人提出更多的要求时,比如,更有爱心,更有责任感等等,是不是也给他们一些理解和帮助?让他们不必恐慌于仇富情绪和飞来横祸。可以安心地为社会创造财富,也有精力修炼心灵。
  洪晃:不管是否财富暴增,人的心灵都是需要修炼和寄托。当人缺失心灵上的修炼,财富的降临就是把资源放在了一些人格不健全的人手里。社会资源是有限的,如果这些资源放在对社会负责的人手里,就能发挥的很好,不仅创造就业,还可以创造幸福。而当资源掌握在人格不健全的人手里,对社会的效益就日益降低,而且会有灾难性的负面影响。
  主持人:你是否对财富还有追求的目标?你觉得财富对人生来说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沈东军:我经常在两种声音中挣扎。一种是,你已经不年轻了,应该抓紧时间好好工作。另外一种声音是,你快50岁了,已经挣了这么多钱了,要开始好好享受人生了。这两个声音都没有错。可我总是无法说服自己听从后一种声音去休息享受。
  午夜梦回时,我会想,古代的战士们去征战沙场,一定知道自己会死的,即使侥幸活下来,江山也与他无关,他们为什么还是浴血奋战?也许就是出于责任感吧。我会跟那些战士有同感,在我进坟墓之前,我现在的钱也是花不完的,但是,我更希望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做更多我想做的事情,帮助更多可以帮助的人。这也是人幸福感的来源之一。
  洪晃:我对财富的追求有限,但还要再努力一下,把女儿大学学费赚出来。之后就真的不用干了。我一直认为财富对人生最大意义是能够辅助你去实现财富之外的理想。
其他文献
“套马的汉子你威武雄壮,飞驰的骏马像疾风一样,一望无际的原野随你去流浪,你的心和大地一样宽广……”  不久前,微博流传着一段视频。视频里,任志强穿着西服,站在大屏幕前投入地歌唱。  早在40多年前,任志强也曾唱过类似的草原歌曲。  那是1969年11月,在内蒙莫力达瓦自治旗巴彦公社兴农大队。四个下乡插队的知青,穿着厚厚的棉衣,戴着翻毛的棉帽,骑着骏马,驰骋在广阔的草原上。  尽管,绵延向远方的是遍
期刊
志气,可以让你用8 0 %的资源做到1 20 %的事。  每个人都曾经相信:只要想做,我就能做到。  但是随着时光的飞逝,这个人生珍贵的信念,还在你的记忆中吗?  从小到大,你有一成不变的志气吗?在社会的大熔炉中,你的志气又是什么?  坚持、努力、执着、实现梦想……找回曾有的志气,是你对待自己的最好方式。  不想成体制的寄生虫  口述|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兵  每一代青年人都会抱怨:
期刊
妖魔化的二十年  推荐书:《晚清二十年》  推荐人:埃森哲大中华区主席 李纲  对于当下的国人来说,无论是著述还是阅读19世纪以来的历史,都具有相当挑战。在讨论国际关系和国内情况时,国人情绪起伏跌宕,其实,这和官方正史对这200年来的论述态度和角度深刻相关。  整个19世纪,中国都在古代性和现代性之间挣扎。一方面,大清帝国在政治文化、民间生活方面,还在延续十几个世纪以来的方式;另一方面,西方工业化
期刊
波西米亚的自由之风至今仍然吹拂着布拉格,依靠逾百年的品牌积淀,斯柯达在欧洲的复兴有着更多的理所应当,然布拉格奇迹现在正复制到中国市场。在增速放缓的整车市场,斯柯达同样跑出了强势的成绩,这说明斯柯达靠的并不仅仅是一块“百年老字号”招牌。  斯柯达中国总裁韩麦安在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表示,虽然受惠于大众集团,但是自身品牌的传承仍足令斯柯达有别于大众;此外,斯柯达将会通过更多中国元素的植入与对外输出来
期刊
嘉宾|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 李大霄  |西南证券首席研究员 张仕元  |星石投资总裁兼首席策略师 杨玲  |汇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何震文  |本刊记者 胡伟凡  2月8日的行情可谓龙年A股的完美收官:沪指站稳2400一线,延续了始于去年12月的涨势;有8只当日复牌的ST股出现暴涨,其中停牌7年的*ST恒立(000622.SZ)甚至涨到了373.21%,雄冠两市;全天共有2025只股票上涨,几近
期刊
王兴永远不缺故事。  成立5年,战胜5057个对手,去年460亿交易额,未上市已有70亿美元估值。  这些数字虽然足够震撼,却尚未终结。在“千团大战”中获得胜利后,美团网把持着行业中60%以上的市场份额,如今他们已将2015年年度交易额的目标提升至1300亿。  目标看似有些激进,但美团网CEO王兴对此有自己明确的判断:“服务业的互联网化进程正在提速,而我们在服务业的互联网平台里面,基本占据了最好
期刊
在“互联网+”的大浪潮下,几乎所有的传统产业(商业模式)都在准备或实践着与互联网的结合,也因此受到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当然其中也包括供应链金融。  中国供应链金融脱胎于贸易融资,最早由原深圳发展银行于2003年正式提出。到目前,供应链金融已经进入平台化的3.0版本,它不再以银行为主导、摒弃传统的核心巨头企业概念,而是依托一站式服务平台、将每一个企业和客户作为中心、专注中小企业自身交易过程监控的平台
期刊
先是一位央视女记者出书,被捧为公知,又莫名其妙被扒出诸如靠“陪老男人吃饭攒人气”之类的花边故事;再是一位沉寂多年的“下半身”女作家,为卖新书在微博上公然调戏各路神仙,居然大受网友追捧……  网络给了很多人公平的机会,人人都能成为“自媒体”。但是,更多的人搞不懂,一个人的私事怎么突然成了大家的事。是成长之痛?还是“被爱”的代价?是我们被网络洗脑?还是骨子里的东西塑造着网络?  古语说:看迹不看心,看
期刊
“竞争是留给失败者的。”这恐怕是投资人彼得·蒂尔谈论得最多的观点了。  几年前他在斯坦福大学给学生们做了一场关于创业的演讲,核心观点就是围绕着企业如何制造垄断——毕竟“竞争是留给失败者的”,而“垄断者除了想着赚钱外还有余力想其他事情,而非垄断者就不行”,换言之,垄断者有能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后来,这些观点基本都被收录到了他的畅销书《从0到1》当中。  互联网企业厮杀似乎尤其印证了蒂尔关于垄断的观
期刊
67岁的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的行程被安排的很紧,但首富没有私人飞机,本来满满的行程又被航空管制耽误了1个小时,在接受完《英才》采访之后,又要赶录一期电视节目,随后连夜飞赴海南。  采访中,宗庆后接连不断地抽烟,《英才》记者打趣地问他:“这么爱抽烟?”他风趣地说:“可能不抽烟就睡着了”。  但需要面对疲惫的不仅是首富本人,可能也包括一直高速增长的娃哈哈。面对《英才》记者,宗庆后并不讳言公司在主业上遭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