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教育关乎民族的气运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ke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民族的人文经典(本文所说经典即指人文经典)是这个民族文化发展中那些具有大智慧的人在学习吸纳前人的思想成果的基础上经过长期艰苦的思想探索后对人生、社会、宇宙等重大问题所作出的富有远见卓识的回答。经典因其思想的卓越被逐渐认可,而且成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尚未甚至是不可能被全面超越的思想高峰。经典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核心,是一个民族文化所达到的思想高度的标志。
  
  一、经典教育是每个个体和民族生存发展的需要
  
  经典并不是文化精英的专利,而是文明时代的每一个个体一生都绕不开的一座大山。经典来源于经典作家对百姓日用的关注,基于对普遍人性的思考,目的在于对普遍的“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提升,在于指引个体和社会走向更加美好。所以,在理论上,经典对于其所在文明中的各个阶层的人都具有普遍的意义。事实上也是如此,经典以其思想的巨大穿透力而水乳般渗入民族文化的各个角落。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和他生存于其中的文化完全割断联系。每个人一出生便没有选择地被抛入了一种文化,他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显现出这种文化的特征。因此,生活在一种文化之中的人都不可避免地受到这种文化所拥有的也是支撑这种文化的经典的影响。“百姓日用而不知”的言行规范相当一部分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人文经典。即使是一个文盲,一个村夫渔妇也在生活中习得了部分来源于经典中的话语。他们的部分行为也是在不知不觉之中以经典的思想为指导,为标准。每个人在本质上都需要思想。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曾经说过,思想成就人的伟大。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具有智慧,拥有思想。在现代文明社会,个体对思想的渴望会更加强烈。因此,无论从现实经验的学习还是对人的发展的期待,经典都是每一个人的需要。经典教育是引导社会普通个体思想境界提升的最重要途径。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经典是维系这个民族的精神纽带。一个民族的成员使用共同的语言,具有共同的行为习惯,共享着相同的精神价值。经典无疑是使这些“共同”成其为“共同”的那只看不见的手。正因此,所以梁启超曾说,《论语》《孟子》等是两千年国人思想的总源泉,支配着中国人的内外生活,其中有益身心的圣哲格言,一部分久已在我们全社会形成共同意识,我们既做这社会的一分子,总要彻底了解它,才不致和共同意识产生隔阂。
  经典的语言是一个民族语言的典范。经典的语言是最纯粹、最洗练、最优雅、最精确、最富表达力的民族语言。经典教育不仅是民族基本价值理念的教育,是人的生命意识和人生智慧的提升,还是最好的民族语言教育。“语言就是文明”,语言是民族的象征、民族的符号、民族的旗帜和民族的“命根子”。任何时代的任何国家都极其重视其母语教育。倘若一个国家、民族的语言被同化、被别的语言取代了,那么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民族的消亡。日本著名文化教育学家岸根卓郎说,“丢弃母语,就是通往亡国(毁灭文明)的捷径。”哈佛大学前任校长查尔斯·艾略特曾说过:“我认为有教养的青年男女惟一应该具有的必备素养,就是精确而优雅地使用本国语言。”我国当今大多数青少年母语能力极其低下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大多数青少年不能正常使用我们的母语,就是升入了重点大学的文科学生可能也是像著名学者孙绍振先生所说的那样错别字一大堆,病句一大堆。基本的文从字顺都很难达到,更不用说精确、优雅地使用自己的母语了。青少年母语能力极其低下的原因当然很多,但经典教育的缺失是不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呢?至少,接受过良好经典教育的人,母语水平是不会低的。现代白话文的语言规范就是一群精通中国古代经典的人创立的。
  一个民族的竞争力取决于这个民族的文化思想高度,而文化思想的高度又取决于这个民族的成员所具有的经典的学习能力和思想文化的创造力——亦即(新的)经典的生产能力。一个民族人文教育的核心目标就是提升民族成员在人文领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纵观世界文化史,那些历史的文化巨人无一不是通过对已有的经典的学习后再往前跨一步,创造出新的思想。正如牛顿所说的那样:“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社会并不需要现实生活中的每个普通个体都成为巨人,但社会普通个体思想境界的更上一层楼即意味着这个社会人文素质的进步。
  经典教育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能提升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和提高一个人的学习能力。一个人人生境界得以提升和学习能力得以提高,才会更具有学习异质新文化的胸怀和能力。一个人母语经典的学习能力越强,那么他学习异质文化经典,获取接纳新思想的能力就会越强,这是符合现代教育心理学原理的。同理,一个民族母语经典教育越成功,那么这个民族获取人类新文明成果的能力也就越强。邓小平先生说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一个民族的教育要达到这个目标,强调母语经典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途径。
  
  二、经典教育最重要的方法是自读而非代读
  
  一个人要不要读经典,一个民族需不需要进行经典的教育,似乎是一个伪问题。经典教育的真正问题应该是如何进行的问题。
  经典人人需要,生活在一种文明中的人,人人实际上也都在读经典,区别只是在“自读”经典还是在被“代读”经典上。不自读经典,就会被代读经典。今天,那些代读经典者为什么会受到追捧,根本原因就在于大众渴望学习经典但又在最佳学习期错失了自读经典的机会。今天社会代读经典的热闹既表明过去真正的经典教育的严重缺失,也表明我们依然尚未有真正的经典教育的春天。
  经典教育最重要的方法就是鼓励学习者自读自悟经典而不能被代读。自读自悟经典的教育才是一种自我生成智慧的教育。经典教育的核心不是道德接受,而是智慧和道德意识的自我生成。代读经典的教育最容易成为一种不分是非的道德灌输。代读经典的危害不仅在于使大众的思想易于受到打着经典名义的少数代读者的思想的控制,更严重的是由于大众缺乏了经典的训练而失去了思想训练的最佳机会,并因此而缺乏了思考力,缺乏了批判力。经典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人的批判性思维的训练过程。读经典,其根本目的不在于获得一种已经生成了的思想,而是在于经典的学习过程就是学习经典作家的独立思考精神、批判精神,是在经典的潜移默化中学习经典作家们如何观察世界,如何提出问题以及如何探寻解决问题之道。经典教育使人具有批判性思维力,具有思想的创造力。经典教育使人学会思考,享受思维和创造的乐趣。经典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人人个性张扬和精神境界提升的过程。
  经典教育当然需要引导。经典的导读与代读是有本质区别的。导读的目的在于引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经典的意义解读则由学习者完成。代读则以权威的方式呈现给学习者一种现成的不可怀疑的经典意义,学习者被动地获得这种意义。学习者从经典本身的诵读入手又处在思想的百家争鸣的环境中,经典不可能被代读;但当思想一家独大,学习者又忽视了经典的本身时,代读则不可避免。
  
  三、正确引导孩子诵读经典
  
  鼓励孩子从小诵读一些经典,诵读的数量与速度要因人而异。我们应反对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完全否定孩子诵读经典的意义,一个极端是认为所有的孩子应从小读经典,读得越多越好。
  孩子诵读经典的底线应是每个孩子在基础教育阶段至少诵读完一部经典。只要诵读了一部经典,孩子将从中终身受益。对于天赋好或对经典诵读感兴趣的孩子,不妨读多一些,读快一些。我们不要希望每个孩子都成为国学大师,这是不可能的。但从小进行经典教育,可以让那些在国学学习方面有天赋的孩子得到及时的熏陶和培养。
  孩子诵读经典不应成为获得某种利益的手段。经典教育一旦成为功利的目标,其教育意义便会大打折扣。功利的目标会诱使孩子不再关注经典本身的意义和价值,而会关注利益施予者的态度和喜好。
  孩子诵读经典应鼓励孩子的个性化理解。对经典的理解不应设定标准。在孩子初读经典时,强调反复诵读比强调意义的领悟更为重要。自小对经典的熟读成诵为日后的反复咀嚼打下记忆的基础。经典所蕴含的意义极其深刻,孩子初读时大多不能领悟。熟读后,孩子会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反刍经典的意义。孩子对经典意义的理解会由浅及深主动完成。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话是有道理的。在孩子思维能力尚未得到足够的发展,社会阅历尚浅的时候,让孩子去理解经典的精深意义,似不合适。但孩子终究有一天会对自己从小读到大的经典产生富有个性的理解。这种个性化的理解才具有创造性。每天都接触一些经典,经典就形成了孩子成长的环境。孩子会在这种个人的自悟中发展思维力,在潜移默化中感爱经典所内含的精神旨趣。从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来看,自小靠熟读成诵来记忆经典比理解经典更为容易和有趣。对于孩子来说,只要有好的引导,诵读经典并不一定会成为一种痛苦,反而会成为一种乐趣。
其他文献
又是一个星期五,第四节课的下课铃声响起,班长慌忙走进办公室:“汪老师,出事了,小源上课吃零食,顶撞老师,还踢翻桌子跑了。”  小源这个名字突然令我感到一丝绝望。为什么会是他?我带着一身的火药味走进教室,他默默地坐在座位上,等待着我的“判决”。“小源,你出来,到办公室来。”他站起来,重重地摔门走向了办公室。彼此的不满似乎面临着决堤,形势逼得我不得不强硬起来,以“滔滔的江水”冲刷他这块“岩石”,他又变
说起来有些丢脸,上个星期,我被学生集体炮轰了。  刚过9点,我一如既往去课室,却被礼貌地请出来,这帮家伙响应我的号召,关起门来自己开班会。学生是学美术的,班级是新建立的班级,一直到开学三个月了,班里还没形成一个团结向上的气氛,外加大部分学生基础欠佳,马上面临高考了,所以,他们的压力也大,也想学好,无奈积习太多,“邪气”太重,有心弃暗投明,却很难痛改前非。  于是我在办公室备课,轻松地听着歌。办公室
事实上,孩子的错误都应该得到应有的谅解,因为,错误实在是不可避免的。当然,这样的谅解并不意味着孩子不必承担他应该承担、他可以承担的责任。  生气的保安  晚上10点多,保安敲开了我办公室的门。他脸上的表情让我感觉到,他很生气。几个小家伙到运动场的一个黑暗的角落里不知道做什么。保安用电筒灯照了一下这些孩子。结果,一个孩子骂了保安,而且骂得很难听。保安去确认人的时候,骂人的小家伙跑回了宿舍,保安追了过
目的: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 CAD)是一种由冠状动脉器质性(动脉粥样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心绞痛)或心肌坏死(心肌梗塞)的心
目的: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很高的一种恶性肿瘤,近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大量研究发现,乳腺癌患者中有5%~10%的病例有明显遗传倾向,呈家族聚集现象,其中约80%的患者可以检测出肿瘤易感基
对于时下中小学生读经,教育者和社会的目标预期是多重的。这包括成就学生个体的心性道德、人格品质,进而强化民族文化身份认同和文化自觉,使国家的文化安全更有保障,增强国家的软实力……这里,无论何种目标预期都是无可非议的。但这些无可非议的目标预期得以实现的前提是读经能对学生产生积极、健康的影响。而读经对学生产生积极、健康影响的基本前提是应以时代精神为基本标准、原则来审视、评判、选择、改造经典内容及对学生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