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致化的思考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y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阐释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精致化的理念,以家访活动作为重要途径,来探讨精致化主题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家访;精致化;思想政治教育
  一、精致教育的定义
  何为精致教育?“精致教育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境界,是一种完美的教育追求,是一种关注细节的严谨,也是一种欣赏差异的开放,更是一个让学生生命个体得到充分的尊重与发展,让教师的生命价值得到更充分的体现与提升,让孩子与教师一道收获生命成长幸福的教育旅程。”这一教育理念是由台湾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末为实现“更好的教育”目标而提出的。笔者认为,精致教育理念的出现既是对现代化教育趋势的适应,
  也对我们高校思政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家访已经成为思政工作者借助家庭的力量,快速、准确地了解学生成长背景,实际生活状态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家访,一方面,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地思想道德、形式政策教育以及进行相关的心理辅导,对学生的全面成长意义重大;另一方面,通过家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得到了自我完善。
  二、家访为精致化主题教育架起了家校互通的桥梁,形成教育合力
  首先,家访活动的开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原始、珍贵的家庭生活、背景等材料。这些从家访中获取的信息,让我们对学生的认识从单纯的校园学习生活表象扩展到了家庭社会生活的本源当中,有助于思政工作者对学生的全面了解,特别是对贫困学生,或者是患心理疾病的同学来说,家访活动的开展切实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其次,家访活动的开展,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范围。通过家访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获得学生第一手资料的同时,也完成了对学生父母进行学校教育政策、培养方案的介绍及不当教育行为的纠正等活动。通过家访,学生家长对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有了更深刻地认识。从学校到家庭,空间的转换使得工作范围得到延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家访活动中获得了学生家庭中亲人的情感支撑,对事后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意义重大。
  然后,家访活动的开展,拉近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相较于小学、初中、高中,都是在家附近就读,大学的就读地址一般都在离家较远的地方,家访,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物理距离;平时在大学校园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常常通过上形势政策课、开主题班会等方式展开,是普遍性的教育方式,而家访,使得受访学生体会到被重视、被关爱的感觉。在家访过程中,通过平等的交流和沟通,拉近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之间的心灵距离,家访活动,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学生的心门,从而使思政工作者真正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引路人。
  最后,家访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学校、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引领学生全面成长成才。通过家访,在收集学生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第一手资料的同时,完成对学生信息的全面掌握。学校教师与家庭亲人间也就学生在校在家的教育问题达成共识,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成才疏通心理障碍、解决实际困难、给予持续力量。
  三、家访对精致化主题教育中的教育者而言意义重大
  首先,家访有助于思政工作者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方法上的转变和完善。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曾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是一种艺术形式的人际交往,更是一场心灵与心灵的对话。很多时候,人们习惯性地将教师作为那个推动者,其实,在施与受的教育过程中,老师和学生的身份有时是相互转换的,教师也在这个过程中吸取众多家长的教育经验和教育意见,在敞开心扉的沟通中,容易迸发创造性的教育思维火花,从而在自我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方法上得到完善,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其次,家访有助于思政教育工作者拓宽自己的工作渠道。在如今的媒体时代,各种沟通软件层出不穷,这为我们开展家访活动缩短了距离,节约了时间。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考虑到学生家庭地址、父母工作地址与学校之间的距离问题,目前,最主要的家访方式是通過打电话完成的。电话家访有助于思政教育工作者及时、直接地了解信息,追踪反馈,效率非常高。
  对于以后家访工作的开展,我们应顺应媒体时代的发展潮流,结合时下流行的QQ、微信等聊天工具,将学生家长形成讨论群。老师通过照片、视频等更为直观的方式向学生家长展示学生学校生活,通过和家长们讨论教育技巧,使家长在工作时间以外的碎片时间也可以迅速了解学生的在校动态,并持续地和老师进行交流和沟通。在这一过程当中,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渠道也从现实拓宽到了网络,通过两个部分的协作,完成了对学生360度全方位的认识。
  家访,不论是传统式还是新媒体式,都是精致化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一方面架起了家校互通的桥梁,用教育合力助力学生成才成长;另一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家访的过程,是一场心灵的旅行,也是一次灵魂的碰撞,有助于我们进行自我完善,而这一切,都为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李世平.关于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思考和对策[J].中国高校研究,2006(10): 64-66.
  [2]金建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精致化模式构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4).
  [3]马晓玲,王韬.浅谈高校家访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湘潮(下半月),2012(04).
其他文献
【摘要】: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待网络语言的性质,将网络语言根据地域、人口等多个因素进行比较,从调查显示来看,网络语言的使用者多为比较年轻的网民,同时这些网民都以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作为语言传播的主要社区。此外,网络语言性质形成的最主要原因从认知角度被分为两个方面:分别是网络语言产生的文化心理和网络语言产生的文化生活。  【关键词】:网络语言;性质;认知解释  近些年来,中国互联网发展速度开始不断加快
期刊
【摘要】:苯教是藏族的原始宗教,而白龙江流域的迭部地区是安多藏区苯教文化保留最好的地区。此篇文章笔者主要从人们对原始宗教苯教和主流宗教黄教的信仰形式的不同以及各自信仰群体之间的相互态度来探讨迭部地区苯教与黄教信仰群体的社会关系。此研究对迭部地区的社会和谐和文化多元发展有推动意义。  【关键词】:苯教;黄教;迭部  一、苯教与黄教在迭部地区的发展及分布情况  迭部县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南部,川甘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变迁,经济的发展,政策的引导和文化的交流,峨边彝、汉两族通过长期移民杂居、社交往来,相互学习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化,在彝族人民日常用语中出现了彝、汉混合语现象。本文以峨边彝族日常用语中的彝汉混合语为切入点,针对这一现象在峨边纯彝族乡,城乡结合部彝区和县城的差异进行分析,并探讨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和影响。  【关键词】:峨边彝族;日常用语;义诺土语;彝汉混合语  一、峨边彝族日常用语中
期刊
【摘要】: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数学阅读能力作为数学学习中的一门技能,一直处于“缺位”状态。事实上,在数学学习中同样离不开阅读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数学阅读有助于学生基本学习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潜力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  在批改作业时,常常听到老师们说:“唉,这么简单的题目又做错了,真是太马虎了!”学生什么原因会出现这么多不应该的错误呢?通过我
期刊
【Abstract】 “Rip Van Winkle” is a short story by Washington Irving. This tale, together with “The Legend of Sleepy Hollow”, marked the beginning of American Romanticism as well as the acceptance of the
期刊
【摘要】:加拿大的职业教育是以实行学分制的社区学院为主要形式 ,学生凭借修得的学分文凭,可与大学对接实现学分转化。在我国中职、高职、本科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基本要求,因此学分制体系进行系统地梳理和设计,对专业学分转化的途径研究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加拿大;学分转化;开发途径  一、加拿大职业教育Transter C
期刊
【摘要】:当前,在高职教学中,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与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学科。而如何才能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位计算机教师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当前高职计算机实践教学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并且又提出了一些培养高职计算机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创新能力;培养  1前言  在我国,高职教育正在蓬勃发展,它是以培养实用和技
期刊
【摘要】:名著阅读是中学生拓展视野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但现实教学中名著阅读常常被忽视,名著阅读往往被记忆所代替,没有落到“实”处。本文分析了名著阅读的意义与重要性,提出了让名著阅读落到“实”处的一些活动途径,对于做好初中学生名著阅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与推动作用。  【关键词】:名著阅读;人文素养;推荐书目;名著阅读活动  注重“熏陶感染”,尊重“独特体验”的语文教学,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而这样的
期刊
【摘要】:高校公共艺术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在文化、道德、心理、尚美等方面为目标,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本文章探讨如何完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德育渗透,进而达到高校公共艺术素质教育的预期效果。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德育渗透;高校  加里宁在《论共产主义教育》中提出过一个著名的论断:“教育不仅是科学事业,而且是艺术事业”。这里加里宁所提及的教育主要是指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1]当今校园信息多元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祖国的教育事业也正在以一种势不可挡的劲头蓬勃发展。而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正在不断的影响着广大莘莘学子对美术课堂的学习质量。教师应该在未来的教学中改变固有的传统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用以创造新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美术课堂;初中;教学效率  引言:在以往的传统教育中,美术课堂经常被语文课、数学课所替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