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石条山:传统攀小王国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so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新发现石条山


  《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8月刊做了一个“走遍全国找柱子”的专题,封面就是内蒙古的石条山。
  在《内蒙古太仆寺旗:草原上的石条透露地下的秘密》一文中,《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主编单之蔷如此记录当时亲临石条山的那段经历——
  傍晚,我们已经出现在内蒙古太仆寺旗西北面一座缓缓起伏的大山上,车子开到一片小树林里就没有路了。我们要找的石柱群已经出现了,夕阳的光辉正好照射在高大的石柱上。大家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因为眼前的石柱高大粗壮,一根根石柱组成一座山峰在高地上突现,当地人叫它“石条山”!
  缓缓的山坡通向石条山,夕阳柔和的光辉洒满草地,回头望去,太仆寺旗坐落在一个浅浅的盆地中央。我们像朝圣般地向石条山走去。
  山坡上堆满了一根根倒下的石条,粗大、棱角分明,掉下時折成一段一段,散在坡上,仔细看是有方向的,倒下的石条基本上冲着西南方向,好像是一列士兵,排成西南一东北方向,然后开始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个倒下。鲜红的太阳已经开始下山,余晖染红遍地石条,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悲壮!
  走到石柱崖下,看到还有的石柱地下已经悬空,摇摇欲坠。石柱一般呈六边、五边形,由多根石柱再组成一根更大的石柱。想到这片石柱慢慢也会倒下消失,但还会有新的石柱群露出来。
  当时我等爬墙爱好者并没有看到这篇专题。諵譁去找这个山的时候,才发现国家地理杂志曾做过这么一个专题。当然,这篇文章还为我们带出了更多可以攀爬的“柱子”,遍布大兴安岭、长白山、蓟北、辽西、山东、浙江、香港、海南岛、腾冲等地。
  去年,諵譁一行人学完传统攀之后,去石条山这里探了路,了解清楚了当地情况:高度、石质、落石情况、是否可攀,是否允许攀等等。
  一切搞清楚之后,才有了前不久的完美行程。

石头怎么样


  这个地方叫“石条山”,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距离北京约350公里,开车大约3个半到4个小时。
  石条山距离太仆寺旗也就六七公里,在地图上直接搜“石条山”就可以找到。
  跟着导航走,你会发现远处有明显石头特征的山就是你要找的地方。
  一句话,很好找。
  这种石头叫柱状玄武岩。最著名的当属爱尔兰海岸的巨人堤,但攀登者最熟悉的可能是美国怀俄明州的魔鬼塔。
  其实这类柱状玄武岩在中国也有很多分布,《中国国家地理》曾总结过,如吉林长白山十五道沟、吉林四平山门采石场、张家口市张北县大疙瘩村、浙江台州市玉环县大鹿岛、福建南碇岛、云南省腾冲、广东湛江市徐闻县海安镇文部村的玄武岩石柱群。
  在我看来,石条山的这石头和花岗岩非常像,如果不是这些规则的石柱子形状,一定会被误认为是花岗岩,但爬起来感觉要比花岗岩更滑一些。
  这次并没有人在塞子上冲坠,对塞子在这种石质上的结实程度还没有直观的感受。也因为我们没有在这些石头上打过孔,硬度上也尚无体会。
  这种石头孕育出的裂缝堪称完美,又长又直。整体偏向于细缝(指缝),宽缝很少。裂缝的形态很像花岗岩形成的裂缝,同一条裂缝各处宽窄不一,宽窄交替出现,与老君山砂岩裂缝的线性变化趋势形成鲜明对比。面上也不像砂岩那么光滑,有很多小点。
  目前这里还不是景区,可以自由进出。慕名而来的游客很多。没有当地政府和老百姓干涉攀岩者及游客。
  不过,游客很喜欢去岩壁根部拍照。如果上面有人在攀爬,请尽量友好地提醒游客们不要靠近,以免被攀爬者弄下来的石头砸到。
  之所以要友善地提醒,主要在于游客大多不知道攀岩的规则和风险,请尽可能和他们讲清楚其中的道理,避免引起冲突。同时我们也认为岩壁不属于任何人,谁都有权利去欣赏,充分尊重其他岩壁“使用者”的权利。

聊一聊线路


  以下是对每条线路的点评,主要是首攀者对线路的评价。后面没有注明名字的,均是我写的评价。如果你要去这里攀岩的话,这些信息可能对你很有帮助。
  1.New Boy,难度5.9。起步可选直上,只是第—处放塞位置较高。下边细缝,最小0.2号塞,快结束时2#,3#,愉快地胀拳。——老聂
  2.一米五,难度5.10。缝很细看起来保护不是很好放,所以在能放的地方就都放了,最后的效果就是差不多一米五一个保护点,所以起名叫“一米五”。需要用到Nuts,还放了两个Ball nuts,C3,C4的0.2-1号塞。
其他文献
8月25日,大众汽车公司在德国首都柏林推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双门四座运动型概念车Iroc。这款拥有时尚外观设计、全新动力总成的概念车,将重新定位运动车型的发展趋势,并重现33年前大众汽车的经典跑车——Scirocco的辉煌。当年,Scirocco一经推出即蜚声全球,仅第一代的销售量就超过了50万辆。  极富创意的 Iroc 概念车的最大特点是在富有表现力的设计和日常实用性之间,达到了接近完美的平衡,
微博上出现乔布斯1996年访谈中说过的一句话的译文。  原文是:“Good artists copy;Great artists steal,”  李开复很赞赏建筑师朱海峰的译文:“能工摹其形,巧匠摄其魂。”并且用“能翻译者摹其意,巧翻译家摄其魂”这样的话来称赞该译文。  乍一看这个翻译确实不错。但是仔细一考究,就觉出一点问题来了。问题首先出在“能工”与“巧匠”。在我们的印象中,一般这两个词都是连
我们居住在同一个星球。第一次听到“三个世界”的说法,觉得怪怪的:明明不就有一个世界吗?  后来我从事了口译职业。如今,在我眼里,不是一个世界,不是三个世界,而是万个世界。  记得在一次口译场合,一位也想从事口译行业的与会者问我:“像您这样从事口译多年的人士,一定已经轻车熟路,不用再做什么准备了吧?”这样的提问,是源于她以为一旦一位译员在一个有限的范围里积累够了,做口译就会很轻松了。  遗憾的是,译
Swagger原本是一个不太常用的英文单词,主要有两种意思:作不及物动词时,表示大摇大摆,趾高气扬地走路;作及物动词时,表示欺负、恐吓某人。它也可以作名词,意思跟不及物动词一致。
My mom keeps odd hours. Around 9:30 p.m. every night, she goes to bed; after that, she goes exploring. Once, in a dream, she ran through dewy grass, jumped into the moonlit sky, and cleared the roof o
And yet what precisely is this ‘greatness’? Just where, or in what, does it lie? I am quite aware it would take a far wiser head than mine to answer such a question, but if I were forced to hazard a g
I was trying to arrange a business lunch with an acquaintance ofmine--a big-shot record producer, web entrepreneur and socialmaven--and he said: "I can do any day that week, really. Ihaven’t got much
村上春树(Haruki Murakami)说,他的独特文笔,源自用英文写作又自己“翻译”成日文的处女作《且听风吟》(Hear the Wind Sing)。这次独特的体验,“was no less than the creation of an unadorned ‘neutral’ style that would allow me freer movement.”(创造了一种不加修饰的“中性”
in the blue night  frost haze, the sky glows  with the moon  pine tree tops  bend snow-blue, fade  into sky, frost, starlight.  the creak of boots.  rabbit tracks, deer tracks,  what do we know.
大学四年,40门课程,120学分,换来一纸学历。这除了说明你有足够的自制力能够在座位上坐这么长时间之外,还能给你未来的雇主提供其他有价值的信息吗?先驱教育者提出改革,将知识与实用技能,学士与硕士學位有机结合,让学生真正学有所成,让学位不再是一纸空文。这到底是一次颠覆性改革还是又一次徒劳尝试?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