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课延伸历史课堂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zl_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课是一种以教学微视频为核心载体,基于一个学科知能点或结合某个教学要素和环节而精心教学设计和开发的一种短小精悍的优质学习资源。初中历史教材虽然按照通史体例编排,但其课程设计思路更注重主题式学习,不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发展线索和历史进程,学生普遍存在对历史阶段认识不全、时空观念混乱等问题。微课的出现,既可以对历史课堂进行有效补充,又可以开拓学生视野。笔者以微课“盛世与危机”为例,尝试结合课堂教学,运用微课延伸历史课堂。
  一、提出问题,开发微课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时期,明朝中期至清朝前期,特别是康熙到乾隆年间,中国进入封建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大繁荣时期——康乾盛世。但距康乾盛世仅一百来年的时间,处于鼎盛时期的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就迅速在世界潮流中没落,最终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这部分内容处于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代史交界处,内容较多且复杂,不仅要掌握相关的史实,还需要将视野放大到世界范围内,了解世界发生的变化,从而寻找中国近代落后的根源和起点。由于学生缺乏世界近代史知识,人教版教材又仅仅列为鸦片战争的背景之一,教师在课堂上难以做出深入全面的阐释。微课的出现,引发了笔者的思考:能否利用微课这种新的形式,开发微课程教学资源,既可以开拓学生视野,又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或掌握历史知识。
  二、围绕问题,设计微课
  微课设计制作理念是让教师在较短时间内运用最恰当教学方法和策略讲清楚一个知识点,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自己完全掌握和理解一个有价值的知识点。教师录制的微课视频一般为5~10分钟,短小精悍,直观形象。要想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恰当的微课教学设计是关键。具体到“盛世与危机”这一部分内容,我查阅了相关史料,最后决定以“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为切入口,作为教学设计的主线,尝试从三个视角出发,构成“回望盛世余晖、透视盛世阴影、反思盛世危机”三个部分,层层递进,勾画清帝国由盛转衰的历史轨迹。
  微课导入 展示地图和设计对话
  教师讲述:1793年,英国国王派遣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以补贺乾隆帝八十大寿为名,提出中英贸易要求。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目的,是要打开中国的大门,实现中英的贸易关系。结果,乾隆帝拒绝了马戛尔尼的贸易要求,18世纪的中国由此失去了一次与世界交往的机会。乾隆帝的拒绝理由相信你已经非常清楚,那就是:“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问题过渡:这番话无疑体现了乾隆皇帝骄傲自大的心态,那么,乾隆帝骄傲自大的底气从何而来?
  视角一 回望盛世余晖
  展示材料:
  教师讲述:在清朝的康熙到乾隆年间,经济迅速恢复,国力空前强盛,出现了康乾盛世的繁荣局面,这一时期中国人口世界第一、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一、中国农业收益世界第一(用最少的耕地养活了最多的人口)、中国对外贸易出超量世界第一、白银占有量居世界第一。由此可见,一直到乾隆帝年间,中国在当时的世界上仍处于头等强国地位。
  问题过渡:但是半个多世纪后的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仅仅用七千人军队,后来增加到两万人,打败了拥有四亿人口的天朝上国,中国开始了百年屈辱的历史。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悲剧发生?接下来,让我们从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外交等方面对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进行全面对比,一起透视在盛世下潜伏的阴影。
  视角二 透视盛世阴影
  展示材料:鸦片战争前的中英对比
  政治篇
  材料一:乾隆曰:“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未旁假。”
  ——清朝:君主专制
  材料二: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英国:民主法制
  军事篇
  科技篇
  材料一:清初戴梓发明一次连发28发子弹的“连珠铳”。清朝统治者认为“骑射乃满洲根本”,不但不采用,还罚戴梓充军东北。
  ——清朝:鄙薄科学技术
  材料二:1761年,英国皇家艺术协会曾专门悬赏鼓励人们发展新型纺织机。获奖的条件是:新发明的机器要能“一次纺6根毛线、亚麻线、大麻线或棉线,而且只需要1个人开机器或看机器”。1768年,英国哈格里夫斯申请到了专利。
  ——英国:鼓励科技创新
  对外政策
  材料一:清朝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上海大商人张元隆曾经广买船只,设想打造远洋船100艘与外国商船竞争,但江苏巡抚诬陷他结交海盗,下了大狱,并且严刑逼供,夹毙贸易船户12人。
  ——清朝:“闭关锁国”,限制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材料二:西方国家几乎疯狂地开辟新航路,开辟海外市场。英国议会表彰在印度进行掠夺的克莱武,认为他对“国家做出重要贡献”。(注:克莱武曾经率领一支军队占领孟加拉国,将其国库洗劫一空。)
  ——英国:积极对外开拓海外市场
  教师讲述: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当西方工业文明发展,成为世界潮流趋势时,中国仍然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之下,且封建专制统治进一步强化,康乾盛世的帝王不仅对世界工业文明的历史性大变动毫无认识,还逆世界历史潮流发展趋势,对外紧闭国门,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内坚持以农为本、重本抑末政策,鄙薄科学技术,在思想领域热衷于大兴文字狱,把文化专制推向顶峰。农耕文明在工业文明的世界发展潮流中,迅速走向衰落。
  至此,东西方力量对比发生逆转,英国等西方国家以鸦片作为敲门砖,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中国开始逐步沦为西方列强宰割的境地,演绎了一幕幕的帝国悲歌。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戛尔尼当年向乾隆皇帝提出的中英贸易要求都一一落实在了《南京条约》里。中国人开始被称为“东亚病夫”,中国男子脑袋后面的那条辫子被嘲笑为“猪尾巴”。
  问题过渡:一个庞大的巨人在愚昧自大、故步自封的现实中轰然倒下了,以史鉴今,我们可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视角三 反思盛世危机
  展示材料:
  马克思曾这样评价清帝国: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教师提问:在当今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之际,中国在走向大国的征途中,我们应该从“帝国……被打垮”的事实中吸取哪些教训?
  教师总结:常怀忧患意识,顺应历史潮流,积极进行改革开放,注意学习先进科学技术。
  三、解决问题,反思微课
  围绕“盛世与危机”进行微课设计与实践,笔者对微课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和感触,微课体现了信息技术与一线教学的深度整合,满足了当今移动互联网 时代的碎片化学习的需要,也符合青少年学生十分钟注意力模式。可是,微课可作为传统课堂一种有效补充的技术、手段,却不能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虽然微课能清晰地呈现教学内容,能循环使用,快慢可控,但也只能表现为教师预设思路的展现。而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种预设与生成相铺相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生生的相互学习、交流,更有一种情感交流、精神成长在其中,这一点是微课不能做到的。
  责任编辑 黄日暖
  实习编辑 王思静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 要】介绍了一种用于校正定时电路时基信号的方法,基于VHDL硬件描述语言来设计与实现,并给出了主要VHDL原代码和仿真波形图。  【关键词】定时;时钟校正;VHDL;加法器  在定时电路中合适而准确的时钟脉冲基准信号极其重要,一般用晶振作为基准信号。但因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带来晶振时基有别,如果电路设计中没有加以考虑,同类电路产品之间也就会带来定时的误差。用简单计数器分频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渠道和方法很多,在这些方法当中,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生认知能力的差异灵活选择,综合利用,以充分提高教
【摘 要】在公司“一体化、集约化、国际化、数字化”战略的逐步实施和推动过程中,现有的企业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生产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党风廉政建设的开展带来了新的课题,提出了新的任务。  【关键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在公司“一体化、集约化、国际化、数字化”战略的逐步实施和推动过程中,现有的企业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生产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一系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从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当代城镇化的时代背景及我国城镇化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入手,探求当代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发展思路。  【关键词】城镇化;一体化;特色产业;生态建设;可再生能源;地方特色  前言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关系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从世界范围来看,1800年的世界城镇化水平只有3%,1900年也仅有14%,而到了2007年世界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摘 要】近些年来,我国自动化技术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与进步,在我国电力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真正实现了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模式,受到了电力行业的高度关注。但是,就我国目前电力工程自动技术而言,其中仍旧有了很多的问题和不足,严重影响了电力工程的使用质量,甚至还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极大的威胁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本文针对电力工程自动化技术应用进行了研究论述,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