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士针刺伤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56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士针刺伤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34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现况调查,内容包括针刺发生率、发生环节以及护理人员一般情况。结果:本次研究共调查护理人员34人,问卷回收33份,回收有效率为97.1%。33人中共有24人发生针刺伤害,针刺发生率为72.7%。在针头套帽的过程中发生针刺的几率最高,其次是处理针头和分离针头,注射过程中发生率最低。文化程度高、护龄长、身体状况和睡眠质量好的护理人员针刺的发生率较文化程度低、护龄短、身体状况和睡眠质量不佳的护理人员低(P<0.05)。结论:应加强对临床护士的针刺伤教育力度,提高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水平和睡眠质量。
  关键词:针刺伤影响因素临床护士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8.627【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380-01
  有研究[1]指出,我国医务人员针刺伤发生率高达61.3%。针刺伤可导致护士感染HIV、HBV等危险疾病,危害性不容忽视。为探究临床护士针刺伤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笔者对34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选取我院34名临床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年龄21~54岁,平均年龄(31.2±5.7)岁,排除因休假、进修等原因离岗超过3个月的人员。
  1.2调查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包括针刺发生率、发生环节以及护理人员的一般情况。调查的针刺发生时间限定在6月内。
  1.3统计学方法。对本临床研究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分析,对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设定为a=0.05,当P<0.05时,认为其有统计学差异性。
  2结果
  本次研究共调查护理人员34人,问卷回收33份,回收有效率为97.1%。33人中共有24人发生针刺伤害,针刺发生率为72.7%。
  2.1刺伤人员针刺发生频次分布。针刺发生频次主要分布在1~5次,其次是6~10次,11次及以上较少。见表1。
  表1刺伤人员针刺发生频次分布
  次数人数百分比(%)1~51145.86~10937.511~416.7合计24100.02.2针刺发生操作环节分布情况。在针头套帽的过程中发生针刺的几率最高,其次是处理针头和分离针头,注射过程中发生率最低。见表2。
  表2针刺发生操作环节分布情况
  操作环节次数百分比(%)分离针头4022.5针头套帽5933.1注射3821.3处理针头4123.1合计178100.02.3护理人员健康状况、文化程度、睡眠质量以及工龄对发生针刺伤的影响。文化程度、护龄、身体状况以及睡眠质量都是发生刺伤的重要影响因素,文化程度高、护龄长、身体状况和睡眠质量好的护理人员针刺的发生率较文化程度低、护龄短、身体状况和睡眠质量不佳的护理人员低(P<0.05)。见表3。
  表3护理人员健康状况、文化程度、睡眠质量以及工龄对发生针刺伤的影响
  影响因素调查例数发生例数发生率(%)X2P文化程度大学171164.79.312<0.05大专161381.3护龄1~10141285.717.631<0.0511~2011872.721~308450.0身体状况良好151066.731.296<0.05一般13969.2差55100.0睡眠质量良好9555.614.740<0.05一般181477.8差6583.33讨论
  临床护士是常年工作在一线临床工作中的一个群体,经常直接接触社会、生物、化学及医用污染等有害因素,对身心健康造成危害[2]。针刺伤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类危险因素,在临床输液、注射等护理操作中极为常见[3]。临床病人种类复杂,针刺伤极易导致HIV、HBV、HCV等病毒的感染,对护理人员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目前,针刺伤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4]。探讨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对降低其危害有着重要意义。
  在本次研究中,33人中共有24人发生针刺伤害,针刺发生率为72.7%。而文献报道的我国临床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大多分布在27%~65%,低于本次调查的72.7%。学历有的较低,同时大部分护士护龄较短,经验不足。本次研究中在针头套帽的过程中发生针刺的几率最高,其次是处理针头和分离针头,注射过程中发生率最低。这与任燕萍[5]等的研究结果一致。此外,本次研究中,文化程度高、护龄长、身体状况和睡眠质量好的护理人员针刺的发生率较文化程度低、护龄短、身体状况和睡眠质量不佳的护理人员低(P<0.05)。表明文化程度、护龄、身体状况和睡眠质量是影响针刺伤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综上所述,应加强对临床护士的针刺伤教育力度,提高护士的操作技能水平,尽量减少针刺伤的发生。此外,临床护士工作量大,夜班频繁,應合理适量安排减轻工作量,提高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水平和睡眠质量。
  参考文献
  [1]柏兴华,苏兰若,高蕾,等.ICU 护士职业暴露现状及防护行为的相关因素分析 [J][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5): 442-444
  [2]周立群,陈钰瑶.急诊科护士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及防范[J].健康必读,2012,11(2): 138-138
  [3]余宏,李海红,孙凤凤.低年资护士针刺伤调查分析与防护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9): 149-150
  [4]李爱,芦珊.护士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2): 2961-2961
  [5]任燕萍,尤佩玲,蒋文慧.护生戴手套静脉采血预防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影响因素[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0): 149-15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对本地区女性阴道病原体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对596例女性患者进行阴道分泌物病原体感染检查,回顾性分析临床检验结果。结果:通过596例阴道分泌物标本检验发现,阴道加德纳杆菌感染42例(占7%)、念珠菌感染32例(占5.4%)、肠球菌感染33例(占5.5%)、淋球菌感染26例(占4.4%)、毛滴虫感染26例(占4.4%)、支原体感染78例(占13.1%)、梅毒螺旋体感染41例(占6.9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肾脏生化检验中分级检验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肾脏功能生化检验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进行传统拉网式检测)和观察组34例(进行分级检验),对比两组患者的检验效果。结果:传统拉网式阳性率的检测结果:尿素氮 5.0%,血肌酐4.9%,胱抑素C 7.9%;分级检验阳性率的检测结果: 尿素氮61.1%,血肌酐62.5%,胱抑素C 7.9%。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体检者血生化分析的结果与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来我院体检的老年体检者200例,对其进行血生化检查,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例体检者中,男性在血糖指标上明显高于女性(P<0.05),在低密度脂蛋白指标上明显低于女性(P<0.05);而在其他指标上,男性与女性体检者并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200例体检者中,血糖与血脂异常者所占比例
期刊
摘要:为了提高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技术,通过对细菌培养分离的检验的阐述,了解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的检验原理和检验技术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检验技术的提高必须对检验原理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食品卫生原理技术关系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8.611【中图分类号】R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370-02  在长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潜江市艾滋病(AIDS)哨点监测人群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梅毒螺旋体(TP)的感染状况,为防制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采集哨点监测人群的血液标本做HIV、梅毒和HCV等血清学检测,通过问卷调查进行行为学监测。结果:2010-2013年,暗娼人群共监测1602人,检测出HIV阳性6例,梅毒阳性37例,HCV阳
期刊
摘要:目的:对此次暴发细菌性痢疾的原因进行调查,为以后类似病情的处理与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进行现场流行病学和卫生学调查,采集饮用水、病人大便及肛拭子、双份血清进行相关检验。结果:饮用水微生物指标严重超标,耐热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均>1600 MPN/100ml,提示井水粪便污染严重。从23份患者大便及肛拭子中分离出6株福氏志贺氏菌4c型。结论:这是一起由于井水被福氏志贺氏菌病人粪便污染,而引
期刊
摘要:隨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流动人口数量与日俱增,随之而来的生殖健康问题,已成为当前值得思考的话题。生殖健康不仅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也决定了我国出生人口的素质与身体健康整体水平。目前,我国社区已经意识到流动人口生殖健康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各种方面优化流动人口的生育观念、提升新生儿的素质,对人口与计生工作的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流动人口生殖健康困境优质服务建议  Doi:10.396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卫生管理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卫生管理队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首先阐述了职能化卫生管理队伍的建设意义,随后详细介绍了职能化卫生队伍建设的途径以及政策措施。  关键词:职能化卫生管理政策制度基本途径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8.622【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377-01  随着2
期刊
摘要:孕婦及哺乳期妇女是尿碘水平较低的两类人群,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碘的缺乏,会对下一代的智力及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所以监测这两类人群的碘营养具有重大意义。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的碘营养监测工作中,除了需要地方病防治部门的大力开展、全力以赴,还需要医疗保健机构的积极参与、通力合作。本文就医疗保健机构在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碘营养监测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碘营养监测医疗保健机构哺乳期妇女孕妇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医技科室医务人员手卫生正确率及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笔者是医院统一培训后的监控员,在科室人员不知情的情况下,按照统一的方法和表格,调查本科室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正确率。结果: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正确率为89%,不同专业医务人员手卫生正确率有较大差别,以护士正确率最高95%,随着一系列干预措施的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正确率有89%升至94%,并呈上升趋势。结论:培训到位、信息及时、通畅对提高医
期刊